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PPT学习教案_第4页
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燃气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和处理2第1页/共59页第2页/共59页第3页/共59页加强管理 规范运营 防微杜渐第4页/共59页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目 录 第5页/共59页 目 录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主体和依据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目 录 第6页/共59页燃气发生爆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燃气混合空

2、气达到爆炸极限;密闭的空间; 引爆源:明火、电气火花等。燃气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发生爆炸、爆燃事故难以避免。 由于燃气用户数量多,在使用燃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燃气泄漏现象,而用户的使用环境决定了燃气泄漏后很容易达到爆炸所具备的条件。因此,一旦发生燃气泄露,极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爆燃事故等安全事故,进而给用户或者燃气企业造成损失。 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7页/共59页 目前,对燃气安全事故的处理依据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出具的事故原因认定或者事故调查报告。政府部门出具原因认定或者调查报告后,受到损失的一方可以根据该原因认定或者调查报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认定为引发事故的另一方承担民事

3、赔偿责任。 但是,该类事故极具破坏性,发生事故后现场无法还原,要客观、真实地查明事故原因极其困难。而且,政府部门在处理该类事故时,出于社会稳定、和谐等考虑,往往带有倾向性,即如果确实无法区分事故责任者,则会把事故的原因推向燃气企业。 一旦事故的原因被确定下来,随后的民事赔偿将以此为据来分担各方民事责任。 因此,防范燃气安全事故风险和妥当进行后续处理对燃气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8页/共59页 为了认识事故原因认定和调查报告对于处理燃气安全事故的重要意义,我们先看两个燃气安全事故案例:案例 A: 2008年9月,某燃气公司的居民用户郑某像往常一样,早晨6点起床

4、,然后抽出香烟,拿起火机,准备点燃香烟。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砰”一声巨响,郑某高喊“打火机爆炸了,打火机爆炸了”,进而全身着火,火焰瞬间漫布了整个房间。该事故造成郑某死亡,其妻七级伤残。 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9页/共59页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0页/共59页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1页/共59页案例 B: 2009年7月,张某和女朋友刘某从外面回到家里,刚打开房门,就闻到一股燃气味道。张某进屋后立即关闭天然气阀门、打开窗户。稍后,张某进入洗澡间洗澡,刘某抽出香烟,掏出火机,打了一下没着,又打了一下,突然“砰”,一声巨响,发生了

5、爆炸,张某全身烧伤面积40%,刘某全身烧伤面积25%。事后,当地燃气主管部门公用事业局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防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次事故进行调查,并出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联合调查组认为,火灾原为用户未按使用要求安装使用灶具软管,导致燃气泄露,同时发现燃气泄露后处置不当,在燃气未完全排出去的情况下制造明火,引发火灾,对此次火灾负直接责任。2010年4月,张某、刘某分别把某燃气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种损失20多万元。目前,此案正在审理当中。 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2页/共59页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3页/共59页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6、 第14页/共59页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损害事实的存在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5页/共59页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 加害行为又称致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行为。亦即民事损害事实都由特定的加害行为所造成。没有加害行为,损害就无从发生。 从表现形式上看,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构成加害行为的,一般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6页/共59页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

7、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损害事实依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财产损害、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三种。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7页/共59页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社会现象之间的一种客观联系,即一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发生,则该种现象为原因,后一种现象为结果,这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就称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只有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构成。如果加害人有加害行为,他人也有民事权益受损害的事实,但二者毫不相干,则侵权行为仍不能构成。因此,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又一要件。一、燃气安全事故原

8、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8页/共59页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人是否有过错直接关系到对其行为性质的认定。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为故意。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为过失。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应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进行确定。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 第19页/共59页 目 录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二

9、、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第20页/共59页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 消防部门作出的事故原因认定或者联合调查组作出的事故调查报告是处理燃气安全事故的关键,将决定燃气企业是否要承担责任。 为了更好地处理突发的火灾或者爆炸爆燃事故,避免或者减轻事故给燃气企业带来的损失,现仅对公安消防部门的事故原因认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燃气企业在火灾或者爆炸事故发生后应该采取的对策。 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 第21页/共59页主体的特殊性 结论的科学性 事实上的准司法性 事故原因认

10、定是由作为行政机关的公安消防部门依法作出的。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因火灾或者爆炸的毁灭性和火灾扑救对现场的破坏性,需通过科技含量相当高的技术手段实现,由此使事故原因认定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事故原因认定作出后,因火灾产生的民事纠纷往往以此为依据,使火灾事故原因认定事实上产生了确定相对人权利、义务状态的效力。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 第22页/共59页 基于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公安部着眼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和科学性,认为火灾事故原因认定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样,是一种技术鉴定,不是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 而部分法律界人士着眼于主体的行政性质和事实上的准司法

11、性,认为火灾事故原因认定属于行政确认行为。 这种分歧反映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对火灾事故原因认定提起的行政诉讼,极个别法院受理并作出判决,绝大多数法院以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为由不予受理。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 第23页/共59页 不论是公安消防部门作出的事故原因认定还是联合调查组作出的调查报告,燃气企业和其他当事人不服的话,都可以向上级消防部门或者政府申请重新认定。 不过,在实践中重新认定很少有推翻之前结论的。而且,事故当事人起诉至法院的时候,法院也会以火灾事故原因认定或者调查报告结论作为分配当事各方民事责任的依据。 因此,燃气企业应当格外重视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或者联合调查组的调查,

12、要尽一切努力使相关部门作出有利于燃气企业或更客观的事故认定或调查报告,不能等到结论出来之后再去想办法改变结论。 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 第24页/共59页 目 录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第25页/共59页 由于燃气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很难完全避免,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燃气企业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有时是用户使用不当或者发现燃气泄漏后处置不当造成的。但是,不管发生火灾的原因多么复杂,作为燃气企业,还是

13、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三、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 第26页/共59页三、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 第27页/共59页三、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 第28页/共59页例子: 张三私下向朋友李四借了250元钱,没有出具借条,李四把张三告上法庭,但张三矢口否认借过李四钱,法院便判决李四败诉。张三向李四借钱是客观事实,但由于李四拿不出证据证明张三曾借过李四的钱,这是法律真实,即在法律意义上张三不曾向李四借过钱。三、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 第29页/共59页三、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 第

14、30页/共59页 目 录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第31页/共59页燃气设施安装要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并妥善保存设计图纸、竣工验收合格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及相关合同等证据资料。给用户正式通气前与用户签订供气合同,并为用户建立档案。及时让用户签收安全须知、用户手册。 保证生产运营人员持证上岗。 规范燃气加臭程序:1)规范操作;2)规范记录;3)及时记录。 定期入户安检,并让用户签字。 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

15、防范 第32页/共59页 为了杜绝燃气安全事故给燃气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燃气企业一方面要规范企业的管理,让企业合法、有序的运转,另一方面要提高证据意识,时刻注意收集、保存证据。惟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事故给燃气企业带来的风险。为此,燃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以下几点: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3页/共59页1燃气设施安装要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并妥善保存设计图纸、竣工验收合格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及相关合同等证据资料。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

16、准和规范”,第九条规定“住宅小区内的燃气工程施工可以由负责小区施工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还对居民、工商业等用户的燃气设备需要具备的安装条件作出了规定。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4页/共59页第35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6页/共59页2给用户正式通气前与用户签订供气合同,并为用户建立档案。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燃气供应企业应建立燃气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气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7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8页/共59页3及时让用户签收安全须知、用户手册。

17、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制定有关安全使用规则,宣传安全使用常识,对用户进行安全使用燃气的指导”。 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39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0页/共59页4保证生产运营人员持证上岗。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燃气供应企业和燃气用具安装、维修单位的职工应当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就要求燃气企业的场站生产人员、进行燃气用具安装、维修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否则,发生事故后,会被认为无证上岗,违反国家法规,可能被要求对事故承担责任。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1页/共59页5规范燃气加臭程序。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燃气供应企业

18、供应的燃气的气质和压力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臭。 一个规范的燃气(主要是天然气)加臭程序包括三点: 1 1)规范操作;)规范操作;2 2)规范记录;)规范记录;3 3)及时记录。)及时记录。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2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3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4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5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6页/共59页6定期入户安检,并让用户签字。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燃气供应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等制度,及时报告、排除、处理燃气设施故障和事故,确保正常供气”,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规定燃气企业必须定期入户安检。燃气企业本来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安检即可,但为了在事后证明燃气企业尽到了定期安检的义务,安检后应让用户在安检记录上签字确认。安检中发现问题后,要向用户发出整改通知,并在安检记录上注明。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7页/共59页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 第48页/共59页 目 录一、燃气安全事故原因的认定主体和依据二、燃气安全事故原因认定的特点和对策三、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证据意识对处理事故的作用四、燃气安全事故风险的防范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第49页/共59页五、燃气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 第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