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古代史2011 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雍际春所在院校:天水师范学院推荐部门:文史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0年一月填表说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 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 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 2010年12月 31 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亠、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历史沿革: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历
2、史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主干课。本课程的开设始于1992年政教系开办大专政史专业,1994年起,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基本 形成,并结合专科历史专业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为历史专业本科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从 2000年起,伴随学校升本和历史专业开始本科招 生,中国古代史教学与改革也迅速将重点转向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教学改革 上。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学校最具影响和实力雄厚的团队,在重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带头人成长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诸方面都 取得显著成绩。以中国古代史团队为主历史学专业, 也进入我国历史专业全国五 十强行列。人员构成:目前担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有
3、14为教师,其中,学历结构 为博士 3人,在读博士 1人,硕士 6人,本科4人。职称结构为教授3人,副教 授5人,讲师6人。根据自身的学术专长,分别担任中国古代史各段及断代史课 程的教学工作。雍际春教授主讲先秦史;王德泰教授、赵世明讲师主讲明清史; 刘雁翔教授、孟永林副教授主讲隋唐史;杨小敏副教授、强文学副教授主讲宋元 史;张琳讲师主讲魏晋南北朝史;安梅梅讲师主讲秦汉史。近年来,马格侠、陈 于柱、韦宝宏、王宏谋、周晓聪等青年教师也先后参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工作。 使学科团队在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上进一步趋向优化。建设成果:十年来,历史专业和中国古代史团队不断学科体系构建和教学方 法改革,一
4、是构建重点突出又基础扎实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二是围绕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在图书资料、音像挂图、教学设计方面不断强化基础建设。 同时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 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这集中体现在大学历史学科“四个一”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校教研项目的实施探索和实践。三是为了加强和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课的 学习理解与能力的形成,既实行导师制,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素质的提 高,又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专题课的开设,如考古学 、中国经 济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秦汉 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对于提
5、高学 生史学素养和专业基本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推进学科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鼓励团队教师结合中国 古代史教学进行项目申报,将科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近几年先后有雍际 春、王德泰、刘雁祥、陈玉柱主持的4项中国古代史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立项资助;还有教育部项目、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获得立项。这些项目研究一方面凝聚了团队, 产生了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另一方面 在项目主持人带领下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以项目为纽带,科研深化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好互动局面。 五是以中国古代史团队为 依托,结合陇右文化省
6、级重点学科建设, 大力开发陇右文化校本课程,现已先后 开发和开设陇右文化概论、伏羲文化概论、陇右文学概论、天水历史文 化专题等13门校本课程,使中国历史教学与陇右乡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大 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信念。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使历史学专业的教 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明显优化,历届学生在考研、就业、考取公务员等方面,录取 率都名列同类学生的前列。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的历史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 步,初步形成了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 在教学中,本课程已探索出一套适应时 代需要和地方高等院校学生实际
7、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理念,一个以突出地方史、文化史、民族史、环境变迁史和历史大趋热,关照中外历史进程与文明比较的具有 个性特色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体系正在形成和不断得到完善;一支以三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力量最强、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教研梯队之一,依托依托中国古代史形成的陇右文化被列为省级重点学 科,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 设实践研究获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历史学作为重点学科得到学校的优先资 助和扶持。中国古代史课已成为本专业最为学生喜爱的专业课之一。在科研上,以雍际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科团队, 在中国古代史等领域成 果较多,尤
8、其是在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秦汉史、历史地理、陇右文化、清代货币 研究、天水地方史等研究领域成果比较丰硕。 其中,雍际春教授的陇右历史地理 及秦早期文化研究,王德泰教授的清代货币研究,刘雁翔教授的天水地方史研究 等,都取得了一批在各研究领域内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自2000年学校升本以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 10余部,在光明日报、敦煌研究、中国钱币等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核心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多篇。雍际 春教授的学术专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一书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雍际春教授的秦早期历史及其文化形态研究、 王德泰教授的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刘雁翔
9、教授的黄河流域伏羲祠 庙及伏羲信仰研究、陈于柱博士的区域社会史视域下的敦煌禄命书研究等 四项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另有省部级项目6项,地厅级项目40余项,共获各类科研资助经费61万元。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研究特色的学科 建设新格局。在团队建设上,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具体实践培 养和带动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迅速成长。其中,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发论 文100多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和参编教材3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多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201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
10、和省 级精品课程中国历史地理主持人。其在秦早期文化、陇右历史地理和陇右文 化领域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认可。王德泰教授在清代货币史、刘雁翔教授 在伏羲文化、天水地方史的研究,都有高质量成果问世,受到学界关注。近年来 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术上各有专长,杨小敏博士的宋代政治史研究、 马格侠博士的唐代宗教研究、陈于柱博士的敦煌文献研究、焦会琦博士的明清灾 荒史研究、安梅梅博士的秦汉史研究以及强文学副教授的宋代乡兵制度研究、孟永林副教授和周晓聪硕士的历史文献学研究、韦宝宏硕士的中国文化史研究、赵世明硕士的明代嘉隆万改革研究、 王宏谋硕士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张琳硕士的魏 晋南北朝史研究等,涵盖了
11、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领域,使中国古代史团队整体实 力大为增强,结构更趋优化,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目标: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将立足现有重点学科建设 和精品课程建设,以申报和进行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整合队伍、凝 练方向,强化队伍建设;大力进行课程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优化;加强教 材建设不断增强学生基本知识尤其是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 师的科研能力;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和较高人文修养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力争在建设期内使本团队达到进入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具备申报硕士生点的目 标。二、团队成员情况1. 带头人情况:姓名雍际春出生年月19
12、61-9参加工作 时间1983.7政治面貌党员民族汉性另U男最终学历(学位)学士授予单位陕西师范 大学授予时间1983.6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陇右文化 研究中心 主任联系地址、邮编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741001办公电动电子邮件地址tssyy on gjc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 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一书2006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2006年陇右文化学科入选
13、甘肃省重点学科项目,本人为主持人和学科带头人;5、2008年主持并主讲的中国历史地理课入选甘肃省精品课程;6、2008年主持的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成果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7、2006年陇右文化系列研究论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 2010年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获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人地关 系与生态文明研究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9.9-1983.6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历史专业/历史学1983.7-1993.3在清水县第一中学任教中国历史/历史学1993.4-至今在天水师
14、范学院任教中国古代史/历史学1997.9-2000.12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历史地理学/历史学2011.1-2011.3在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法参加培训2. 成员情况:成员人数14 人姓名王德泰年龄57参加工作时间1982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历史学高校教龄1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无姓名刘雁翔年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历史学高校教龄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姓名强文学年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0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历史系系主任姓名杨小敏年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90最终学历(学
15、位)博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2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名孟永林年龄40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7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名陈于柱年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历史文献学高校教龄8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名马格侠年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历史文献学高校教龄1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姓名张琳年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6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名安梅梅年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6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16、行政职务无姓名王宏谋年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专门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名赵世明年龄36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天水师院科研处科长姓名韦宝宏年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姓名周晓聪年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0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高校教龄11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无三、教学情况1. 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中国古代史I雍际春、刘雁翔、张琳2006.9- -2007.120
17、07.9- -2008.12008.9- -2009.12009.9- -2010.12010.9- -2010.121236中国古代史n王德泰、杨小敏周晓聪2006.2- -2006.72007.2- -2007.72008.3- -2008.72009.3- -2009.72010.3- -2010.71362中国经济史王德泰、韦宝宏2006.9- -2007.12007.9- -2008.12008.9- -2009.15402009.9- -2010.12010.9- -2010.12中国文化史强文学、孟永林2006.2- -2006.72007.2- -2007.720083-200
18、8.720093-2009.720103-2010.7540中国民族史安梅梅、陈于柱2006.9- -2007.12007.9- -2008.12008.9- -2009.12009.9- -2010.12010.9- -2010.12540中国史学史马格侠2006.2- -2006.72007.2- -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540秦汉史安梅梅2006.9- -2007.12007.9- -2008.12008.9- -2009.12009.9- -2010.12010.9- -2010.12320魏晋南北朝史刘雁翔、张琳2006.
19、2- -2006.72007.2- -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320隋唐史杨小敏、孟永林2006.2-2006.720083-2008.720103-2010.7320宋兀史强文学2006.2-2006.72010.9-2010.12160明清史赵世明2006.9- -2007.12007.9- -2008.12008.9- -2009.1240中国古代史专题王德泰、刘雁翔 陈于柱2007.2-2007.720083-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280中国历史地理雍际春20073-2007.720083
20、-2008.720093-2009.720103-2010.7160人文科学基础雍际春2008.9- 2009.12009.9- -2010.12010.9- -2011.11202. 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陇右文化概论雍际春等甘肃文化出版 社2005-12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 三等奖中国历史地理雍际春参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 年人文科学基 础雍际春主编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 年3.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甘肃省优秀 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4. 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
21、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中国历史地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万甘肃省教育厅2008年起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12万甘肃省教育厅2006-2010 年5. 教学改革特色: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的 新模式和新途径。1、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减少和简化中国古代 史课程中一般历史线索的教学时数,增加和强化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2、通过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等专门史 课程,以及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课程,来 强化补充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3、增加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使学生对中国
22、古代史中的学术 问题有较多了解和认识。4、通过课程作业和小论文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2000年以来,在教改方面一是由杨小敏副教授主持,雍际春、王德泰教授 主要参与的“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历时4年,期间围绕学生选定一个历史 段并选阅该段一批史料;选定一个项目;阅读一批相关论文;写出一篇高质的毕 业论文(四个一)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自学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 践证明,改革既改变了教学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史学素养,收到良好的效果。教研论文大学历史学科“四个一”方案 的探索与实践发表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二是以2004年中国
23、古代史课程体系重组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校列 项目建设为契机,进行本课程教学手段与内容方法的改革。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改 革及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并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其中雍际春教授被确 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陇右文化学科带头人和校学术带头人;杨小敏、强文学被确定为校中青年教学骨干;雍际春教授 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王德泰教授由于 授课及指导学生成绩突出,2005年获校考研指导优秀教师奖励。历史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文科专业的特点,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更注重原始文物、文献的印证作用。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时间上自原始社会, 下 至1840年以前,具体内容包括这一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进
24、化历程,以及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民族关系、中外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等,可谓 量大面宽,内容广博。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学习、掌握中国古 代史课程的基本内容,并拓宽知识视野,深化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 认知能力、史学理论素养和初步的研究能力。一是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与中国古代史课同时开设,相辅 相成,借史学文献的介绍与选读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着意注重学生阅读史学文献的基本功训练。二是开设中国历史地理、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 等专门史课程,使学生在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基本线索、发展大势和进化规 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边疆史地、人类活动与环境
25、演变互动关系、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博广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三是开设中国古代史专题、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 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的同时,又 能有所侧重和专攻,激发学习兴趣和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四是通过多媒体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实习等途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开辟门径和通道。五是注重专业见习与参观考察。历史学专业的专业见习作为历史专业人才培 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 的史学意识和爱国热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合中国古代史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学
26、校和文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 级首届本科班开始,每一届本科班都进行内容丰富的专业见习活动, 主要是赴古 城西安的专业见习和对天水市及周边地区各古迹、文物单位的专业考察。通过专 业实习,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演变 的一般规律,尤其通过对重要历史遗迹、重要历史文物的参观考察,使学生对重 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成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增加 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自 2005年起,组织每届历史本科班去 西安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学生们考察了半坡遗址、秦始皇陵、秦兵马俑遗 址、乾陵、永泰公主墓、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西安
27、古城墙、西安碑林等十 多处历史遗迹和文物单位。通过专业见习,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 发展之历程,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炼和厚重。 增进了书本知识和历史现实 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了历史意识和史学精神。同时也对广大学生进 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专业见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外,历史系还经 常性地组织学生考察参观天水市博物馆、麦积山石窟、秦安大地湾遗址等文物单 位和历史遗迹,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述各方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由基础到理论、由外围到核心, 由通论到专题,由知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复合认知的课程 体系和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内容体系和
28、教法理念,有利于不断提高和深化 巩固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而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别是 专题课、断代史课和实践教学对学生在深化认识、提高能力方面效果更佳。从已 毕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和考研录取情况表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 组织形式和培养目标理念以及实际效果都是比较成功的。本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构建了相对完备的 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突出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项:1、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较好地协调 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2、以科研促教学,以教
29、学深化科研的互动格向基本形成;将中国古代史与 陇右文化学科有机衔接,同生共荣;将科研新动态、新信息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 以现代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3、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为主导,树立榜样,带群体,建立起了一支具有高 度团结协作精神、水平较高、认真敬业的教学师资队伍。6. 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从2000年起,伴随学校升本,中国古代史教学与改革也迅速将重点转向本 科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教学改革上。一方面进行本科专业目标任务、大纲计划、课 程讲授方法改革等本科教学专业基础工作的构建。雍际春主要论证和设计完成了 设立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由杨小敏
30、副教授为负责人的历史 教研室,在中国古代史教学建设方面一是构建重点突出又基础扎实的中国古代史 课程体系;二是围绕中国通史校重点课程建设,在图书资料、音像挂图、教学设 计方面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同时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改革,锐 意进取,探索传统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这集中体现在大学历史学科“四 个一”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校教研项目的实施探索和实践。三是为了加强和深化 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课的学习理解与能力的形成, 既实行导师制,以方便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个性素质的提高,又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专题课的开设, 如史学概论、考古学、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 国历史地理、中
31、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 西北民族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专业基本 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大学历史学科“四个一”方案的探索与 实践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2002 年陇右文化研究刍议敦煌学研究辑刊2005年第3期2005 年陇右文化及其学科构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006 年立足地域优势,探索重点学科建设的新 途径一一陇右文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实践初探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007 年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08 年略论历
32、史教学中的博与专丝绸之路2009-222009 年论师范类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入 学再教育河南农业2010-222010 年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浅议学理论2010-332010 年新课改下师范类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新西部2010-112010 年重视专业学习导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及实践关中-天水经济区人才培养与经 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 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2011 年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1实行导师制。由教授、副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教研导师,指导他们备课 与教学,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较快地胜任了教
33、学工作。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近五年来,经过委托培养和实行扶持优惠政策,吸 引和接收中国古代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现已有博士三人,在读博士一人。壮 大了教学队伍,他们已成为本课程的新生力量。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先后制定教学计划、备课、 授课、听课、评课、 考核制度,并对青年教师提出目标和要求,形成规范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机制,实践证明效果良好。4、组建教研梯队。结合教学与科研,灵活组建以课程、项目和方向有机结合的教研梯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在工作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集合优势,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才队伍。5、以项目为纽带,强化和加快中青年骨干培养。每年组
34、织教师按方向组成团队,通过项目立项形成比较固定的梯队,分工合作、明确目标、以老带新,在 完成项目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和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快速成长。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推进教研师资快速成长的行之有效途径,我们将在进一步完善运行机 制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这一做法。五、科研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雍际春秦早期历史及其文化形态研 究60000 元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2003-2006王德泰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90000 元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2005-2011刘雁翔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 研究70000 元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2005-2011陈于柱区域社会史视域下的敦
35、煌禄命 书研究90000 元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2005-2010雍际春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地关系与 生态文明研究90000 元2010年教育部人文 社科项目2010-20122.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在中国古代是教学改革中,各主讲教师发挥自身学术特长和优势, 雍际春教 授在教学中侧重对中国古代文化史、 边疆史地、民族史和秦汉史、地方史内容的 和辅导;王德泰教授则从经济史、清代货币史等专题切入;刘雁翔教授注重历史 文献、地方史与历史史实的结合;杨小敏副教授又从妇女史、社会生活史角度另 辟蹊径,别开生面。近年来一批新加入学科队伍的青年教师们, 则发挥多媒体技 术和思想新颖的优势,使中国古代史教学手段
36、的改革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雍际春教授的秦早期文化研究成果、 王德泰教授的清代货币史研究成 果、刘雁翔教授的伏羲文化研究成果, 都作为相关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在教 学中穿插应用,发挥了深化教学内容和强化重点的作用。雍际春教授及其古代史 团队集体编写的校本教材 陇右文化概论作为选修课在历史专业和全校学生中 开设,受到欢迎。雍际春教授参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汪受宽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地理(蓝勇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历 史专业专业基础课教材的教学中使用多年, 受到学生认可,教学效果良好。其他 各位教师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 在教学中将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发 挥
37、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将教与学、知识传授和能 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史教学,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特别是自本科专业建设10年来的快速发展,本课程已探索出一套适应时代需要和地方高等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体 系和方法理念,一个以突出地方史、文化史、民族史、环境变迁史和历史大趋热, 关照中外历史进程与文明比较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体系正在形成 和不断得到完善;一支以两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师资队伍已成为学校力量最强、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教研梯队之一, 中国古代史课已成 为本专业最为学生喜爱的专业课之一。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在学
38、校和学院的领导下,历史系在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上落实责 任,上下协同,形成强有力的课程建设机制,保障各项专业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是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学院确保50多万元经费, 用于历史学专业相关重点学科陇右文化省级学科和历史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建 设,购置专业建设所需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微格教室,为本科教学实验、实践教 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学校教 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网及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干部评 教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三
39、是加强高水平师资培养,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树立“办 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 动力,造就、吸引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一批具有 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 带动、指导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形 成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建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 加强对青年教师教书育人 工作责任心的教育,提高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的考核,促进其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岗 前培训制度。强化新教师岗前培训
40、与考核,对没有高校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要 求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合格,再经过学校督导委员会和 文史学院教学委员会听课评教合格后方能为本科生授课。五是重点聘请一批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影响的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以及部分优秀中学教师、教研员担任我校相关课程的兼职教师。 同时要密切联系基础教 育的实际,尤其重视对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教育 教学改革对教师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中国古代史课程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构 建了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突出的教学、科研特色。今后在教学科研 方面努力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教学方面1、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注重能力培养,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较好地协调 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2、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深化科研的互动格向基本形成;将中国古代史与 陇右文化学科有机衔接,同生共荣;将科研新动态、新信息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 以现代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3、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 趣味拼摆|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54
- 2025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金融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2025福建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幼儿园教职工被辞退劳动权益保护合同
- 2025年度幼儿园实习教师培养与就业服务协议
- 平安健康文明主题班会
- 消防工程管理办法附流程图
- 雨水管道中粗砂回填
- 金庸群侠传x最完整攻略(实用排版)
- 团意操作流程详解课件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9846.4-2004胶合板第4部分:普通胶合板外观分等技术条件
- GB/T 17836-1999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2023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