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_第1页
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_第2页
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_第3页
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_第4页
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作中如何搜集积累材料 就是找能使之(或使人受)“感人、感染、感伤、感愤、感召、感化、感奋、感恩、感谢、感激、感念、感触、感悟、感慨、感喟、感叹、感怀”的材料;而不是找一般的“感觉、感受、感知、感想、感应”(这些都是非动情点)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写什么,怎样写,是许多中学生深感头疼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笔重于斤,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拉扯成篇,不是拾人牙慧,就是缺乏时代气息,体现不出个性特征,甚至千篇一律。古代一位秀才道出了写不出文章的真谛。他在临考前愁眉苦脸,坐立不安,夫人问他:“写一篇文章能比我们生孩子还要难

2、?你愁什么呀?”秀才拍拍夫人的满腹,又指指自己的肚子,叹道:“你肚子里有货儿,我肚子里无货,当然要比你难了。”这位秀才固然迂腐,但这句话却说到了点子上。肚里无话,笔下难成文,而要想“肚里有”,必须注意日常收集积累材料。 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应该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即帮助他们建立起装材料的仓库。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找到“下锅的米”呢? 一仔细观察生活,把握时代脉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老师要特别强调

3、,学生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的习惯,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有人认为当今中学生接触面太窄,生活单调,缺乏体验,缺少素材。其实他们时逢盛世,改革开放出现的万千现象,生活的丰富多彩,广播电视的覆盖,报纸杂志的繁多,为他们写作提供了丰富材料,但学生身在米仓却找不到米下锅。为什么?究其原因,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也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不懂得如何搜集积累材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很有必要。那么,怎样观察和认识事务呢? 处处留心皆学

4、问。观察要勤,时时处处不忘观察。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进行写作时,曾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七篇不同的散文来,当时莫泊桑感到很为难。这时福楼拜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牛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对这些细节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散文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观察要广。可留意改革开放的大潮,也可留意身边的凡人小事,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认识的对象。例如,由于

5、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城镇的干部、职工在经受了下岗的阵痛后,改变了就业观点,找到能较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职业重新上岗。针对这种形式,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一位同学观察和思考之后,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形式上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岗。我妈妈敢于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生活的挑战寻找机遇,用做个体户的再就业形式来为自己开辟一条光明大道。我要为她鼓掌,我要为她喝彩。”经过细心观察,感受独特,写作真实而感人。其实父母兄弟、街坊邻居、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等等,也是我们观察和认识的内容。比如,在认识和观察周围同学时,你会发现

6、,同样是中学生,生活地域不同,有的城镇,有的农村;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富裕,有的贫困;性格特点不同,有的活泼,有的沉静;处事能力不同,有的敢说敢做,有的优柔寡断;语言风格不同 ,有的泼辣率直,有的少言寡语。总之,他们身上折射出各种闪光点,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宝库。关键看你是否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这个仓库。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引导,让他们对周围最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观察,让自己的头脑随着视觉和听觉而积极开展活动,有点到面,有校内到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艰辛,领悟生活哲理。 观察要敏锐。提高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用哲学的眼光,懂得事物是运动、

7、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应学会用全面的,辨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草薄,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你要找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们交谈,记录他们的谈话,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观察的所得。”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地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看的多了,记得多了,作文时才会有物可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还愁什么“无米下锅”呢? 二、阅读报刊名著,留意电视广播

8、。 中学生的知识多半是间接得来的。广播电视上的节目,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古今中外名著,是中学生摄取的主要营养。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内容丰富,节目繁多,是现实生活的实录,能及时反映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堪称时代的一面镜子。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搜集积累材料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语文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多听多看,以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在听了或看了以后,及时用自己的话去概述,然后分门别类,抄录下来。课余饭后,不时翻翻、看看、记记。日积月累,坚持下去,那么在写作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不再出现“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换

9、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式的“乐写”了。 古今中外名著,内容包罗万千,欣赏价值大,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学生要尽可能多读。多读,能陶治自己的性情,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能拓宽思路,能弥补生活的缺陷,能帮助自己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地观察生活,对生活作出客观评价,还能扩大搜集积累材料的空间,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材料更广泛、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要特别强调,对一些精彩片断,要转述下来或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翻看。如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水浒传中精湛的景物描写,三国演 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哲理名言“余霞散成绮,澄清静如练”、“绿杨烟外晓寒

10、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更要摘录下来,熟读成诵。这样,写作时,由于材料充足,就不用忧虑“无米下锅”了。 三。放眼各科教材,注重语文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且不说政治、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如何包罗万象,是材料的宝库,单说语文教材中许多章节内容,就是学生写作丰富的材料之源,更是学生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的仓库。因为这些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概括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课文中所描绘的山川风景、自然景物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参照

11、的对象,许多古诗文中的至理名言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论据。如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屈原、蔺相如、文天祥等;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论身份贵贱的信陵君、韩愈等;爱人民、恨敌人的鲁迅、朱自清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布鲁诺、居里夫人等;还有表现人物崇高气节的孟子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传统美德的“满招损,谦受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都是学生写作时极好的素材。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从课文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充实自己的材料仓库和语言仓库,何

12、愁“无米下锅”? 四、注重自身实践,参加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亦即亲身体验生活。平时学校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集体活动都不能放过。要知道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有限,切莫荒度。假期,也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时机,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社会实践中观察自己。学生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以不能从自身实践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有签于此,教师应教育学生要象哨兵似的警觉,把自己的所做所想随时记下,等到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出令自己感兴趣的、满意的材料了。例如,去年暑假期间,有个中学生独自出外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当了泥瓦

13、小工匠,干了一天就累得眦牙裂嘴,浑身酸痛,勉强干了半个月,但他已深切体会到挣钱的不易,想到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禁流下了惭愧的泪,也更加珍惜父母劳动了。据此,他写成作文,由于是亲身经历,亲身体会,同学们听了,都非常感动。这个同学虽然黑了,瘦了,却也成熟了。假如他不去参加社会实践,假如他没有这种特殊感受及时写下来,那么这种感受,这个材料,或许会随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难以识记,甚至荡然无存。 此外,学生在家帮父母干活,平时与同学、邻里相处,或参加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如文明礼貌月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星期天去车站为旅客服务,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祖国山河的奇异风光等,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体会和感受

14、,那么以应随时把它们记下来,以充实自己的“米仓”。 平时,老师应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学生投身生活实践,开阔视野,关心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观点,从而沟通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搜集积累新材料。 五、搜集积累材料,莫忘作文讲评课。 每次作文课,虽然同一文题,但学生由于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 ,观察体验不同,想象力不同,表达能力不同,积累材料多少不同,所以写出的文章使用材料也有差别,评讲作文时,我总是挑出最佳材料师生共赏。学生听后,发现有些材料非常新鲜,是自己所没有积累的,于是很感兴趣,即兴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米仓”。例如,在写说“爱”这个文题时,学生使用的材料有:北大成立爱心社;老农节衣缩食资助希望工程;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参加抗洪救灾;老狐狸在有小狐狸时,百般呵护,但小狐狸长大后,就拼命赶走它。也有“不法分子猎杀国宝大熊猫”、“救助落水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