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_第1页
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_第2页
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_第3页
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_第4页
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刀竹风雅:嘉定竹刻的前世今生嘉定竹刻是中华工艺美术史中的一枝奇葩, 至今已有近五百余年 历史。嘉定竹刻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 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鲜明的原创性, 作品蕴含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风雅绝俗,是历代文人的雅玩。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嘉定刻竹人进入内廷,为皇家刻竹。康 熙、乾隆帝曾在竹刻上题诗,表示喜爱和欣赏,由于皇家的倡导,嘉 定竹刻的名声更加响亮,海外人士称“嘉定竹刻有超常的技巧和诗意 的想象”,是“绝世的艺术”。在192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 嘉定时文秀斋和张文玉斋的竹刻作品获金奖,享誉海内外。经过了数个世纪的辉煌,

2、嘉定竹刻至晚清出现衰落。尽管时有亮 色,但这种颓势持续了一个世纪,直至 2006年,嘉定竹刻进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历史渊源嘉定古称“城”,今为上海市嘉定区。南宋嘉定十年(1218)建 县,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嘉定地处吴中,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 人文荟萃,风物清嘉,人文底蕴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有“教化之邦” 的美誉。朱鹤是嘉定竹刻的原创者,称为“嘉定竹刻之父”。朱鹤活 跃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祖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至朱鹤迁 入嘉定县。 朱鹤定居嘉定后,在嘉定文人雅士的影响和鼓励下,以 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以刀代笔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 能于竹之分寸之间

3、,拓展游刃空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皆 因势象形,因形造境,风格简老朴茂。朱鹤所制作品有笔筒、香薰、 杯、罂诸器等。朱鹤之后,他的儿子朱缨、孙子朱稚征,传承和发展 了嘉定竹刻,史称“竹刻三朱”。经过朱氏三代的开创打造,嘉定竹刻的样式和风格已基本确立。 明代末年,是嘉定竹刻的活跃时期,当时的文人学者都十分关注这种 艺术样式,有的也介入了竹刻,“嘉定四先生”中的李流芳、娄坚, 书画之余,喜刻竹自娱,他们常学朱鹤的深刻,功夫不亚于朱鹤。文 人学者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嘉定竹刻的文化品位。“三朱”拥有一批从学者,第一代传人沈汉川、沈大生昆仲;第 二代沈兼、沈尔望昆仲都是杰出的传承者。沈氏家族世代从医

4、,又世 代刻竹,活跃于明末清初,其作品风格直逼三朱,又有超越。沈大生、 沈兼更是其中的翘楚。沈大生,诗画洒脱不凡,得朱氏真传,技法已 超越朱氏。沈兼,工诗善画,精于篆刻,沈氏刀法犀利劲挺,老辣爽 利,各种雕法混合使用,锋芒四露。清代前期和中期,有一大批竹人 效法沈兼。他们的作品一般不留姓名,有的伪称小松、三松之类。其 实,他们在嘉定竹刻史上自成一个群体,近宗沈大生、沈兼叔侄。他 们为竹人之寒士,天天操刀,穷而后工,故他们的作品也熟能生巧, 精益求精,如今存世的无名氏作品,大都出于他们之手。明清易代之际,嘉定的文人士大夫经历和感受着时代变迁。王泰 际、赵洪范、陆元辅、苏渊及吴梅村,汇集在嘉定东城

5、侯玄(抗清志士侯岐曾之子)的园,开明月之堂,集岁寒之友,以侯崎曾的手制竹 刻诗筒,传故国之思,诗和诗筒堪称双璧。诗筒也成为当时竹刻艺术品种最重要的品种。与沈大生、侯崎曾同时代的还有一位传奇式的 竹刻家秦一爵。 秦一爵也师法朱氏,但有创新意识,因其平日极为 看重自身的技艺,轻易不肯为人雕刻,故世传作品极少。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嘉定在战乱后,经过休养和恢复,又进入 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繁荣,人口增多,文化昌明。此时嘉定 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更趋新型多样,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嘉定竹刻 作为贡品传入宫廷,它的声名远扬。继三朱之后,吴之是嘉定派竹刻 的第一高手。吴之擅长圆雕、浮雕等各种技法,早年师法

6、三朱,晚年 变法,仿洛阳龙门石刻的浅浮雕,首用薄地阳文刻竹。他的作品传世 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时人称之为“鬼斧神工”,乾隆皇帝看了欣 喜万分,亲笔在他的作品上题诗:“竹刻由来说鲁珍,藏锋写像传有 神。技哉刀笔精神可,于吏吾当斥此人。”吴之开创的“薄地阳文” 丰富了嘉定竹刻技法,从他学习的后人甚多,最著名的为其女婿朱文 右,刻工也精美传神。止匕外,还有王之羽,也为吴之亲手所教,王之 羽的作品有乃师之风格,王氏后人刻竹者甚多,王鉴、王质、王、王 梅邻均为著名竹人,继承了吴之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顾珏是另辟蹊径的大家。顾珏的刻竹继承 “三朱”、“三沈”的神韵,但他传承而不泥古,独创刻露精深,

7、细 入毫发的风格。顾珏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 竹人录说他“一器必 经二载而成。”顾珏的作品在其生前已价格高昂。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三兄弟,是与吴之同时代的竹刻大家, 号称“封氏三鼎足”,他们都精于圆雕人物,以封锡禄成就最高。后 来,他与其弟封锡璋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为皇家刻制作品。封锡禄的圆雕“罗汉像”、“狮子戏球”,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封氏兄 弟出生的嘉定马陆封家村,男女老少人人动手刻竹,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竹刻之村”,金元桂在竹人录中除了为“封氏三鼎足”列传 外,还为封氏家族中的封颖谷、封始镐、封始豳、封始岐立传。止匕外, 又有封文官、封品官、封元官、封云生、封小姐等名列竹人录,他们都是

8、封氏后人。封小姐”工刻蟾蛛,当时以一蟾蛛易银一两”, 封氏家族把圆雕艺术推向极致。这个时期,王易、周乃始、王山己等也 是有相当实力的竹人。乾隆、嘉庆年间是嘉定竹刻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领军人 物是周颍。 周颍传世作品件件都是精品。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钱 大昕在周山人传一文中说周颍“用刀如用笔,不假稿本,自成丘 壑,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 “松壑云泉图笔筒”、“兰花秘 阁”都是绝顶佳品。与周颍齐名的还有周笠和施天章,时称“嘉定三艺人”。周笠, 号牧山,周颍之侄,刻竹作画,两者都精;施天章,号焕文,工绘画, 刻竹师承封氏技法,巧若天工,为一代圆雕大师,后被雍正皇帝召入 宫内,所刻人物,

9、古意浑厚,无人能及。这个时期,还有许多见于史 册的竹刻高手,如邓孚嘉、王梅邻等人。这时期的许多文人也将竹刻 作为雅玩,著名学者钱大昕刻的“竹刻抱对”,艺术水平不亚于职业 竹刻艺人;文人、书画家程庭鹭也擅长竹刻,风格俊美,作品高古淡 雅,极具文人画气韵。晚清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事不断,嘉定竹刻趋于衰落。竹刻 人为生存,作品转向刻制日常生活用品,如墨盒、烟盒、筷子等,不 少竹刻人开店营业,有时大经的“文秀斋”、韩玉的“云霞室”、叶 端甫的“翠晴斋”、张学海的“文玉斋”、朱厚甫的“酉阳俎”、范 雅堂的“文元斋”等等,不少作品被选送到南京参加劝业会展出获奖。此时,嘉定竹刻艺术仍有退色的辉煌。张学海的

10、圆雕令人瞩目, 张学海具有创新意识,擅长大件圆雕,他的圆雕大狮子,精气十足, 是他的代表作。时任礼部尚书的嘉定人廖寿恒曾将精美的竹手杖赠给 帝师翁同,翁同为嘉定竹刻的高超艺术水平而惊叹,赋诗一首:“三 尺提携轻若无,玻璃根节翠肌肤。” “桃榔栗皆凡品,拟画江村篆竹 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嘉定竹刻史上有名有姓的竹人共有一百三十余名,走过了四百余 年的辉煌,但至20世纪上半叶,嘉定竹刻出现了生存危机,处于停 滞衰退时期,只有少数竹人苦守相望,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世纪,嘉 定竹刻系纯手工操作,制作流程长,费工费时,且对艺术有综合性的 严格要求,行业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景况,技艺有中断之虞。二、艺术特色

11、嘉定竹刻同书画艺术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 文学性强,追求诗情 画意,风格简朴、深浅合理,注意到画图与工艺之间的关系,画为工 艺服务,而不是工艺为画的附庸。正如德国包豪斯所倡导的理念:“艺 术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建筑、雕塑、绘画应该构成三位一体的环境艺术,三者都应该转 向与工艺的结合。”嘉定竹刻的风格是动态而变化的,随时代而变, 随个人的境遇而变,随人们审美情趣的趋向而变。明代中叶嘉定竹刻 创始之时,其总体风格为质拙浑朴,端庄敦厚。雕刻时注重表现丰富 而立体的画面层次,重视写实、突出传神、强调形神具备,尤注重表 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有浓厚的北宗画派风格。

12、朱鹤的作品煦煦清 雅、高古浑朴;朱缨的作品气韵生动;朱稚征逢晚明之世,其作品萧 疏逸趣;侯崎曾值明清易代,其作品多呈现沉郁苍凉之象;而同时期 沈大生的作品,则洒脱不凡。清代早期,嘉定竹刻的总体风格秀气遒劲,奇峭新意。随着清政 权的巩固和统一,社会稳定,嘉定经济得以复苏,文化发达,加上皇 家喜爱工艺品,竹刻艺术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名家辈出,流派纷 呈。涌现出一批技法创新,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竹刻大家。竹人强 调个性表现意识的多样化和艺术风格更加鲜明。 吴之作为开启一代竹 刻艺术新风的倡导者,他在精熟地掌握朱氏的各种雕刻技法之后,勇 于创新,顺应时代的艺术潮流脱颖而出,创“薄地阳文”新技法,使

13、嘉定竹刻的艺术风格突破了朱氏所创的固有风格, 有了新的跨越和发 展;与此同时,嘉定竹刻又涌现出另一个以专攻立体圆雕人物见长流 派一一封氏流派。其中以封锡禄的艺术风格最为显著, 封锡禄的作品 在注重刻画形态的同时,更能以传神创新,并且善于随镌刻对象的不 同而赋予其内在的气质。清代中期,嘉定竹刻的总体风格繁猗多姿,富丽堂皇。此时由于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嘉定竹刻进入它的鼎盛时期。此时,嘉定竹刻 史上又诞生一位重要的竹刻艺术家一一周颍。周颍以画法施之于刻竹, 综合南北画法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前无古人的“铁笔深刻绘画法”。 这种铁笔代毫,以画法阴刻入竹,用刀痕在竹材上再现笔墨意趣的竹 刻风格,独树一帜,

14、对后世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封氏传人施天章 的圆雕,突破了封氏的模式,呈现出浑厚苍深,古朴凝重,有如夏、 商、周青铜器的风格;邓渭的竹刻,好刻折枝花,枝叶比附,薄如轻 云而映带回环,秀媚精雅。王梅邻的作品较为突出,较好地继承了前 代名家的风格,尤其是着意模仿周颍,以铁笔浅浮雕绘刻为主,题材 以蔬菜、花卉为主,风格清新秀媚,雅丽明朗。清代后期,嘉定竹刻的艺术风格趋于平淡单一,较少创意,进入 了衰微期。由于竹刻的样式由笔筒为主逐渐转向以扇骨与臂搁为主, 随着社会上碑学的兴起,与金石学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表现金石 碑帖铭文的竹刻作品。程庭鹭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程氏精于篆 刻,以篆刻印章之法刻笔

15、筒、臂搁,风格高古简洁,极具文人笔墨韵 味;张学海的大件圆雕作品,深得乡先辈的刀法,风格古雅有致。一种艺术样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善于吸收其他艺术样式 的营养。嘉定竹刻艺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既坚持自己的原创性的 审美观,又吸收了邵阳翻黄、常州留青姐妹艺术,得以不断地丰富和 发展。嘉定竹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风尚、竹人自身的秉赋和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又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正是云蒸霞 蔚,流派纷呈。嘉定竹刻的流派,按吕舜祥先生所分,大体分述如下:(一)简老朴茂派。始于朱鹤,效法者除朱缨、朱稚征外,还有 侯崎曾、周乃始、沈禹川、秦一爵、沈汉川、沈兼、沈尔望、侯松音、 侯友鹤等。

16、(二)竹章篆刻派。如杨褒、杨谦父子等。(三)奇峭生新 派。创始于封氏兄弟,特别是封锡禄,继之者为封颖谷、封始镐、施 天璋、封始豳、封始岐、封品官、封元官、封云生、封源官等。(四) 工细入微派。首始于顾珏,继之者为赵学海,学海妻吴氏,子得三。 此后的周铐、王纪常等也属此派。(五)用画法刻竹派。首倡于周颍, 后此的吴嵩山、周笠、杜世绅、徐枢、严煜、孙效泉、浦灿、徐宣等 同用此法。(六)讲究刀法派。有时锌、时其吉、时其祥、时澄之、 时汝鉴、时以成、时大经、时湘华等。(七)直起直落派。好刻折枝 花,直起直落,枝叶比附,重花叠叶,薄如轻云。如邓孚嘉、马国珍、 邓士杰、邓渭、张步青、朱世等。(八)工巧人物

17、派。有蔡时敏,贺 其吉等。(九)竹刻照相派。有张宏裕等;刻印法派。用刻印章的方 法来刻竹,如瞿中溶、程祖庆等。(十)竹根大件派。以竹根刻狮子、 寿星等大件,如张学海、时大经等。三、工艺流程嘉定竹刻的工艺流程包括选材和制作两个步骤, 两者在竹刻艺术 中是有着因果关系的环节。竹材的好坏,往往决定竹刻作品的品质高 低,竹材的大小及外形,又成为刻制何种作品的制约因素。嘉定竹刻 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要求很高,为嘉定所特有。清初诗人封毓秀在 其赠两竹人兄弟诗中有“取材幽篁体, 搜掘同参苓”之句。认为好的 竹材如同珍贵的人参、茯苓一样,十分难得。竹人在创作作品前,取 材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嘉定竹刻创始之初,由

18、于交通不便,往往就地取材。当时竹人们 往往选择本地出产的一种较为大型的竹子一一护居竹(俗称“哺鸡 竹”)。护居竹每节长一尺左右,阔二寸左右,品质较好,不曝不裂。 竹人一般将其刻成香薰、诗筒。作为随身携带或书桌小件摆设。圆雕 就选用竹根作为材料。旧时嘉定农家几乎户户都在屋后有竹园。 竹园 须定期翻种,数年一次。农家在翻竹园时,竹人往往到那里选购竹根, 作为圆雕的材料。然后,根据竹根的外形构思创作,将其制成人物、 鸟兽等圆雕小件。由于嘉定为平原地带,竹的品种虽多,但大都为小型竹。如要刻 制大件,必须取材毛竹,而嘉定不产毛竹,因此竹人们就要到外地选 购毛竹。明代已有竹刻大件,但由于取材不易,故数量极

19、少。从清代 康熙时期起,嘉定从事竹刻的竹人数量大增。士人注意讲究居家摆设, 对竹刻大件的需求量上升。竹刻大件逐步成为主流,毛竹的需求大大 增长。嘉定竹人联合派人在新竹初伐时期到浙江湖州的梅溪、泗安等 地拣选优质材料。因取得好竹不易,竹人须深入竹林,尽力搜求。伐 竹须审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老者文理粗疏,不耐精雕, 故以三年之竹为最佳。采竹须在入冬后,此时竹的精华内敛而虫蠹较 少。在伐竹和运竹时须十分小心。竹材未干透之前,表皮青筠,切不能丝毫擦伤,否则纵然刮去青筠,肌肤仍有渍痕,再难磨泯,将会影 响艺术效果。因此竹人们都以重价雇佣当地山民据运下山, 置在竹商 的竹排上小心郑重地运回嘉定

20、,以免受水浸而保持干度。大型圆雕须采购毛竹根,毛竹根坚厚细老,竹人根据竹根的外形, 创作各种圆雕作品。旧时,竹人在平日留心收集各种久老、坚厚、纹 理细致的竹根藏置待用。竹人常常家中陈列无数的竹根,构思创作。 例如擅长圆雕的张学海常常陈列许多毛竹根于自己的院中, 形态各异, 大小不等,罗列如星。他每晨细致观察,忽然灵光至时操刀在其根上 刻几刀,忽然停止,仍向竹根细察远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视其 形而决定雕刻成某种造型。竹人在选好竹材后,就要进入制作阶段。制作大体由煮晒、制坯、 起稿、粗刻、加工,再修整抛光这几个环节,才算完成。(一)煮晒。 将新竹入锅内沸煮十五分钟,擦去油脂,在阳光下晒干,然后

21、置放于 阴凉处,逐步淘汰变形或开裂的竹子,确定最后的用材。(二)制坯。 在坯材上根据需要用薄刀刃或碎玻璃刮去表层,用砂纸打磨光滑,制成坯子。留青的竹坯,修整好要保留的青筠,用清水煮沸一小时后取 出,当即用软布擦净表面脏物与油脂,晾干后即可用。(三)起稿,在坯材上画上自己创作或临摹的画稿, 起稿的本身是艺术创造。根据 自己的腹稿,确定何处用单线,何处用双勾,阴阳画面的结合,阴阳 线的选用均已胸有成竹。通过起稿进行全局运筹,体会线条变化的韵 味。刻前要用纸包裹竹坯,只需留出待刻的部分,以免刻制时手汗污 染竹坯。(四)粗刻,用刻刀在画稿上刻出作品的大体面貌,然后用 刀刮,整理刀痕,再用羊肝石或细纱纸

22、打磨平地,务求地面平整光滑。(五)加工。粗刻完成后,再用刀细刻局部,刻出作品的细微处,最 后阴刻题款。(六)修整抛光,刻竹时棕帚时刻不离手。刀口内的竹 屑要随时清刷。作品完成后再整体仔细修整,以防疏漏。最后用水砂 纸打磨。通过这几道工序,一件竹刻才告完成。四、技艺传承竹人的技艺传承,主要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自学成才者 占少数。民国后有通过学校,列入教学的趋势。首先是家族传承。前述嘉定朱氏家族、沈氏家族、封氏家族为嘉 定竹刻史上典型的竹刻家族。又如,清代前期,在居嘉定城西的王氏 家族中,最早从事竹刻的为王之羽。王之羽从小生活于南翔舅父家, 舅父家隔壁正好是著名竹人吴之家。 王之羽遂拜吴之为

23、师,“尽得其 运腕之法”(金元珏竹人录),成为一代竹刻名家。后王之羽迁回 嘉定城西,将竹刻技艺传授给其兄王鉴、其子王质。王质又将技艺传 授给其子王坦,王坦又将技艺传授给其子王梅邻,王梅邻成为清代中 叶嘉定竹刻一代大家。王氏也成为代代相传的竹刻世家。清代中叶至民国初期,居嘉定城东的时氏家族也是嘉定的竹刻世 家,更是历时最长的竹刻世家。时氏家族中最早学习竹刻的是时学庭 和时桂兄弟。时氏兄弟向何人学习竹刻无考,但都精于竹刻艺术,金 元珏竹人录称时氏昆仲“刻竹唱酬时轧轧不休,削竹讲明刀法, 颇能步武前人。”后时学庭之子时其泰、时其祥,时其泰之子时澄之, 时澄之之子时汝鉴,时汝鉴之子时以成,时以成之子时

24、大经,都继承和发展了时氏刻竹。时大经善于吸收、创新,首次在嘉定竹刻中引用 湖南邵阳的贴黄技艺,并在嘉定城中开设时文秀斋竹刻店, 又将技艺 传承给其子时湘华。从福建流寓到嘉定的邓氏家族也是竹刻世家。 邓氏家族中以邓孚 嘉为最早,邓孚嘉的技艺有创新,以直起直落为主,引人注目。邓孚 嘉将技艺传授给其弟邓士杰、儿子邓渭。直至民国时期,家族传承仍 然是竹刻传承的主要形式。当时一大批竹刻店几乎都是家族竹刻传艺 场所。如潘松筠在城中开“松筠斋”,潘松筠将技艺传授给妻子,妻 子也一起刻竹,后潘松筠又将技艺传授给儿子潘行庸,子承父业,潘 行庸也成为竹刻高手。位于城中的“文玉斋”由张学海创始。张学海 擅长圆雕,后

25、张学海又将技艺传授给儿子张春泉, 张春泉又将技艺传 授给儿子张晓生。张氏精湛的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其次是师徒传承。师徒传承也是嘉定竹刻的重要传承方式。 一个 家族不可能将竹刻技艺坚持到底,一般在数十年,多者一百多年,就 会中断。嘉定竹人不保守技艺,乐意招徒传授。如“三朱”创嘉定竹 刻,由沈禹川、沈汉川学习后加以传承。朱氏还向秦一爵、侯崎曾、 李流芳等人传授技艺。清代康熙时期,竹刻大师吴之向王之羽、朱文 右传授技艺。清代乾隆时期,竹刻大师周颍招收了严煜、徐枢、孙效 泉、吴嵩山、杜书绅为弟子,培养了一大批竹人。封锡禄也曾招收施 天章为弟子。至近代,嘉定城内的竹刻店铺大多招收徒弟学艺。竹人 之间

26、,为了更严格地授徒学艺,相互易子而教。如潘行庸除了随父潘 松筠学艺外,潘松筠还让潘行庸到时文秀斋学艺, 让潘行庸掌握更多 的技法。师徒相传在现当代仍十分流行。潘行庸曾先后招收李志庸、范激、 张迎尧、范其昌为徒传艺。当代竹人王威曾招周铿、王乐平、张伟忠、 苏玉蓉为徒,传授技艺。民国初年起,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竹人尝试通过学校,将竹刻 技艺的传授进入课堂。竹人潘松筠曾在江苏省立第四中学开设竹刻技 艺课,向学生传授竹刻技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嘉定的各高等小 学都在手工课中加授竹刻一项。近年来,嘉定不少中小学都纷纷开设 竹刻兴趣班,聘请竹人传授技艺。师徒传承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传承方 式。五、保护发展2006 年,嘉定竹刻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乘着这股东风,嘉定竹刻协会建立,这是嘉定历史上第一个竹 刻行业团体,从此竹人有了自己的家园。2007年,嘉定区政府创建了 “嘉定竹刻名师工作室”,投入专项经费,导师王威与张伟忠承担 了业务培训的重要任务。2009年,竹人王威与张伟忠被批准为上海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张伟忠被评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嘉定竹刻传承有了核心力量。同年,嘉定竹刻又获商标注册。嘉定邀 请民国竹刻大师潘行庸的弟子张迎尧、 范其昌为竹人作系列讲座和指 导,竹人还去美术院校进修旁听,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嘉定区为竹人创造必要的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