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第1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第2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 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4、法国社会学家 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 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学家 孟禄 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他认为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 生产劳动 。5、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6、教育功能指教

2、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7、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8、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9、“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10、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11、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12、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注明的教育体系。13、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14、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15、教育学是研究

3、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6、教学规律是教育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及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17、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接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 主张有教无类, 重视 因材施教。18、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19、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在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中,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20、卢梭代表作爱弥儿 ,21、1776 年,康德 在德国 柯尼斯堡大学 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 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22、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 洛克提出的。23、德国的 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4、1806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24、五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25、杜威 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6、1939年凯洛夫 主编的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 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概述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 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 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27、 美国教育家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育理论。 197

5、0 年,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写成并出版了 终身教育引 论,产生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28、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实现科学 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9、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白板说”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外铄 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 持这样的观点。30、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 人的发展的影响。32、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 如

6、儿童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 再从形 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33、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张的发展是不平 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34、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 是对受教育 者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一般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工作。35、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机构、 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7、。36、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37、我国确立教学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8、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 和谐充分的发展, 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3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40、个人本位论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41、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 方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8、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 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2、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 根本特征的教育。4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 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4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学校教 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45、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开始的。46、“壬寅学制”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 是我国首

9、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虽然正式公布 但并未实行。47、“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48、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 “壬戌学制” 又称“六三三学制”49、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50、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两基”目标,即全国基本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51、教师, 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是学校 教育工作的只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52、中华人民共和

10、国教师法 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职业进行了全面、 科学的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3、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要求, 向年轻一 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 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5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55、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 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 获得的知识经验、 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 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56

11、、教师即研究者, 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 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5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 对象的差异性。5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 第三,教师需要 “教 育机智”。59、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的界 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 状,预测学生

12、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 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连续性。60、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 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 它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坊,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 便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教育的劳动具有广延性。6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第一,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 而人才培养

13、的和走起比较长。 第二,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 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6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 教师劳动的价值。6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主 要表现在 1.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是教师将自身具备的这些素质转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2.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 的东西,次啊能向学生传授。6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

14、象,教师的人品、 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65、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是指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66、教师的威信有两种: 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 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 而不 应该追求权力威信。信服威信是有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 风的影响,促进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从而树立起来的威信。67、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须的心理品质。68、教师的灵魂在师德,师德的灵魂在于教师的学生的爱。69、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构成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

15、,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的条件,条件包括1、高尚的师德, 2 、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70、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的过程。71、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7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不仅是有生命 的动物,他们还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 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 具有一定的素质,

16、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73、学生不是成人, 他们的心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大成熟, 但他们有着极大的发展潜能, 学 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其发展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向积极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学 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学生具有和承认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二,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第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74、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 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75、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17、。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76、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 第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以教师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77、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在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力又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法律上的一个责权主体。78、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79、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儿童中心论 (卢梭、杜威) ,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教育实践中,教

18、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辩证 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 教师是传授着,学生是受授者。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及时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8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到底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82、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的不同,可将师生关系分为以下三类:1、专制型师生关系。 2、放任型师生关系。 3、民族型师生关系。83、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2、学生方面; 3、环境方面。84、

19、教师方面: 1、驾驶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 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应。教师偏爱优生、忽略中间学生、厌恶“差生” ,就会使 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2、教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 任型三种。大量事实表明,相对专制型领导方式来说,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 较平等、融洽。 3、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 造性上。 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4、教师的个人因素。 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 学生欢迎。85、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

20、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86、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8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第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三, 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素质。第四,发扬教育民主。第五,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8、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但是双方有 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 助,教师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89、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1、。教学相长包括三层涵义:一 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90、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9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92、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 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 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 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活动课程,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93、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

22、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9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95、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96、要素主义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97、结构课程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布鲁纳。98、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99、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100、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 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0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23、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02、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 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 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103、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104、“泰勒原理” 是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当追求那些目标? 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怎样有效的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105、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更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106、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

24、一个 方面。107、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108、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 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09、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0、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的要求:一、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即钻研 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二、写好三中计划,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 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1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 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25、 了解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如班 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 习惯等。设计教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 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特 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数学方法。1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教师和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 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其一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其二要使学生 的思维活跃;其三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其四要能够是个别学生能得到照 顾。1

26、13、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方法得当 4、内容正确 5、表达 清晰(语言 +板书) 6、组织严密 7、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114、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 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品质和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都有重要意义。115、116、117、118、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检查学生作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 平时考查和考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119、教学原则是

27、根据对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定制的指导教学工作 的基本准则。120、我国目前只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 则 3、直观性原则 4 、启发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121、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的活动方 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12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23、常用教学方法:一、以

28、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参观法。五、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124、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师京同文馆中 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125、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一般分为单一 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 习课和检查课等。126、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是班级授课 制的一种辅助形式。127、分组

29、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 按学生能力、 成绩分组进 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128、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懂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 有以为教室分别用 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129、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130、当前教学组织改革的重点:第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是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第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第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 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第四,探索个别化教学。131、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 对教育活动

30、及其结果给 以价值以上的判断,即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132、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133、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提问)和总结性评价(考试) 。134、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考试。135、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1、改进学生的学习, 2、强化学生的学习, 3、给教师提供反馈。1

31、36、在教学活动中,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2、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 4、预言学生在候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5、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137、根据评价采用的过程,可分为相对性评价 (常模参照性评价) 和绝对性评价 (目标参照性评价) 。138、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139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数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育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40、常见的教学模式:一、传递接受式,二、探索式教学,三、抛锚式教学,四、

32、范例教学模式。141、传递接受式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142、探究式教学 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143、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 组成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有: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144、范例式教学模式是德国教育心理学瓦根舍因提出来的。145 、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 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 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 指学校德育。14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147、我

33、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事又贯穿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中。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 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有以下四个方面: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 与受 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是广泛

34、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的社会活动, 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 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 有通过对个人的直 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 学生群体和班集体之间有着本质差别。 班集 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明确的共同目标。二、一定的组织机构。三

35、、一定 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 课外、 校外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 二 者缺一不可。、 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 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 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 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1

3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工作用的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 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改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 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脚趾在一起组成。3. 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体现了对思 维启发的重视。 西方柏拉图主张在教学中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 谋求身心的均衡发 展。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反映了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等教育原则。4. 1877 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37、这是最早正式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5. 1903 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 的专著。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 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为取向的。6.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性联系实际等原则。8.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实验法, 二、观察法,三、调查法, 四、个案法,五、 教育经验总结法。9.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

38、理 变化。10.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 1岁-3岁),幼儿期( 3岁-6、7岁),童年期( 6、7岁-11、12 岁),少年期( 11、12岁-14、 15 岁),青年期( 14、15 岁-25 岁),成年期( 25-65),老年期( 65 岁以后)。11. 个体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第三,不平衡 性。第四,差异性。12.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13.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 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14. 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

39、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 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著名论断。15. 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 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16.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指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 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从而走在发展的 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17. 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的性别差异等方面。18.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

40、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9.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在教师的指导 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 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20. 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讲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 策略、态度、动作技能。21.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 消退、 泛化与分化等。 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 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 条件反射形成以后, 如果得不到强化, 条件 发射就会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称为消退现象。

41、机体对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 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 则出现刺激的分化。22.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3.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 不 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 做惩罚。24.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25. 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26.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

42、有观念对新观念甲乙同化的过程。27. 奥苏贝尔同时提出 “先行组织者” 概念, 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 料。28. 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29.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 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30.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31.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 间接性学习动机。32.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 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 力和

43、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33.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表明,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讲,最 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4. 行为主义有关学习的动机的基本看法是, 行为是由驱动力所推动的, 而驱动力则有生理 上的需要产生的。35.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力求 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36.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 即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 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因素。37.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8.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 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 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39.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40. 认知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