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读好书_第1页
好读书,读好书_第2页
好读书,读好书_第3页
好读书,读好书_第4页
好读书,读好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重庆市一二二中学王晓丽教材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 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 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好习惯,学会读书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 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心灵。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并通过活

2、动参与和成果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3.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并形成长期 相对固定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4. 通过对收集资料分析,学生对照自己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 书籍选择方面所存在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心得体会。活动过程:一、成立合作小组1. 教师明确本次活动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资料,活动目,学习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质疑。2. 有效合理分组。(1)小组人数:46人(2)小组成员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 男女生两个层面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

3、差别大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思 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任务, 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相互依赖合作关系。3. 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介绍)二、活动步骤(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活动一:名人与读书1. 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 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

4、信息。2. 小组根据组员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方式(“名人读书名言”集子、“名人读书经验”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3. 组织一次组内“名人读书故事会”。活动二:读书大家谈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 求甚解”两种不同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话题)1. 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意向确定研讨话题。2. 学生参与活动步骤是:(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言论证明自己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选择)。

5、(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智慧。(3)认真听取同样意见、观点。3.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 级内交流。(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心得)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话题)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读书心得体会。写:撰写关于读书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 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同时要求他们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 12位组员校订(

6、包括错别字、词语使用、病句等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选择等建议) 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名字。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二)课堂活动部分导入:FLASH音乐画面一一在悠扬舒缓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名言: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世界,一个浩瀚海 洋,一个苍茫宇宙。刘白羽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不同书可以有不同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 “广泛读”。引用培根 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

7、之书。板块一:名人与读书1.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2. 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 事一一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方法)3. 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 班级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体会)板块二:读书大家谈1. 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 “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观点),开展班级内讨论交流。2. 同学们向被邀请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访谈和咨询,请

8、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看法。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1. 小组读书情况调查报告。2. 读书故事(学生作文展示)。3. 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4. 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中长期、相对固定读书机制。 小结:小组活动小结:(同学自评或互评)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教师小结: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培养(有无创新措施)。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读书机制。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1 学

9、习作者高远志向和养气为文做法。2 学习本文新奇立意和巧妙构思。3 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气”、“势”。【教学重点】1.理解养气与为文关系。2 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精妙。3 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文气和跌宕文势,背诵课文第1、2段。【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搜集有关苏辙其人、其文资料。2 比较法。与其他请谒书比较阅读,体会本文妙处。3 替换法。针对文中精彩之处用换句方法品味咀嚼4开展诵读竞赛,在诵读中体会本文立意高远、洒脱不羁媒体设计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我们都非常熟悉大文学家苏轼,他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

10、共婵娟”,唱出了中秋之夜对胞弟苏辙思念,也唱出了天下所有人美好心愿。苏轼、苏辙,还有他们父亲苏洵,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堪称文坛佳话。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辙19岁时写?、解题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才华。嘉佑元年,苏辙 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 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 兄“乌台诗案”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

11、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 “太尉"之职,故称 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 自荐信求见。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韩 琦呢?聪敏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 纳入文学活动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后生刮目相看。文 中,苏辙提出“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重要性,

12、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 于“文气”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三、研习课文1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请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等障碍。汩没 恣观 宫阙 仓廩苑囿 翰林 恃 惮 嵩(山)(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一段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明确:第1段主要阐述自己文学主张。作者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 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气”对于为文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 来佐证。第2段写实践自己文学主张情况。说自己去乡远游,饱览了名山大川、秦汉故 都、天子宫阙,顿时眼界大开,尤其提到见到欧阳修后感慨,自然引出想见韩琦愿望。 第3段

13、进一步申述想见韩琦迫切愿望。第 4段回应开头,重申“生好为文”志气,并以 求教之语作结,含蓄得体。(解说:课文立意、构思均以奇巧见长,理清文章脉络有利于重难点突破。)2 具体研习(1) 结合课文和自己实际,简单谈谈对“气”理解。明确:文中“气”当是指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文”不过是“气”一种表现形式,“气”因作者修养提高、阅历丰富而形成,正所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因“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写出“宽厚宏博”文章,司马迁因“行天下,周览四海”而“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因此,我们在乎时写作实践中,应该大量涉猎好作品,广泛接触社会、自 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感悟,从“养气”人手

14、,方是根本之道。(解说:“文气说”是第1段论点,也是全文立意至高点,理解它,有助于解读全 篇。)(2) 作者目是求见韩琦,可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明确:为是给求谒涂上高雅文学色彩, 让韩琦在赏识苏辙深刻见地、 出众才华同时,享受被仰慕、被盛赞欣悦之感,并让韩琦知道,他是成全苏辙养气为文、“且学为政”HTTPS /关键人物,如此,求谒之事就顺理成章。作者始终把最后目建立在谈气 论文基础之上,把自己和韩琦关系严格限定在文学活动范围之内,这样非但没有丝毫庸 俗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其请求是那样堂堂正正、合情合理,那样难以拒绝(解说:这是课文重难点,教师可在学生自主讨论中相机点拨,由求见韩琦这一目,逆向

15、推导其途径,便可打开一片天地,领略文章“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妙处。)(3) 声情并茂地诵读全篇,体会文章“疏荡”“有奇气”风格,并背诵第1、2段。(解说: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并落实文言字词。)3欣赏品味。(1)诵读第2段,品忻坩舀明确:第2段.写作者游历经过,“决然”一词写出他去乡远游时果断洒脱、英气勃勃;“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一句,只一“恣”字,便传神地写I出作者徜徉于名山大川【沉醉之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中“慨然”则生动地传达了作者追怀往古、苍 凉慷慨情怀。文中如此精妙恰当用词比比皆是。(解说:在诵读中涵泳品味,学生可将用得好词挑出来品析,教师可用替换替换词 语方法,让学生在比

16、较中加深体会。)(2)诵读第3段。第3段怎样表达想见韩琦强烈愿望?明确:先顿挫一笔,仍说为学之道,说“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表面上不提求 谒,实际上暗示韩琦就意味着“博大”。接着用“于山”、“于水”、“于人”之“已见” 衬托“犹以为未见太尉”,至此,在前文充分蓄势基础之上,把太尉摆在了名山大川、 文坛盟主之上,真是把敬仰之情说到极致,把诚恳之态写到极致了。话说到这份上,韩 琦又怎能不为之心折?另外,“于山”、“于水”、“于人”这一组排比句,写得意气饱满,然至“犹以为未 见太尉也”,又猛然一刹笔,趁势把想见韩琦原委和目和盘托出,“总是笔势疏宕之极”(金圣叹)(解说: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风格,学生找

17、出相关词句品析玩味后再读,读时注意恰 当运用语气、语调。)4 课堂练习。(1)苏辙用什么方法打动了韩琦心?这对同学们今后踏人社会追求上进有什么指 导意义?(解说:让学生在品赏美文同时,得到价值观、情感态度方面启示。)(2)背诵第1、2段。(解说:熟读成诵,加强文言佳作诵读积累,从而增强对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感悟 力。)5. 课堂小结。本文凭借新奇立意、巧妙构思、流畅精练语言、疏朗跌宕风格而为历代文选家所钟 爱。如今我们读这篇文章,在享受它不朽美学价值同时,结合我们学习实践,还应该有 更丰富体验。(解说:从总体上概括内容和艺术特色,并指出读书还需联系实际,务求读活。)1 查阅资料,结合苏氏父子三人

18、生平和作品,谈谈三人在创作上异同。可用好小 HTTPS /论文出一期板报。2开展苏轼、苏辙诗文吟诵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12月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观潮.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笔法。教学难点映衬手法运用。教学步骤一、导入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 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 弄潮争标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 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观潮

19、。题目中“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钱塘江大潮景况。二、诵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字词用红字 强调。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 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三、理清思路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讨论,总结。第一段:写钱塘潮雄伟景象。第二段:写水军演习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吴儿弄潮高超技艺。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盛况。四、串讲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既望、际天、沃

20、、岁、朦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以、而、于、既而、为。讨论这两个段落内容和写法。五、小结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写法,着眼于色彩、声 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 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 ,获得强烈印象。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活动,这一段描写与对江潮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奇观。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第一

21、段和第二段。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从容; 水军操练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波澜壮阔。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语言艺术。“银线” “玉城雪岭”形象比喻, 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吞天沃日” “鲸波万仞”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澎湃气势。.总结: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潮头,那 一年一度动人心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

22、境,目不 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思想感情。六、拓展延伸(略)七、布置作业(略)八、板书设计:观潮教案示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 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2. 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 分析议HTTPS/论文论点提出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4. 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写法。第二课时1. 了解课文运用对照方法来阐述道理。2. 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方法?3. 学习议HTTPS /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论述语言。4阅读议HTTPS /论文,能

23、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议论句,并从中找出 论点。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1 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6 7段)分析想和做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重要。论证特点本文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 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第一层(6 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 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

24、,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方式比较恰当,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 弄懂自己所不熟悉字词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 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语气和感 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 营养,丰富自己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学生议H

25、TTPS /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 习积极性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 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文中举例论证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方法,论证想和做辩证关系。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 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事例深入浅出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 植物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 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道理作了辩证论述。本文分论点一篇议HTTPS /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

26、,又 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写法。2. 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3. 在议HTTPS /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写法4. 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HTTPS /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能力。教学设计示例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概述两种人表现(第1 2段)简要评

27、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 4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二、具体论述(怎么样?)想和做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第6 7段)幻灯片设计把本文列举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1、有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2、有人空想不做。3、有人死做不想。4、有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办法。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想和做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 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

28、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 上述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关系展开议论。二、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识记生疏词语。 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段意。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四、思考问题(学生分组研讨,然后集中意见,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 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 A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 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有效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学术团体。 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