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_第1页
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_第2页
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_第3页
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_第4页
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机械制造论文史陶比尔:世纪品牌瑞士造 文/张含阳说起瑞士,人们都会沉醉于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厂商精湛的制表工艺,或是精巧、坚固的瑞士军刀实际上,除此之外,瑞士在机械制造业的其他领域也出类拔萃。而这其中,就不乏全球领先的机器人生产商。于瑞士起源的史陶比尔,作为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品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才成就了如今的百年历史呢?诞生于1892年的史陶比尔集团,最初的产品并非机器人,而是以纺织起家。创立伊始,企业的名字被命名为Schelling St?ubli。该名称是以两位合伙人的名字组合而成的。一位是鲁道夫·谢林(Rudolph Schelling),

2、另一位是赫尔曼·史陶比尔(Hermann St?ubli)。而这个“小作坊”的厂址,就选择在了位于瑞士苏黎世湖畔的贺根市(Horgen)。当年,史陶比尔集团便以生产专业的纺织机械而小有名气。20世纪伊始,它又完成了首台纺织机械多臂机的研发工作。1909年,史陶比尔集团在法国上萨瓦省的法韦热市,建立了研发和制造工厂。同年,集团合伙人鲁道夫·谢林辞世后,公司的名字由Schelling St?ubli更名为Gebrüder St?ubli(St?ubli Bros)。建厂后,史陶比尔在纺织机械领域的发展是快马加鞭。1922年,史陶比尔生产出第一台由凸轮驱动提刀的多臂机;

3、紧接着,在1937年,为了生产大纬循环织物,史陶比尔又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双筒多臂机。与此同时,第一台适用于编织名字和商标的提花机也在同年被生产出来;1946年,史陶比尔集团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同步消极式多臂机;而不到10年,无间隙阅读系统积极式多臂机,又被史陶比尔第一个制造出来。1956年,史陶比尔意识到单一产品的发展策略,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于是,公司一改往日“小而精”的产品研发策略,决定不断丰富其产品线,产品类型变得多样化。从液压系统到气动系统,并开始着手生产快速接头,成立了工业连接器事业部。10年后,史陶比尔开创性地推出了配备安全锁止装置的接头。而就在此时,人类在向着自动

4、化前进的路上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1959年,享有“机器人之父”美誉的约瑟夫·恩格尔伯格(Joseph F·Engelberger)与其合作伙伴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制造。而这家工厂就是著名的UNIMATION公司,其著名的 PUMA球形工作空间机器人一时成为业界先锋。PUMA机器人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而UNIMATION公司与史陶比尔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诞生也为史陶比尔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代表企业埋下了伏笔。1969年,史陶比

5、尔并购了位于德国东南部拜罗伊特市的Erich Trumpelt,该公司创立于1954年,是一家专业的多臂机制造商。此时,史陶比尔集团也因此正式更名为St?ubli Trumpelt。并购助企业开疆拓土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此时的史陶比尔早已在纺织机械和工业连接器领域声名大噪。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样的成绩本可以坐享其成,可史陶比尔选择了知难而上。1982年,史陶比尔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成立了工业机器人事业部,经销从美国制造的产品。作为新人,史陶比尔到底是与哪家厂商合作的呢?没错,正是创造出第一台机器人手臂的UNIMATION公司。虽说对机器人领域来讲是初来乍到,可史陶比尔却并没有踟蹰不前。很

6、快,渴望在机械和自动化领域寻求多元化的史陶比尔便开始与UNIMATION公司合作。而史陶比尔并不满足于此。6年后,史陶比尔敏锐地观察到机器人广阔的前景,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收购UNIMATION公司。从美国西屋公司手中将UNIMATION纳入麾下之后,史陶比尔正式向机器人产业长驱直入,开始在英国的特尔福德镇生产机器人。直到现在,史陶比尔仍然在6轴的RX和TX系列机器人上,使用UNIMATION这个品牌。至此,史陶比尔集团涉及三大机电一体化版图的格局正式形成纺织机械、工业连接器、工业机器人。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业务的同时,史陶比尔的其他业务也遍地开花。1983年,创建于1883年、位于法国里昂的专业

7、提花机生产商Verdol SA被史陶比尔收购,并于同年在法国里昂成立St?ubli - Verdol SAR公司。仅仅过了4年,史陶比尔便在市场上销售出第一台电子控制的提花机。1994年,史陶比尔收购了位于瑞士萨尔甘斯的Zellweger织造系统和它的制造工厂。4年后,成立于1852年的地毯织机制造商圣豪公司,也被史陶比尔收入囊中。史陶比尔在2004年收购了博士力士乐机器人部门,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一系列SCARA四轴机器人。3年后,意大利工程有限公司Deimo S.p.a,亦被史陶比尔收购。现在,史陶比尔的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拥有12个先进的工业生产基地,雇员超过4000人,在25个国家有

8、销售和售后服务子公司,在50个国家拥有经销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瑞士法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跨国知名集团。秉承着瑞士精工精神的史陶比尔,在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它逾百年的长青岁月。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深耕细作史陶比尔自1982年涉足工业机器人行业,凭借其技术及商业领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领先者之一。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PUMA,到全系列四轴和六轴机器人,史陶比尔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控制技术,在全球工业自动化的浪潮中不断提升技能,始终保持领先。目前,史陶比尔拥有齐全的工业机器人系列,包含SCARA四轴机器人、六轴机器人,负载从0.5kg至250kg不等。同时提供

9、配套的控制器、软件,以及高性价比的专业应用方案。宝马、奔驰、奥迪、大众,这些响当当的汽车大牌都是史陶比尔的客户。而在电子3C领域,苹果、戴尔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子产品,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史陶比尔机器人在其背后也默默地做着贡献。名表背后的功臣不得不说,史陶比尔之所以有发展路上披荆斩棘的自信,源自于其过硬的创新能力。史陶比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自己研发、自己装配机器人减速器的企业。史陶比尔拥有多项机械手臂的创新特殊机械结构和减速器专利,以确保机器人手臂的轨迹控制精度和速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机器人的工作盲区,同时又最大化地满足加工的空间需求。有了过硬的“硬实力”,还得有专业的“软实力”。史陶比尔配备的专用

10、软件,使整体解决方案既经济又灵活。史陶比尔机器人可实现柔性生产制造,包括单机器人、多机器人平台组,以及多向多移动平台。这种多机器人平台组的协调控制、多机器人的协同作业也可实现系统自动化上下料,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史陶比尔齿轮减速系统是其引以为傲的实力所在,零间隙、免维护,且独一无二的驱动技术确保了机器人运动轨迹的控制精度和速度。即便是完成对加工要求极高的小圆、复杂立体图形等加工任务,史陶比尔也是驾轻就熟。正是出于性能精准的考量,史陶比尔机器人获得了许多包括世界名表在内的手表生产商和设备集成商的青睐,成为他们推动企业制造水平升级的不二之选。超快速拾取达人TP80谈到史陶比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史,其

11、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2011年投放市场的超快速拾取机器人TP80。TP80充分体现了史陶比尔数十年在机器人拾放应用领域中积累下来的技术优势。它的开创性主要体现在哪儿呢?首先,它专门用于1kg以下的小零件拾放操作,速度可高达200次/分钟,800mm的工作行程加上100mm的动程,使得TP80在保持高速的同时,还能覆盖很大的工作范围。因此,在保持高精度的基础之上,还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与视觉系统的结合,成就了TP80能在不同生产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和生产柔性。不同于必须建造龙门架来安装的并联机器人,TP80可安装在重量轻得多的基座上,从而大幅节约了成本,也使得其更容易集成在自动化单元中

12、。要与客户相互依赖工业机器人并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针对需求个性化打造的。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者,史陶比尔为汽车、医疗、食品、电子、光伏等众多行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史陶比尔的优势在于不管哪种行业、哪类生产活动,他们都能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安装、检测、切割、搬运、机床上下料、喷涂、包装、抛光、机加工等统统不在话下。而作为工业机器人“大脑”的控制器,史陶比尔则采用了开放性平台,可方便地为各行各业进行二次开发,以达到专业定制的效果。由于客户的每个需求都是唯一的,史陶比尔机器人也为每个需求“量身定做”。不光产品优异,史陶比尔还以先进的理念服务于客户。他们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技术销售支持、应用

13、和编程支持、培训、现场维护和远程诊断,并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方,对每个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并解决。植根杭州的本土化外企史陶比尔与中国的“缘”发生在1997年,当时,作为史陶比尔法国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落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史陶比尔集团在欧洲之外建立的第一家制造工厂。虽然位于杭州的史陶比尔是一家典型的外企,可无论是经营理念,亦或是管理人员,无不体现着本土化发展的思路。而也正是秉承着本土化发展理念的史陶比尔,收获了在中国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而当初选址杭州,史陶比尔正是看中了国内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现在看来,史陶比尔的选择无

14、疑是正确的。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和智能化等技术的融合,是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凭借这几项技术,自动化厂家将会为客户定制高水准智能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而视觉类传感器配置、软件等,将提升原有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实现全面感知、海量信息处理和远程维护,最终打造出智慧工厂。在这过程中,机器人技术逐渐走向普及化和实用化,中国的制造业也将因此跨上一个新的高度。机器人厂商与系统集成商需要围绕客户需求,共同提供可行性自动化方案,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系统化、自动化和精益化。目前在中国,机器人进入了高速前进的快车道。在国内人口红利下降、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企业渴求高效、经济的可替代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更加严苛的市场需求也导致了生产企业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