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选题:1 、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的,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 A 、组织相容性抗原 B 、移植抗原 C 、白细胞抗原D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人类HLA-I类抗原B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A 、第 15 号染色体短臂 B 、第 6 号染色体长臂 C 、第 9 号染色体长臂D 、第 2 号染色体短臂 E第 6 号染色体短臂3、TNF的编码基因位于()A、HLA-I 区; B、HLA-B 区 C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HLA-II 区 D、HLA-III 区 E、HLA-DR区)A 、异种抗原 B 、改变的自身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 D

2、、隐蔽抗原 E 、异嗜性抗原5、HLA-I 类抗原的主要功能是(A. 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E、向丫 3 +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 MHC-II类分子限制的是(A. 病毒感染细胞与 TH细胞;B.病毒感染细胞与 Tc细胞;C.单核-巨嗜细胞和TH细胞;D.肿瘤细胞与TH细胞;E.肿瘤细胞和Tc细胞7、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的B链;B 、MHC-II类分子a 1 3 1区 C、MHC-II类分子a 2 3 2区;D、MHC-I类分子

3、a链a 1、a 2区; E 、MHC-I类分子a 3区;8、人HLA-DO基因位于()A 、第 6号染色体 ; B 、第 17号染色体 ; C 、第 2号染色体 ;D、 第15号染色体 ; E 、第 22号染色体 ;9、HLA抗原多态性的原因是()A、HLA基因重组 B、HLA基因的突变;C、HLA的基因转换;D、HLA基因呈共显性E .以上均对10、 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A 、 HLA-B17 B 、 HLA-B8 C 、 HLA-DR2 D 、 HLA-DR3 E 、 HLA-B3511 、 肿瘤细胞表面()A 、 HLA-1 类抗原显著减少; B、 HLA-I 类抗原

4、显著增加; C、 HLA-II 类抗原显著增加;D 、 HLA-II 类抗原显著增加;E、 HLA- I 和 II 类抗原表达均降低;12、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的病人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A ABO血型抗体;B、抗lg抗体;C、Rh血型抗体;D抗白细胞和血小板 HLA抗体;E、抗核抗体;13、单元型指的是()A、控制一个 HLA特异性的基因,女口 HLA-A或HLA-DPB 、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的同种异型特异性的一半C 、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的基因D 、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一组抗原表现型的特异性E 、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14、下列哪一个

5、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的抗原性()A、胞浆区;B、HLA穿膜区;C、肽结合区 D、lg样区;E、以上均不是 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A 、HLA-A;B、HLA-B;C、HLA-C; D、HLA-DR;E、HLA-DQ;16. 抗原肽中决定与HLA肽结合区的氨基酸称为()A、lg样区;B、可变区;C锚定残基;D共同基序;E、跨膜区17. 个体甄别是依据HLA分子的()A、胞浆区;B、跨膜区;C、肽结合区 D、lg样区;E、单元型18. 应用肽疫苗或T细胞疫苗的理论依据是()A. 不同HLA分子可选择性地与结合具有不同锚定位的锚定残基;B. 同一 HLA可结合多种抗原肽;C、一种

6、HLA等位基因产物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肽;D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可识别和结合相同的锚顶残基;E、以上均错多项选择题:1、 经典的 HLA-ll 类基因包括()A、 DR B、 DN C 、 DQ D、 DP E 、 DO2、 HLA-lll 类基因可编码()的合成A、 TNF,C2; B、 Bf 、 C4; C 、 HSP70,CYP; D、 C3,C5; 类分子3、根据HL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 ()0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核心会员72楼A 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

7、或完全不同的机率各占25%C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D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E、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机率各为50%4、 造成HLA多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单元型遗传B、基因突变 C、连锁不平衡 D、共显性 E、基因转换5、HLA-ll 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区具有的特征是()A、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B、能与抗原肽结合形成复合物,被TH细胞识别C可接纳8-10个氨基酸残基D 、决定HLA-II类分子的多态性E、是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存在部位6、表达 HLA-ll 类抗原的细胞有A、红细胞,内皮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D树状突细胞;E、活化的T细胞7、 免疫

8、细胞间相互作用受HLA-II 类分子限制的是()A、 巨噬细胞 -TH; B、B-TH 细胞; C、 Tc- 肿瘤细胞;D T细胞-郎格罕细胞;E、Tc-病毒感染细胞8、有关HLA与抗原肽相互作用正确的是()HLA与抗原肽结合具有相同的锚定序列;B、由9个氨基酸组成共同基序;C HLA分子的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的锚定残基具有互补性;D 种HLA只能物激活一个 T细胞克隆;E、HLA-I分子接纳抗原肽区封闭。9、HLA-II 类分子 Ig 样区所具备的特征是()A、由a 2和B 2两个功能区组成B、可结合Tc细胞表面的CD8分子C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D 、与lg恒定区有同源性E、由a 3和B 2M共同

9、组成10、抗原肽与MHC分子的作用特点有()A.具有特异性;B、不同MHC勺等位基因产物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C. 一种MH(可结合多种抗原肽D、不同HLA分子接纳抗原肽可拥有相似共同基本序列;E、HLA通过接纳不同表位的基本序列调控免疫应答。11、有关 HLA-ll 类分子描述错误的是()A.两条肽链由位于不同染色体的基因编码B、每条肽链分肽结合区,lg样区,跨膜区和胞浆区四个区C由a 1和a 2构成肽结合的裂隙(cleft ),并可容纳4个氨基酸残基Da 1和B 1具有决定与肽类结合以及 T细胞识别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的作用E、属Ig超家族,具有抗原性12、 器官移植前为了慎重选择

10、供者,一般应做哪些检测()A、ABO血型 B、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A,B,C抗原型别C、 用血小板吸收法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双方的HLA-DR DQ抗原型别D、用细胞分型术检测 HLA-DW和HLA-DP型别E、DNA分型术确定HLA抗原的型别13、HLA-II 类分子表达量过高可见于()A 、肿瘤细胞 B 、 Graves 病患者的甲状腺上皮细胞 C 、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 上皮细胞D、局部感染后,诱生出IFN-r E 、丨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14、 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A、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B 、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

11、可达 1010以上C、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107数量级D、 除同卵双生数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 25%E、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 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15、 在血清中可检出的 HLA-III 类抗原产物有()A、C1、C3 B 、C2、C4 C、Bf D、IFN, IL-1 ; E、H 因子 I 因子16、 参与对免疫应答遗传调控的基因有()A 、 MHC-I; B、 MHC-II; C、 MHC-III ; D、 HLA-DM; E、 LMP17、 一男性接受器官移植的最适器官供者可能是()A、父母双亲;

12、B同卵双生兄弟;C、同胞姐妹;D无关个体;E、类似配型个体18、MHC中不能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的B 2 M;B 、MHC-II类分子的a 1和B 1区;C、MHC-II类分子的a 2 3 2区;D、MHC-I类分子的a 1和a 2区;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 核心会员73楼E 、 MHC-II 类分子的3 3 区19、人类HLA的D区含有编码哪些成分的基因位点()A 、编码 B 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上的HLA-H类分子的基因;B 、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C 、编码控制免疫应答反应的基因;D TNF编码基因;E 、补

13、体成分编码基因;20、A系和B系小鼠的杂交F1代用牛痘病毒免疫后,F1代产生的细胞毒性 Tc细胞可溶解 下列哪种小鼠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系小鼠B、所有系小鼠 C、A与B系F1代小鼠 D、B系小鼠E、A系的雌鼠,不包 括 B 系雄鼠单选题: 1、 D 2 、 A 3 、 D 4、 C 5、 D 7 、 C 8 、 A 9 、 E 10 、 D 11 、 A 12、 D 13、D14、D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 5 、 ABDE 6、 BCDE 7、 ABD 8、 ABCE 10、 BCDE11、ACD 12、 ABCE 13、 BD 14、 ABCE 15、 BC16、 ABCD

14、E 17、 BE 18、 ABDE 19、 AC 20、 ACD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单选题:1、 人类的白细胞分化抗原是()A Lyt抗原 B、Ly抗原C、CD抗原 D、HLA抗原E.粘附分子2、LFA-1 分子在整合素超家族中属于()组A、3 1组;B、VLA组;C、血小板粘蛋白组;D、白细胞粘附受体(3 2)组;E、3 4组3、LFA-2 的配体分子是()A 、 LFA-1 B 、 VLA-1 C 、 ICAM-1 D 、 CD2 E 、 LFA-34、 P-选择素(CD62P的配体是()A 、 PNAd的功能是()A、淋巴细胞向皮肤炎症部位归巢;B、淋巴细胞炎症部位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15、归位C 、血小板粘附和淋巴细胞向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归位;D 、淋巴细胞向淋巴结归巢E 、以上均错6、MHC分子属于哪类AM分子A、整合素超家族;B、IGSF; C、选择素家族(SeLeetin ) ;D、Cadherin家族;E、其它未归 类 AM7、E-Cadherim 的主要表达于哪类细胞膜上()A 、上皮细胞 B 、神经细胞 C 、心肌 D 、横纹肌 E 、间皮组织细胞8、CD28分子的配体是()A 、 LFA-1 B 、 ICAM-1 C 、 MHC-I D 、 TCR E、 B7/B279、选择素分子中与配体的结合部位是()A、C型凝集素结构域B、表皮生长因子样功能区C 、补体调节蛋白

16、区 D 、细胞浆区 E 、多糖分子区 的主要分布细胞是()A、B细胞;B、中性粒细胞C、细胞外基质;D、记忆T细胞;E、内皮细胞多项选择题1、可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细胞包括()A、单核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血小板E、血管内皮细胞2、 整合素分子的主要功能包括()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B.使粘附细胞形成整体C. 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D. 参与免疫细胞间的识别;E、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3、 关于整合素分子描述正确的是()A、B和a两个亚单位组成,分布于白细胞膜表面B 、一种整合素分子可识别多种不同配体分子C 、每一种配体也可能被几种不同的整合素分子所识别D 、促进

17、白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E 、每一种细胞整合素分子的表达可做为其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的标记4、LFA-2 分布于A、TH1细胞 B、B细胞 C、TH2细胞 D、Ts细胞 E、Tc细胞 5、已发现表达 CD1 5S ( S-Lewis )分子的细胞有(A 、白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 C 、血清 D 、肿瘤细胞 E 、神经细胞6、L- 选择素的功能包括()A 、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 B 、介导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C 、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到外周淋巴结 D 、介导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 E 、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7、E-Cadherin 的主要功能包括(A 、促上皮细胞选择性结合而形成整体

18、C 、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性有关)B 、对器官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起关键作用D 、可与结合细胞上的相同分子结合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核心会员74楼E 、可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8、下列AM中哪些不属于尚未归类的 AM(A、PNAd CD44 B、CD15S 和 Mad; CCD369、可做为 T 细胞促有丝分裂的物质包括()、CD28,CD2 D 、LFA-1,LFA-2; E 、CLA、A 、PHA B、LPS C 、PWM D、SBA E 、Con-A10、 FcrR 的功能不包括()A、介导NK细胞的ADCC B、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调理吞噬

19、作用C 、介导 IgE 与肥大细胞结合,促过敏介质释放D 、介导中性粒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CD抗原目前的应用包括(、免疫细胞亚群的功能和配体发现、骨髓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肿瘤治疗LFA-1 的配体分子是(11、不依赖 Mg2+ 和 LFA-1 分子用于白血病分型 肿瘤的转移研究E12、 ICAM-1 B 、 CA,FN C 、 ICAM-2 整合素分子识别配体精氨酸 B 、谷氨酸分布于(A 、胎盘 B 、神经细胞15、可参与炎症发生的 人皿有(13、A 、14、 P-CadherinDRGD序列中氨基酸组成包括C 、丝氨酸 D 、天冬氨酸)C 、上皮组织 D 、淋巴细胞)、ICAM-3 E

20、 、 ICAM-4E 、甘氨酸E 、间皮组织A 、 CD11a/ CD18, L-Seleltin ,P-Cadherin CD18D 、 CD28, LFA-2 E 、 CD11C/CD18 ,CD1516、参与免疫应答中 APC的呈递抗原、免疫细胞相互协作和A、CD8/MHC-I 类分子 B、CD4/MHC-II 类分子 C、D 、 LFA-2/LFA-3 E、CD28/B717、 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的AM包括A 、 E-Cadherin B 、 E-seleetin C18、Fcs RI存在于哪些细胞表面(A 、单核 -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细胞19、有关 E-Cadherin

21、描述错误的是(A 、参与上皮细胞附着移动和分化 BC 、表达量高可形成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integrin D,VLA-4CTL作用的人皿有(TCR-CD3、 CD44 E 、 LFA-1、肥大细胞)促进炎症形成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D 、用抗 E-Cadherin MCHb 处理患肿瘤小鼠,可延长其存活期E 、在 Ca2+ 存在下可使上皮细胞选择性聚集20、 有关粘附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一类CD抗原B、表达在细胞表面或血液中D 、可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 E 、参与创伤的C 、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愈合 单选题: 多项选择题:1、C 2、D 3 、1、ABCD

22、E10、CE 11 、ABCDE 12、E 4 、 C2、ABCDACD 13 、6 、B 7 、A 8 、E 9 、A3、BCDE 4、ACDE 6 、ACD 7、ABCD 8、CD 9、ACE ADE 14 、ADE 15、ACE 16、ABDE17、ACD18、CE 19 、BCD 20 、 ABCDET 淋巴细胞与特异性细胞免疫; B 淋巴细胞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单选题:1. 关于浆细胞正确的是A.有吞噬功能 B.由T细胞分化而来C.是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D .属于嗜酸性粒细胞 E. 与肥大细胞有共性2. 下列哪种标志出现于 T 细胞表面( )ABCR3. 用针对哪一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3、可鉴定人的Ts、 Tc 细胞()4. 下列哪种标志不出现于 B 细胞表面( )类分子 n受体分子5. 下列哪种物质是 T细胞表面的协同信号分子受体()A. CD28分子分子分子 分子、B 细胞表面共有的标志是A. CD3C. 绵羊红细胞受体 D. 补体受体 分子7. 关于 +细胞错误的是A.来源于骨髓、CD56是其特有标志 C.表达TCR-CD3复合物D. 大多数为CD4-CD8-;E.识别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或糖类抗原分子存在于( )E. 肥大细胞A. TH1、Tc细胞;、Tc细胞;、TH1、TH2细胞;D.所有成熟T细胞;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核

24、心会员75楼9. 人T细胞可根据下列哪个特征区别于B细胞及其它细胞()A.形态;受体的存在;C.胞浆颗粒的是否存在;表面标志10. 可用于检测外周T细胞总数的CD分子是()J J J J多项选择题细胞因何特点区别于 B细胞()A.可被PHA活化;B.具抗原识别受体;C.无胸腺不能发育成熟;D. 均由骨髓产生;E.对TI-Ag是否有应答性2. 抗CD4单克隆抗体可检出下列哪些细胞()J3. 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表面标志有 ()、CD3、CD19 R、LAF-3 ; 和 PHA受体;E. CD19、LPS受体4. SmlgM是()A. B细胞表面BCR;B.膜表面标志分子;类抗原;细胞表面抗原;细胞

25、膜表面lg5.成熟的 T 细胞 ()A.可表达CD3分子;B.有 E 受体 ; C.可接受PHA刺激;D.对抗原识别具MHC限制性;E.可针对异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6. Ta3细胞又可称为()A. 抗原提呈细胞 ; B.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C.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D.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JE. 免疫细胞7. Tc 细胞的特性包括()A.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B.靶细胞将MHC-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呈递给 Tc细胞C. 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执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效应细胞 ;D. 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为 ADCC; E.表面不表达CD3分子& CD4+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促

26、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协调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C.参与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直接杀伤 ;D.受MHC-II类分子限制;E .任何状态下均可通过产生CK而发挥作用9Ts 细胞的特性是 ()A.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B.作用方式为非特异性;C.受MHC分子的限制;D.抑制自身反应性 T细胞克隆;E.抑制机体对非己抗原的免疫应答10. 构成成熟B细胞BCR复合物的成分是(),sIgD ; a ,CD19;a ,CD79 3; ,sIgA ; ,CD22 细胞不表达哪些分子 ()A . MHC-II 类分子,CKR;受体,PHA受体 ;,CR2;D . CD28 CD3;, CD1912. 不

27、成熟 B 细胞 ()A.可表达完整的sIgM分子;B.接触抗原,使B细胞处于抑制状态;C. 可表达CD21, CD22; D. 只表达Ig的卩链; E. 可表达sIgD分子13. B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为()14.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 胸腺 ; B. 淋巴结 ; C. 黏膜淋巴结组织 ; D. 脾; E. 骨髓15. TCR%3 是()分子 ; B. 是具有多样性的分子 ; 细胞的表面抗原识别受体 ;D. 直接识别抗原的分子 ;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16.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分泌IL-4诱导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C.以表达FasL

28、介导靶细胞的凋亡;D.分泌穿孔素;E.具有ADCC活性17. 浆细胞 ()A. 可表达 CD19、CD22; B. 可分泌合成抗体 ;C.可形成Ig类别转换,从产生IgM转换于IgG等D. 可接受抗原刺激进行活化,分化增殖 ; E. 具有记忆性细胞18. 巨噬细胞使 TH细胞活化的物质是()A.抗原肽-MHC-II复合体;B.抗原肽-MHC-I复合体;C.多肽-粘附分子复合体 ; E. 协同刺激分子配体19. 关于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错误的是()A. 进行发育成熟 ;B. 是抗原依赖的 ;C. 是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 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 E. 是抗原非依赖性 20无需在胸腺内成熟

29、的细胞有 ( )A . TH细胞;细胞;C.单核细胞;细胞;细胞单选题:多项选择题 : 2 ABDE 3 BCE 4 ABDE 5 ABCDE 6 BCE 7 ABC 8 CE 9 ACDE 10 AC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核心会员6楼 13 ABC 15 BCE 16 BCD 17 AB 18 ADE 20 BCE单项选择题:1、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 郎罕细胞细胞2、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 淋巴结E血液3、抗TD抗原抗体产生过程中需要参与的细胞有:()A

30、中性粒细胞与T细胞 B .红细胞与 B 细胞CT细胞、B细胞共同参与D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 E .以上都不是4、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是()A抗体 B 效应 T 细胞 CIL-4 D溶酶体EIFN-r5、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 . T和B淋巴细胞D .肥大细胞 E . NK细胞6、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 Th0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n类分子与CD8分子间相互作用;I类分子与CD8分子间相互作用 n类分子-抗原肽与TCR间相互作用;与IL-2受体间相互作用.E.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7、 关于B细胞,正确的说法是()A.介导细胞免疫应答;B .参与细

31、胞免疫应答;C.在胸腺内发育、分化、成熟D.在体液免疫应答中,既是抗原呈递细胞, 也是免疫应答细胞;E .可直接分泌产生免疫球蛋白8、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产生 Ig 的特征是:()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B . IgG出现较晚;C .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D.抗体含量比再次应答高;E.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9、 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A.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 K细胞 D . NK细胞 E .致敏Tc细胞10 .属于T细胞活化的转录因子是:()A. ZAP-70; B . AP-1; C . PLC-丫; D. SyK; E . IP311、 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时不受MHC

32、限制:()A. Tc细胞与肿瘤细胞B . NK细胞与肿瘤细胞C .巨噬细胞与 TH细胞D. TH细胞与B细胞 E .郎罕细胞与 TH细胞12、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A. TNF-3 细胞 B . IL-6 C . IL-213、TD-Ag 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 B1细胞C 可诱导 T、 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答E. 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14、 下列哪种免疫作用不需抗体参加:(A. ADC*用 B .免疫调理作用CD. NK细胞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ED IL-4 E IL-5)B. 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

33、 D. 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对毒素的中和作用补体经典途径对靶细胞的溶解15、细胞免疫应答中, Tc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分子无关: ()A . MHC-II类分子 B . IL-2 C . IL-12 D . TNF-3 E.协同刺激分子受体16、 B 细胞活化信号主要是由()传递到细胞浆中A BCR; B CD4;C CD79; D CD19; E CD2117、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A.抗原识别受体 B . SmIg C . SRBC受体;D.促有丝分裂原受体;E . MHC编码的产物18、 关于记忆细胞的错误的是()A.已接受抗原刺激;B.仅限

34、于B细胞;C .可自下而上数月致数年;D.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E .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19、 T细胞分泌的CK中,在成熟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过程不起作用的是:()A TNF20、 抗体抗病毒感染可通过:()A .中和作用;B .诱导非感染T细胞释放抗病毒物质;C .防止病毒脱落;D.直接溶解病毒E. 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并活化补体 多项选择题1 对 TD-Ag 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存在着哪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A.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B .巨噬细胞与 Th细胞;C . B细胞与Th1细胞; 2005-06-13 16:55 回复小志 2001111 位粉丝核心会员77楼D

35、 . B细胞与Th2细胞;E . B细胞与TC细胞2 与针对 TD-Ag 体液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有()A .巨噬细胞B . Th2细胞 C . B细胞 D .浆细胞 E . Th1细胞3.体液免疫应答中 MHC分子限制作用存在于()A .巨噬细胞与 Th1细胞 B .巨噬细胞与 TH2细胞 C . B细胞与Th2细胞D . B细胞与巨噬细胞E . B细胞与Tl-Ag4. 针对TD-Ag的再次体液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 抗体浓度高 B 抗体的亲和力低 C 抗体维持时间长D 潜伏期短;E 抗体IgM和IgG均有产生5. 针对TD-Ag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可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A 巨噬

36、细胞 B TH 细胞 C.Tc细胞 D . B细胞E树突细胞6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A抗体参与的排异作用B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免疫调节作用7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B 细胞 BTh1 细胞C浆细胞 D . Th2细胞E.NK细胞8免疫应答的抗原识别阶段,巨噬细胞具备()A摄取、加工处理抗原B.释放IL-1促B细胞活化C 为TH细胞活化提供第一活化信号D.释放IL-2调节免疫应答E 诱导产生协同刺激信号9. B细胞在淋巴生发中心的分化发育包括()A.进行抗原受体的2次重排;B.阴性选择;C. IgV的高频率体细胞突变;D. 抗体亲和力成熟;E

37、. Ig类别转换。10 TI 抗原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包括: ()A 抗原需经巨噬细胞加工处理 B 可发生再次应答 C 只引起体液免疫D 诱导抗体为 IgG E 产生抗体对抗原亲和力高 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有()途径;途径;途径;途径;E.小G蛋白途径12、 免疫应答的抗原识别阶段参与细胞有()A、巨噬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B细胞E、Tc细胞13、 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浆细胞是抗体产生细胞B、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C、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巨噬细胞和 TH2细胞参与;D再次应答时 B细胞为抗原呈 递细胞E 、所有 B 细胞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14、 针对T

38、D抗原体液免疫应答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B、巨噬细胞抗原的处理和呈递C、B细胞在淋巴结内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增殖D、TH2细胞产生CK对B细胞的作用;E、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加工15、有关B细胞对TI抗原应答错误的是()A.高浓度的细菌脂多糖可使 B细胞多克隆激活;B.肺炎球菌多糖抗原造成 BCR交联使B细胞 活化C. 细菌脂多糖可被 APC摄取、加工、处理后,呈递给 B细胞;D.只有初次而无再次应答E. 产生抗体为IgG16 下面哪种免疫效应在无抗体时不能形成A ADCC B 对毒素的中和作用 C 补体经典途径对靶细胞的溶解D.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溶解E . Tc细胞杀伤作用17、免疫应答包括:A T与B细胞增殖与分化B、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C、膜受体的交联D抗体的产生与释放E、免疫记忆的形成18、关于DTH反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由TD抗原诱发 B、TH细胞介导,巨噬细胞参与C IL-1为TH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D、TH细胞释放CK引起DTH或炎症反应E、免疫细胞间如 M© -TH细胞受MHC-II类分子限制19、B 细胞是( )A、是体液免疫应答中的抗体产生细胞B、免疫调节细胞C、抗原识别细胞D抗原呈递细胞E 、免疫效应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