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抑菌活性探讨_第1页
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抑菌活性探讨_第2页
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抑菌活性探讨_第3页
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抑菌活性探讨_第4页
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抑菌活性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毕业论文PPTPPT格式建议如下:格式建议如下:一、研究目的一、研究目的二、技术路线二、技术路线三、研究材料三、研究材料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五、研究结果五、研究结果六、主要结论六、主要结论七、创新点及今后努力方向七、创新点及今后努力方向八、致谢八、致谢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其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抑菌活性研究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系所:生物科学系系所:生物科学系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学号:

2、学号:0512400605124006 作者姓名:杨作者姓名:杨 顺顺指导老师:余海忠指导老师:余海忠一、研究目的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持续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相适应,研制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无公害、生物活性高、选择性高、使用费用低等特性。植物性农药由于其原材料取自于天然植物, 自然界有其顺畅的降解途径, 具有无残留、无公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可广泛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香樟树系樟树属的常绿乔木植物,是我国亚热带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驱

3、虫、防腐耐蛀的功能,樟树籽可提取色素、香料或樟油等物质制成植物农药,樟树籽为可再生资源, 其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很早就将樟树籽作为药物用于治病,并认为樟树籽有驱风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主要含有癸酸(C10)的樟树籽脂肪油已被试制成碳酸甘油脂,用于治疗脂肪代谢紊乱病症,并能降血脂及胆固醇。 那么,这种对人体起作用的香樟籽,它的乙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酵母菌,黑曲霉,木质层孔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会不会有抑制作用呢?其作用方式又如何?因此,本研究拟就,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和抑菌活性展开探讨。在实验中以香樟籽提取物为抑菌剂,对上述微生物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试验,以研究其抑菌作用。香樟树籽二、技术路

4、线二、技术路线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1 1、供试植物、供试植物 香樟籽(Cinnamomum camphora seeds)采自湖北襄樊学院校内。2 2、供试微生物、供试微生物 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木质层孔菌Fomes ligneus 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以上五个菌株由襄樊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院廖雪义老师提供,实验室置冰箱中待用。1 1、香樟籽的粗提方法、香樟籽的粗提方法本实验利用醇浸法提取,具体步骤如下:(1)将采摘的紫色香

5、樟籽盛在白瓷盘,置于鼓风干燥箱中烘烤(50),使其干燥。然后用微型植物粉碎机粉碎(或用研钵研碎),得到粉末。(2)将上述粉末分装到250ml磨口三角瓶中(0.25倍体积),然后加无水乙醇浸泡,间隔24h收集初提液,并在原瓶中加新的无水乙醇浸泡,收集所有初提液,并抽滤得过滤液。(3)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上述过滤液,得膏状物。四、实验方法四、实验方法2 2、气相色谱及质谱条件、气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组分的测定在襄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所用仪器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条件: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0.25 mm30m,0.25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0C保

6、持10min,以10Cmin-1至800C,保持15min,以20Cmin-1至2000C,以200Cmin-1至2200C,保持5 min。载气为氦气,流速0.8 mlmin-1;进样口温度2200C。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000C,溶剂延迟时间,7 min,质谱扫描范围m/z 40400;扫描周期0.5 S 。3 3、生长速率测定法生长速率测定法 1 1)从试管中挑取原种接种与液体培养基中,在250C,光照条件下摇床培养。培养时间,不同的菌培养时间不同,以锥形瓶中有浑浊为宜(细小颗粒悬浮)。 2 2)固体培养基融化后倒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吸取1ml菌液涂布,

7、然后在250C,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倒平板时,倒一半即可,摇均形成一薄层,以利于打菌饼。 3 3)取45ml土豆滤液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0.9g琼脂粉。同样做15瓶;取75ml土豆滤液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5g琼脂粉。同样做3瓶。然后于1210C灭菌30min。 4)PDA固体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在恒温水浴锅中降温至500C左右。用10ml量筒(也可用移液枪)量取5ml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倒入装有45ml PDA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用10ml量筒量取8.33ml对照液,倒入装有75ml PDA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即比例为9:1。倒平板时,倒一半即可,摇均形成一薄层,以利于能平均倒3份平

8、板。注:倒平板时,应在无菌环境中操作,但实验在酒精灯旁进行时,由于对照液(如乙醇)易挥发燃烧,靠的太近会烧着。 5)在酒精灯旁进行,打孔器沾酒精后烧着灭菌,待降温至室温后再打菌饼。 6)接种环灭菌后挑取菌块于倒平板的培养皿中,每皿2块,菌饼反向置于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箱培养。各菌培养条件见表1。7)观测时应在同一地方,同一人,同一把米尺测量,以尽量减少误差。 72h后观测;8)重复以上步骤,对五种供试菌种分别定时进行测定。 9)生长抑制率的计算方法:4 4、孢子萌发法、孢子萌发法 本实验采用悬浮液测定法,具体步骤如下: 1 1)取17ml土豆滤液于100ml锥形瓶中,每种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做6

9、瓶,然后于1210C灭菌30min。 2 2)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长满孢子的培养基,将孢子冲进锥形瓶中,用纱布滤去杂质。在每个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加入1ml孢子悬浮液,其中5瓶再加入2ml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另1瓶加对照液2ml,达到9:1比例,然后在摇床中培养。培养温度比表1中的最高温度高10C(孢子培养比病原菌温度高有利于萌发)。 3 3)孢子萌发(以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者为萌发)后,用无菌水稀释到适当浓度 (以1010 低倍镜下, 每个视野3040个孢子为宜) 7,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在10*10倍显微镜下观测。 4 4)孢子抑制率的计算方法)孢子抑制率的计算方法:1 1、香樟

10、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组分、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组分 在前述色谱条件下分析,经计算机检索(质谱数据库 N IST147,N IST27)及人工解析质谱并与标准图核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出它们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2。五、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2 2、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 由表3可知,在5种供试菌中,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0.016 g/ml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最高,为49.42%,对木质层孔菌的抑制率最小为7.14%;在浓度为0.008 g/ml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最高,为4.65%,对啤酒酵母,木质层孔菌,枯草杆菌的抑制率

11、最小,都为0;且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都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培养72h后的黑曲霉(药液浓度0.008g/ml)菌饼接入到含不同浓度药液的培养基中培养3 3、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由表4可知,在5种供试菌孢子中,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0.016g/ml时对黑曲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为60.00%,对木质层孔菌孢子的抑制率最小为12.00%;在浓度为0.008 g/ml时,对绿色木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为12.50%,对啤酒酵母孢子的抑制率最小,为0;且对5种供试菌孢子的抑制作用都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六、主要结论

12、六、主要结论(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癸酸(18.44%)、月桂酸(14.87%)、肉豆蔻酸(10.88%)、2-莰酮(10.46%)、a-松油醇(8.69%)、黄樟油素(8.51%)、辛酸(7.90%)、-蒎烯(3.57%)、柠檬烯(2.52%)、莰烯(2.48%) 等37种化合物。(2)以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中,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0.016 g/ml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最高,为49.42%,对木质层孔菌的抑制率最小为7.14%;在浓度为 0.008 g/ml 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最高,为4.65%,对啤酒酵母,

13、木质层孔菌,枯草杆菌的抑制率最小,都为0;且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都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3)以孢子萌发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孢子中,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0.016g/ml时对黑曲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为60.00%,对木质层孔菌孢子的抑制率最小为12.00%;在浓度为0.008 g/ml时,对绿色木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为12.50%,对啤酒酵母孢子的抑制率最小,为0;且对5种供试菌孢子的抑制作用都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七、创新之处(1)香樟树具有速生性、观赏性、长寿性等特性,故种植极为普遍.自然落下香樟籽,数量很大,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整治的一大负担。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科

14、学地利用这些“废物”,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将会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香樟籽极少数被采集入药,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脂产品的开发上,但对其活性物质参与农业用药剂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鲜见报道。因此,本实验拟通过对香樟籽活性物质对供试真菌和细菌控制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发现一种新型天然抗菌剂,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恢复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需改进的地方(1)醇浸法对香樟籽活性成分的提取有较高的产量,但处理过程比较麻烦、复杂,且所需溶剂数量较多,故需要对此提取方式进行优化。另外,也可以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提取,方法简便。(2)本实验只局限于小试范围,建议在中试时对提取的加工工艺、设备技术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3)应该多选几种代表性的细菌做抑制实验,使研究结果更准确。同时需要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为最佳用药量提供一定依据。八、致八、致 谢谢 本文是在余海忠老师悉心指导下完的,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到实验材料的采集、实验的实施、论文的撰写,导师都倾注大量的心血,导师学术上严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