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一)(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 种群的最大岀生率是指 。« A.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B.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C.在一定条件下,种群岀生的新个体与死亡个体的比率*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分数:1.00 )A.B.C.D. V解析:2. 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行为、适
2、应能力(分数:1.00 )A.B. VC.D.解析:3. 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亡及遭到捕食。旅鼠的减少,使植物量增多,这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A.周期增长* B.季节性增长* C.指数增长D.逻辑斯谛增长(分数:1.00 )A. VB.C.D.4. 鸟类试图把所有的雏鸟喂活。一旦岀现食物短缺,亲鸟会集中喂养部分雏鸟,而放弃对另一部分雏鸟的喂养。亲鸟的这种育雏方式体现了生物的 。 A.生殖对策灵活性«B.生殖对策季节性«C.生殖对策竞争性«D.生殖对策延续性(分数:1.
3、00)A. VB.C.D.解析:5. 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氮、磷等矿物质过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并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 A.生态入侵«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季节消长(分数:1.00 )A.B.C. VD.解析:6. 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岀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不规则型(分数:1.00 )A.B.C. VD.解析:7. 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A.环境决定性别 B.密度效应C.
4、社会等级D. 领域特征(分数:1.00 )A. VB.C.D.解析:8. 下列图形中反映了寄生关系的是(分数:1.00 )A.B. VC.D.解析:物种29. 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a、B与、K2决定物种1、2的竞争结果。物种1取胜,被排斥。a、B与Ki、K2的关系是。A.B.C. VD.这是植解析:10. 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物的。* A.密度效应 B.种群调节* C.竞争作用 D.他感作用(分数:1.00 )A.B.C.D. V11. 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的特点。
5、71; A.防卫反应B.协同进化« C.他感作用* D.补偿作用(分数:1.00)A.B.C.D. V解析:12. 蜱从动物体表吸取血液是现象。« A.终生寄生« B.暂时寄生« C.捕食« D.共生(分数:1.00 )A.B. VC.D.解析:13. 昆虫的个体很小,它们对于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4 C.提高岀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分数:1.00 )A. VB.C.D.解析:14. 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岀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发生变化。这样的
6、种群调节方式为* A.气候因素的调节* B.生物因素的调节* C.食物因素的调节* D.自动的调节(分数:1.00)A.B.C.D. V解析:15. 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进化使有毒化合物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松树提供氮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分数:1.00 )A.B. VC.D.解析:二、B填空题/B( 总题数:10,分数:10.00)16. 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
7、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1 o(分数:1.00 )填空项1: (正确答案:内禀增长率)解析:17.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 o(分数:1.00)填空项1: (正确答案:生态入侵)解析:18. 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1 o(分数:1.00 )填空项1: (正确答案:种群平衡)解析:19. 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岀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1效应作用的影响。(分数:1.00 )填空项1: (正确答案:密度)解析:20. 在种群中有一些动物个体身体强壮、体重大、性成熟
8、程度高、攻击性强、富有打斗经验,成为优势者, 这些个体属于种群中1高的个体。(分数:1.00 )填空项1: (正确答案:社会等级地位)解析:21. 种间关系中1、2、3是对抗性的关系。(分数:1.00 )填空项1: (正确答案: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解析:22. 寄生分为 1 寄生和 2 寄生。 3 寄生,是指寄生生物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获得营养。 (分数: 1.00 )填空项 1: (正确答案:兼性、专性、专性)解析:23. 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 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这种相互有利的关 系叫 1 。(分数: 1.00 )填空项 1:
9、(正确答案:共生关系)解析:24. 某物种的性状的进化对另一物种的性状产生反应, 而后一个物种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进化的条件, 两物 种的进化共同发展。这是物种的1 。(分数: 1.00 )填空项 1: (正确答案:协同进化)解析:25. 物种隔离包括形态隔离、行为隔离、 1 和 2 。(分数: 1.00 )填空项 1: (正确答案:生态隔离、遗传的不兼容)解析:三、B 判断题 /B( 总题数: 10,分数: 10.00)26. 在一个岛上的鼠类的数量就是该岛鼠类的种群密度。(分数: 1.00 )A. 正确 VB. 错误解析:27. 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
10、熟个体的比例。(分数: 1.00 )A. 正确 VB. 错误解析:28. 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图是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的锥体形状。(分数: 1.00 )A. 正确B. 错误 V解析:29. 植物的性别决定只由其基因决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分数: 1.00 )A. 正确B. 错误 V解析:30. 由环境中季节变化所决定的种群波动的变化,多与食物的变化无关。(分数: 1.00 )A. 正确B. 错误 V解析:31. 蝗虫种群的增长是属于指数式增长。(分数: 1.00 )A. 正确 VB. 错误解析:32. 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分数: 1.00 )A. 正确 VB. 错误解析
11、:33. 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分数: 1.00 )A. 正确B. 错误 V解析:34. 每个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衰落和灭绝的过程。(分数: 1.00 )A. 正确 VB. 错误解析:35. K 对策生物种间竞争的能力较强,不易遭受激烈变动,死亡后返回平均水平的时间较短,不容易走向灭 绝。(分数: 1.00 )A. 正确B. 错误 V解析:四、B 简答题 /B( 总题数: 6,分数: 30.00)36. 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种群密度。 (2) 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3) 种群的年龄结构。 (4) 种群性比
12、。 ) 解析:37. 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 (1) 均匀分布。 (2) 随机分布。 (3) 聚集分布。 ) 解析:38. 引起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食物。 (2) 气候。 (3) 竞争力。 ) 解析:39. 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 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 生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 率就会上升,
13、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 下降。 )解析:40. 生物种间关系有哪几类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竞争。 (2) 捕食。 (3) 共生。 (4) 寄生。 (5) 他感作用。 ) 解析:41. 生物种群调节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哪几个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气候学派。 (2) 生物学派。 (3) 自动调节学说。自动调节学说又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 节和遗传调节。 )解析:五、B 论述题 /B( 总题数: 5,分数: 35.00)42. 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分数: 7.00 )正确答
14、案: ( 指数式增长的种群, 说明种群增长不受内外环境因素的限制,而使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 r 充分 表现;而表现“ S'形增长的种群,说明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同种个体间的“拥挤效应”随之增大,从而 使内禀增长能力受到限制。在两种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中, r 和 K 这两个参数及其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十分 重要。 可以用逻辑斯谛曲线加以描述的种群符合以下几点:第一,种群具有稳定的年龄分布;第二,采用 恰如其分的单位测量种群密度;第三,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第四,种群密度与种群 增长率的影响是瞬间起作用的,而不存在任何时滞。自然界中的“ J”形和“ S'形种群增长只能代表
15、两种典型情况,有的增长曲线更接近于“ J”形,有的更接近于“ S'形,中间还有许多过渡类型。即使是同一 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会有不同形状的增长曲线,甚至在相接近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某种未知的内 因或外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增长曲线类型。 )解析:43. 论述新物种的形成。(分数: 7.00 )正确答案: ( 新物种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由于隔离引起;另一个是向不同地域辐射 适应辐射引起。有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从原分布地区向外部扩散,不断进入新的未开发生境,并且找到或建立起一个 比较适应的空间,以便能够生存下来。而后不断自我改进以适应环境,创造能够在继续生存和繁殖的竞争 中取胜的其他条件
16、,将遗传特性不断传递给后代,最终在无竞争或竞争力弱的新生境中占领一定空间。新 迁入的物种对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速度是难以确定 的。 ) 解析:44. 阐述生物自然选择的内容。(分数: 7.00 )正确答案: (1)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都是一样的。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 且某些特征能够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生殖。种群内个体生殖的成功率的差异,迟早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特征, 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2) 种群中某些个体表现出的这些差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生物特征的改变是由 于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遗传变异有些是有利于生物的,有些是中性的,
17、但是大部分是有害的。如果变 异是有益和中性的,则能够为生物在变化的环境中带来某些好处,它就有可能被保存下来。如果变异是有 害的,那么它就会被淘汰。虽然每一次的变异对生物的改变很微小,几乎察觉不到,但是经过长期的、很 多的变异积累,生物的特征改变是很显著的。 (3) 自然选择有一定的方向性。环境压力对生物某些基因的 作用不同。当自然选择有利于某些基因表现的性状时,这种性状被选择,而与之相对的另外性状的表现型 则被淘汰。自然选择有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三个类型。)解析:45. 比较 r 对策和 K 对策的特点。(分数: 7.00 )正确答案: ( 具有 r 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
18、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没有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 r 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 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的 r 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 r 对策者迅速离 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具有 K 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 以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 具有亲代关怀行为, 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 一般防御能力较强,如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具有 K 对策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 K 值 附近,但不超过 K 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使种群数量下 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 解析: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