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_第1页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_第2页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_第3页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_第4页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 一左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 时刻甲乙丙T起始80g5gIOOg5gtla55g60g5gt2bC40g5gA. 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咼温、咼压C. a = 70g, c = 80gD.该反应可能是 N2+3H2 = 2NH3催化剂2. 一泄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 木炭B. 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3.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

2、常所说 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岀反氢原子 的结构可能是()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 下列除去少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CO2气体(CO):点燃B.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 Fe粉中含少呈铜:加盐酸D. CO气体(CO2):通入水5. 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 同学做了如下

3、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 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A1个B. 3个C. 4个D. 5个6.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 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疑比为1:2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立要验纯 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除去CO:中少量CO,通入

4、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燉烧 拉瓦锡一测定空气组成 门捷列夫一元素周期表 张青莲一测定水的组成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纸片乒乓球片不冋物质着火点不同体是氧气C.D. 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而下降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固中元的量数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0加盐酸的质蚩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成体质.g 生气的量HzO二O t 时间工9. 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

5、,则反应 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C.反应中A和B的质虽:比是3 : 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 : 510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电解一宦量的水质C.固的木炭在髙温下和氧化铜反应质量D.氧气 的贡 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ms 时间min有催化剂11已知FeCb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左量的出0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泄溶质质量分数的FeCI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12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6、在一泄条件下,一立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 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疑为23g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疑数比为2: 3 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 1 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 44 甲物质中一泄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3. 某密闭容器中有X、02、CO2和出0四种物质,在一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682.21.8反应后的质量/g01.6待测5.

7、4A.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4.4C.反应中的X与02变化的质量比是1: 4 D. X可能是乙醇14. 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 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饶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淸的石灰水,石灰 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 COB. CH4C.出 和 CH4D. H2. CO 和 CH«1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立能燃烧B.

8、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上是催化剂C.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泄是同种元素1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議S空气Att需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岀的气体 CO2倉/测定空气中O2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17.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甲一左是单质C.丙可能是水一定条件H2O IOgB. 乙一左是化合物D. 丁可能是铜18. 左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

9、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值为22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缶0和02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419. 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 同学实际倒岀的液体体积为()A. 大于IOmLB.小于IOmlC.等于IOmLD.无法确定20.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O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 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 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21. 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

10、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 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疑分数的稀盐酸73 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 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查阅资料得知:MgeO3+2HCI=MgCl2+H2O+CO2个,NaHCO3+HCI=NaCI+H2O+CO2个。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B. 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 变C. 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疑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 改变D. 丁同

11、学经过计算得岀,要完全满足所给质:,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 定是1:122.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g3210反应后的质量/g0.2X1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过程中a与d的质量比为7:11A. X等于1.6C. C 一定是催化剂23. 如图所示Co2的制备装苣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B.C.孔斜 有塑板2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CfCofgA1-AlA-AlCl3 :CoSfNaCI-NaNOS CaCoSfCaofC

12、a(OH) 2A. ®® B.® C.D.®25.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二种氧化物B. 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C. 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D. 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了二种氧化物26. 下列关于“不一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左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7. 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凡是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都会引起爆炸 含氧化合物里的

13、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髙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向IOog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滤 出MnO2固体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97.2g,则该双氧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8%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8. 下列关于2CO÷O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32 - 28 - 24,201

14、618429.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立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 应前及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乙-7; 丙12Vf- '丄 。牛里(V V 0 tL t2 时间/S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 5D.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30. 下列图象表示一泄质呈:的髙锈酸钾受热过程中某些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 是()元的量g 氧素质/黑1鬻C.时间min固体质量悟O 0amin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水PC测

15、走空气中氧气含量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 O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 为.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 ,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3(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O(3)实验C通过现彖,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g的结论。(4)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瓶内水的作用是,32.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AB(1)实验室用髙镭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O(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镭制

16、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3)欲使用装苣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欲 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 应选用图中装苣_(填字母序号)。3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讣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左律如图所示:b稀盐酸 石灰石 小块B(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气球的作用是o(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

17、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偏转,英原因是O(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IoCm长的粗铜 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幺幺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 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疑。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左律的反应? ,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O34. 用下而所示实验装宜测圧空气中氧气含量。 (I)或II)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內压强变化曲线(1)图(

18、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J(2)图(II)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饶杯中水的体积为乂,实验后饶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P /表示)。35.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双孔橡皮塞F=ZH(1)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宜,可选择图中(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O(2)若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36.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 而介绍。生产蜡烛的

19、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尼对 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一泄有元素: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 素。(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图1 固2(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立存在(填元素符号)0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成立。(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

20、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泄存在元素,因为。【参考答案】I*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 D解析: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80g+5g+1 g+5g=a+55g+6Og+5g, a=70g,反应后,甲的质: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 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 意:C、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c-55g) : (60g-40g) = (55g-5g) : (IOOg-60g) , c=80g, a=7

21、0g,不符合题意:高温、高RD、在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5: 4. N,+3H, = 2NH3中,三种物质的催化剂质量比为:(14X2) : 6:(17X2) =14: 3: 17,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质量守恒立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英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 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2.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D、

22、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3.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A错: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 B错;C、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 C正确;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 性相反。4. B解析:B【解析】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中的少星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不能用 点燃的方法除去

23、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B、二氧化锚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 水溶解、过滤,可将二者分开;C盐酸能将主要成分铁反应掉f不符合除杂要求;D、二氧 化碳和水能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B5 . D解析:D【解析】根据气体通过足疑的澄淸石灰水,无涿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 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淸石灰水变泽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 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D。6 . C解析:C【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泄不能开启任何 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泄做 出

24、了卓越的贡献,选C7. A解析:A【解析】A、塑料瓶变瘪,只能证明瓶内气体减少,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因为二氧化碳 溶于水,也会使瓶内气体减少;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能使点火星的木条复 燃,证明是氧气;B、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乒乓球片先燃 烧,所以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水中加入NaOH,看到U形管a侧液而下 降,b侧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a侧液而下 降,b侧液面上升;选A8.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锚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表现在图像上应是一横 线,故不符

25、合题意:B、由于高锈酸钾受热生成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镭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反应结束 时固体质量恒宦,镭元素质量分素也就不变了 ,图像应该是从大于零的某位垃开始逐渐变 大,一段时间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逐渐增多 直至反应结朿,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质量比是1:8 ,故不符合题意。【点睛】图像题是考查的难点。图像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 量、化学反应过程等。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两个:一是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 二是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

26、、拐点、终点和曲线。关注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 变化趋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 B解析:B【解析】由题意,若增加IO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 戢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 3; A、B、C三种物质各 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 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泄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又生成D的质量 是30g,则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5: 3: 2: 10,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虽 为10克。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错误;B、

27、第二次参加反应 的A的质量为25克,故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g,正确: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 为5: 3,错误;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 20错误。故选B。10.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高锈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镭、徭酸钾,据质量守恒左律可知反应 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锈元素的质疑不变,正确;B、电解一立屋的水,电解过程中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水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捲不再改 变,错误: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固体铜的质量大于零,错 误: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

28、液分别 制取氧气的量相同,错误。故选A。【点睛】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泄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左溶质质量分数的FeCI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 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渓:D、FeCI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b 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故选B。12. 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左律,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根据模

29、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 水,根据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出二氧化 碳中的碳元素的质虽: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求岀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疑比并确左甲中 是否含氧元素。【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左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27g-48g=23g , ©正确:由模型图可 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设丙的化学计量数为X , 丁的化学计量数为y,由题可知:甲淀条件XCOhyHQ44x18y44g27g解得x:y=2:3,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就等于二氧化碳中的碳 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署x44g=12

30、g ,水中氢元素质量 为磊x27g=3g ,则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g:3g=4:l ,正确;由上分析知参加反应 的甲的质量为23g ,生成的丙质量为44g ,则甲:丙=23g : 44g=23 : 44,不正确;根据 质量守恒立律和上述分析可知,甲中一泄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共(12g+3g ),但实际上甲 物质是23g,所以甲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不正确;故选C。13 . C解析: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待测=1.6+8+2.2+1.8-1.6-5.4=6.6,故X、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故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待测值是6.6,故错误:C

31、、参加反应的X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6:(8-1.6) =1:4,故正确:32D、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2.2=4.4,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4.4g× =3.2,碳元素 的质量为4.4-3.2=1.2:生成水的质量为:5.44.8=3.6,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6×-18=3.2,氢元素的质:为3.6-3.2=0.4:,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总质量为:3.6+3.2=6.&参加反 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1.6=6.4,说明X中一立含有氧元素,貝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1.2:0.4:0.4=3: 1:1,而乙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不是3:1:1,故不可能

32、是乙醇,故错 误。故选C。14.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岀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蒸 气: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淸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A、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故不可能是一氧化礦,符合题意,故选 项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能是氢气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 题意,故选项错误。D、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堰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是 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33、,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质疑守怛眾律,来确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组成。15. D 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饶必须要 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 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 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

34、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 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O16.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 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02含量,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冷却后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 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左空气中02含量,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 题意: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不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锹,一支试管中没

35、有加入二氧化镭,根据 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汁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 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 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7.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甲不一立是单质,如甲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符合题意;B、丁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乙一泄是化合 物,不符合题意;C、丙可能是水,甲可能

36、是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D、由A、B的分析可知,丁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故选A。18. D 解析:D【解析】【详解】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出现的新物质是生成 物。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差量可知,反应是W+O2H2O+CO2o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 8g,参加反应的02的质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质量是IOg-Ig=9go A.根据质量守恒 立律,X的值为:8g+12g-9g=llg,此选项错误: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此选项 错误: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37、,W中一泄含有碳、氢元素,IlgCO2中碳元素12 2的质疑是:llg×44=3g , 9gH2O中氢元素的质:是:9gX18=Ig ,碳元素与氢元素是质量之 和是:3g+lg=4g,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所以W中除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之外, 一泄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 ,此选项错误;D.W中碳、氢元素原子 3g Ig个数比为:辽:: 4,此选项正确。故选DO【点睛】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9.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 为30mL

38、,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所以俯视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IOmLO故选A20. A解析:A【解析】【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岀,反应物中共 有两种原子,英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 项分析即可。【详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 法错误;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D

39、、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 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 : 3 : 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O21.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已知,气体质疑已知,根据质量守恒泄律,是可以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故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虽然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是与稀盐酸反应时 的质量比是不同的,贝IJ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故 错误;C、由于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相同的,则 生成

40、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故正确;D、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就不变,则混合中MgCO3和NaHCO3的 质量比可为任意比,故错误。故选C22 .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质:守恒定律,3+2+l=0.2+×+l+4.4,得x=0.6,故错误:B、由表可知,ab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d的质虽增加,是生成物,故是化合反应,故 错误;C、反应前后C的质疑没有改变,故C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故错误:D、反应过程中a反应的质量为3-0.2=2.8, d生成的量为4.4,故ad的质量比为: 2.8:4.4=7:11,故

41、正确。故选 D。23. B解析:B【解析】【详解】A、球形千燥管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此装宜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BO24. D解析:D【解析】点燃点疡®2C+03=2C0> 2C0+0: = CO:,符合题意; 4A1+3O2=2A1A, AIA + 6HC1 =2A1C13

42、+ 3HO 符合题意:(3)Na,C05 + 2HC1 = 2NaCl + H:0 + CO: t , NaCI +高温AgNO3=AgCl I + NaNO0 > 符合题意;CaCO5 = CaO-CO: t , CaO-HcO=Ca(OH)2,符合题 意。故选D。25. B解析:B【解析】【详解】 从微观反应示意图可得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些空CO2+H2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三种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B、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选项B正确:C、该反应中水是反应物,故选项C不正确:D、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只生成了一种氧化物,故选项D不正确

43、。 故选:Be26. C解析:C【解析】A、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由 氧元素组成的氧气和臭氧,是混合物,正确;B、质子数相等的原子是同种元素,而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圧是同种元素,比如氢氧根离 子和氟原子的质子数相等,但不是同种元素,正确;C、从微观的角度来讲,纯净物就是指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故只含有一种分子,错误: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苴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化合 物可能由三种元素组成,比如硫酸就含有氧元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Co27 .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 氢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

44、左比例,点燃会引起爆炸,不是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都会 引起爆炸,错误。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错误。 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正确。 向IOog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5gMnO2,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滤 出MnO2固体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疑为97.2g,则生成氧气质 IOOg-97.2g=2.8g,反应后 97.2g水中氧元素质97.2g×=86.4g ,氧元素总质量86.4g+2.8g=89.2g,氢元素质量IOog-892g=108'则该双氧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趙w°g°

45、%正确。由分 析可知正确,故选:B628. B解析:B【解析】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等号的上下方是反应条件,当没有注明 条件时表示是常温常压。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 的质量比为2X28:32二7:4: C.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分子的 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物 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2,选 B29. D解析:D【解析

46、】【分析】【详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虽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 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 ( 24-4 ) =7 : 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 : ( 32-4 ) =2 : 7,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故选D。30 . A解析:A【解析】【分析】高锁酸钾受热生成镭酸钾、二氧化毎和氧气。【详解】A、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发生改变,氧元素质量不改变,符合题意;

47、B、反应前固体中镭元素质量分数为一左数值,起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D、镭酸钾和二氧化镭是固体,反应后固体质量不等于0,不符合题意。故选Ao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 1: 2; 水分子; 2H202H2 f+02 f ; 分解反应; 难溶于 水; 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3Fe+202Fe304 ; 防解析:1: 2: 水分子;2H2O诵电2H2+O2; 分解反应;难溶于水:星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3F2O2点燃 JOx 防止髙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解析】【详解】(1)宏观现象

48、: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枳分别 是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 2。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 微粒名称是水分子,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战0通电2H2个+02个,该反应由 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难溶于水。(3)实验C是测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 气体积的秒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4)实验D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2点燃FeQq,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髙温熔融物溅落,炸

49、裂集气瓶底。【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熟练应用电解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泄、氧气的 性质等知识是解题关键。32. (1) A 2KMnO4K2MnO4 + Mno2+ 02 t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2)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3)a b(4) F【解析】试解析:(1) A 2KMnO4K2MnO4 + MnO2+ 0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2)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3)a b (4) F【解析】试题分析:(1)髙镭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徭酸钾、二氧化锹和氧气,故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AK2Mn

50、4+MnO2+O2:由于该反应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故应 选用发生装宜A: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2)由于C装置中用的是注射器来添加过氧化氢溶液,所以能通过控制反应物氧化氢溶液 的量,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JgE进行“排空气 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较长的导管a进入,从下而向上将空气从较短的导管排 出:若用装It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因此要从较短的导管b通 入,从上而向下将水从长管排出。(4)根据题意,由于一氧化氮气体难溶

51、于水,且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 氧化氮气体要用排水法收集。故选F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 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 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33. 4P+5O22P2O5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飞出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 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色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条 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占燃解析:4P+52=2P25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飞岀 右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色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 应生成了氧化铜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