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行准则讲述_第1页
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行准则讲述_第2页
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行准则讲述_第3页
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行准则讲述_第4页
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行准则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验准则(试行)1适用范围本准则规定了杀菌、杀虫剂使用后可能对作物产生药害风险的室内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适用于评价拟申请登记杀菌、杀虫剂对作物的直接药害风险,为其登记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术语和定义2.1安全性:杀菌、杀虫剂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及高于推荐剂量一定范围内使用,对处理作物不会造成严重不可逆上海,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一般安全性越高,药害风险越低。2.2药害:杀菌、杀虫剂使用后对作物产生的可视性伤害。2.3苗前处理:药剂种子处理(包衣、拌种、浸种等)和传播前后的苗前土壤处理(撒施、浇灌、注射、熏蒸等)。2.4生长期处理:指在作物出苗以后至

2、收获之前的药剂处理。其中在出苗以后至孕穗或花蕾形成之前的药剂处理,称为营养生长期处理;在孕穗或花蕾形成后的处理称为生殖生长期处理。2.5采后处理:指在采收以后对作物的果实(或种子等)进行的药剂处理。3基本原则与要求3.1药剂。试验药剂采用与拟申请登记药剂组分或配方一致的样品,即配方及加工工艺相同的制剂。注明通用名、含量和剂型。3.1.2剂量设置。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验中,试验药剂的剂量以生产企业推荐的田间药效试验最高剂量为最低试验剂量,按1倍、2倍、4倍剂量的梯度设计试验处理剂量,并设不含药处理的对照。3.2供试作物3.2.1适用靶标作物。本准则主要适用于杀菌、杀虫剂对粮食作物、瓜菜

3、类作物、经济作物等作物的室内安全性评价,及对果树类种苗或组培苗的安全性评价。 杀菌、杀虫剂对果树成株生长期的安全性评价及其他特殊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可以参考本准则有关规定在田间进行试验。3.2.2供试作物的品种。由于不同品种或生物类型的作物对杀菌、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试验,须选用拟申请登记作物的3个以上不同常规品种(如:水稻粳稻、籼稻、糯稻,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麻等)作为供试作物。3.2.3供试作物的栽培。用于评价杀菌、杀虫剂安全性的每个作物品种,种质或生长势需要一致。选用干净饱满的种子,采用营养一致的土壤在气候条件可控的培养箱或温室内培养,保持良好的水肥管理。4试验

4、方法根据生产企业推荐的田间药效试验施药时期和施药方法选择。4.1苗前处理4.1.1仪器设备。人工气候培养箱或光照培养箱或人工气候室、电子天平(精确度到0.1mg)、移液器、培养皿、种子或土壤处理的容器、直径150200mm的盆钵等。4.12试材。种子:种质一致,去除空瘪粒,冲洗干净并晾干,对照发芽率应在90%以上。土壤:试验用土壤经风干过筛,装入金属容器,烘箱中65下烘8小时,晾凉后备用。4.1.3药剂处理。选用种质一致的3个品种的供试作物种子。按照拟申请登记的施放方法(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设计剂量和进行药剂,应该具有水溶性,避免兑水稀释后沉淀或析出而处理不均匀。 浸种法: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

5、浸泡时间与生产常规一致。处理后捞出直接或经清洗后晾干,编号备用。 拌种和种子包衣法:按推荐方法将药剂与少量细土或少量水稀释后,在适当大小的容器内按无药对照和从低剂量至高剂量的顺序将种子和药剂搅拌均匀,晾干后编号备用。将无药的营养土装盆钵4/5,播种后撒药土10mm,或撒药土10mm厚后播种再覆盖无药或含药土壤。 经种子或土壤处理播种后,每天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种子发芽出苗。4.1.4药剂对作物发芽或出苗的安全性试验方法 首先通过发芽试验检测药剂对作物种子发芽的安全性,如检测结果为严重抑制发芽,则不需再做出苗试验;如发芽试验无明显抑制,则需要通过出苗试验进一步验证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A:发芽

6、试验:将各药剂处理的100粒种子,放置于培养皿内保持湿润的滤纸上,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特性,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逐日观察发芽情况。记录并计算对照发芽50%,对照完全发芽及对照完全发芽35天后的各处理发芽率及根长和根数。 种子发芽的标准: (1)禾谷类作物种子,正常发育主根长度超过种子长度,幼芽长度超过种子长度的1/2. (2)园粒种子幼根和幼芽长度超过种子直径。 (3)小粒豆类植物种子有正常幼根,并有一个幼根与子叶相连。 (4)林木类种子的幼根正常,并长于种子长度1/2,小粒种子幼根长度超过种子长度的,均定为发芽。 B出苗试验:将营养一致的土壤装于盆钵内,孔隙度相似,土壤含水量大约60%,将各

7、处理的100粒种子分别播种于盆钵内平整的土壤表面,再覆土310mm(因种质而异),20光照培养箱中分别培养,于出苗后7、14、21天定期观察记录出苗情况。记载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描述药害症状,检查和计算不同处理间的出苗率、出苗势(整齐度以株高标准差表示)、苗高、根长、根数、鲜重、干重、根茎重量和长度比。4.2生长期处理4.2.1仪器设备。人工气候培养箱、人工气候室或可控日光温室(光照、温度、湿度),可控定量喷雾设备,电子天平(精准度0.1mg),移液器等。4.2.2试剂。生长抑制的同一作物3个品种。4.2.3药剂处理4.2.3.1土壤处理。包括颗粒剂撒施、毒土撒施、浇灌、土壤注射等。按药剂各处理剂

8、量将颗粒剂均匀撒施,或按剂量将药剂与225公斤/公顷细土混合后撒施与作物根围,或与水稀释后均匀浇灌或灌注于作物根围。4.2.3.2喷施。包括喷雾、喷洒、喷粉等方法。按药剂处理剂量,以无药对照,低剂量/浓度至高剂量/浓度进行处理。4.2.3.3熏蒸。将生长一致的作物放置在塑料薄膜搭建的密闭空间内,按不同处理剂量将药剂放置在密闭空间内自由挥发或加热挥发,对作物进行熏蒸。4.2.3.4茎杆涂抹、注射。按处理剂量将药剂与水稀释调和后进行茎杆涂抹或注射。4.2.3.5重复。每处理不少于4盘(4次重复),并根据植株苗大小处理不少于48株。处理后移入温室培养,各处理生长管理条件一致。 对于果树成株生长期的安

9、全性评价及其他特殊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如在田间进行试验,每处理不少于1株,至少重复3次。5安全性评价内容 根据药剂处理时期确定作物安全性试验具体评价内容。 5.1苗前处理。种子处理的药剂安全性需要调查队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土壤处理的药剂只需要调查对出苗的影响,主要评价药剂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出苗势、苗高/长、根系数量和主根长度,根/茎鲜重比及植株形态和叶色的伤害等。5.2营养生长期处理。包括苗后孕穗前或果蔬花蕾形成前药剂处理(喷施或熏蒸等茎叶处理、撒施和浇灌等根部土壤处理)。按照拟申请登记药剂推荐使用类似方法在温室对盆/钵栽3-5叶期作物苗进行药剂处理。主要评价药剂对作物株高(茎长)

10、生长速率、植株形态和叶色的伤害等。5.3生殖生长期处理。包括作物孕穗期和花蕾形成以后、幼果期至收获期的药剂处理(喷施和熏蒸等茎叶处理、撒施和浇灌等根部土壤处理)。在温室和田间按照拟申请登记药剂的推荐使用方法进行药剂处理。主要评价药剂对作物株高(茎长)生长速率、植株形态、叶/果色、结果率的伤害等。6药害症的观察6.1变色。包括褪绿、黄化、白叶、花叶、锈斑、褐化、绿化等。6.2坏死。斑点、枯斑、叶缘坏死、生长点或攀缘茎枯死、落叶、落花、落果、空秕粒等。6.3生长发育迟缓。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伸展收抑、出苗不齐、成熟期改变、生长发育停滞。6.4萎焉。植株失水萎焉、青枯。6.5畸形。分蘖异常、生长不定

11、根、侧向生长、徒长、叶片卷曲或扭曲变形、茎缢缩、花穗变形。7药害程度观察记录7.1抑制发芽和出苗 观察药剂处理后对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记录作物种子发芽或出苗受抑制的比率,或延缓出苗的天数等信息。7.2变色 观察施药后作物叶片等部位的变色情况,记录变色程度和变色叶片占供试作物全部作物的比率,以及变色是否可恢复和恢复所需要的天数等信息。7.3坏死 观察施药后作物不同器官的坏死情况,记录出现斑点或坏死的器官占供试作物全部器官的比率,以及斑点或坏死面积占作物器官面积的比例,或落叶、落花、落果或空秕粒的比率等信息。7.4生长停滞观察施药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记录施药后21天左右作物生长(植株或枝条或

12、根系新生高度或长度)受抑制情况等信息。7.5萎焉 观察施药后作物叶片出现萎焉症状情况,记录出现萎焉症状时间及萎焉持续时间,是否可恢复以及恢复所需时间等信息。7.6畸形 观察记录施药后21天左右作物植株分蘖异常、生长不定根、侧向生长、徒长、叶片卷曲或扭曲变形、茎缢缩、花穗变形等情况,记录产生畸形的植株数量及占全部植株的比例等信息。8有关药害程度系数的计算8.1发芽率和出苗率的抑制率发芽率或出苗率(%):G为发芽率或出苗率,为发芽或出苗数,为测试种子数或苗数发芽率和出苗率的抑制率(%):I为发芽率或出苗率的抑制率(%);C为空白对照发芽率或出苗率(%);T为药剂处理的发芽率或出苗率(%)8.2落花(果、叶)率或空秕粒率增加率落花(果、叶)率或空秕粒率(%): P为落花(果、叶)率或空秕粒率(%),为药剂处理后落花(果、叶)数, 为处理前花(果、叶)总数落花(果、叶)率或空秕粒率增加率(%):I为落花(果、叶)率或空秕粒率增加率(%);C为空白对照落花(果、叶)率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