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人工掘进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竖井施工)_第1页
北京某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人工掘进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竖井施工)_第2页
北京某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人工掘进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竖井施工)_第3页
北京某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人工掘进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竖井施工)_第4页
北京某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人工掘进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竖井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编制依据1.1甲方提供图纸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发放日期北京市怀柔新城中高路排水工程雨污水施工图2008j904-ss00ps0101ps2010.8北京市怀柔新城中高路(111国道雁栖湖西路)排水工程及污水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技4212010.81. 2主要规程、规范、标准序号名 称编 号类别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行业2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地方3锚索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国家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国家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家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

2、002国家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家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行业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6行业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国家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15999行业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行业1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地方1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地方16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dbj01-80-2003地方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地方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3、jgj18-2003行业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业2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2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国家1.3主要法规、规定序号名 称编 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5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建筑安全生产监理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号令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号令8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政府令第53号9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政府令第72号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11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

4、定京建质【2000】578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3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京建施【2009】84114北京市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细则1.4地区经验我公司掌握的附近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北京市怀柔新城中高路排水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设单位为怀柔区工务局,工程地址位于怀柔区城区东北部,西起111国道(怀丰路),东至乐园大桥,全长约1.8公里。北京市怀柔新城中高路雨污水工程,设计沿中高路自西向东新建污水管(d=

5、4001000mm),下游沿雁栖河西侧巡河路新建污水管(d=1000mm),下穿雁栖河后,于乐园大桥东南侧新建污水泵站,污水经泵站提升后,沿雁栖河东侧巡河路向南,下穿牤牛河后,接入雁栖开发区现况污水干管(d=1000),最终排入庙城污水处理厂。管底高程36.800m,低于下游雁栖开发区现况污水管高程39.30m,设计污水管位于中高路规划永中南侧12.05米(111国道至雁栖镇七路);中高路规划永中南侧15.55米(雁栖镇七路至雁栖河西路)。本工程中采用顶管施工的污水管长度约1393米。2.1.1顶管主要工作量:1、 37#井至42#井,长234米,深约8.4米;2、 42#井43#井长62米,

6、深8.4米;3、出泵站后50#68#井顶管,长1062米,深4.5米6.3米;4、69dw3现况污水井,长35米,深约5.6米。2.2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情况2.2.1雁栖河西岸有大量企业和民宅。东岸为北侧为企业用地,南侧为空旷地。企业厂房均为二层办公楼,墙体结构为彩钢板;民宅为一层两坡砖瓦房,基础埋深均在0.8米左右。企业厂房和民宅距地下管线均在30米以外,对污水管线施工无影响。2.2.2污水管道路径沿线上的邻近道路为雁栖河两岸的河堤路,东岸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西岸是土路,两岸道路均为辅路,平时行驶车辆较少。2.2.3中高路上无现况污水管,仅在雁栖开发区内有现况污水管,牤牛河处局部有采石坑,周

7、边没有其他地下管线及地下埋藏物。2.3 地质情况依据北京昆仑利时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地基土由人工堆积层、新近冲洪积层和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2.1人工填土层表层为厚0.51.8m的人工堆积杂填土层和粉土素填土1层。2.3.2在人工堆积层之下为新近冲洪积层:细砂层;卵石层、粉质粘土2层;2.3.3在新近冲洪积层之下为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中粗砂层;层卵石层,层卵石层厚度较大,最大揭露深度12.80m。2.4地下水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期间(2009年7月上旬和2009年8月中旬),钻孔最大深度25米内未见地下水。2.5抗震设计条件及场地评价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本场地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本场地的地基土不会产生地震液化。第三章 设计参数3.1 地面超载:按q=10kpa考虑,锚喷支护中上部按超载设计,设计q=80kpa;3.2 基坑变形:按二级基坑控制变形;3.3 力学指标c、值(综合考虑)等见下表。土层代号及土名称c(kpa)(度)(kn/m3)qsik(kpa)素填土10151920细砂层0252040卵石层03522150中粗砂层0302050卵石层04022150第四章 排水设计方案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基坑降水。如果遇因管道渗漏或集中降雨等上层滞水和地

9、表水时可采用基坑内明排方式排除滞水及地表水。第五章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5.1基坑设计原则和重要性等级基坑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从而确保地下管线施工期间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尚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本工程基坑最深处为8.40m。 5.1.1、 37#井至42#井,设工作坑3个,接收坑3个5.1.2、 42#井43#井,设工作坑1个,接收坑1个5.1.3、出泵站后50#68#井,设工作坑10个,接收坑10个5.1.4、69dw3现况污

10、水井,设工作坑1个,接收坑1个。5.2基坑支护结构图选型对比根据规程中支护结构选型、场地周边地下地上情况和我公司多年的类似工程经验,在总结类似基坑工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型设计,本工程根据地层情况、场地周边建筑物情况以及经济原因考虑,本基坑工程采用锚喷支护体系进行基坑支护。5.3基坑支护设计5.3.1坑深4.58.4m,采用锚喷混凝土支护体系进行基坑支护,开挖坡角90度考虑。坑底留700mm肥槽。5.3.2 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根据本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基坑周围环境及支护结构的使用功能,结合目前同类施工条件下,基坑开挖及支护所采用的较为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为能够最大

11、限度地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同时考虑顶管施工的需要,本工程根据多个项目施工经验类比法,采用“钢筋榀架+钢筋网片+锚喷混凝土”的倒挂施工支护结构,并在井口处设置闭合的冠梁。5.3.2.1倒挂支护的结构形式坑体结构形式:顶管坑平面净空为4.0m×6.0m,为确保基坑稳定和安全提高支护结构刚度,在满足顶管施工操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护结构长度,在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增设支撑墙,使顶管坑和接收坑平面均为两室形式。(1) 支护结构的做法1)冠梁采用c30模筑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为600×400mm,主筋采用820,箍筋采用8200。在冠梁内预埋纵

12、向连接筋20,梁内锚固长度1m,并打入地下土层内50cm。2)工作坑壁及支撑墙均为c25喷射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120mm±20mm。3)工作坑壁格栅主筋为420,箍筋采用8200。在冠梁以下06.5m范围内,钢格栅竖向间距为0.6m,6.5m以下竖向间距为0.45m。为了加强结构的强度,在每榀钢隔栅转角部位设置225的加强筋,与20钢筋焊接连接。钢隔栅之间采用4m25螺栓连接。所有钢格栅均采用工厂预制加工,集中运送至现场,然后现场安装。安装时,第一榀钢隔栅必须紧贴冠梁底部。4)工作坑壁及支撑墙钢隔栅内外两侧均满铺设置8100×100钢筋网格。5)上下层钢隔栅采用2010

13、00的竖向连接筋连接。内外层竖向连接钢筋须穿过钢隔栅内部,内外层间隔500mm,并与钢隔栅焊接牢固。上下层竖向连接筋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6)钢隔栅锚杆内打设32.5×3.25锚杆,沿向下15°角打入,每隔一榀设置一层。锚杆水平间距为1.0米,上下两层锚杆梅花状布置。锚杆固定后注入改性水玻璃浆液。7)结构底部采用内外双向16200钢筋网格,c25预拌混凝土,结构厚度为300mm。8)在倒挂支护结构外侧分别用安装3个盘撑,结构为20#工字钢平放并与钢隔栅焊接连接。顶管坑、接收坑具体结构见附图。5.4工作坑施工混凝土地圈梁 :在工作坑外边尺寸范围内挖土深l

14、.0m,施做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顶要在地面下0.5米深处,冠梁上砌砖墙(内抹面)0.6m(即高出地面0.1m),待竖井使用完后方便拆除。5.4.1工作平台平台用40a工字钢做主梁,南北向放置,间距2.5米,并需要让开吊管位置;负梁采用25工字钢,15×15方木采用满铺方式;吊架采用“四不搭”架设,管子采用159×10钢管。起重机械采用10吨卷扬机一台。“四不搭”架子座落在圈梁上的预埋板。 5.4.2支护墙体施工5.4.2.1土方开挖(1) 待混凝冠梁强度达到90%后进行基坑土方开挖;(2) 开挖顺序由上至下、对角开挖、中间留核心土的方式进行,每一循环挖深与钢格栅竖直间距相等

15、,开挖顺序示意图见附图。中间支撑墙体锚喷前,先从一侧将支撑墙投影位置的土方掏出,并保留另一侧投影外的土方。待中间墙体锚喷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的土方。(3) 开挖出的土方用小推车及时运出工作坑。(4) 土方开挖后进行钢格栅安装、混凝土锚喷施工。之后进行下一循环的土方开挖、钢隔栅安装、混凝土锚喷施工。(5) 挖至设计标高施做封底,最终形成整体支护。 开挖顺序示意图5.4.2.2锚喷和支护(1) 基坑壁用20连接筋与混凝土圈梁下部骨架连接,并在混凝土圈梁底部安装第一层钢格栅,钢格栅各部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与预留竖向连接筋焊接牢固。(2) 基坑施工时分部位进行挖土、安装钢格栅、钢筋网片及锚喷混凝土,依次

16、向下逐层交叉施工,钢格栅层与层间用连接筋焊接连接,外挂钢筋网片,分2至3次喷射混凝土达到厚度要求,逐层重复施工直至达到深度,最终形成钢筋混凝土锚喷护壁。(3) 在每一层基坑壁钢隔栅安装时,同步安装支撑墙相应的钢隔栅,在基坑壁锚喷混凝土时同步对支撑墙进行锚喷施工。(4) 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5,基坑壁每隔一榀打设一层锚固钢管,钢管选用32.5×3.25的普通钢管,钢管长3.5米,斜向下15°。每层锚固钢管采用梅花状布置,并通过锚固钢管向土壁注入改性水玻璃浆液。(5) 支撑墙体钢格栅与基坑壁钢格栅采用螺栓连接,上下钢格栅之间采用竖向连接筋焊接牢固。(6)施工缝处混凝土

17、浇筑要求当原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浇筑新混凝土。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气泵吹干净,水平施工缝在新老界面处浇筑35c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5.4.2.3封门顶管过程中,管从工作坑进洞、还是出洞,管子与洞口之间都必然会有间隙,必须做好封闭,如封闭不严,触变泥浆及回填注浆就会从该间隙中流到坑中,影响坑内作业,严重时会造成洞口的塌落,造成事故,故洞口必须做好止水。根据设计高程在施做工作坑锚喷护壁时,将预制好进出洞口的圆拱形钢格栅(钢隔栅主筋采用420钢筋,箍筋为8200,洞内径尺寸略大于管子外径810 cm),与横向钢格栅连接,洞口部分的钢格栅及锚喷混

18、凝土在水泥混凝土管就位后再拆除,另做止水洞口。为了方便施工,在隔栅墙底部也开设洞门,洞门边距离连接螺栓不小于0.5m。施工方法同上。 5.4.2.4封底工作坑混凝土封底在挖深达到设计管底高管壁厚设备底座安装尺寸导轨高后进行。打底板混凝土要注意与设备安装的予埋相配合。坑底部一角施做与底板混凝土浇筑成一体的集水坑。5.5接收坑施工:接收坑施工方法同顶管工作坑。5.6质量检验:(按一个工作坑或接收坑计算)5.6.1取砼试块按一个工作坑计算:冠梁砼试块3组;c25喷射砼试块3-5组;喷射砼厚度打孔检查2组,共6个点。5.6.2锚杆验收试验3根。5.6.4在基坑周围布置4个水平变形观测点,冠梁上布设4个

19、水平变形观测点,从施工开始到管线验收回填全过程观测,施工期间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一次,每天最少观测一次,做好记录,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安全。第六章 基坑开挖监控6.1施工监测的原则.1.1施工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1.2各监测项目在结构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1.3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要进行连续观测;.1.4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1.5测试单位根据

20、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中地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及地表沉降等,并对施工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1.6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1.7按规定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及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同时,施工过程中依据监控资料进行现场分析,以便判断支护状态,采取相应变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2监控量测的重点6.2.1监控量测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监控量测,以指导安全施工及保护工程周边环境,采取必要的施工保护措

21、施,确保其安全。1)基坑结构沉降;2)基坑结构墙变形;3)地表下沉;6.2.2监控量测的施工准备1)监测项目的计划和监测方案。根据工程的特征,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信息传输方法。2)监测:监测应在基坑施工之前就开始进行,以得到可靠的初始记录。在监测中,监测频率是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情况来确定的。3)信息传输:所有现场测得的数据,要通过自动或人工的形式,及时安全地传送到数据库系统中,以便按时提供可靠的结果。4)定期简报:将现场测得的数据的分析结果和预测,定期以简报形式汇报有关单位。分日报、周报、月报,关键时刻要进行小时报。6.2.3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1)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应的规范规程,为确保施工

22、安全,做到信息化施工,拟定的施工监测项目主要有:基坑结构位移、地表下沉等。2)具体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使用仪器设备及观测频率如下表所示。表6-1量测项目及施测方法序 号量 测 项 目施 测 方 法1地 表 下 沉0.5级精密水准仪2基坑结构下沉0.5级精密水准仪3基坑结构侧墙位移gy-85 型尺式收敛仪表6-2测点布置及测点安设点数序 号量 测 项 目测 点 布 置每断面测点数1地 表 下 沉地面每50m315点2基坑结构下沉井口圈顶部2点3基坑结构侧墙位移侧墙1对表6-3施工内部量测数据控制界限序 号量 测 项 目允许极限值(mm)控制界限值(mm)1地表下沉跨径8m4020跨径>8

23、m5545跨径>8m0.6%0.8%0.4%0.6%表6-4量测项目的频率表序 号量 测 项 目施工掌子面距测点位置量测频率 (次/d)1地表下沉距测点或超过测点3倍洞径1/1超过测点3倍5倍洞径1/2超过测点5倍以上洞径1/7超过测点35倍洞径1/2超过测点5倍洞径1/72基坑结构下沉施工期间1/1建成1个月内1/7建成1个月以后1/30或不定期3基坑结构侧墙位移竖井施工期间1/1竖井建成1个月内1/7竖井建成1个月以后1/30或不定期.2.4监测点的布置1)基准点设置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拟布设深埋混凝土结构水准基准点3 个,形成监控网。基准点设置在

24、所观测建筑物50m的沉降影响变形区以外;工作基点距离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 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0m,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情况良好且便于保存的地方。见附图基准点埋设深度应达到原状土层,具体深度以勘察报告或实际揭露为准。采用洛阳铲钻孔,直径为150mm,灌注混凝土,中间埋设直径22mm的螺纹钢筋。混凝土浇注养护稳定后方能开始引测基准点标高,并进行首次联测。2)变形监测点的埋设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沉降观测点标志制作采用埋设l 形螺纹钢(=22mm)的方案,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标志采用

25、钻孔法或探井法埋入,标志形式为直埋式。具体规定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第c.0.2 条规定执行。.2.5 监测点保护措施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2)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应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初始数据存档,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实地验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4)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应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2.6施工监测1)基坑施工现场必须组织专职量测小组。量测小组在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测点埋设

26、、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技术领导和部门反馈量测数据。2)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3)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 分钟。4)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5)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6)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7)基坑支护过程监控测量表6-5 基坑支护过程监控测量表 序号监测内容单位数量监测仪器测点布置测试频率1竖井圈梁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4全站仪、测倾仪井口圈梁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2竖井周围地面沉降观测点8精密水准仪井口附

27、近地表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8)异常情况的判别和对策制定量测监控方案时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和设计文件确定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值,并把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监控量测项目的警戒值。在量控监测的过程中,若发现观测值达到了警戒值,则应进一步加大观测频率,密切观测。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报告监理,并向监理报送应急补救措施,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警戒值见下表。表6-6 警戒值设定表监测项目警戒值(mm)管理基准值(mm)地表沉降2130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2130地下管线变形7211030建筑物允许倾斜率(%)0.140.2.2.7数据处理1)鉴于量测数据控制界限尚

28、未有统一的规定,为了施工本身及基坑施工影响区范围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控制界限(严于国家gbj86-85和铁道部标准)进行控制,当数据与国家、地方、设计标准矛盾时,执行后者规定界限。 2)量测数据处理,遵守下列规定:(1)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图或位移进尺曲线图。(2)当位移时间曲线图或位移进尺曲线图趋于稳定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3)数据处理一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3)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下列量测记录图表,并按规定填报、绘制。(1)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参见表;(2)现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分日、周、旬、月报表;(3)现场监控量测位移时间曲

29、线图或位移进尺曲线图。(4)回归分析拟合曲线和位移趋势预测曲线。.2.8信息反馈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所有观测数据,均实行信息化管理,由富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绘制不同的变形或形变曲线,并打制相应表格,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定期以简报的形式汇报,分为日报、周报、月报等。根据工况,监测人员做到随叫随到。1)一般情况的处理一般情况下,下一次观测时应提供上一次的观测成果。既在开挖15 天内,一日一报,1630天两日一报,30 天以后一周一报。2)特殊情况的处理特殊情况施工单位必须随时向业主或监理书面报告(紧急情况可口头报告),提供技术资料,必要时提供阶段性报告。量测数据遇有下列情况必须立

30、即向上级或上级部门技术领导反馈反馈:(1)支护结构出现大量明显裂缝;(2)实测数据绝对值已达到或超过控制界限值;(3)实测数据绝对值已接近允许极限值;(4)量测数据绘制的散点图出现不符合正常图形规律的异常变化;(5)量测数据接近规定,或国家规范、设计及建设单位规定的允许值。3)监控量测反馈程序本标段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均用计算机配专业技术软件进行自动化初步分析、处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绘制各种表格及曲线图,当曲线趋于平衡时推算出最终值。监测人员按时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控量测周报和月报,并综合分析监测成果,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及时反馈指导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安全监测反馈

31、。.2.9监测管理1)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2)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对仪器、监测元器件和设备工艺等进行连续性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安装记录。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3)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4)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5)仪器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管理;6)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8)量测资料

32、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9)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3测量安全保证措施1)监测人员须将工作日程通知现场负责人,得到现场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入现场;2)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带标识,服从指挥;3)未经工地批准,监测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或操作工地的施工设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4)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登踏斜木板或木箱;5)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6.4 应急预案1)发生坍塌事故时,要立即封闭现场疏散人员,封锁现场隔离带与事故地点应保证安全距离。2)排

33、险和抢救由有经验人统一指挥进行。3)因坍塌造成人身事故后同时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扒土,扒土时必须使用保证遇难者不被伤害的工具,并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对伤员上部土体采取临时支撑措施,防止因二次塌方伤及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4)对于不稳定的土体采用垂直注浆加固土体。5)对危害大的复杂塌方,应由安全部门共同商定处理方案。6)认真贯彻基坑施工“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施工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施工量测,控制地表沉降在允许范围内和杜绝塌方发生。7)加强监控量测,并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位移反分析来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第七章竖井应急预案7.1成立应急事件

34、处理领导小组,作为应急情况发生时的组织领导机构,选择3名身体健康、体健的工人,成立应急情况处理突击队;随时待命,作为抢险使用。本公司应急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抢险指挥部抢险总指挥生产指挥部总工办设计室项目技术负责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抢险突击队施工队电焊工、电工测量队 7.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监测单位每天应向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汇报监测结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信息反馈程序如下:业主测量队主管总工程师总包单位技术负责监理工程师7.3当坡体及附近建筑物变形超过报警值或变形速率超过规定值时,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总包方进行会商,查找原因并作好应急措施。当变形超过预警值,要求监测

35、队每天监测2次,当变形超过警戒值时,要求每小时测一次,并启动应急预案。7.4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作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7.5当边坡变形超过预警值,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3)作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6)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第八章顶管施工本次顶管施工采用人工掘进顶管施工,工作坑工作平台采用工字钢+方木+搭板搭设,工作坑处吊运设备用架子采用工

36、字钢龙门架。顶进前采用改性水玻璃浆液进行土壤固化,过程中采用触变泥浆减阻,顶进后采用水泥浆液填充。8.1设备安装8.1.1工艺流程工作平台安装垂直起重运输设备安装导轨安装顶进设备安装检查验收8.1.2工作平台的安装1)工作平台应按照施工方案设计图要求支搭。2)工作平台承重主梁应根据管重及其他附加载荷计算选用。主梁两端支搭在工作坑壁外不小于1.2m。)必须根据起吊设备能力及起吊物质量核算起重架。支搭于工作平台上的起重架,应安装牢固,并设有防雨棚。)工作坑上的平台口必须安装护栏,并设专用人行爬梯。8.1.3垂直起重运输设备安装)安装前必须对卷扬机、电动葫芦等起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

37、。)电动葫芦起重能力应与行走梁匹配。)起重设备安装后在正式作业前必须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起重设备设专人检验、安装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8.1.4导轨安装在槽底用c20混凝土铺一层20cm基础,宽度较枕木长50cm,在混凝土内部埋设15cm×15cm枕木,埋深13cm。枕木长度应比导轨外缘两边各长出30cm,间距40cm。枕木埋入混凝土的面需包油毡。顶管坑的支护以及平台搭设完成后,进行导轨安装。导轨选用须根据管径确定。1) 两导轨的间距导轨间距计算:导轨采用重轨,h152mm,1050管外径为1250 mm,设计管外皮离地面为3

38、0mm。ab obob oaoaobr12502625 mm(1050)oar30h62530152503 mm(1050) ab 625625503503 370.9mm(1050)l2ab741.8 mm(1050)经计算,导轨间距为 741.8mm(1050)。ola bhr30mm导轨间距示意图2)导轨安装质量检验标准 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纵坡一致。安装导轨高程及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3mm。导轨应根据管材规格选配相应的钢轨做顶进导轨;应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安装枕木,在检验合格的枕木上安装导轨。结合管

39、道基础设计,确定混凝土面的高程及宽度。水泥混凝土基础的宽度比管外径大40mm,厚度采用2030mm,混凝土基础顶面应低于枕木顶面12cm。8.1.5顶进设备安装施工安装前应对液压缸、高压油泵、液压管路控制系统进行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应根据顶管坑的施工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宜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应直顺、转角少;油泵应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备有备用油泵。液压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液压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液压油缸的着力中心应位于管总高的1/4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1/3。工具管应在导轨、工作平台、垂直起重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安装,安装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使其处于完

40、好状态。顶铁应放置在工作坑内顶进方向的两侧,摆放整齐,方便安装。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长短搭配满足顶进需要,外形尺寸规整,顶面与轴线垂直,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的允许连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连。顶进设备安装后应试车运行。导轨及设备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枕木的安装高程应低于管外高程12cm,间距均匀,其铺装纵坡应与管道纵坡一致。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导轨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

41、设计坡度一致。导轨、高程及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3mm。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管路连接不得漏油,压力表应经过校验合格。起吊设备各连接部件应牢固可靠,电葫芦应检验合格,限位装置齐全有效,起吊索具(吊钩、钢丝绳)经过检验合格,安全可靠。8.2顶管坑后背设置后背土壁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在平直的撑板前紧贴撑板横排20cm×20cm方木,方木前放置立铁,立铁前横向叠放15cm×40cm横铁。方木及立铁应埋至工作坑底以下50cm。(1)顶进时总顶力p=ngl p计算总顶力(kn) 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

42、kn/m) l顶进总长度(m) n土质系数,取2.0。取管径d1000,顶距为48米进行计算, 顶坑尺寸为4.5×6.5m,d1000顶管l=2m,每节管重为7.78吨/76.244kn。p=2×76.244×48=3659.712 (全部顶力) (2)后背墙允许抗力epep后背墙的允许抗力(kn)b后背墙的宽度,取2.0米k安全系数,取2.0后背土体的重力密度,取20(kn/m)h后背墙高度,施工中坑壁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护壁,取h10米kp被动土压力系数,kptan2(45°+/2)c后背土的粘聚力(kn/m2),取15kp= tan2(45°

43、;+/2)= tan2(45°+/2)= tan2(45°+25/2)=2.464ep2÷2×(0.5×20×100×2.464+20×10×2×2.464+2×15×10×) 3920.6kn(3)后背墙被动土压力作用点 符号意义同上(3)h0e10÷3×(2×(10+3×2)×+6×15)÷(2×(10+2×2)×+4×15) 4.496m(4)后背墙稳

44、定性验算ep×h0e3920.6×4.49617627.02kn.mp×h3659.712×(2+1.075)11253.61 kn.m结论:后背墙稳定(每段顶管需根据顶进深度进行验算)(5)后背坑壁横排方木的面积fp/ f横排方木的面积(m2) p计算顶力(kn) 土的允许承载力(kn/m2),取150kn/ m2 。后背安全系数的核算:一般土壤允许承载力(kn/):150湿度较大的粉砂允许承载力(kn/): 100亚粘土及密实的砂土砾土允许承载力(kn/):200锚喷混凝土结构能够允许承载力(kn/):400f=3659.712÷4009.

45、15后背墙根据管径大小及后背铁布局,高度一般为24m,宽度为1.23.0m。顶管工作坑及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见表。工作坑及后背墙的允许偏差表项 目允许偏差(mm)工作坑每侧宽 度施工设计规定长 度垂 直 度0.1%h后 背 墙水平扭转度0.1%l注:h为后背墙的高度(mm),l为后背墙的长度(mm)第九章管道顶进.1作业条件全部设备已经检查,并经过试运行确认正常;首节管在导轨的中心线、坡度、高程应符合导轨设备安装规定。.2工艺流程土壤固化 触变泥浆降阻 测量放线首节管空顶就位初始顶进管道顶进回填注浆检查验收 顶进测量9.3土层加固当顶管开挖面及管顶部位遇有粉细砂及砂砾石土层时,注浆加固土层,防

46、止顶进过程管前产生坍塌。加固范围,管线为全线加固。加固方式为在管道内采用钻孔方法15cm形成梅花状,钻孔高度距顶管上管壁15cm为宜,然后采用10cm花管伸入孔内,便可注液加固土壤。土层加固采用灌注水玻璃浆液的措施。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注浆原料进行检验,并测试凝结时间、渗透半径、酸碱度等指标。浆液配制搅拌时,混合顺序应按照:硫酸溶液稀释、降温后,方可进入搅拌装置内水玻璃溶液稀释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混合。水玻璃、碳酸氢钠溶液应按混合液凝结时间需要掺入。每次配制浆液,需与现场注浆速度及所需量相适宜。9.4顶管操作工艺首节管空顶就位后,拆除洞口封门应符合要求:采用钢木支撑、立板密撑时,应采取措施保持洞

47、口上方支撑稳固。采用锚喷护壁时,封门拆除前,对封门背后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封门拆除后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内。.4.1初始顶进封门拆除后,初始顶进510m范围内,应增加测量密度。首节管允许偏差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当接近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偏。管前挖土长度:土质良好,在正常顶管地段,可超越管端3050cm;在不良地段开挖超越管端距离不得大于30cm。在正常顶管地段,管顶部位最大超挖量宜控制在1.5cm左右,管底部位1350范围内不得超挖。在不允许土层下沉顶管地段,管子周围不得超挖。人工挖土顶管时,管前挖土人员应在管内操作。土质不良,管前应加工具管。严禁挖土人员在工具管外进行作业。

48、人工挖土前,应先将工具管刃口部位切入周边土体中。挖土应根据地层条件,辅助以必要的降水或注浆加固等措施。.4.2填充注浆顶管终止顶进后,应对管外壁与土层之间形成的空隙或触变泥浆层进行充填、置换,保障被穿越的地面构筑物安全,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在顶进过程中,将对管外壁的土壤造成松动和空洞。顶管施工完毕,为不造成今后的事故需对管外壁压入填充物。本次压入物选定为水泥粉煤灰液,其配比为10:1,使用定量水稀释水泥粉煤灰,置入压力罐中,使用高压空气压入,压入口还使用触变泥浆孔管。如在压浆孔加固不当的,采用从地面打孔的方法压浆加固。具体详见下图。.4.3顶进过程、顶铁拆装及使用要求)顶铁应无扭曲现象,安装应

49、顺直;)每次退回液压缸活塞换放顶铁时,应换用可能安放的最长顶铁。)在顶进过程中,顶铁上方及侧面不得站人,并随时观察。顶铁有错位、扭曲现象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崩铁。.4.4质量标准)管道接口勾缝必须密实、平顺、不脱落。)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管外壁与土体间的空隙,采用雷达探测,并填充处理完毕。)顶管允许偏差见下表: 顶管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中线位移d>150030每节管1测量并查阅测量记录,有错口时测量2点d1500502管内底高程d>1500+10,-20每节管1用水准仪测量,有错口时测量2点3d1500+20,-

50、404相邻管间错口d>150010每个接口1用尺量5d1500206对顶时管节错口30对顶接口1用尺量注:d为管内径。.4.5应注意的问题)顶进应昼夜三班连续施工,除不可抗拒情况外,不得中途停止作业。)应严格执行测量放样复核制度,每次测量前,要先检查测量标志点是否移动。)为防止管端破损,应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得大起大落。)为防止接口管渗漏,在吊装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吊具,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套入管口吊运,以防损坏管口及钢套环。)为防止地面沉降,应严格控制超挖量,顶进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注浆。.5顶管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在管道填土前进行,并在管道满水后浸泡一至二昼夜再进行。闭水试验的水位为

51、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m,闭水试验时对接口和管外身进行外观检查,以无漏水、无严重渗水为合格。 渗水的测定时间应不少于30min。闭水试验允许漏水量,以小于市政管道闭水允许漏水量标准为准。.6 顶坑回填 .6.1对新施工检查井周围回填检查井周围采用1:9灰土回填,且要确保使用压实机具进行回填,其工作面宽度不应小于50cm;特殊情况可采用低标号混凝土进行灌注;如有水的情况下,采用级配砂石料而后用水沉的方法进行回填。.6.2基层范围内检查井回填保证基层二灰砂砾施工质量,路床位置处检查井要用钢板把检查井遮盖。基层二灰砂砾施工后,采用反挖法长井子,井周50cm内基层深度范围内用c10混凝土处理。.6.3

52、面层范围内检查井回填在表面层施工前,用c20豆石混凝土稳井盖。检查井的高程要求与油面的高程一致,用三米直尺进行十字交叉法控制,符合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层层必须验收,并且每个检查井都有回填记录,作为施工试验最后进入竣工资料内。第十章顶管施工测量及现况设施保证措施10.1一般要求根据管道中心位置,在地面上先测出中心桩,高程引点到井坑边,工作坑挖完后引入坑底。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对轴线中心位置和高程进行重点测量控制。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级测量复核制度,做好测量原始记录,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施工中如发现水平桩错位和丢失,需及时进行校测并补设桩点。10.2测量顶进10.2.1测量应建立平面与地下测量控

53、制系统,控制点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之处。)在首节管及校正偏差过程中,应按顶进及纠偏方案及时对中心线及高程进行测量;在正常顶进中,每顶进50100cm测量一次。2)顶距在60m以内,中心线测量宜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中心桩挂设中心线,利用特制的中心尺,测量首节前端的中心偏差。顶距超过60m时,宜使用经纬仪测量中心线或采用激光经纬仪和光栅靶测量。3)高程测量:应使用水准仪和特制的高程尺进行。除测量首节管前端管底高程,还应测量首节管后端管底高程,以掌握首节管的坡度。工作坑内应设置稳固的水准点2个,供测量高程时互相闭合。4)在一个顶管段完成后,应测量一次管道中心线和高程。每个接口应测

54、量一点,有错口时测量2点,并形成文件。5)在顶进过程中依据测量结果进行纠偏。纠偏应遵循小角度渐进方式,使顶进管段逐渐复位。工具管产生转角时的复位应遵循渐进原则。10.2.2中心线与高程纠偏1)当测量结果发现管道顶进中出现偏差趋势,应开始进行纠偏。2)纠偏过程中应增加测量密度,每1020cm测量一次。3)不得硬性纠正调整。根据土质及偏差数值,可采用挖土法、支顶法等纠偏方式。4)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衬垫。5)顶力作用下,管节承压面的应力接近其设计抗压强度时,应采用u形或环形顶铁等措施,减少管节承压面的应力。10.2.3应立即停止顶进并及时采取措施的情况1)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2)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3)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