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Y-1002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6/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1.gif)
![QC-TY-1002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6/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2.gif)
![QC-TY-1002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6/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3.gif)
![QC-TY-1002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6/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4.gif)
![QC-TY-1002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6/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8791cac5-d61c-4ac2-84a7-9db958e508f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质量控制室安全管理规程文件编号:QC-TY-1002版本号:00第 7 页共 7 页目的:建立质量控制部安全管理规程,规范质量控制部的安全操作与管理。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控制部安全操作与管理。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操作规程实施负责。内容:1实验室守则 1.1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下。工作服应经常保持整洁,禁止穿工作服进入公共场所。在进行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工作人员,应戴胶布手套及工作帽。1.2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及吃东西。不准用试验器皿作茶杯或餐具,不得用嘴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未知物。 1.3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
2、时应用肥皂洗手。 1.4实验室停止供电、供水时应将水源、电源开关全部关上,以防恢复供电、供水时由于开关未关而发生事故。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是否安全及关闭。 1.5实验室内的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试剂相符的标签、并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及配制日期或标定日期。 1.6开启易挥发的试剂瓶(如乙醚、丙酮、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时,尤其是在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先用流水冷却后盖上湿布再打开,切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气液冲出发生事故。 1.7取下正在加热至近沸的水或溶液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驱除气泡,或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方可取下,防止突然产生大气泡并飞溅伤人。煮沸有大量沉淀的液
3、体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爆沸。 1.8高温物体(例如刚由高温炉中取出的坩埚和瓷舟要放在干净的耐火石棉板)上或瓷盘中,附近不得有易燃物。需称量的坩埚待稍冷后方可移至干燥器中冷却。 1.9从橡皮塞上装拆玻璃管或折断玻璃管时,必须包上毛巾,并着力于靠近橡皮塞或拆断处。 1.10操作时会产生有害气体,烟雾或粉尘时,必须在良好的通风柜内进行。 1.11实验室的仪器在未掌握操作规程前不得随意动用。 2电器、易燃、易爆、有毒药品 2.1电器安全操作规程 。2.1.1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闸刀开关应完全合上或断开。以防接触不好产生火花进而引起易燃物的爆炸,拨下插头时应用手捏住插头再拨,不得只拉电线
4、。 2.1.2各种电器设备及电线应始终保持干燥,不得浸湿,以防短路引起火灾或烧坏电气设备。 2.1.3各类电器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应及时断电由专业人员检修。 2.1.4保险丝熔断时,应查清原因,不得任意增加或加粗保险丝,更不得用铜丝代替。 2.2氧气瓶、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规程。 2.2.1氧气、乙炔瓶是强烈的助燃、易燃气体,氧气瓶、乙炔瓶一定要严防与油脂接触。开启氧气瓶、乙炔瓶的扳手不得有沾有油脂。 2.2.2搬运氧气瓶、乙炔瓶时,应先装上安全帽,不可使气体受到震动或撞击,以防止爆炸。 2.2.3当氧气瓶、乙炔瓶为竖直放置时,必须固定拴牢。 2.2.4氧气瓶、乙炔瓶不得与电线接触,也不得放在靠
5、近加热器、明火或暖气附近、以及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 2.2.5开启压力表阀门时要缓慢,气流不可太快,以防冲坏仪器或引起着火,爆炸。 2.2.6当氧气瓶、乙炔瓶使用到最后时,其剩余压力不得小于0.05Mpa。 2.3 化学药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2.3.1浓硫酸与水混合时,必须边搅拌边将硫酸徐徐注入存有冷却水的耐热玻璃杯中,不得将水倒入硫酸中。否则将引起爆炸与烧伤事故。凡是在稀释能放出大量热的酸、碱时都应按此规定操作。 2.3.2氢氟酸烧伤较其他酸碱烧伤更危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引起骨骼组织坏死。使用氢氟酸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戴上医用手套,操作后必须立即洗手,以防意外烧伤。
6、2.3.3 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或还原剂接触时会产生剧烈爆炸,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3.3.1浓高氢酸应存放在远离有机物及还原物质(如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的地方,以防止高氯酸与有机物或还原物质接触的可能,使用高氯酸时,不能戴手套。 2.3.3.2高氯酸烟与木材长期接触容易引起木材着火或爆炸,因而应对经常冒高氯酸烟的木质通风柜定期用水冲洗。在使用高氯酸的通风柜中不得同时蒸烧有机试剂或灼烧有机物。 2.3.3.3 破坏试液中的滤纸和有机试剂时,必须先加入足够量的浓硝酸加热,使绝大部份滤纸及有机试剂破坏。稍冷后再加入浓硝酸和高氯酸冒烟破坏残余的碳化物。过早加入高氯酸或硝酸量不够
7、,在冒高氯酸烟时即有发生剧烈爆炸的危险。 2.3.3.4 热的浓高氯酸与某些粉状金属作用时,因产生氢可能引起剧烈爆炸。因而溶样时应先用其他酸溶解或同时加入其他酸低温加热直到试样全部溶解,防止高氯酸单独与金属粉末作用。 2.3.4 搬运大瓶(或坛装)酸、碱或腐蚀性液体时,应特别小心,注意容器有无裂纹,外包装是否牢固,搬运时最好用手推车。从大容器中分装时应用虹吸管移取,不得将10公斤以上的玻璃器皿用手来倾倒。 2.3.5 实验室不得存放大量易燃药品和废液,例如:汽油、乙醇(包括甲醇)、乙醚、苯类、丙酮、及其他易燃有机溶剂等,对少量易燃药品应放在远离热源的地方。注意其盛装容器的密封性,以防挥发后的气
8、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使用易燃药品时,附近不得有明火、电炉及电源开关,更不得在明火或炉上直接加热。 2.4 废液、废物的处理 2.4.1一切不溶固体或浓酸、浓碱溶液严禁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蚀水管,浓酸、浓碱应经稀释后才能放入水池。 2.4.2 大量有机溶剂废液不得放入下水道,应尽可能回收或集中处理。 5.2.4.3含有六价铬的废液应先将铬还原成三价后(加放铁屑)再稀释排放。 2.4.4 含有氰化物的废液不得直接倒入实验室池内,应在加入氢氧化钠强碱(pH12)后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钠后再排放。 3灭火与急救 3.1 灭火 3.1.1 实验室失火后,一定要沉着、不要惊慌,要
9、根据起火原因与火势大小,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3.1.1.1 立即关掉电源、气源及通风机。 3.1.1.2 将室内易燃、易爆物(例如压缩气瓶)小心搬离火源,注意搬动时切不可碰撞,以免引起更大火灾。 3.1.1.3 迅速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将刚起的火扑灭。注意不要用水来扑灭不溶于水的油类以及其他有机溶剂等可燃物。 3.1.1.4 及时报警:火警电话119。 3.1.1.5 身上衣服着火时,切不可任意跑动。应用石棉毯裹在身,以隔绝空气而灭火。如无石棉毯或薄毯时,可就地躺下打滚以灭火。 3.1.1.6 实验室应装备必要的灭火设备。 4急救 4.1 实验室应备有急救箱,并经常检查,保证齐备无缺。 4.2
10、当眼睛里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应注意水压不可太大,以免眼球受伤,待药物被充分洗净后,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4.3当眼睛里进入碎玻璃或其他异物时,应闭上眼睛。不要转动,立即到医务室就医,切记不可用手揉眼睛,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擦伤。 4.4使用氢氟酸后,如果感到接触部位开始疼痛,应立即用饱和硼砂溶液,或水与乙醇的混合液浸泡,并去医务室进一步处理。 4.5 浓酸或浓碱洒在衣服上,或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随后分别用碳酸氢钠溶液(2)或乙酸溶液(34)轻轻擦洗,必要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4.6 人员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非导电体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如果触电者已经休克,
11、应迅速将其移到新鲜空气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我医院抢救。5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5.1 质量控制部负责人负责制定和采用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操作手册。5.1.1 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5.1.2 将微生物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生测组人员,要求每个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应当确保所有生测组成员都了解这些内容。5.2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规程5.2.1 进入规范5.2.1.1 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区域。5.2.1.2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5.2.1.3 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区域。5.2.2 操作规范5.2.2.1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12、5.2.2.2 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中,严禁舔标签。5.2.2.3 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5.2.2.4 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感染了带菌物时,必须向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报告。5.3 人员的防护5.3.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5.3.2 在进行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戴上手套,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5.3.3 每次做完实验后都应该洗手。5.3.4 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面部或眼睛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5.3.5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趾的鞋子。5.3.6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
13、妆和处理隐形眼镜。5.3.7 禁止在实验室区域内储存试品和饮料。5.3.8 实验室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个柜子里。5.4 实验室工作区5.4.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5.4.2 每天工作结束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5.4.3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在废弃前必须清除污染。5.5 实验室设备5.5.1 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操作人员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的接触。5.5.2 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5.5.3 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5.6 废弃物的处理5.6.1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
14、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5.7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5.7.1 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当清除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严重时送至医院。5.7.2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应撤离相关区域,并接受医学检查,为了使气溶胶的排除和使用较大粒子的沉降1小时内严禁人员进入,并应贴有“禁止入内”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主管的指导下清除污染,并应穿戴适应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5.7.3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立即用布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适宜时间,然后将布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麒麟送子工艺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食物消化吸收》课件
- 《急性肾小球肾炎》课件
- 《fnh影像诊断》课件
- 商务定级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 农产品贮藏与保鲜复习试题附答案
- 《水机幻灯片xym》课件
- 《安全生产法》课件
- “体验式”写作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 《CBT主要技术》课件
- 齿轮箱振动信号和故障诊断
- 小学生急救常识(课件)主题教育班会
- Part 7 Formal and Informal Styles课件
- 信息光学试卷试题及答案
- 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 PC-Ф800×800锤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慢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双溪课程评量表完整优秀版
- 企业名字的81种数理含义
- 最新社工服务部组织架构
- 兴达农业组织架构(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