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海内第一桥_第1页
拓展阅读:海内第一桥_第2页
拓展阅读:海内第一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内第一桥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 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汇合的地方。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 1053 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 米长, 5 米宽,有 44 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 31 座桥墩, 1188 米长了。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 ,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

2、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 500 米、宽 25 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果然,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石头也胶合在起。洛阳桥基历时900 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 10 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工匠们等到涨潮时, 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 300 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 ,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