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_第1页
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_第2页
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_第3页
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_第4页
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求职行为决策问卷听说过吗?躺在床上能和外教一对一练英语口语!适合职场中的你!免费体验史上最牛英语口语学习,太平洋英语摘 要:该研究参照Kanfer关于求职行为测量维度进行理论构想,在简单随机访谈基础上形成初始问卷,以162名高职学生为对象进行预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求职强度、短期长期、自主求职、求职频率、关系求职五个因素,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 0.7532。最后,以包括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内的515名大学生为被试, 研究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特点,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大学生求职行为的测评工具。大学生求职行为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

2、校也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行为 性别差异 校际差异 1 引言求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效的求职行为可以缩短求职期,增加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所谓求职行为(job search behavior),也有学者称之为工作搜索行为,是个体为实现就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受个人变量和情境变量的影响,是个体有目的并受主观意愿驱使的行为模式。个体的求职行为已逐渐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就业机制的转变,出现了高校大学生自主择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大批工人下岗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带来了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各个群体的

3、求职行为,但多是一些经验之谈,有的是简单的问卷调查,有的在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较狭隘,很难对个体的就业起到帮助的作用。1尽管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空前的关注,但是用实证方法对大学生求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很少。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测量求职行为,根据结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并最终使求职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由于我国求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的文献极少。刘泽文、宋照礼(2006)2,时金献、侯德娟(2006、2007)13,刘永安、赵曙明等(2007)4介绍了国外求职行为研究的成果。关于求职行为的测量,刘泽文、宋照礼(2006)介绍了Solberg 的一般决策过程模型、Schwab 的职业搜

4、寻与选择模型、Blau 的双维求职行为模型以及Kanfer(2001)对求职行为的测量维度的研究。Kanfer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测量: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本研究拟参照Kanfer等的理论,编制出适合于我国大学生的求职行为问卷,为职业指导工作者提供一套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2 方法2.1 被试在职业学院随机抽取162人作为被试进行问卷预测。正式施测对象来自于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涵盖了高职、师范、医科院校,具有代表性。考虑到在校学生具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特征,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一定数

5、目的班级为被试。 表 1 研究样本人口学统计人数比例性别男23245.0女24146.8总计47391.8缺省428.2学校职业学院16331.7普通本科35268.3总计515100.02.2 研究工具及程序2.2.1求职行为问卷的编制过程本研究的大致程序是:初步理论构想简单随机访谈形成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等等形成正式问卷计算问卷的信度与效度。2.2.2求职行为预测问卷的形成被试为滨州职业学院二,三年级学生162名。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参照Kanfer(2001)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三个维度上进行测

6、量的观点,并结合研究者本人的随机访谈结果和个人思考, 设计由30个题目构成的初始问卷。使用利克特五点记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求职行为状况越好。Kanfer等(2001)认为,频率-强度测量的是求职行为的频率和努力程度。大部分求职行为的测量都是从这个维度入手。初始问卷中设计了五道题目用来测量求职频率,因为是封闭式问卷,很难统计次数,所以主要是用“A、非常多 B、比较多 C、一般 D、不太多 E、很少”五点记分法,用以了解被试使用某种求职行为的频率。关于强度的测量,是要求被试回答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求职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报告他们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求职行为。初始问卷中设计了10个题目,用五点记分法了解

7、被试的求职努力的程度。内容-性质维度是根据求职行为的内容,可以将求职行为分为正式求职和非正式求职。初始问卷中设计了5个题项,用以了解被试求职内容(指具体方式)、性质(自主还是求助)。 短期-长期维度指的是求职行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此维度反映的是求职行为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因为难以进行测量,所以关于这一维度的研究很少。更为复杂的是,这个维度与前两个维度有重叠的地方。因为本研究被试均为在校学生,虽然访谈得知多数同学有兼职经历,但毕竟不同于一般社会人员求职,故在初始问卷中也设计了七个题目,主要是请被试设想自己实习期间、毕业后一个月、半年内、及失去第一份工作后的求职情况,期望可以测试出被试求职行为

8、的短期长期维度。 问卷中1到5题属于求职动机范畴,只供一般性地了解学生求职动机状况,在做求职行为统计分析时未计算在内,630题供求职行为分析使用。2.2.3预测问卷的测试为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筛选项目,本研究进行了预测。为了取得更好的测试效果,由研究者本人在一门有多个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上课前测试,首先讲解测试的目的希望大家认真合作,然后发放问卷,测试过程中对个别被试的提问作了解答,测试结束,由研究者本人收回问卷,并作数据分析。发放并收回问卷16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50份。采用 SPSS11.5进行项目区分度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2.2.4 正式施测 正式施测对象来自于滨州职

9、业学院、滨州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涵盖了高职、师范、医科院校,具有代表性。考虑到在校学生具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特征,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一定数目的班级为被试。2.2.5 统计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3 结果 3.1项目分析首先计算出问卷得分总和,得分由高到低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然后进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13,17,18,23,24,25,26,27,28,29等10个题项,F值显著(Sig.的值<0.05),其他15个题项项目分析结果,F值不显著(Sig.的值>0.05),但所有25个题项的t值

10、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所有题项均具有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表2 求职行为问卷项目分析结果项目高分组低分组t项目高分组低分组t MSDMSD MSDMSDA63.461.022.80.833.46*A194.69.543.93.576.59*A73.20.952.56.803.50*A203.95.673.08.755.94*A83.021.032.43.743.15*A214.38.673.39.746.85*A93.36.882.86.902.70*A225.246.272.69.982.72*A104.06.683.47.724.02*A234.53.

11、583.04.899.67*A113.021.032.021.064.64*A244.59.573.43.937.31*A123.28.972.30.865.16*A254.59.603.34.897.93*A133.51.862.561.104.63*A264.89.304.00.846.98*A143.611.152.861.043.28*A274.87.384.06.826.18*A153.57.972.45.985.53*A284.77.514.02.905.03*A164.65.563.91.845.04*A294.87.334.21.964.51*A174.55.673.17.94

12、8.16*A304.73.534.13.744.55*A184.69.503.36.958.53*3.2 因素分析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KMO值.758,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为1152.345(自由度300)达显著,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3 求职行为问卷因素分析因素一求职强度因素二求职短期长期因素三自主求职因素四求职频率因素五关系求职条目共同度载荷条目共同度载荷条目共同度载荷条目共同度载荷条目共同度载荷A23.646.728A29.619.754A7.654.795A12.639.768A14639.7

13、66A18.588.716A27.607.705A8.557.731A13.484.677A9.554.661A17.588.705A28.529.670A6.539.658A11.430.644A19.547.640A24.549.665A26.525.629A10.414.445A22.216.320A21.459.657A30.448.575A25.515.621A20.329.546A15.433.494A16.361.374解释方差百分比22.277%,9.0527.8777.0605.668 根据对求职行为维度的理论分析,限定了因素分析的层面,限定5个因素,以主成份分析法并配合最大

14、变异法行正交转轴,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5个因素,其特征值分别为因素一5.569 ,因素二2.263 ,因素三1.969 ,因素四1.765 ,因素五1.300。五个因素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2.277%,9.052%,7.877%,7.060%,5.668%,总的解释率为56.879%3.3各因素间相关 表4 结果显示,求职强度与求职短期长期、自主求职、求职频率呈极显著相关,自主求职与求职短期长期、求职频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求职与求职频率呈极显著相关,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表4 求职行为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求职强度短期长期自主求职求职频率关系求职总分求职强度1短期长期.627(*)

15、1自主求职.225(*).205(*)1求职频率.295(*).078.212(*)1关系求职.144.148.106.196(*)1总分.808(*).634(*).489(*).674(*).395(*)1 3.4 信度分析表5 求职行为问卷的信度因 素 内部一致性信度 求职强度 0.82 短期长期 0.77 自主求职 0.64 求职频率 0.31 关系求职 0.60总量表 0.75 整个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 0.7532,进一步对各维度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5个维度的值分别为求职强度0.8261, 求职短期长期0.7717, 求职内容性质自主求职0.6494,求职内容性质关系求职0.

16、6058,求职频率0.3151,其中求职频率系数较低,这这个问题可能跟条目较少有很大关联!。鉴于问卷以及问卷各维度的条目较少,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3.5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3.5.1 总体情况对大学生在求职行为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为:表6大学生求职行为分量表各层面得分 求职强度 短期长期 自主求职 求职频率 关系求职 分量表总分M 35.39 21.82 12.98 13.23 10.97 94.42 S 4.39 2.88 2.68 2.71 2.038 9.65 3.5.2 性别差异为了考察大学生在求职行为上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首先做求职行为得分的平均数T检验,结果为:表

17、7 大学生求职行为得分的平均数t检验表 性别平均数标准差T 值显著性水平求职行为男93.4510.18-2.28 .023 女95.489.18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总的求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求职行为得分高于男生的,为进一步分析求职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为此,用方差分析来考察求职行为分量表的性别差异情况结果如下:表8 求职行为分量表各层面的性别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和自由度均方差F显著性水平求职强度组间496.91862.113.31.001 组内9360.2850018.72 总分l9857.19508 短期长期组间457.76857.227.53.000 组内3796.32

18、5007.59 总分l4254.08508 自主求职组间645.88880.7313.29.000 组内3037.115006.07 总分l3682.99508 求职频率组间490.76861.349.29.000 组内3299.545006.59 总分l3790.30508 关系求职组间282.53835.319.64.000 组内1830.465003.66 总分l2112.99508 3.5.3 校际差异为了考察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学生在求职行为上的差别,做了校际独立样本T检验,从求职行为总分的均数比较来看(表8),两类学校学生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是各维度分量表得分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

19、现为,在求职强度和求职短期长期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均为职业院校学生得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求职更加努力。而在求职频率和求职内容性质维度的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层面,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得分高于职业院校学生,显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求职方式更灵活,频率更高。 表8 求职行为性别校际独立样本检验性别平均数标准差显著性水平学校平均数标准差显著性水平求职强度男34.704.46.001职业学院333563.89.000 女35.994.22.001普通本科34.904.53.000短期长期男20.9738.000职业学院22.822.23.000 女22.522.37.000普通本科21.363.03

20、.000自主求职男13.232.88.197职业学院12.231.95.000 女12.912.49.199普通本科13.332.89.000求职频率男13.522.67.065职业学院12.362.13.000 女13.052.80.064普通本科13.642.86.000关系求职男11.012.16.927职业学院10.271.92.000 女11.001.93.927普通本科11.302.00.000分量表总分男93.4510.18.023职业学院94.147.65.650女95.489.18.023普通本科94.5510.46.6124 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空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21、,宏观层面,国家出台各种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微观层面,用实证方法对大学生求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很少。范慧玲、施国春(2006)的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5,使用的职业探索问卷中的职业探索行为维度包括:环境探索,自我探索,系统探索,目标聚焦和探索信息量。曹金华、曹爱华(2005)从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效果、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探索行为、择业行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只对职业探索行为进行了维度划分,包括自我思考行为、参与职业测试行为、信息收集行为、咨询交流行为、参与社会活动等,而对择业行为没有明确的维度划分7。以上两项研究均为对大学生求职行为进行明确的维度划分。本研究参照Kanfer

22、(2001)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三个维度上进行测量的观点,设计问卷。 从理论上看,题目的设计既与当前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相吻合,又得到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对求职行为研究的支持(刘明、华瑛,2006;桂勇、陆德梅等2003)。其中求职短期长期维度中求职期长短的界定考虑到了求职过程中寻访行为的时间约束问题(刘明、华瑛2006)8。而求职的内容性质维度中题目的设计与“求职行为受到求职者的社会网络的制约,嵌入于这种社会网络之中”的观点不谋而和。9从实际效果看,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题项均具有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从积差相关法分析各

23、维度之间相关情况来看,求职强度与求职短期长期、自主求职、求职频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自主求职与短期长期、求职强度维度呈极显著相关,求职频率与求职强度、自主求职、关系求职呈极显著相关,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在问卷的信度方面,总体信度达到0.75,五个分量表中有四个的信度都在0.6以上,表明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高,性能较稳定。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来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指导提供有效的资料。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本研究未能进行深度访谈,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对求职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深入。5 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岗位的转换将趋频繁。高就业群体的持续存在将是我国相当长时期之内面临的现实。党和政府从宏观政策层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以缓解就业压力,但作为个体如何面对竞争有效求职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此,求职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在对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