【KS5U解析】北京市延庆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3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延庆区高三模拟考试试卷生物一、选择题1.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高达10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础层次b. 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 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b正确;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d、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完成其生命活动,其增殖过程在细胞内完成,不能再内环境中完成,d错误。故选b。2.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但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就是一种氰化物,它能与线粒体内膜中传递电子的蛋白质结合,阻断atp的生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中的能量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b. 氰化物可导致细胞内adp/atp的比值上升c. 氰化物可能会抑制线粒体内膜某种酶的活性d. 氰化物对无氧呼吸中atp的生成

3、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而氰化物能与线粒体内膜上传递电子的蛋白质结合,阻断atp的生成,显然氰化物阻止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散失,a正确;b、氰化物抑制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阻止了atp的生成,据此可推测氰化物会导致细胞内adp/atp的比值上升,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氰化物可能会抑制线粒体内膜某种酶的活性,进而阻止了atp的生成,c正确;d、根据题意中显示的氰化物的作用机理可知氰化物对无氧呼吸中atp的生成无影响,d错误。故选d。3.将一

4、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是a. c、e、fb. a、e、bc. a、b、dd. c、d、f【答案】a【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间层,对应图中的c;复制二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位于中间层,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个,离心后位于小密度层,对应图中的e;复制三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15n

5、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位于中间层,只含14n的dna分子为6个,离心后位于小密度层,对应图中的f。故选a。4. 人类男性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可表示为22+x或22+y,下列就这23条染色体源自双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常染色体来自母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b. 常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c. 常染色体随机来自母方或父方,x染色体来自父方d. 常染色体随机来自母方或父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答案】d【解析】【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精子中的常染色体随机来自父方或母方,x染色体肯定来自于母方,而y染色体肯定来自父方,故选d。【定位】人体的染色体

6、组成【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在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生殖细胞中成单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5.如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淘汰及最易产生新物种的分别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丙d. 丙和乙【答案】c【解析】【分析】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一致,不易产生新物种,容易被淘汰;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不一致,易产生新物种,不易被淘汰。【详解】图示可知,甲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最一致,不易产生新物种,最易被淘汰;丙的变异类型多,自然选择导致某种群向两个或多个方向进化时,最容易产生新物种。故选

7、c。【点睛】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不一致,易产生新物种,不易被淘汰。6.如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b. 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c. 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d. 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农杆菌ti质粒的基因被剪切后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上,因为其质粒上存在细胞分裂素和生

8、长素基因,相应基因表达可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详解】a、质粒是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dna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的双链dna分子,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a正确;b、因为质粒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以后能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所以可推测植物肿瘤的形成与质粒上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基因过量表达有关,b正确;c、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还有整合到植物dna上的ti质粒,通过基因的复制表达也会导致肿瘤继续生长,c错误;d、农杆菌的t-dna能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前提是ti质粒上的lb、rb序列被剪切,才能连接

9、整合到植物细胞dna上,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表达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表是对该家系中14号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先用某种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再进行电泳)得到的电泳结果(电泳时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移动速率不同)。已知编号a对应的样品来自图中4号个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abcd条带1条带2条带3a. 由图1可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由图1、表1可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c. 8号个体基

10、因检测的电泳结果可能是编号b或c的条带类型d. 9号与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家谱图的分析和概率计算以及基因工程的酶的特点,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识图、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详解】a、由图4号为患者,其父母1和2号正常,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4号是患者xaxa,其父亲1号应该xay患病,而实际没有,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结合图2,abcd中abd都具有条带2和3,4号患病,是隐性纯合子,却有两个条带,故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 ,b正确;c、1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

11、型为aa,5号是a_,由于5号和6生了一个患者7aa,故可推知5基因型为aa,8号基因型是1/3aa,2/3aa,8号个体基因检测的电泳结果可能是编号b或c的条带类型,c正确;d、9号基因型是1/3aa,2/3aa与aa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d错误。故选d。8.某药物能通过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而治疗高血压,已知该药物能与心肌细胞上某种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该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是( )a. 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b. 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c. 加速神经递质的分解d. 减慢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的,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的

12、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进行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该药物能与心肌细胞上某种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可知该药物的作用并不是使神经递质分解加快或释放阻断,也不是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而是与受体结合后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关,又已知“该药物能通过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而治疗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是减

13、慢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9.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b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c组小鼠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如果c组出现了与b组相同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 c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b. 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无影响c. 切除垂体不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d. 垂体未被完全切除【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14、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若b、c组小鼠的实验结果相同,则显然是b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导致的,a错误;b、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并且其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同时垂体还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这些都说明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有影响,b错误;c、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并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显然切除垂体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错误;d、c组小鼠垂体未被完全切除,因而能接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信息进而对机体做出

15、调节,所以能出现与b组相同的情况,d正确。故选d。10.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曝气可以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 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c. 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中有机物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降低了净化效果【答案】b【解析】【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

16、【详解】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b、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b正确;c、植物浮床不能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变为无机物进而可被植物吸收,可减少富营养化,c错误;d、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d错误。故选b。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a. 如

17、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b. 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c. 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d. 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因天敌(乙)的增加而导致其数量下降,丙因天敌(甲)的减少而导致其数量增加,a错误;b、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则会降低甲种群的个体数

18、量,而不是降低丰富度,b错误;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丁的数量发生变化,说明乙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d、甲的数量增加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而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说明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稳态维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弯曲生长b. 大量hiv侵入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c. 摄食过咸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

19、增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d. 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20、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导致其弯曲生长,a错误;b、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大量hiv侵入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使得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b正确;c、摄食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d、炎热环境条件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机体散热增加,维持体温稳定,d正确。故选a。13.“闻着臭,吃着香”的油

21、炸臭豆腐是我国一种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毛霉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卤汁中的细菌和真菌不存在竞争关系b.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2c. 发酵产物使臭豆腐具有特殊味道d. 臭豆腐发酵后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的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腐乳的制作过程,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详解】a、卤汁中的细菌和真菌会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a错误;b、乳酸菌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二氧化碳,b错误;c、发酵产物中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等产物使腐乳具有特殊的味道,c正确;d、毛霉是需氧型微生物,发酵后密封不利于毛霉的繁殖,d错

22、误。故选c。14.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dc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b. 抗体进入细胞后激活溶酶体酶,导致细胞凋亡c. 单克隆抗体携带细胞毒素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d. 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所以不会产生新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图中adc的作用机制为:携带药物的抗体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到细

23、胞内,抗体被细胞内的溶酶体裂解,释放出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凋亡。【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dc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抗体进入细胞后被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导致细胞凋亡,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单克隆抗体携带细胞毒素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正确;d. 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会产生新蛋白质,d错误。故选c。15.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常常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为了获得b链作探针,可应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应选择的引物种类是a. 引物1与引物2b. 引物3与引物4c. 引物

24、2与引物3d. 引物1与引物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pcr的相关知识。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的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pcr扩增dna的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过程。【详解】要获得b链,则要获得引物之间的dna片段,根据pcr中子链延伸方向为5,到3,故需选择引物2与引物3进行扩增,选c。16.纳米材料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曙光。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开展相关实验。(1)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质子泵能够将_中的h+泵到

25、膜间隙,使得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_,为atp的合成奠定了基础。(2)科研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sw溶液与肝癌细胞混合后,置于_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已有实验证明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atp合成酶活性相对值1人肝癌细胞不加入sw1001002加入sw59781、2组比较说明sw能_导致肝癌细胞产生atp的能力下降,_肝癌细胞凋亡。(3)科研人员使用sw处理肝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相关物质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由于细胞中gpdc蛋白的表达量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vadc为线粒体膜上的通道蛋白,sw处理肝癌细胞后,vadc含量_

26、,促进cytc_,与细胞凋亡因子结合,诱导细胞凋亡。(4)综上所述,推测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是_。【答案】 (1). 线粒体基质 (2). 跨膜电位(h+浓度差/h+化学势能) (3). co2 (4). 降低肝癌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降低(抑制)atp合成酶活性 (5). 促进 (6). 相对稳定 (7). 上升 (8). 从线粒体基质通过通道蛋白vadc进入细胞质基质 (9). 一方面抑制atp的产生,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促进cytc通过线粒体膜上的vadc进入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凋亡因子结合,诱导细胞凋亡【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产

27、生大量的atp。分析表格可知,sw能降低肝癌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降低(抑制)atp合成酶活性。【详解】(1)因线粒体内膜的外侧是膜间隙,线粒体内膜的内侧是线粒体基质,所以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够将线粒体基质中的h+泵到膜间隙,使得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跨膜电位,为atp的合成奠定了基础。(2)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co2培养箱,一定量的co2可维持培养液的ph。所以需将不同浓度的sw溶液与肝癌细胞混合后,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2组加入了sw,1组没加入sw,2组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和atp合成酶活性相对值均低于1组,说明sw能降低肝癌细胞线粒体

28、的膜电位,降低(抑制)atp合成酶活性,导致肝癌细胞产生atp的能力下降,促进肝癌细胞凋亡。(3)分析图示可知,使用sw处理肝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中gpdc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vadc为线粒体膜上的通道蛋白,sw处理肝癌细胞后,vadc含量增加,促进cytc从线粒体基质通过通道蛋白vadc进入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凋亡因子结合,诱导细胞凋亡。(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为:一方面抑制atp的产生,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促进cytc通过线粒体膜上的vadc进入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凋亡因子结合,诱导细胞凋亡。【点睛】本题考查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实验

29、,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17.科研人员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播种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生长温度播种时间光合速率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molmol-1叶绿素含量mgg-1常温常规播迟播温常规播种1025030209推迟播1)据上表可知高温条件下小麦的_降低,导致光反应速率降低,为暗反应提供的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同时高温还会导致_减低,但co2浓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其依据为_。(2)据表1可知高温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在_情况下作

30、用更显著,说明推迟播种能_。(3)mda(丙二醛)是一种脂质过氧化物, mda能对光合作用的结构造成损伤,sod、pod、cat三种过氧化物歧化酶具有能清除mda的作用,科研人员测定不同条件下小麦细胞内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上图阐明高温情况下推迟播种提高光合速率的机理_。(4)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建议_。【答案】 (1). 叶绿素 (2). atp、h (3). 气孔导度 (4). 高温条件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没有降低(略有升高) (5). 常温播种 (6). 降低(减缓、缓解)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7). 高温条件下sod、pod、cat的含量上升,使md

31、a含量下降,降低光合结构的损伤 (8). 推迟播种,控制在常温条件下生长【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一分子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水、矿质元素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光合色素的含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酶的数量等。【详解】(1)据表格信息可知高温条件下小麦叶绿素含量降低,导

32、致光反应速率降低,为暗反应提供的atp、h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同时高温还会导致气孔导度降低,但由于高温条件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没有降低(略有升高),所以co2浓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2)据表1可知,高温处理后,常规播种的光合速率降低了17.8-10=7.8,而推迟播种的光合速率降低了17.9-14.5=3.4,可见高温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在常温播种情况下作用更显著,说明推迟播种能降低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3)由题意“mda(丙二醛)是一种脂质过氧化物, mda能对光合作用的结构造成损伤,sod、pod、cat三种过氧化物歧化酶具有能清除mda的作用”,结合柱形图可知,高温条件下s

33、od、pod、cat的含量上升,使mda含量下降,降低光合结构的损伤,从而减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推迟播种,控制在常温条件下生长,均可提高小麦产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获取结论。18.玉米的雄性不育株a、b是野生型玉米的突变体,表现为高温雄性不育、低温可育。(1)在_条件下,将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隔行种植,收获_植株上的种子并种植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后代表现型见下表。杂交组合亲本f1

34、育性f2育性甲a野生型可育可育:雄性不育=15:1乙b野生型可育可育:雄性不育=3:1(2)杂交组合甲中f1全部为可育,说明_为显性性状,f2可育:雄性不育=15:1,说明控制雄性不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位于_染色体上。(3)为确定突变体b雄性不育基因在号还是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snp对基因进行定位,snp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将突变体b和野生型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_的环境下,统计f2雄性育性。 分别检测f2雄性不育个体的snp1和snp2,若全部个体的snp1检测结果为_,snp2检测结果为_,则雄性不育基因在

35、号染色体上,且与snp1m不发生交叉互换。(4)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广泛用于玉米的育种过程中,请根据上述内容阐明雄性不育突变株作为育种材料的优点_。【答案】 (1). 高温 (2). 雄性不育 (3). 可育 (4). 基因的自由组合 (5). 两对同源(非同源) (6). 高温 (7). snp1m:snp1b=1:1 (8). 全为snp2m (9). 雄性不育个体即可以通过自交保持自己的遗传性状,也能通过与其他个体进行杂交育种【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杂交组合甲:突变体a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都可育,且子二代可育雄性不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突变体a雄性

36、个体不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且a_b_、a_bb、aab_表现为雄性可育,aabb表现为雄性不育。乙杂交组合:突变体b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可育,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可育雄性不育=31,说明突变体b不育可能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a、b为玉米雄性不育的两个突变体植株,其表现型均为高温雄性不育、低温可育,因此培养温度条件应该是高温条件,将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隔行种植,可避免相互授粉的干扰,收获雄性不育植株上的种子并种植得到f1,f1自交获得f2。(2)杂交组合甲中,f1全部为可育,说明可

37、育对不育是显性性状;f可育雄性不育=151,说明雄性不育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对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3)由于突变体在高温下不育,在低温下可育,将突变体b和野生型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不育性状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表现,因此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高温条件下,统计f2雄性育性。如果雄性不育基因在号染色体上,且与snp1m不发生交叉互换,则雄性不育系的个体两条号染色体上都是snp2m,而号染色体上基因序列不受影响,在杂交和自交中符合分离定律,即子二代中snp1msnp1msnp1msnp1bsnp1bsnp1b=121,故全部个体的snp1检测结果为snp1ms

38、np1b=11,snp2检测结果全为snp2m。(4)雄性不育个体即可以通过自交保持自己的遗传性状,也能通过与其他个体进行杂交育种,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用雄性不育系作为实验材料,不用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还可简化实验步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和使用条件,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显隐性关系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学会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19.在栽培大豆(2n=40)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株三体大豆植株(2n+1=41),三体大豆植株比正常植株多一条染色体。 (1)三体大豆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

39、中_ 未分离。 (2)三体大豆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个四分体。若该植株产生n型和 n+1型配子的数目比为2:1,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3)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进行y/y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做父本,与不同的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5号染色体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2,下表为部分研究结果。母本f2代表现型及数量黄叶绿叶3-三体211105-三体115120 母本为3-三体的f1代中绿叶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_, 由于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导致f2绿叶与黄叶个体的比例接近5:1。f2代表现型说明突变

40、株基因y位于_号染色体上。(4)请提出鉴定三倍体的方法或建议_。【答案】 (1). 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 (2). 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3). 20 (4). 2n:2n+1:2n+2=4:4:1 (5). yyy (6). y:yy:y:yy=2:2:1:1 (7). 3 (8).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由于两条同

41、源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所以正常情况下形成的n型和 n+1型配子的数目比为11。【详解】(1)三体大豆植株比正常植株多一条染色体,所以三体大豆植株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了n+1型的异常配子,与n型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2)大豆植株的细胞中2n=40,说明体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三体大豆植株比正常植株多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三体植株可形成20个四分体。若该植株产生n型和 n+1型配子的数目比为21,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2n2n+12n+2=441。(3)

42、综合分析,3-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做母本,与该突变株做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yy)杂交得f2,f2中黄叶绿叶15,说明f1中的三体产生的含y的配子占5/6,而5-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做母本,与该突变株做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yy)杂交得f2,f2中黄叶绿叶11,说明f1中的三体产生的含y的配子占1/2,可推断突变基因y位于3号染色体上,母本为3-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yyy)的f1代中绿叶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yyy,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yyyyyy=1221,导致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为绿叶与黄叶个体的比例接近51。(4)由于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

43、微镜下观察,所以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从而判断是否为三倍体。【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20.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科研人员尝试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1)细胞癌变是由于体内的原癌和抑癌基因发生了_。正常情况下,吞噬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b7蛋白,b7与t细胞表面的cd28蛋白结合,使t细胞被活化,从而形成_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 b7还能与t细胞表面存在的另一种蛋白ctla-4结合,但会导致t细胞活化被抑制,失去杀伤作用

44、。(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膜上出现了大量的b7蛋白,癌细胞能因此逃脱t细胞的杀伤。为探究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_,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_。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_结合,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3)进一步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还存在另一种蛋白pd-1,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可与之结合,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据此推

45、测pd-1与ctla-4的免疫效应_(相同/不同)。癌细胞pd-l1的高水平表达会_(降低/增加)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4)基于以上研究,请提出两种治疗癌症的思路_。【答案】 (1). 基因突变 (2). 效应t (3). 等量生理盐水 (4). 降低(减弱) (5). ctla-4结合 (6).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而抗ctla-4抗体组肿瘤面积明显减小 (7). 相同 (8). 降低 (9). 注射抗ctla-4抗体进行治疗;研发pd-1抑制剂;研发cd28激活剂;研发pd-l1抑制剂。【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

46、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细胞癌变是由于体内的原癌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其无限增殖、能扩散转

47、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b7蛋白,b7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蛋白结合,使t细胞被活化,从而形成效应t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2)科研人员为研究b7蛋白的作用机理,进行如下实验。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抗cd28的抗体和抗ctla-4的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b7可与t细胞表面的cd28蛋白结合),从而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下降。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ctla-4结合

48、,作出判断的依据是加入该抗体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而抗ctla-4抗体组肿瘤面积明显减小。(3)进一步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还存在另一种蛋白pd-1,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可与之结合,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据此推测pd-1与ctla-4的免疫效应相同。癌细胞pd-l1的高水平表达会降低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免疫逃逸。(4)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思路是使人体内大量表达合成抗ctla-4的抗体或注射抗ctla-4抗体进行治疗,研发pd-1抑制剂、cd28激活剂或pd-l1抑制剂,促进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