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探讨_第1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探讨_第2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探讨_第3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探讨_第4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 -目录目录1、引言、引言.-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 1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 -1.2.1国外研究动态 .- 1 -1.2.2国内研究动态 .- 2 -1.2.3简要评述 .- 3 -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4 -1.3.1研究内容 .- 4 -1.3.2研究方法 .- 4 -1.3.3创新之处 .- 4 -2、国外和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与借鉴、国外和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与借鉴.- 5 -2.1国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 5 -2.2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 6 -2.3国外

2、和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经验借鉴 .- 6 -3、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7 -3.1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成效 .- 7 -3.1.1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提高.- 7 -3.1.2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8 -3.2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 .- 8 -3.2.1就业信息系统不健全.- 8 -3.2.2 培训体系不健全.- 8 -3.2.3农民工缺乏就业支持.- 9 -3.2.4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乏.- 9 -4、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 9 -4.1衡阳市返乡农民工特点.- 10 -4.2返乡农民

3、工的就业需求.- 10 -4.3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 11 -4.4农民工培训服务机制.- 11 -4.5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 12 -4.6农民工就业支持机制.- 12 -4.7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模型 .- 13 -5、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建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建构.- 14 -5.1构建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 .- 14 -5.2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城乡统筹管理体制 .- 15 -5.3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公共财政制度 .- 15 -5.4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 16 -结语结语.- 1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7 -致谢致谢

4、.- 19 - 1 -1、引言、引言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加剧,不仅造成了我国大批农民工结构性失业而返乡,而且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低碳化的要求。我们既要应对能源与生态危机走低碳化道路,又要应对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科学地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问题,很有必要。1.1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目的研究目的(1)通过对衡阳市返乡农民工的问卷与典型实地调研,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特点与就业欲望强度,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目标建构提供参考。(2)通过对衡阳市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实地调研,了解金融危机与经济振兴规划背景对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就

5、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市场信息和培训体系建构提供参考。(3)调查、分析目前衡阳市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尤其是对农民工信息获取不及时、就业培训不到位进行分析和探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本地条件,提出提高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与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的系统建议。 1.1.2研究意义研究意义(1)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耕地不足和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2)探讨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构既是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接国家经济振兴计划,抢抓机遇,走出困境,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所需要探讨的,也是党委

6、政府和全社会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动态国外研究动态1.Pillinger、Geddes的研究表明,伴随着就业服务的分权和给予当地政府更大的自主权以决定为失业者提供多种可利用的法律程序,失业者的个人需求受到关注,可以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条件与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当地私人机构与公共部门在工作和培训机会的设计和提供上加强相互交流与联系,这对于帮助失业者获得- 2 -更好的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1】2. 萨帕认为职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并提出了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

7、持和衰退)。【2】3.Benner等(2007)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一些通过工作匹配、培训和职业支持服务等把就业关系连接起来的公共的、私人的、非赢利性的或会员制的组织。【3】4.Auto(r2008)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位于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可以帮助、通知和控制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匹配、工作的完成和冲突的解决的实体或机构,强调劳动市场中介是能促进供需双方匹配的组织或机构。【4】5. Haulman等(1987)把劳动市场中介分为三类:正式的教育系统(包括提供工作咨询、就业指导、合作的教育项目、职业策划和帮助雇主招聘);正式的劳动市场中介(包括私人就业机构、工作服务、报纸广告、工会的工作介绍等);非正式

8、的中介(朋友和亲属提供的信息)。【5】6.Carnevale和Desrocher(s2004)认为,劳动市场中介包括那些把个人和社区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的习惯、传统、公共和私人的机构以及公共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概念界定,都强调了劳动市场中介在劳动市场中所发挥的连接供需双方的功能。【6】7.Andersson认为,中介机构有助于那些寻求就业帮助的人更快地接触到工作,为弱势工人提供了一个劳动市场入口,使找不到永久性工作的人可以留在劳动市场中; 而就业困难的人可以通过临时职位来获得工作经验和劳动市场经历,可以通过临时工作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范围和质量,这对发现一份更好的工作是

9、至关重要的。因此,临时帮助服务有助于弱势群体最终走向更好的更稳定的就业。【7】8.Kvasnicka等认为,中介机构临时帮助就业既不能对弱势工人的未来更稳定的就业提供踏脚石功能,但也不存在任何不利的影响,只是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工作入口的功能。【8】1.2.2国内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1)王艳,杨文选,陈娜娜等认为,应:构建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农民 1- 3 -工就业;完善劳务中介服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创造良好的农民工 2 3就业环境。【9】(2)陈际华,韩振燕等认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应:建立 1城乡统筹的就业管理制度;建设信息网络、发展就业中介;完善农村劳动力 2 3就

10、业培训制度,促进自主创业;帮扶农村弱势就业群体,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4;强化就业服务制度的法制化。【10】 5(3)赵颖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建设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农民工技能 1培训服务机制;继续发展政府协调保护机制;加强信息机制的建设;健全 2 3 4行政执行机制。【11】(4)李公达认为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需:进一步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切实加强街道乡镇和社 1 2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和水平;建立健 3 4全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价体系。【12】(5)王小玲,史春生认为完善我国就业服务体系需:加强对公共就业服 1务机构的

11、统筹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2资源,完善公共就业中介组织体系;做实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库建设,想方设法 3收集岗位空缺信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4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13】 5(6)李永金,黄秉杰认为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应: 1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加快社会再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联网工作;加强再就业工程自身建设,逐步强化内部管理及其横向协调工作,充分发 2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综合功能;加快整个经济及社会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加强 3市场法规建设,推动再就业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14

12、】(7) 朱秀茹,郑玉刚等认为,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落实农民工技能培 1训服务机制;继续发展政府协调保护机制;改变政府的就业服务管理职能。 2 3【15】(8)黄国平,贺芳等借鉴美国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经验,认为我们应: 1促进职业介绍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转变;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创新 2职业教育模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劳动就业 3 4法律体系,建立规范的就业制度。【16】- 4 -1.2.3简要评述简要评述以上,国内外学者分别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措施主张主要有:完善劳 1务中介服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创造良好的农民工就业环境;完善 2 3农村

13、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促进自主创业;帮扶农村弱势就业群体,建立就业援 4助长效机制;继续发展政府协调保护机制;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统筹 5 6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 7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 8;加强再就业工程自身建设,逐步强化内部管理及其横向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再 9就业服务体系的综合功能;加快整个经济及社会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加强市场10法规建设,推动再就业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改变政府的就业服务管理职能;111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我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农

14、民工就业部分问题的解决;而农民工就业支持缺乏、权益保障的缺位等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本课题组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完善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1.金融危机对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挑战与要求2.衡阳市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与再就业的状况3.国内外农民工就业经验借鉴4.衡阳市返乡农民工的技能特点与市场需求调研数据分析5.衡阳市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与再就业服务体系建构的问题与对策1.3.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农民工培训机制和再就业服务系统发

15、展规律和发展方向。2、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解决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调研实证分析: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分析问题及原因,并用实地调研验证课题的结论。4、模型建构法:构建相关模型从而使问题的因果关系、量变关系更清晰明了,易于解决。- 5 -5、对策分析法:对衡阳市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分析,来帮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服务体系中的相关问题。1.3.3创新之处创新之处1、研究角度的创新: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联系衡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民工返乡的原因,系统的建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2、构建新的模型:从返乡农民工

16、的就业需求、市场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权益、就业支持五个维度构建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模型。3、论文运用系统论的思路来指导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建构的对策建议,主张再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先行,循序渐进,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起始、过程、结束有效的衔接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作用。2、国外和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与借鉴、国外和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与借鉴2.1国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国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A.美国就业服务体系解决了大部分在经济危机中失业的美国人,缓解了就业压力,其主要措施有:(1)建立职业介绍所;(2)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3)建立员工租赁公

17、司;(4)建立联邦就业局。【17】B.德国的大学生就业率很高,他们的服务措施主要有:(1)政府关注与投入;(2)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3)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提高学生适应素质。【18】C.日本人才就业服务体系较好的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其主要措施包括:(1)提供信息;(2)职业介绍;(3)人才派遣;(4)调动斡旋;(5)职能培训。【19】D.瑞典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其主要措施有:(1)通过制定法律,建立较为完善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2)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就业工作的协调指导;(3)开展扎实服务,努力帮助失业者尽快就业;(4)强调积极就业,改革消极被动

18、的失业救济;(5)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注重教育培训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6)采取倾斜政策,增加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7)确立了政府公共财政对就业稳定投入并对经费使用效率进行评估的机制。【20】- 6 -E.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的服务体系的主要方面是:(1)政府直接干预帮助实现就业;(2)政府以委托的形式招聘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3)完全市场化的形式实现人才资源配置。【21】2.2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国内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A.湖北省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有:(1)要免费培训提高技能,以便农民工再次外出工作时提升自我价值;(2)要帮助拓宽就业渠道;(3)是当前兴修水利、修建公

19、路及其他工程要尽量雇佣当地农民工;(4)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在本土创业。【22】B. 重庆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重要举措有:(1)加强统计监测,准确掌握情况;(2)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有序输出;(3)实施特别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能力;(4)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5)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合法权益;(6)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23】C. 四川巴中市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措施有:(1)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网络;(2)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3)组织返乡农民工异地就业;(4)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鼓励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6)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其他公共服务。【24

20、】D.河南省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有:(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扶助农民工创业,最高可给予50万元贴息贷款;(2)返乡农民工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可报名就读普通中专给于培训;(3)开展省际协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4)工商部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创业就业零收费制度、放宽出资限额、放宽出资方式、放宽名称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拓宽创业领域、缩短登记时限、试营业制度、首办负责服务制度、帮扶制度等十大举措;(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帮扶农民工创业就业,实行强化服务、开展职业培训、减轻企业负担、落实扶持政策、取缔“黑中介”等五大举措;(6)财政部门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快项

21、目资金拨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5】2.3国外和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经验借鉴国外和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经验借鉴综上所述国内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举措主要有:(1)建立职业介绍所;(2)建立劳动力监测系统和市场信息系统;(3)建立员工租赁公司;(4)调整高- 7 -校人才培养策略,提高学生适应素质;(5)通过制定法律,建立较为完善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6)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就业工作的协调指导;(7)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注重教育培训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8)采取倾斜政策,增加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9)免费培训提高技能,以便农民工再次外出工作时提升自我价值;(10

22、)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网络;(11)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部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创业就业零收费制度、放宽出资限额、放宽出资方式、放宽名称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拓宽创业领域、缩短登记时限、试营业制度、首办负责服务制度、帮扶制度等十大举措;(12)财政部门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快项目资金拨付,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这些措施使我们很受启发,我们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措施,解决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完善现有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3、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衡阳是个农业大市今年来,衡阳

23、已成为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劳务输出大市。衡阳现有农业人口457.69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总数303.46万人。至2008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为132.3万人,其中跨省外出务工人数为104万人,省内务工人数为28.29万人;年前农民工返乡人员达50.56万人。2009年,截至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务工人员34.05万人,其中出省人员27.24万人,省内6.81万人。目前,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家待业人数达16.51万人。3.1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成效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成效3.1.1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提高【26】 (1)积极组织开展了企业与职工的“共同约定

24、行动”,引导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2)成功举办大型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截止2009年5月30日,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在全市组织户外大型现场劳务招聘会9场,参加招聘活动的企业659家,现场提供空岗信息32707个,签订就业意向12405人,签订职业技能培训意向5696人,有6000多名农民工参加了招聘会。同时在招聘现场提供- 8 -用工信息,设立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台,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律师为农民工现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咨询活动;印发政策宣传资料12

25、5000份,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1239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发挥了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3)密切关注一些沿海地区的机械、电子等加工制造业逐渐向内地转移的新趋向,及时帮助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使农民工再就业率上升。3.1.2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衡阳市政府和衡阳市工会鼓励和支持创办职业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在衡阳市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并能有效的解决农民工的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及就业岗位等部分问题;但技能培训的不全面、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尚待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

26、系,帮助农民工就业。3.2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衡阳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3.2.1就业信息系统不健全就业信息系统不健全(1)系统覆盖面窄。从全国看,面向街道、社区,特别是面向农村的网络建设还没有覆盖到位,在支持基层平台经办各项业务和向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功能还不强,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加便捷、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目标还没有完全做到。(2)业务应用与信息互联互通不紧密。一些地方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和工作流程的梳理不够重视,导致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够充分。同时,各业务系统间信息不相往来、互为孤岛的现象还较多存在,跨地区乃至全国的信息共享难以实现,已较大地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3)工作机制和

27、保障措施缺乏。一些地方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合作不够,主动沟通少,没有形成相互支持的机制和工作的合力。同时,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和管理制度等还不到位。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27】3.2.2 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体系不健全(1)培训内容不对路。据调查,衡阳市部分用工密集性企业和技术性企业招聘了不少返乡农民工,由于技术的要求,仍有很多岗位空缺。这就说明了用工需求与农民工技能不对路,导致了企业的用工慌和农民工失业的并存。培训机构应和企业形成对接培训,使农民工有岗就业、尽快就业。- 9 -(2)培训机构行为不规范。据调查衡阳市农民工相比其他地方颇多,而培训机构相对较

28、少,致使很多农民工无法得到培训机会;而有的培训机构只是虚设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和师资,甚至是为了骗取农民工的血汗钱,导致很多农民工不去培训机构,只能无技能就业,因而工资少无法养活家人,不得不四处奔跑。衡阳市少数不良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套取政府的农民工培训补贴,侵害农民利益。(3)培训措施不到位。据市场调查显示:农民工技能缺乏导致无法就业有大部分,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因为缺少农民工培训的机会。政府的政策、措施的缺乏和实施的不到位:政府的宣传范围狭小;没有足够的培训教材;没有建 1 2 3立示范培训基地;专家级的高级技师缺乏。 43.2.3农民工缺乏就业支持农民工缺乏就业支持(1)就业矛盾突出,

29、财政资金压力大。总量矛盾趋于缓解,但结构性矛盾仍然尖锐,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凸显,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部分就业困难群体仍需就业援助,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财政压力较大。(2)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据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3026名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认为资金筹集困难的占7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因素。问到“现在是否有贷款”,只有22.4%的人回答有贷款。贷款企业中,半数贷款在2万以下, 72.3%的贷款在5万以下,贷款超过10万只占15.5%。【28】这主要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周期长、贷款利息高、

30、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 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等等都是返乡创业者融资问题上面对的巨大挑战。(3)企事业单位支持缺乏。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缺乏,不能正确及时地引导农民工就业,并且与市劳务、人事、工会等联系少,没有搭建起稳定的劳务对接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企事业单位应增设岗位,尽可能吸收农民工就业。3.2.4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乏农民工权益保障缺乏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现行的劳动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缺少保障涉及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刚性规定,以及执法不严、诉讼成本过高,也使大部分农民工望而却步。外出务工农民对国家地区有关

31、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不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在劳务纠纷中体现尤为明显。据调查数据,衡南县63.3%的务工农民在外务工时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过劳- 10 -动合同,41%的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83.2%的人没有拿到经济补偿金。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务纠纷时,部分人不能很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劳动权益。4、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返乡农民工就业相关因素分析是基础。4.1衡阳市返乡农民工特点衡阳市返乡农民工特点(1)返乡农民工年轻化。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呈现年轻化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成以上,在我国2.

3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青年农民工大多向往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在金融危机下青年农民工流通的更加剧烈。(2)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低。我市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大多只是中小学文化。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在20世纪80年代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比重分别高于文盲、半文盲、初中、高中、大专的比重;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则是初中教育水平的比重最高。根据抽样调查, 1986年农村外出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占37. 2%,初中占21.2%。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初中水平的比例上升到50%以上。【29】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还是处于一个较

33、低的水平。文化程度越低,工作稳定性越差,返乡流动性越大。(3)返乡农民工维权意识缺乏。目前,许多返乡农民工为再就业都遭受着同工不同酬、节假日不休息、不被尊重、社保不健全等待遇,但这些农民工为保住饭碗,对于不公正待遇往往是逆来顺受、能忍则忍,很少利用法律手段,也没有请求政府出面解决,严重损害农民工权益,挫伤其城镇化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势在必行。(4)返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据调查返乡农民工平均累计外出务工5到6年,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大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如养殖、烹饪、制衣、电工、驾驶、电器维修等,并积累了丰富的技能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5)返乡农民工见识较广。广大返乡

34、农民工原先都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工作,其所见所闻都比较丰富,对本地的一些现象可以提出一些意见,这些返乡农民工技能丰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本地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些- 11 -新的工作方法、管理规则和生产流程,为本地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也为企业的壮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4.2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返乡农民工一般能吃苦耐劳,原先大多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打工,其所见所闻比较丰富,见识较广,而且外出务工后通常都掌握着12门专业技能。但是,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不到一半,结构性失业后,自身就业能力差,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帮助:(1)返乡农民工就业

35、信息需求。他们希望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市场信息。(2)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行业意愿。据调查显示90%以上返乡农民工的首选仍然是外出务工,从外出务工愿意从事的行业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是居前三位的首选行业, 分别占调查农民工人数的30.6 %、21.5 %和16.8 %。【30】(3)返乡农民工培训需求。在被调查农民工中,认为职前培训比较重要和重要的占到56%;另外 61.3%的人认为接受职教对工作帮助很大,大部分农民工需要接受培训。【31】(4)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薪酬预期。高收入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根本动力。据调查统计近70%的农民工希望1500元以上的月工资。【32

36、】(5)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福利预期。据了解,很多农民工对于福利根本不太了解,大部分认为人只要有养老保险和医保就行,也没希望有五险一金。根据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当地经济低碳化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地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如对口培训等,才能增强其内在动力。4.3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实现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城乡一体化政策机制是否建立。目前户籍制度等各种歧视性政策,是阻碍农民工实现法律所赋予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因素,破除户籍制度才能解除农民工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险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受到的阻碍。(2)城乡一体化就业市场是否完善,是影响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打破

37、城乡壁垒、各行业壁垒、区域分割的局面等,建立覆盖城乡的跨区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互联网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中介和统一、开放、公平与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33】才能为农民工就业创造外部条件。- 12 -4.4农民工培训服务机制农民工培训服务机制影响农民工有效培训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培训网络体系、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1)资源共享的培训网络体系。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政府应统筹安排,明确培训主体,形成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城建、科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训体系。(2)城乡统筹的培训管理体制。建立以劳动部门职业

38、培训机构为主导、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辅助、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民工就业管理体制和法律为保障、财政为支持的运行机制,技能培训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返乡农民工合理、有序地转移性就业。【34】(3)与农民就业的行业需求和地方企业岗位需要对口的培训内容体系。坚持“按需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农民工自身特点,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4)农民工能有效接纳的多样化培

39、训形式。培训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 ,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网络系统授课、重点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把课堂设在工地、车间。【35】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4.5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保护农民工权益,就是维护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再生产,也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护主要包括:(1)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规范企业用工;对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企业保障基金的运行等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企业在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中逃避义务,农民工劳动权益才能得到保护。(2)良好的劳动条件保障。这是农民工是否能健康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劳动合

40、同的签订、政府部门的监管等,农民工正常劳动条件才能得到保障。(3)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将农民工纳入政府的“安全网”之下,使农民工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优先确立;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都应与城市人享有相同的优惠政策。- 13 -4.6农民工就业支持机制农民工就业支持机制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经验证明,最终需要支持机制来进行保障。农民工就业支持主要包括:(1)政府政策对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支持。首先,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农民工就业。农村教育需要财政的投入,农村医疗卫生、交通、就业服务设施等需要财政的资助,农民工创业需要财政的支持,企业需要税收减免来帮助农民工就业;其次,需要农民工权益保护政

41、策支持,使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合理劳动条件和国民待遇得到保障。(2)企业对农民工就业支持。用工单位既是劳动力的接受者,也是劳动岗位的创造者,用工单位对农民工提供岗位和培训,是其社会责任和企业商誉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民工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3)社会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社会团体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服务设施建设的援助,帮助农民工就业,就是帮助最底层、最广泛的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农民工就业环境,就是促进全面的经济发展。同时,要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乡镇社区的农民协会,促进农民工们自主就业和创业。4.7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模型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模型根据调研,要促进返乡农民工再

42、就业,我们首先要了解农民工就业需求和市场岗位信息,方便农民工市场准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权益保护、政策支持等,为此我们提出了用制度构建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模型。返乡农民工就业因素分析返乡农民工就业因素分析制制 度度 建建 构构就业需求就业需求内在动力就业准入就业准入外在条件就业培训就业培训能力生产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户籍制度一元化就业市场一体化信息需求行业取向培训需求薪酬意向福利需求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基础)农民工就业统筹管理体制(关键)就业扶助用工补贴公共财政资助体系(保障)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制度体系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制度体系- 14 -图图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

43、务体系构建模型健全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模型此模型,从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市场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权益、就业支持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农民工就业需求,包括信息需求、行业需求、培训需求、薪酬需求、福利需求等,是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动力;就业市场准入,包括户籍制度一元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等,是农民工就业的外在条件;就业培训,包括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自身能力;农民工就业权益,包括劳动权益、劳动条件、社会福利等,是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维持;就业支持,包括政府政策、企业用工、社会援助等,是农民工就业的政治保障。进而,要实现上述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全方位的服务,就需要从法律制度、

44、管理体制、财政制度、农民工自组织等入手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5、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建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建构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与农村新型“三化”建设需要,建立好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准入机制、与需求对接的培训服务机制以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就业支持机制,必须构建以下制度:5.1构建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构建返乡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进一步激发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动力。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全方位构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制保护体系。(1)进一步完善宪法,保障农民工的宪法平等权。在现行宪法原有平等权内容规定的基础上,增

45、加一些重要的具体平等权如就业平等权、迁徙自由权等内容。这些都是农民工还没有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2)加强立法,切政府政策企业用工社会援助就业支持就业支持保障机制就业权益就业权益能力维持劳动权益劳动条件社会福利农民工自组织体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根本)- 15 -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劳动立法应尽快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各种政策性障碍,确保城乡劳动者平等、自由的择业权利,维护全国劳动力市场的统一。针对企业拖欠、拒发、苛扣农民工工资和劳动条件恶劣等行为,制订和完善保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劳动者工资支付责任制、欠薪预警制度和劳动条件督查等劳动权益保障制度。(3

46、)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保证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对一些企业存在的苛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以及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强化督察和处罚力度、舆论曝光与定期披露制度。(5)完善劳动争议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现行不利于劳动者保护的劳动争议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变动和完善,切实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劳动权益。5.2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统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管理机制,是加快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关键,政府应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专门设立返乡农民工管理机构,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将规划与统计监测、就业支持与培训、权益保护与

47、社会保障分设开来,相互协调又相互监督,完善相关制度机制。首先,建立返乡农民工专项统计、监测和规划机构,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实名制统计,并对返乡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需求、再就业状况等进行监测,最后对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进行合理规划。其次,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与监管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就业广度、深度)进行考核和被考核。农民工培训,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还要培养其职业道德修养和维权意识等。其三,建立和规范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其四,设立返乡农民工维权机构,对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特别是对拖欠工资、限制农民工自由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最后

48、,建立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使返乡农民工在政策支持下享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5.3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公共财政制度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公共财政制度为促使返乡农民工就业,必须提高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返乡农民工公共财政制度。(1)增加财政对就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建立发达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农民工能够从网上迅速了解到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民工自身的分布状况的即时动态信息、区域企业建设状况与潜在用工需求结构等相关信息,解决农民工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利用公共财政建立农民工等培训劵制度、免费师- 16 -资培训与认证制度等,解决农民工技术缺乏等问题。(2)增加财政向社会保

49、障方面支出的倾斜力度。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可以像对教育支出一样采取逐年增加一定比例的方法,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优先支持;并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规划。(3)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法制化财政监督体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一是加大财政监督法制化建设的力度,确保财政运作的公共性与透明性原则;二是按照农民工占人口的比例增大人大中农民工代表的比例,特别是规范农民工代表的资格审核与产生程序;三是财政预算与支出,要从计划、过程、结果各环节上接受“人大”代表的审议与通过;四是建立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将财政监督纳入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之中;五是加强财政社会化监督体系的

50、建设,加快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切实做到财政监督的广泛性、科学性、有效性。【36】5.4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农民工就业的根本动因在于农民工自身,在于农民工自组织体系的发展。农民工自组织体系发达的地方,农民工与市场、与企业的联系就紧,就能更好地融入现代产业链体系,农民工就业率就高。所以,政府必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以引导,如修改国务院l998年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给农民工自组织以合法的基础,降低农民工自己成立组织的资格条件,引导其发挥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积极作用。(1)发展有机的返乡农民工协会。返乡农民工协会形式要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

51、点、需要和目前的条件因人而异地建立。一般在原企业同事和同乡会基础上建立返乡农民工协会,通过协会这一途径实现生存维权,并将返乡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合法化、制度化。这样做,既有利于表达和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又便于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2)发展农民工专业协会。在农民工自愿自动的基础上,引导相同职业技能的农民工组织起来,提供就业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3)发展农民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合作。一是工会与农民工非正式群体的合作。既发挥工会这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管理的总体定位与政策服务功能,又发挥农民工非正式群体在代表农民工利益上的活力。二是在农民工组

52、织间倡导合作,有利于整合农民工力量,有利于发展产业链协作和产业集群,更好地- 17 -促进农民工就业。(4)发展农民工利益协会,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自组织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是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的一种补充。一是农民工自组织可以积极、主动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提高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丰富他们的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自组织应该利用其亲民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规范教育,辅助政府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协助政府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抵制地方保护主义,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和限制政策。【37】结语结语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

53、新型的或低碳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问题,其基本主力军是农民工问题,是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我们的智慧有限,对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仅提出了粗糙的构建模型与对策见解,期翼得到更多实际工作者和学者的批评指正,以推进研究的深入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问题的圆满解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肖飞,国外对弱势就业群体的研究及其政策启示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2】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4-105。【3】Benner,Chris,Laura Leete,and ManuelPastor.2007.Staircaseu

54、s or Treadmills Labor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EconomicOpportunity in a Changing EconomyM.NewYork:R ussell Sage Foundation【4】Autor,David H.2008.The Economics ofLabor Market Intermediation:an AnalyticFrameworkR.NBER(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 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5】Haulman,Cly

55、de A.,Frederick A.R affa,and Brian Bungeling.1987.Assessing the LaborMarket Intermediary R ole of Job Service:NoteJ.Growth and Change,Winter【6】Carnevale,Anthony P.and Donna M.Desrochers.200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bor Market Med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n Workforce Intermediaries for theTwenty-first - 18 -CenturyM,edited by R obert P.Giloth.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7】Andersson,Fredrik,Harry J.Holzer,andJulia Lane.2007.Temporary Help Agencies andthe Adv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