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 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 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 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

2、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t 1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教学目标:1.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规律。2.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

3、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的个案分析; 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 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重点权效果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课时安排:3 3 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 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 引起美国民 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4、?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组织复习,请同学板图热力环流,在评价同学板图时,设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2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一一全球性大气环流,及 其 产 生 的 全 球 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 P36P36 第一段,思考:1.1. 什么是大气环流?2.2. 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1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

5、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过渡:“全球的大气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三圈环流过渡: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在一些假设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的运动情况。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板书:1.1.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 圈环流)(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过渡:单圈环流是我们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6、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现在的假设条件有两个:地表均一太阳直射点赤 道(不移动)请思考:(边讲边用课件演示)(1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 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2 2) 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30 N N 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 3030 N N 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3 3)3030 N N 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 形成了东北信风。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 0)和 3030 N N 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4 4)

7、自 3030 N N 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 6060 N N 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60 N N 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5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30 N N 和 6060 N N 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 9090 N N 和 6060 N N 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3030 N N3(6 6) 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通过上述分析,3

8、030 N N 和 6060 N N 之间、9090 N N 和 6060 N N 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 环流。(7 7) 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 “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完成 上图。(8 8) 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9 9)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_个气压带,6 6 个风带。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三圈环流”的变式图变式拓展:(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 )应用巩固:AB B、C C D D 分别表

9、示气压带或风带,请结合图中信息(图中箭头表示风带)判断AB BC C、D D 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图中填写名称。(通过该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讲解: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转。 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 试结合教材图 2.12.11 1进行归纳。4地球公转T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T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应用巩固:读图并思考回答:(1 1) 该图表示北半球 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10、A.A.B.B.C.C.D.D.。承转: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 1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活动探究:1 1 请结合 P36P36 的图 2.122.12 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1 1) 观察图 2.122.12 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2 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3 3)读图 2.122.12 a a,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T气流下沉T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

11、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 4)读图 2.122.12 b b,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T气流上升T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2.2.请结合 P37P37 的图 2.132.13 和图 2.142.14(或下面的图)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夏李,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亚洲IM)/鳩大喘上的副热苗高 压带囚断1坨并裨1感 44备J _:.:41t|岛冬率.大陆出现雋高压副极地低汽压带在曲澤上保中心(亚満高压),舄大 ,疋 沖:显即 : 腎下轧 并由諧状断製为块状rr 上踩留下来.井由

12、带状断裂为欣伏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咖副热帶高压带在曲洋5时间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温度差异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气压差异被切断的气压带突出的气压中心七月陆海陆V海副热带咼压带(见图示)一月陆V海陆海副极地低压带(见图示)3.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请结合P41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比较项目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暖湿湿热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冬季风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性质干冷干暖源地家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强弱(较夏季

13、风)强(较夏季风)弱6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教学反馈: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图为 _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其中 A A 为_ (气压名称),B B 为_ (高或低)气压。7此季节,_ 气压带被_切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B.B.图中 A A 实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C.C.图中 B B 的位置处于一年中较偏北的位置上D.D.此时南亚吹西南季风,东亚地区高温多雨大约半年后,A A 所在大陆上形成 _(气压名称),该气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_ 气压带。在该气压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吹 _ (气流性

14、质)的 _ 风(风向)。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 _ ,原因是 _。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初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2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

15、合作、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 1 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 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组织复习,请同学板图热力环流,在评价同学板图时,设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一一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一、三圈环流的形成(提问)大气环流的概念 ?1 1、 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 2、 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

16、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提问)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8小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第二步假设:地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2(提问)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 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小结: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 致。(板书)三圈环流1 1 成因2 2高、中、低纬环流圈3 3三圈环流的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

17、球上的水量平 衡和热量平衡。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9(呼应前引入故事)(日本使用定时装置携 带燃烧弹顺着高空强西 风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 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 起。)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遥(指导画图)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1 1 )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 布的规律,画出 7 7 个气压带。(2 2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 6 个风带。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读图提问):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引出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

18、阳高度角有关- -而太阳直射点是移动 的-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读课本“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分析并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以至地表热能分布有季节性变化,例如6 6 月 2222 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夏至日前后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于是,副热带高压带等也相应北移, 风带也随之北移。从北半球来说,气压带与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加辽阔,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幅度不及北半球大。2326*m高气压带气压带与风带位置不是O太阳位買成不变的,其根本原因是(据图

19、归纳)气压带60劃翅誰m IE帯 丘讦怔苦亦道低远压带扱地高岂妙沪一聖二_239266634等至日66W23 W春分日秋分日| / / /10总结并布置作业(1 1)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教材P38P38 活动)(2 2)讨论复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1 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2 2 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典型气候,叙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Cj【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

20、点】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 1 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 3939 页活动。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 低气压中心, 这些高、 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位置及名称是什么?J J(板书)气压带、风带由带状块状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 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由于这种影响使得海陆之间在不同季节出现了气压差异, 从而导致海陆之间出现了随季节转变风向的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