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课程代码clli101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基地、师范、文秘等专业学 分2学 时主讲教师王耘修订日期2020年2月26日指定教材马工程教材: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文艺美学方面上较为重要的理论家和理论文本,熟悉在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理论思潮的内涵及意义,从而深入把握文艺美学史内在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时期之间主流思想形态的演变及其发展的哲学背景和社会根源。(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强调文本的重要性,使学生学

2、会从文本,而非习见出发的思维习惯,进而能够自觉而真实地理解原典,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课程目标2: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在中西方美学观念上的差异,通过中西方美学的比较来理解文艺美学,为学生积淀立体而扎实的知识空间。课程目标3: 引导学生从一定的理论立场,借用一定的理论方法对社会人生中相应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探究能力。(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课程子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1文本分析从美学概论教材出发,引申出许多东西方美学著

3、作。授课中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著作中的关键概念、表述方式等,做到从文本到理论,而非抽象地直接进入理论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1.2批判意识的养成对理论家思想的批判性解读会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路,也会激发学生的理论洞察力,从而发掘已有理论中是否有可突破的地方。要求学生概述所查阅资料的基本观点,敏锐的理论洞察力,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2.1理解中西方美学的差异性理解何谓“美学”,不局限于对已有理论观点的被动记忆,养成在文献阅读中追随理论论证的思路:问题的提出论证的立场论证的方法观点。对比阅读的能力2.2构建立体的知识构架通过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厘清东西方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重要理论家的基本观点。每节

4、课后,学生都会有阅读任务,课堂汇报要求学生做到正确使用概念和术语,论证思路清晰。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课程目标3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从所学理论出发,了解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如何获得美等问题,联系社会人生等现象,作出自己的思考。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如何获得美这一章节的学习本身的实践性就非常强,学生不仅应该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获得美,更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力图在教学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2 判断和评价能力理论也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知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理论观点时,拓展视野,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投身现实和人生更好地知人知己,认识社会和人生,建立师德情怀

5、,培养授业解惑的教学技能。三、教学内容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1. 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美学2. 教学重难点:美与美学的区别,以及美作为“学”在中西方的发展3.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美美学、第二节 美如何成“学”、第三节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第四节 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第五节 美学如何存在4.教学方法:a. 讲授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从“美”与“美学”的区别切入教学,梳理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让学生对美学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讲 什么是美1.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美3. 教学重难点:美与美学的区别,对美是什么的不同说法。3.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

6、一节 柏拉图之问、第二节 美的本质的追求历史、第三节 “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第四节 言说“美”的三种新方式、第五节 美如何在4.教学方法:a. 讲授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美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有了解什么是美,才能知道如何进入美学研究,如何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课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中国美学关于美的本质论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2、“美”是在什么意义上被使用的?第三讲 美怎样获得1. 教学目标:了解如何获得美2. 教学重难点:美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它的获得需要心灵的参与,而心灵代表感性,是无法做理性分析的,美感体验又和每个人的敏感程度相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3

7、.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美:从何谈起、第二节 美:基于心理距离、第三节 美:呈现为直觉形象、第四节 美:表现为内模仿和移情、第五节 美:体现为主客同构、第六节 美:走向意义深处4.教学方法:a. 讲授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美由主客体因素共同构成,学会理解美形成过程中主客体分别需要具备的因素。课下思考两个问题:、审美中的心理距离是指什么?、艺术审美有哪五个阶段?第四讲 美的基本审美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美的基本类型2. 教学重难点:不同类型的美之间的差别,以及美是否有高下之分。3.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审美类型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美(优美、壮美、典

8、雅)、第三节 悲(悲态、悲剧、崇高、荒诞)、第五节 审美分类的意义4.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中西方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美。课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二十四诗品有哪些具体内容?2、审美分类具有哪些意义?第五讲 美的文化模式1. 教学目标:美的文化模式2. 教学重难点:美的具体体现,这需要将美放置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3.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美的文化生成、第二节 美的西方模式、第三节 美的中国模式、第四节 美的印度模式、第五节 美的伊斯兰模式。4.教学方法:a. 讲授

9、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从抽象的作为美的范畴进入具体的文化语境下的美。课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透视画法?2、印度之美有什么特点?第六讲 美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1. 教学目标:通过历史与文化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美因何而来。2. 教学重难点:需要指导学生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探析美。3.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六、七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节 寻源:何处进入、第二节 美:在礼中孕育、第三节 美:从“文”中涌出、第四节 美:在抽象中流动、第五节 美:在变像中凝结、第六节 美:破礼而出/第一节 根据之一:人与对象的同一性、第二节 根据之二:形式美规律(形式原素)、第三节 根据之三:形式

10、美规律(结构原理)、第四节 根据之四:原型与象征4.教学方法:a. 讲授法,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并解答5.教学评价: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冕服之美体现在哪里?2、饕餮之美有何具体内容?3.形式美有哪些规律?4.象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学时分配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章节章节内容学时分配第一讲什么是美学6第二讲什么是美12第三讲美怎样获得12第四讲 美的基本审美类型12第五讲美的文化模式6第六讲美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6五、教学进度表3: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章节名称内容提要授课时数作业及要求备注1-211/3、18/3什么是美学美与美学的区别,以及美作为“学”在中西方的发展6回答与

11、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美学?美学和美的区别是什么?3-625/3、1/4、8/4、15/4什么是美美与美学的区别,对美是什么的不同说法12回答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课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中国美学关于美的本质论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2、“美”是在什么意义上被使用的?7-1022/4、29/4、6/5、13/5美怎样获得理解美形成过程中主客体分别需要具备的因素12回答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课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审美中的心理距离是指什么?、艺术审美有哪五个阶段?11-1420/5、27/5、3/6、10/6 美的基本审美类型不同类型的美之间的差别,以及美是否有高下之分12

12、回答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课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二十四诗品有哪些具体内容?2、审美分类具有哪些意义?15-1617/6、24/6美的文化模式美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具体体现6回答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课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透视画法?2、印度之美有什么特点?17-181/7、8/7美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探析美6回答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冕服之美体现在哪里?2、饕餮之美有何具体内容?3.形式美有哪些规律?4.象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 教材及参考书目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围绕课程核心概念,讲解答疑,如“美”、“美学”等。2讨论

13、法:结合不同的文本,引申出不同的问题,师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激发更多的话题,拓展更多的思路,学会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3. 案例教学法:结合不同的章节,布置相应的文学或文化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考核要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通过强调文本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从文本,而非习见出发的思维习惯,进而能够自觉而真实地理解原典,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平时:课堂概述、讨论;课后布置阅读任务以及至少两个思考问题。期中:布置课后阅

14、读任务,根据要求递交期中作业。期末:采用开卷考的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给问题,写3千字论文。课程目标2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在中西方美学观念上的差异,通过中西方美学的比较来理解文艺美学,为学生积淀立体而扎实的知识空间。平时:课堂概述、讨论;课后布置阅读任务以及至少两个思考问题。期中: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根据要求递交期中作业。期末:采用开卷考的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给问题,写3千字论文。课程目标3引导学生从一定的理论立场,借用一定的理论方法对社会人生中相应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探究能力。平时:课堂概述、讨论;课后布置阅读任务

15、以及至少两个思考问题。期中: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根据要求递交期中作业。期末:采用开卷考的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给问题,写3千字论文。(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60%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课程目标平时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课程目标120%20%20%课程目标1达成度=0.2平时目标1成绩+0.4期中目标1成绩+0.4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课程目标240%40%40%课程目标340%40%40%(三)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

16、abcdf课程目标1在平时的作业中能很好地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作业质量高在平时的作业中能较好地回答问题,愿意思考;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作业质量较好在平时的作业中能表述看法,;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作业能完成在平时的作业中能回答大部分问题;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在平时的作业中基本不回答问题;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作业不完成课程目标2在平时的作业、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都能很好地结合所读的课外理论著作与文献,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平时的作业、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都能较好地结合所读的课外理论著作与文献,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平时的作业、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都能结合所读的课外理论著作与文献,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平时的作业、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大部分情况下合能够所读的课外理论著作与文献,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平时的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