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共10页)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gif)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共10页)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2.gif)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共10页)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3.gif)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共10页)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4.gif)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共10页)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1e5983eb-e94b-4939-814e-13555c55f6a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探讨 摘要:驱动创新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为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文章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以及教师个体等四个方面的差异性阐述了分类评价的必要性,同时梳理了分类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重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科研、服务三方面的评价指标内容,从二个维度来设计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指标权重,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体系。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riven innovatio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
2、cation in China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teach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ubjects and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it combs the th
3、eoretical basis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puts forward that focus on students to design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designs the index weigh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igid and flexible and explores how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
4、graduate college teachers.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 Key words: application oriented;college teachers;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5-0252-03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的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应是一支能够培养从事生产、教学、服务、管理等各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优秀高校教师队伍,除需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知识应用能力、
5、实践组织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等特有的素质。而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水平还达不到学校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基础比较薄弱、整体科研实力较弱、实践经验贫乏等,这与大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高职高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关。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条途径。 1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高等学校进行了分类改革,由原来的研究型与教学
6、型大学调整为两大高等教育体系,目前中国大学可以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重大差异,分别为: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2 科学研究的差异性 科学研究类型主要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两种类型。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开拓科学新领域提供发明创新的理论依据,其研究周期长、失败风险高,但意义重大,如若成功将会使社会生产力发生颠覆性改变,其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科研论文和专著。应用发展研究主要是将现有的理论或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变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技术,并将其发展推广,此类研究偏重于实用价值,研究周期短,失败风险低
7、,能有利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其研究成果一般以专利、设计图稿和研究报告为主。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在研究内容、周期、失败风险,或研究成果的呈显形式等诸方面均存在显著地差异性。 1.3 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英国学者赫斯特认为,学科具有以下特征:性质上属于该学科特有的某些新概念;蕴涵逻辑结构的有关概念关系网;隶属于该学科的独特的表达方式;用来交流和讨论的特殊方式和技巧1。而我国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理、工、农、医以及教育学和军事学共13个学科门类及110个一级学科。与自然科学相比,哲、法、文、史、经、管、艺、教育和军事等社会科学的学科更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多样性、思
8、变性、融合性和应用性等显著特征。就社会科学而言,更多倾向为应用研究,其考核评价复杂多变,标准模糊难定,量化难度很大。相对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的学科的评价而言,其评价指标易寻,标准易于量化。鉴于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科研型大学,其主要目的是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须着重发展特色学科专业或适合于地方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1.4 高校教师的差异性 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在研究兴趣、教学素养、社会环境、生活阅历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对教学科研动机、能力和取向有所不同,例如
9、青年、中青年和中年教师,科研积累差距较大,科学前沿动态关注程度不同,科研方向凝练程度大不相同,科研创造性成果的产出也大相径庭。再如,同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教师,有偏重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不显著,但教学态度、方法和教学效果出众的优秀教师;也有偏重于科学研究,教学方法与效果一般,但科学研究成果非常显著,更有一类教师偏重于技术服务与推广的,教学与科研效果一般,但对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能将科学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2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分类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个体差异化理论 世界万物千差万别,世间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物质,这一思想源自于哲学。而个体差异是指其在发展及成长过程
10、中受内在人类遗传因子及外在生存环境的相互交叉影响,导致个体在身理与心理方面出现各种差异化现象。19世纪以来,个体差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后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先后从不同视角对个体差异进行了定性或定量方面的研究,个体差异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主要集中于认知差异和能力差异等。认知差异包括了智力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等。首先人的智力差异的真实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智力差异表现在智力结构与智力发展水平两方面的差异。其次,认知风格差异也是认知差异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包括了个体认知过程的思维与记忆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包括个体认知能力及人格形成的动机与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能力差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差异。首先
11、从能力的质的方面来看,存在着能力类型的差异,不论从记忆与表象或是知觉与思维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心理品质。再者从能力表现的年龄时间方面来看,同样存在着能力显现时间差异。有些人在青少年及以前年龄阶段其能力就表现出来;而有些人却“大器晚成”,即在中老年或以后的年龄阶段其能力才得以展现。此外,就算是相同人的不同能力也都存在发展、成熟、衰退年龄时间不一致的现象。 2.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人才资源开发相关理论认为,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来看可以将人才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探期、建立期、维持期与衰退期。第一阶段为初探期,人才主要是通过变换工作从而试探性选择合适并确定自己将要从事的
12、职业。第二阶段为建立期,经历探索尝试并确立职业目标后,岗位晋升需求与工作成就感强烈,人才会全身心投入,努力实现自己终级职业目标。第三阶段为维持期,该阶段工作激情有所减退,成就期望值也有所减弱,人才重新找准定位,保持与自己成就与岗位相匹配的劳动付出,注重自身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提升。第四阶段为衰退期,个人的责任与权力感衰减,人才转为培养后辈新秀为逐步退出职业舞台做准备。 2.3 思维的模糊性与事物的可测性原理 思维的模糊性表现为思维的对象本身和思维过程本身两方面的模糊性。恩格斯曾说过,把思想上个别现象提高到普通或特殊上,才是人类真实的知识。可见将思维对象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最终实现
13、从点到片到面的转换,形成相对稳定的界线,从而明晰地进行定性。思维的模糊性是从定性的角度阐述,而事物的可测性却从定量的角度来演示。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或社会科学领域都存在数量的概念,传统的科学测量原理一直被用于天文、地理、生物以及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现阶段的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测量更加证明了,世界上出现的所有现象,即存在着质,同时也存在着量,均可测量,而人才是世界万物中的一分子,其的存在决定了其行为必须是可测的。 3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 3.1 构建多维的评价指标,使绩效考评内容多元化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
14、重要的作用。须建立以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标准。因此,对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课程教学任务实施与完成情况,还要关注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效果,同时更需要关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情况、学生参考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情况、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深入情况等。其次建立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的科学研究指标体系。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往往关注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如发表的论文或论著,承担的课题等,但指导学生发表的论文数或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的程度等均未列入考核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而言,在教师科研评价中应纳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情况及参考成效。再次建立以地方社会经
15、济发展为重点的社会服务指标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以上两块主要内容外,还需强化为地方或区域社会服务的功能。在评价指标内容的设计上,应着眼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以服务区域发展为核心职能,因此,引导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地方发展中的热点和突出问题,强调服务成果的实用性和契合度,同时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需要、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参与到教师的服务团队中,培养名副其实的应用型人才。 3.2 设计多维的指标权重,使绩效考核方式多元化 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由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评价维度的权重时应建立灵
16、活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设计不同的权重比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权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独特性,独特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办学发展定位的独特性,如办学发展类型为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应用型高校,面向哪个区域或何种产业;二是高校发展所处的阶段的独特性,因不同高校的发展轨迹存在较大区别,在不同时期,高校会依据自身的基础与实力,规划发展战略、总目标及具体任务。作为高校发展的主体资源,教师也会了随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因此,教师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评价的指标权重也应与时俱进地适时调整。其次,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设计权
17、重。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2000年以后升格或设立的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师队伍存在着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传授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传统单一学科人才多,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少;学术型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等特点。同时教师个体也存在着认识与能力的差异,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即学科背景、职称级别和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综合以上两点因素,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指标权重可以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赋值方式。从“学科背景、职称级别和工作内容”三个维度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内容赋以不同的权重。对某个本科院校而言,应依据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总目标,分解到不同二级学院,从学校层面给每个二级学院设定一个刚性的权重值,如“人才培养”指标占50%,“科学研究”指标占30%,“社会服务”指标占20%,加分项占10%,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算员岗位培训》课件
- 4《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精研】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 《证券分析摸拟试题》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放气闷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色茶杯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婴儿防滑袜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卡片式编织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静态场的边值问题》课件
- 《能环导论英》课件
- 《CFT生产流程图》课件
- 跨领域联合诊疗(MDT)管理法规
- 保安员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
- 四年级竖式计算大全100道
- 防止分心驾驶的方法
- 中药熏洗的并发症及预防
- 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的模板
-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
- 岗位绩效奖励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DB32-T 4319-2022 中药药渣处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