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基础1一、宏观背景1(一)国际环境1(二)国内环境2二、发展基础3三、存在问题4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6一、总体思路6二、发展目标7第三章发展重点9一、工业重点发展方向9二、打造九大工业主导产业9(一)海洋生物产业10(二)新材料产业10(三)装备制造产业10(四)家电电子产业12(五)金属加工产业12(六)橡胶轮胎产业13(七)化工产业13(八)纺织服装产业13(九)食品加工产业14三、各区市发展重点14第四章产业布局16一、布局原则16二、总体布局17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17(一)山东青岛出口加工区17(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18(三)山东胶南经济开发区18(

2、四)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19(五)山东胶州经济开发区19(六)山东即墨经济开发区19(七)山东即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八)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20(九)山东莱西经济开发区21(十)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21(十一)青岛城阳工业园21四、重点工业功能区22(一)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22(二)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23(三)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23(四)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23(五)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24(六)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24第五章 保障措施26一、制定促进各区市按照产业布局引入项目的政策26二、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26三、加大对新增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

3、6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27五、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27六、建设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27七、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保障体系27 28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规划范围包括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和城阳区,简称“五市一区”。规划期限为2008年到2012年。规划主要确定各区市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产业分工、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第一章 宏观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宏观背景(一)国际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通过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从本世纪

4、开始,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升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政策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甚至将已经培育出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发达国家。国际产业转移因此呈现出多梯度性和双向性,形成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相互交织的局面。国际产业间竞争的焦点逐步向各个产业链的前端或高端移动和集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的加工工业,通过技术升级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成为主导战略。发达国家通过转移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完成工业的战略转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夺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中、高端地位将成为21世纪

5、初经济竞争的主题。石油等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后续的石化、钢铁等制造业产业成本大幅上升,引发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美元持续贬值使通胀因素向全世界扩散,需求不足与能源、原材料供给紧张直接影响工业产业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在短期内不会终止。(二)国内环境我国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中心、跨国采购中心,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地区营运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对国际与国内产业转移的承接正在由市场导向为主变为战略导向为主。积极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努力占领产业链前端和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是21世纪初叶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选择和改造的基本方向。城镇化与工业化互相推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国

6、内产业分工格局尤其是大中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工业产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及周边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为城郊及周边县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垂直分工将主导21世纪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我国的工业产业布局和市场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国外资本、港澳台资本逐步西进,国内产业按照东、中、西顺序梯度转移,大型工业企业展开新一轮资源整合与战略布局调整,内陆地区大型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集中。地处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山东半岛地区,其战略地位迅速抬升,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区域。“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青岛市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建

7、设“三个基地、三个中心”目标的提出,以及“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原有工业布局与新的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急需进行更大空间范围的优化调整,以增强青岛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在全省“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青岛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基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7年,五市一区生产总值达到2357.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3%,较2006年增长18.5%;工业总产值达到4452.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6%,较2006年增长30.8%;工业增

8、加值达到127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1.6%,较2006年增长25.2%;县域范围内布局青岛市重点工业建设项目19个,占全市的50%。胶南、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继续入选全国百强县(市),位次不断前移。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随着青岛市传统优势产业由市区向周边地区的扩散和发展,五市一区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电电子、橡胶轮胎等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如即墨的纺织服装、莱西的食品加工和橡胶轮胎、平度的家电电子和食品加工、胶南的家电电子与机械制造、胶州的家电电子、城阳的高速列车与电子信息等,带动了相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基本形成了重点突

9、出、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格局,为五市一区工业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优化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2007年,五市一区共拥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9家。海尔、海信、即发、青纺联、中铝、双星、淄柴博洋、青啤、耐克森、青特、南车四方、青变、北车等大企业及其在各区市建设的大项目带动了大批配套企业和项目的跟进与集聚,逐渐成为带动所在区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各区市优势产业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延伸。园区布局框架基本建立。青岛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14个,其中11个位于五市一区。目前,青岛市正在规划建设胶南董家口、胶州洋河、平度新河、即墨女岛、即墨龙泉、莱西姜山6个重点工业功

10、能区,规划总面积96.4平方公里。五市一区已初步建立起产业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园区布局框架,为产业的集聚和承接主城区工业转移提供了空间载体。五市一区已基本融入青岛市“一小时经济圈”。随着即平高速、青莱高速和荣乌高速支线青岛段建成通车,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三横三纵一环”公路主干线体系基本形成,五市一区的交通基础条件大大改善,青岛市“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三、存在问题从产业层次看,五市一区的工业还处于产业的中低层次,产业大多为加工型工业,未能在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高端地位。从产业链来看,五市一区大部分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的关联效应和辐射功能较弱。从产业布局看,五市一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分工协作水

11、平较低。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值仅占五市一区工业总产值的17.3%,未能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从产业竞争力看,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足,自有技术、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限制了工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从资源条件看,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能源、淡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对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技术工人及各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目标,

12、发挥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起点承接国内外及青岛主城区的产业转移,依托大企业和大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构建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遵循“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青岛市新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调整完善原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功能区,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构建五市一区新的工业园区布局框架体系。积极承接主城区传统工业转移。通过搬迁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升级改造。明确与主城区的产业分工,构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层次分明的产业体系。加快核心项目与配套产业的引进和

13、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和“龙头”项目的集聚带动作用,推进企业协作,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引导产业集聚,构建新的产业链。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立足原有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接纳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实现和谐发展。推进重点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加快编制重点工业功能区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完善工业园区布局框架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产业集中布局,实现错位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加强区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组建形式多样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化的速度与效率,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工业发

14、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积极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产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到2012年,五市一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70%、80%左右,年均递增2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90万人,占五市一区从业人员的65%左右。产业结构:到2012年,基本形成以家电、橡胶、化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形

15、成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布局:到2012年,形成以胶州湾北岸和西岸为第一层次,以胶南、胶州、即墨为第二层次,以平度、莱西为第三层次的制造业密集产业带,以6个工业功能区为新的增长点,以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烟青公路、同三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的点、轴、带相结合的产业布局框架。服务功能:到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基本建成服务于工业产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五市一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8%;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到240万元/亩以上;万元GDP能耗降到0.72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取水控制在

16、30立方米以下。第三章 发展重点一、工业重点发展方向在今后五年内,依据青岛市已有的产业基础和相关发展规划,按照与主城区共同构建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原则,重点在四个方向推进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内外企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以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契机,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以高速列车、精密机械、发电和输变电装备、造船、汽车、纺织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五市一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已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家电

17、、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优势产业,并积极采用新技术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提高产业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重化工业:抓住当前我国工业产业重型化和市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契机,积极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临港型重工业,有选择地发展化学工业,打造青岛市新的重工业基地和化学工业基地。二、打造九大工业主导产业依据选定的工业重点发展方向,在今后五年内,五市一区应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家电电子、金属加工、橡胶轮胎、化工、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九大工业主导产业。(一)海洋生物产业发挥青岛市的海洋资源和科技优势,依托明月海藻、东海药业等骨干企业和各类海洋科研机构,重点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

18、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品和海水养殖优质种苗,并开发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产品,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二)新材料产业依托胶州湾北部高新区、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建设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发展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友好型高性能橡塑材料、海洋生物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清洁能源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新材料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喜盈门、海之源、

19、美高等已涉足新材料产业的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大项目和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三)装备制造产业1、汽车及零部件以满足上汽通用五菱30万辆轿车项目、35万台发动机项目及上汽通用出口轿车基地的配套需求为契机,依托青特集团和各区市已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特种汽车和以汽车发动机、支承桥、驱动桥、变速器、离合器、传动系统等为主的零部件产品,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产品开发及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格局,打造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2、造船及零部件以各区市已有的船舶零部件产业为基础,围绕海西湾船舶工

20、业基地的零部件配套需求,重点发展船用柴油机、曲轴、传动部件、锅炉及船用机械等零部件。以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和灵山卫船舶基地的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修造船及船用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大中型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及船用零部件。3、高速列车以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区为契机,以南车四方、庞巴迪、福宏集团为依托,充分利用在铁路机车车辆制造领域已有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速轨道交通装备、轻轨车、地铁车辆、机车配套产品等,并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制造基地。4、纺织机械充分发挥宏大纺机、星火、东佳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无梭织机、化纤倍捻机、梳理机等优

21、势产品的档次和生产规模,研究开发新型自动络筒机、全自动电脑提花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经编机、新型染色机、无纺布成套设备及其他重要纺织机械,将青岛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机械工业基地。5、其它装备加快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和青变电工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电力电器装备产品,着力开发500kV超高压变压器,打造电工产业集群。依托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和空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和专用机械,逐渐扩大精密机械、环保设备、医疗设备、智能化装备等的产业规模,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四)家电电子产业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TCL等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在各区市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

22、家电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组装,形成并完善与各大企业的技术研发相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青岛在全国家电产业的优势地位。依托城阳、即墨等区市现有的电子产业基础,加快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步伐,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数字音视频产品、计算机外设、移动通信产品等,并积极引进微电子、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度和技术水平,将青岛市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五)金属加工产业依托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承接青钢及国内部分重工业向沿海地区的转移,围绕青岛市的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等产业,重点发展船用钢板、汽车用钢板产品及冷轧薄板、冷轧不锈钢、镀锌板、宽厚板和

23、特殊钢等高附加值优质产品,建设青岛市的重工业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以中铝再生铝项目为依托,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抓住建筑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电力、通讯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钢结构、电缆及风塔类产品的研发制造,打造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六)橡胶轮胎产业立足青岛多年来在橡胶轮胎领域形成的产业基础,依托黄海、双星、耐克森、森泰达等骨干企业,以打造我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全钢子午轮胎、半钢子午轮胎、工程轮胎及车用橡胶部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七)化工产业以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为契机,发挥该功能区靠近莱州湾及区域环境容量优势,积极承接青岛碱业等市区及周边化

24、工企业的产业转移,并加强对国内外大中型化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盐化工、化肥、精细化工等产业,打造青岛市新的化学工业基地。(八)纺织服装产业以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设计、制造、营销体系国际化为目标,提高个性化和时尚化设计水平。依托即墨、莱西、胶州等区市在纺织服装领域良好的产业基础,重点推进即发、红领、华金、喜盈门、好事中等主要纺织服装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打造国际品牌;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面料和成衣品牌生产企业,带动原料、印染、服装设计、市场、物流等环节发展,打造服装产业基地。建立包括原材料、坯布生产、缝纫加工、研发、印染后整理在内的产业协作模式,培育国内外知名

25、纺织品牌,加强技术改造,打造纺织产业集群。(九)食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青岛市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各区市的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城阳、莱西、胶南、平度等良好的食品工业基础,在进一步扩大食品工业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水产品、蔬菜、肉类、奶制品及花生制品等的精深加工,推进企业的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三、各区市发展重点各区市应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有选择地发展最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胶州市:依托在车船配件、钢结构、家电电子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和规划中的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车船配件、电力电器、锅炉辅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以钢结构为主的金属加工、家电

26、电子、纺织服装产业。胶南市:依托在装备制造、海洋生物领域的产业基础和规划中的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船舶、汽车配件、纺织机械和橡胶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主的金属加工、海洋生物、石化等临港产业。即墨市:依托在纺织服装、车船配件行业的产业基础和规划中的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船舶、汽车及配件为主的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平度市:依托在家电电子、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和规划中的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盐化工、化肥、精细化工等为主的化工产业、以车船配件和铸造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家电电子、以蔬菜及花生制品为主的食品加

27、工产业。莱西市:依托在食品、橡胶等行业的产业基础和规划中的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轻工业,并发展再生资源利用、环保科技等循环经济产业。城阳区:依托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基础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重点发展以高速列车、重型卡车、变配电设备和精密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和以生物医药、微电子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第四章 产业布局一、布局原则与城市发展和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五市一区在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及“一主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中的地位,各产业的布局与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布局相协调,引导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布局优化和错位发

28、展。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优先选择产业集聚度高、配套条件好的区域或工业园区布局,推动产业向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及新增工业功能区集中,构建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推进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在区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构建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发挥工业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适当向经济不发达区域倾斜,以加快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在生态保

29、护、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集中布局化工、钢铁等产业,严禁在胶州湾沿岸及其他生态脆弱、环境容量小的区域布局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二、总体布局青岛市“五市一区”工业主导产业的总体布局分为三个层次。(一)胶州湾北岸和西岸为第一层次,其功能是打造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布局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较好外部配套条件的产业,发展以高速列车、精密机械、汽车整车、电力装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二)胶南、胶州、即墨为第二层次,其功能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布局以车船配件、纺织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家电电子、海洋生物、

30、金属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三)平度、莱西为第三层次,其功能是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青岛市的轻工业基地和化工基地。重点布局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轮胎和化工等产业。三、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五市一区现有11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最快、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吸纳投资最密集的区域。根据各园区产业发展现状,统筹考虑全市产业布局,调整完善各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升级和集聚。(一)山东青岛出口加工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西南部,是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批准面积2.8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

31、精细化工四大产业。该开发区现状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产业,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构建特色产业集群。考虑到胶州湾北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调出精细化工产业功能。(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包括原青岛高新区市北新产业园和原城阳环海新材料工业团地,规划范围为海玉盐场(不含女姑养殖区)、东风盐场东半场,面积41.4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8月科技部批准青岛高新区扩区面积9.95平方公里。该区域现状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海洋生物与医药、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定位:该功能区重

32、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海洋科技、新型环保产业、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交通装备、精密机械、专用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山东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胶南东部新城区,是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原产业定位为电子家电、机械、橡胶制造。原批准范围大部分已发展成以行政商务、金融贸易、宾馆餐饮、文化娱乐、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商贸区,工业区主要是橡胶轮胎、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建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物流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橡胶制品、机械、电子、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产

33、业。(四)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胶南市东北部,是2006年8月经国务院核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核准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3.8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家电电子、生物制药和船舶修造。现有产业主要有家电电子、汽车及船舶零部件、纺织服装、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环保设备、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家电电子、汽车零部件、船舶零部件、金属加工、环保设备产业,调出生物制药、船舶修造产业功能,成为胶州湾西海岸现代制造业重要的集聚区。(五)山东胶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胶州市城区东部、北部,包括原胶州经济开发区、北关工业园、营海工业园,是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

34、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9.7平方公里。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整合保留,核准面积为17平方公里,核准范围内的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毕。原产业定位为家电、电子、机械及钢架结构、橡胶制造。现有产业主要有机械、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六)山东即墨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即墨市区东部,是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保留,核准面积为6.5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5.8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针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现有产业主要有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制

35、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和食品加工产业水平。(七)山东即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即墨市北部的华山镇,是2001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24.9 平方公里。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保留,核准面积为2.74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2.4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有产业主要有电子家电、机械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品、电子医疗设备、精密机械和制药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八)山东

36、平度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平度市区的东南部,包括原平度经济开发区和青岛华侨科技园,是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6平方公里。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整合保留,核准面积为7.78平方公里,核准范围内已开发建成7.33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机电电子、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现有产业主要有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包装印刷、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环保材料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家电电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包装印刷、食品加工,成为带动平度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基地。(九)山东莱西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莱西城区的东南部,是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

37、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于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保留,核准面积为2.35平方公里,核准范围内的土地已开发完毕。原产业定位为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现有产业主要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电子电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成为带动莱西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基地。(十)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该开发区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南部,于199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保留,核准面积为3.13平方公里,核准范围内的土地已开发完毕。原产业定位为机械、电子和化工。现有产业主要有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装备制

38、造产业。考虑胶州湾北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调出化工产业功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十一)青岛城阳工业园发展现状:该开发区由原红岛工业园、河套工业园、上马工业园整合组成,分别位于红岛、河套和上马三个街道办事处,是2006年经国务院核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核准面积为4.88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3.55平方公里。原产业定位为水产食品、纺织和精细化工。现有产业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材料、电子信息、机车零部件等。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水产食品、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工艺品加工产业。考虑胶州湾北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调出精细化工产业功能。四、重点工业功能区根据城市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基础条件、土地的依法

39、可开发性等,在五市一区范围内规划建设6个重点工业功能区,作为青岛市今后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也为五市一区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一)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地处胶南市南部,总规划范围东起胡家山,西到白马河,北始204国道,南至董家口海岸线,工业区规划面积为24平方公里。该功能区靠近同三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滨海公路自规划区北部由东向西穿过,黄日铁路、董泊路(董家口码头至同三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交通便利。董家口三面环海,水深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设深水码头的优势。该功能区重点发展钢铁、石化、铝及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临港产业,成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基地。该功能区靠近青岛琅琊台旅游度假

40、区,应加强环保措施。(二)胶州洋河装备制造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胶州湾西海岸,东临胶州湾,西至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北至跃进河,南到洋河,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该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是环胶州湾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分布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保税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山东胶州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该功能区重点发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装备、轻纺专用设备、电力电器装备等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即墨市龙泉镇烟青公路两侧,规划核心区面积8.53平方公里。该功能区北靠威乌高速公路青岛段,南邻青威一级公路,烟青公路贯穿南北

41、,可方便地与青银、济青、同三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该功能区周边市政配套条件较好,可与即墨市已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产业集聚。该功能区重点发展载重车、轻型车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成为胶东半岛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四)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即墨市田横半岛,其中造船区位于女岛港周围,配套产业区位于王村镇西南部,研发区位于田横半岛中部,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该功能区有滨海公路贯穿园区,邻近的女岛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交通便利。田横半岛南部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地质稳定,水质清澈,不冻不淤,陆域条件较好。该功能区重点发展船舶及零部件制造,成为我市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五)平

42、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平度市新河镇西北部,东临泽河与姜家村,西靠北胶莱河,南接264省道,北至金海洋盐场,规划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该功能区有青银高速公路、威乌高速公路和大莱龙铁路经过,可方便地与潍莱、济青、同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周边地区地下卤水储量丰富,潍坊盐场、莱州盐场可提供丰富的盐化工原料;远离市区,人口密度小,环境容量较大,且毗邻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化工产业的集聚和协作。该功能区重点发展盐化工、化肥、精细化工,并承接青岛市区及各区市化工企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六)莱西姜山轻工业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莱西市姜山镇和李权庄镇,南与即墨市接壤,东与莱阳市为邻,北靠莱西市区望城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