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 之 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思考选文中涉及的老子的宇宙认识观及人生智慧, 包括后者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3,对别有会心处,能做一点阐发、议论。 教学简易流程:一、关于老子其人。下面是史记老子荀卿列传(采 用三家校本。注解保留原貌,略有删改)中老子部分,供老 师选择使用。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 周守藏室之史也。正义硃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 字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 口厚脣,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
2、,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 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 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 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 天下,因吞之,即有娠。”O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 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O索隐按:许慎云“摐,耳曼也”。故名耳,字摐。o索隐按:藏室史, 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 柱下,因以为官名。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 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索隐刘氏云:“蓬累犹
3、扶持也。累音六水反。 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按:蓬者, 盖也;累者,随也。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 覆盖相携随而去耳。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 若愚。O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贾音古。深藏谓隐其宝货, 不令人见,故云“若虚”。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 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 “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去子 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 皆无益於夫子,须去除也。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
4、罔,游者可以为 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 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 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正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於散 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或以为函谷关。关令 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 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集解列仙传 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 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 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 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 子。”o索隐列仙传
5、是刘向所记。物色而迹之,谓视其气物 有异色而寻迹之。又按: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 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正义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 子,故书之。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 耕於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 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穀。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於江南 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著 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 岁,或言二百馀岁索隐此前古好事者据外传,以老子生 年至孔子时,故百六十岁。或言二百馀岁者,即以周太史儋 为老子,故二百馀岁也。以其脩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後百
6、二十九年,集解徐广曰:“实百一十 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 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 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 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 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二、老子基本思想述略。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 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 人们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力不 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
7、扬弃奢侈的生活,在上 者引导人们返回到真诚质朴的生活形态与心境。下面通过几个概念略窥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无为-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此观念主要是针对统治 者而言的。不争-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欲望。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 道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 “无”,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 间”。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 精神空间。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 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三、文意疏通。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然后检查之。抽查23名学生,每
8、名学生就选文7则中任意一则,尽量抛开注释疏通大意。 疏通时,不求准确,大体正确即可。教师强调、补充若干内 容。如:1,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 为善,斯不善已。”-“已”,通“矣”。本句解释众说纷 纭,课后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丑了。” 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 其三。-这里的三种解说,学生易于接受哪一种都未尝不可。“长短相形”-“形”,解释为“形容”“形成”也许能更 好地表达事物相反“相成”之意。2,第3则,“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 有道者不处。”-“馀食赘形”,剩饭残炙,赘疣畸形,此 是比喻说法。“物”,课后解释,
9、其一;释为“鬼神”,其 二。“或”,有的。3,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 初生下来是柔嫩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也是一种理 解。其中,“坚强”,非形容今日之精神,而是形容事物的 硬度等性质。四、选文意蕴略说。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巳;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从社会人生中提炼出8组概念:美与丑(即 “恶”),善与恶(即“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 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这8组概念,是相对立的, 又是相促成的。老子教导人们,不仅要看重正面,也要看重 反面,要从反的关系里观察正面的涵
10、义。人们既要看重事物 间相对的比较关系,而且要看重超脱相对关系的绝对统一的关系。老子重视对立物的相互影响、渗透、转化。这是朴素 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只是老子没有依照这个客观规律,去促 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而是夸大人的被动性,忽略人 的创造性,强调回避,退隐。我们既要看到老子对自然、社 会认识上的卓越处,也要看到老子在对人类主观能动性认识 上的局限。但是,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 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第2则: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主要是谈“无”的功用。 这里的“无”,
11、指的是 “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物的组 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 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 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 觉察。可以参考宗白华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第3则: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 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 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第4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12、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组 句子,每组前后2句,后句语意上重于前句,前宾后主。这 是说,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困难的,但境界也 是更高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这4句,解说老子所谓“富,有志,久,寿”。 “富”,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所谓“知足者常乐”是也。“强行者有志”,大约是说,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 诸实施,才是有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子有时似乎也不 是一味退隐,他好像也有积极进取有创造的一面。为“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再提供一
13、种解释:不丧失本 性的就能恒久,身死而道不朽的才是长寿。“亡”, 有的版 本作“忘”, 有解为“妄”, 也有解为“忘”之本义的。第5则: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 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 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是谈“为”与“无为”、 “事”与“无事”、 “味” 与“无味”、“大”与“小”, “多”与“少”, “怨”与 “德”、 “难”与“易”、“大”与“细”、“诺”与 “信”9组概念的辩证关系。前3组,有顺其自然,得大道 的思想;后6组,为老子人生经验之谈。第6则:其
14、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 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 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其安易持,其未兆 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是说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今多指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重建设性; 此处结合前句,可能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重破坏性。“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15、事”言“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所谓“行百里者 半九十”。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 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本章是老子“贵柔处弱”“知足守雌”思想的集中反 映,体现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它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 优势或者强大,不要去竞争、争夺,这就能保全自己,使自 己持久,有韧性,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在忍让中、委屈 中求生存、积力量以取得最后胜利。比如“不为天下 先”“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都是这种思 想的反映。五、老子智慧补充(教师选讲若干句,选抄若干句)1章:道可道,非常道
16、;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 遂身退,天之道。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13章: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 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
17、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 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 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41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