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第1页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第2页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第3页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第4页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 宁 工 业 大 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签字)起止时间: 2010.12.15-2010.12.24 16 / 21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自动化学 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实现功能电加热炉加热温度的改变是由上、下两组炉丝的供电功率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两套晶闸管调功器供电。调功器的输出功率由改变过零触发器的给定电压来调节,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上相应的输入输

2、出通道,采用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将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要求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设计任务及要求1、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单片机的选择,输入输出通道,键盘显示电路;2、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3、推导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控制算式,设计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的程序流程图或程序清单;4、仿真研究,验证设计结果;5、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应在4000字以上。技术参数温度控制范围:50150;误差小于5%;三位LED显示温度值进度计划1、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确定系统方案(1天)2、被控对象建模(1天)3、算法推导,程序设计(3天)4、仿真研究(2天)5、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2天)6、

3、答辩(1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平时: 论文质量: 答辩: 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 要电加热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已经在冶金、化工、机械等各类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升温单向性等特点的控制对象,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控制效果。电加热炉加热温度的改变是由上、下两组炉丝的供电功率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两套晶闸管调功器供电。调功器的输出功率由改变过零触发器的给定电压来调节

4、,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输入通道使用AD590传感器检测温度,测量变送传给ADC0809进行A/D转换,输出通道驱动执行结构过零触发器,从而加热电炉丝。本系统采用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将温度控制在50150范围内,并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关键词:温度;AT89C51;最少拍无纹波;AEDK-labACT 目 录第1章 绪论1第2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22.1 概述22.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2第3章 硬件设计33.1 器件选择33.2 控制器33.3 电源部分33.4 输入通道设计43.5.1 温度检测电路43.5.2 A/D转换电路43.5 输出通道设计43.6 显示电路及按键

5、电路53.7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5第4章 软件设计84.1 系统的软件设计84.2 最少拍无纹波设计94.3 温度与电压关系114.4 最少拍控制算法11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14第6章 课程设计总结16参考文献17第1章 绪论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以其逻辑简单、控制灵活、使用方便及性能价格比高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在航空、航天、铁路交通、冶金、电力、电讯、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诸如电梯、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等高科技产品中也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为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加热炉作为一

6、种应用广泛的热工设备之一。尽管它使用的加热方法不同, 或工艺要求不同,温度有高低、精度也有差异,但作为被控参数之一的温度总是可用不同的测温元件和方法来获得,并通过微型计算机加以处理和控制,并按一定温度曲线工作,以满足生产需要。电加热炉以其无污染、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调范围大、节省基建投资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这其中对温度的控制上不是很理想,温差大、温度控制精度不准确 。针对这一情况。本论文将介绍一种应用单片机对电热加热炉进行智能控制的温度系统。一般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表控制接触器)的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传统的以普通双向晶闸管(SCR) 控制的高温电加热炉采用

7、过零触发器控制,达到自动控制电炉温度的目的。这种移相方式输出一种非正弦波,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方式产生相当大的中频干扰,并通过电网传输,给电力系统造成“公害”。他们的工作多数是采用PID及改善的PID控制规律进行的。但是,PID控制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在离散系统中,采用周期较大或对象具有较大时滞特性时,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是怎么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去实现温度控制,达到需要的工业要求,实现起温度控制的作用,达到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利用AD590温度传感器,测量标准,克服了常规方法补偿误差大的缺点,该系统具有键盘输入、LED显示等功能,使温度控制为误差达到±5

8、%,温度变化为50至150。常见的电加热炉控制算法有达林算法、PID数字控制及最少拍设计,本文采用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设计,将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等效成两个一阶惯性环节。第2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2.1 概述电加热炉加热温度的改变是由上、下两组炉丝的供电功率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两套晶闸管调功器供电。调功器的输出功率由改变过零触发器的给定电压来调节,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输入通道为AD590检测温度,测量变送传给ADC0809进行A/D转换,输出通道驱动过零触发器,从而加热电炉丝。本系统采用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算法,将温度控制在50150范围内,并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2.2 系统组

9、成总体结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1。AT89C51键盘温度检测AD590测量变送A/D转换ADC0809加热电炉丝驱动执行机构显示图2.1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第3章 硬件设计3.1 器件选择本系统选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温度检测部分选用AD590作为传感器,ADC0809作为A/D转换器,过零触发器采用光耦驱动电路及双向可控硅电路。3.2 控制器 控制器选择AT89C51单片机。3.3 电源部分本系统所需电源有220V交流市电、直流5V电压和低压交流电,故需要变压器、整流装置和稳压芯片等组成电源电路。电源变压器是将交流电网220V的电压变为所需要的电压值

10、,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由于此脉动的直流电压还含有较大的纹波,必须通过滤波电路加以滤除,从而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但这样的电压还随电网电压波动(一般有+-10%左右的波动)、负载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整流、滤波电路之后,还需要接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整流装置采用二极管桥式整流,稳压芯片采用7805,配合电容将电压稳定在5V,供控制电路、测量电路和驱动执行电路中弱电部分使用。除此之外,220V交流市电还是加热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与截止来控制加热电阻的功率。低压交流电即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通过

11、过零检测电路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送入单片机后,控制每个采样周期内双向可控硅导通正弦波个数的方法来调节加温功率。3.4 输入通道设计3.5.1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元件选用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是美国ANALOG DEVICES公司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其主要特性如下:流过器件的电流(A)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度数:Ir/T=1式中,Ir流过器件(AD590) 的电流,单位为A;T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2) AD590的测温范围为- 55+150;(3) AD59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30 V,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即使反接也不会被损坏;

12、(4) 输出电阻为710 m;(5) 精度高,AD590在- 55+150范围内,非线性误差仅为±0.3。3.5.2 A/D转换电路ADC0809是一个典型的逐次逼近型8位A/D转换器。它由8路模拟开关、8位A/D转换器、三态输出锁存器及地址锁存译码器等组成。它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转换后的数字量输出是三态的(总线型输出),可以直接与单片机数据总线连接。ADC0809采用+5V电源供电,外接工作时钟。当典型工作时钟为500KHz时,转换时间约为128us。3.5 输出通道设计输出通道采用过零触发器,由光耦驱动电路和双向可控硅电路组成。(1)光耦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中,由于是弱电控制强

13、电,而弱电又很容易受到强电的干扰,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甚至烧毁整个系统,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必须要加入抗干扰措施,将强弱电隔离。光耦合器是靠光传送信号,切断了各部件之间地线的联系,从根本上对强弱电进行隔离,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掉干扰信号。此外,光耦合器提供了较好的带宽,较低的输入失调漂移和增益温度系数。因此,能够较好地满足信号传输速度的要求,且光耦合器非常容易得到触发脉冲,具有可靠、体积小、等特点。所以在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带过零检测的光电隔离器MOC3061,用来驱动双向可控硅并隔离控制回路和主回路。MOC3061是一片把过零检测和光耦双向可控硅集成在一起的芯片。其输出端的额定电压是

14、400V,最大重复浪涌电流为1.2A,最大电压上升率dv/dt为1000v/us,输入输出隔离电压为7500V,输入控制电流为15mA。在驱动执行电路中,当单片机的P2.0、P2.1、P2.2发出逻辑数字量为高电平时,经过三极管放大后驱动光耦合器的放光二极管,MOC3061的输入端导通,有大约15mA的电流输入。当MOC306的输出端6脚和4脚尖电压稍稍过零时,光耦内部双向可控硅即可导通,提供一个触发信号给外部晶闸管使其导通;当P2.0、P2.1、P2.2为低电平时,MOC3061截止,双向可控硅始终处于截止状态。(2)双向可控硅电路在本设计中,考虑到电网电压的稳定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双向可控硅

15、型号,选择了工作电压为400V,通态电流为4A的双向可控硅BT136。利用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在不同时刻利用单片机给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发出触发信号,使其导通或关断,实现负载电压有效值的不同,以达到调压控制的目的。具体如下:(a)由硬件完成过零触发环节,即在工频电压下,每10ms进行一次过零触发信号,由此信号来达到与单片机的同步。(b)过零检测信号接至P1.7转换口,由单片机对此口进行循环检测,然后进行延时触发。3.6 显示电路及按键电路显示电路采用3位LED显示,同时加入按键电路可改变电压值。3.7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3.1,主要由温度检测电路、

16、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驱动执行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及按键电路等组成。本系统采用控制每个采样周期内双向可控硅导通正弦波个数的方法来调节加温功率,每次采样时对交流过零个数进行计数,当过零个数与控制调节器输出值相等时,即停止P1.7输出。图3.1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第4章 软件设计4.1 系统的软件设计本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开始系统的初始化温度数据采集及处理NO停止加热是否低于预设值?YES结束控制输出求出输出控制量最少拍控制算法图4.1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采样、标度变换、控制计算、控制输出、显示、调节参数修改、温度设定及修改

17、。其中控制算法采用最少拍无纹波调节。考虑到电加热炉是一个非线性、时变和分布参数系统,所以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算法。它充分吸取数学和自动控制理论成果,与定性知识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在实时控制中取得较好的成果。4.2 最少拍无纹波设计在本控制对象电阻加热炉功率为800W,由220V交流电供电,采用双向可控硅进行控制。本设计针对一个温度区进行温度控制,要求控制温度范围50150,保温阶段温度控制精度为正负1度。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计算机输出信号经转换后通过双向可控硅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的电压。其对象问温控数学模型为: 由上述模型知,该系统为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为实验仿真,本文将其等效成两个

18、一阶惯性环节。如图4.2为计算机系统框图。图4.2 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要使系统的稳态输出无纹波,就要求稳态时的控制信号u(k)为常数或者0。控制信号u(k)的z变换为最小拍设计中,若G(z)中有j个极点在单位圆上,当时,有若G(z)中有j个极点在单位圆上,当j>q时,有假设传递函数为令采样周期T=1s当系统为单位阶跃输入时,d=0,w=0,v=1,j=1,q=1,则有m=w+d=1,n=v-j+q=1于是,于是有,得到所以,又因为,所以,4.3 温度与电压关系AD590的输出电流I=(273+T)A(T为摄氏温度),因此量测的电压V为(273+T)A ×10K= (2.73+T

19、/100)V。为了将电压量测出来又需使输出电流I不分流出来,我们使用电压追随器其输出电压V2等于输入电压V。 由于一般电源供应较多零件之后,电源是带噪声的,因此我们使用齐纳二极管作为稳压零件,再利用可变电阻分压,其输出电压V1需调整至2.73V。 接下来我们使用差动放大器其输出Vo为 (100K/20K)×(V2-V1)=T/20V。如果现在为摄氏100度,输出电压为5V。4.4 最少拍控制算法本系统最少拍控制算法流程图如图4.3所示。被控对象A/DD/A否到离线计算K0,K1,K2,K3,P1,P2,P3置E(z)=1/z将A/D转换结果赋给D(z)求将U(z)=D(z)E(z)输

20、出给D/A采样时刻到否? 图4.3 最少拍控制算法流程图其最少拍控制算法程序为,ZUIXIAOPAI: MOV R5,#01H MOV R4,#3CH DIV R5,#64H DIV R4,#64H ADD R5,R4 ;送0.316 MOV R6,#74H DIV R6,#64H ;送0.116 MUL R5,#Z DEC R5,R6MOV R7,R5 MOV R5,#01H MOV R4,#0A2H DIV R5,#64H DIV R4,#64H ADD R5,R4 ;送0.418 MOV R6,#01H;送1 MUL R6,#ZDEC R6,R5DIV R7,R6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对设定传递函数进行最少拍无纹波系统仿真,使用AEDK-labACT实验箱,仿真接线图如图5.1。图5.1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仿真接线图经计算,得到。仿真得到曲线如图5.2。图5.2 仿真曲线图输入给定电压为2.58V,其误差为(2.695-2.58)/5.58=0.045,故系统误差为4.5%,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此时温度T=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