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基础题组2017 年 9 月 3 日 5 日,第九届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在中国厦门举行。9 月 3 日下午 3 时 30 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于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 (2018 广东韶关期中)峰会期间()A. 厦门昼长夜短,夜渐短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南移C. 悉尼昼长夜短,昼渐长D. 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近秋分点2. (2018 广东韶关期中)工商论坛开幕时,金砖其他四国首都()A. 新德里(77 E),旭日东升B

2、. 莫斯科(37 E),正午时刻C. 比勒陀利亚(28 E),夕阳西下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D. 巴西利亚(37 W),夜幕深沉312夜如小吋)皋口甲、乙 内,丁岡脈的尿氏戍夜氏乐克图山东烟台期中)图中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 乙 丙丁B.乙丁 甲丙C. 甲 丙 丁 乙D. 丙 甲乙丁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回答下面两题。甲乙丙丁变化幅度2 小时 26 分24 小时0 小时5 小时 42 分5. (2017 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四地纬度最高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 丁地6. (2017 河南名校联盟联考

3、)甲地的昼长最长达到()A. 9 小时 9 分B. 10 小时 47 分C. 11 小时 22 分D. 13 小时 13 分提升题组我国在肯尼亚纳纽基(0 ,37 E)施工的工程人员测得工地某日日出方向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东偏 南 20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412I3243.(2017山东烟台期中)图中有一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 丁地4.(2017440b7. (2017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该地日出时,下列城市与北京属同一日期的是()A.柏林B.墨西哥城C.纽约D.旧金山8. (2017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下列现象中最可能发生在此日的是()A. 新加坡有太阳直射现象B

4、. 北京的白天时间在变长C. 北极附近出现极夜D. 意大利罗马酷暑难耐每年的 5 月 30 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 N,74 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三题。9.(2017 山东临沂期末)5 月 30 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东京烈日当空B. 在北京的人们正在欣赏日出C. 伦敦夜幕深沉D.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510.(2017山东临沂期末)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的走向是()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6(1)说出地球由 A 位置公转到 B 位

5、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2 分)在甲图中用字母 M 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判断甲图中 Q 点所在晨昏线类型,并写出该点的地方时。(2 分)(4)简述地球由 B 位置公转到 C 位置过程中,甲图中 M 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4 分)C.东北一西南走向D.西北一东南走向11.(2017 山东临沂期末 ) 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A.7 月 12 日前后B.9 月 10 日前后C.12 月 5 日前后D.1 月 8 日前后12.(2017 江西南昌模拟)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6、。(11分)(3分)713.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8比较 A、B、C 三点白昼长短。(2 分)(3)说出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2 分)如果 A 点的时间为 19 时 20 分,判断 B 点所属时区。(2 分)(5)说明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白昼的变化情况。(1)判断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及P 点的纬度。(4 分)(6分)9答案精解精析基础题组1.B 9 月 3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 ;厦门昼长夜短 ,夜渐长 ;悉尼昼短夜长 ,昼渐长 ;地球 的公转速度渐快 , 近秋分点。2.D 结合金砖其他四国首都经度位

7、置 , 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可知 , 北京时间 15 时 30 分时, 巴西利亚大约 为 5时,因为巴西利亚地处南半球 ,此时昼短夜长 , 太阳应 6 时后升起 , 故此时夜幕深沉。3.B 由图示知 ,甲地夜长为 12 小时,昼夜平分 ,位于赤道。乙地昼长为 24 小时,处于极圈或其以内。丙、 丁两地都是昼短夜长 ,位于同一半球 , 它们和乙地分处不同半球。据此推测位于北半球的为乙地。4.C 结合上题分析 , 根据各地该日昼夜差异知 , 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甲、丙、丁、乙。根据地球自转线 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知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甲丙丁 乙。5.B 结合所学知识知 , 极圈及其以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

8、大, 为 24 小时 ; 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据此由表中信息知 , 乙地纬度最高。6.D 甲地昼长变化幅度为 2小时 26 分,根据一个地区的最大昼长等于其最大夜长, 最小昼长等于其最小夜长原理可知 ,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的差值为 2 小时 26 分,再根据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之和为 24 小时 , 即可计算出最大昼长为 13 小时 13 分。提升题组7. A 根据材料知,纳纽基位于赤道上,故其日出时间为 6 时。当 37E为 6 时时,0 时所在经线为 53 W, 故与北京属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53W向东到 180经线,结合选项判断,只有柏林位于该经度范围内,故选 A。8. C

9、 纳纽基位于赤道附近 , 根据此日日出方向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为东偏南20可判断太阳直射 20 S,此时接近冬至日 , 因此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 , 北半球为冬季。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 , 此日不会出现太阳直 射现象;由于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因此无法判断北京该日昼长的变化情况 ;意大利位于北半球 , 且为地中海气候 , 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 故该日意大利罗马温和多雨。9. C 5 月 30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日落西北 ,且日落时间晚于 18:00。曼哈 顿日落时 ,东京时间为 8:00 后,正值上午 ;北京时间为 7:00 后,此时太阳早已升起

10、;伦敦时间约在 23:00 以后,夜幕深沉 ;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 ,昼短夜长 ,此时早已日落。10. D 5 月 30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日落西北 ,据此判断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的走向是10西北东南走向。11.A 日落时会出现“悬日”景观的日期应以夏至日(6 月22 日前后)为轴对称分布,据此判断该日期可能为 7 月 12 日前后。12.答案(1)公转速度先逐渐减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T慢T快)(2 分)(2)见下图:(3 分)(3)昏线。(1 分)18:00。(1 分)(4)昼渐长,夜渐短。(2 分)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 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由

11、 A 位置公转到 B 位置需经过远日点,根据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判断出该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第(2)题,由图示信息知,甲图所示时间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据此结合光照图相关原理即可完成该小题要求。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Q 点所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将随地球自转由昼转为夜,所以该晨昏线为昏线。Q 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 时可知,Q 点的地方时为 18 点。第(4)题,M 点位于南半球,B、C 分别表示北半球秋分日和冬至日,因此在地球由 B 位置公转到 C 位置过程中,M点昼渐长、夜渐短。13.答案(1)(20 N,45 W)70 No(2)CA=B。(3)70 S及其以南地区。(4)西十区。(5)第一种情况: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解析 第题,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相同(20 ),图中 135E地方时为 0 时,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 W 图中显示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 N,45 W 此时,70 N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所以 P 点的纬度为 70 N。第(2)题,太阳直射北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