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运动的描述(同步辅导)答案剖析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1.gif)
![Chapter2运动的描述(同步辅导)答案剖析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2.gif)
![Chapter2运动的描述(同步辅导)答案剖析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3.gif)
![Chapter2运动的描述(同步辅导)答案剖析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4.gif)
![Chapter2运动的描述(同步辅导)答案剖析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c0022890-0fad-41b5-94a0-23f80602feb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堂同步1 .由于计时器只能精确到1/100秒,在计时器无法区分快慢时,裁判通过照 片上所显示刘翔的身体躯干最先冲过终点线的画面而作出此判断.这种情况下不 宜将运动员视为质点.2 .以船为参照系的是“看山恰似走来近”.选取不同的参照系,描述的物体 运动可能是不同的,以船为参照系,人看到远处的山向人靠近,而以河岸为参照 系,山是静止的,船是运动的.3 . B4.在指定地点画出直线坐标系,让同学们在坐标系上集合整好队,每个人 记住自己的坐标.下次集合时,每个人可以不管其它情况,站到自己的坐标上就 行.课后巩固1 . D2 . C、D3 . D4 . D5 .“
2、日落西山”说明太阳相对西边的山向下运动6 .接力赛中要避免失误,应该是交接棒的两同学速度相差不大或相对静止.所 以最理想的交接棒是送棒同学不减速,尽全力跑;接棒同学在适当的时候开始提 前跑,直至交接棒时两人相对速度不大.当然交接棒要规定的区域内完成7 .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有三种:静止、向西或向东但速度比甲车慢提速训练1 . C2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重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 A选科准备1 . ( 1)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2)研究火车 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2 .由于参照物选取
3、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说它是静止的,有时又说 它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以车为参照物,这位同学是不动的,以地面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默认地面为 参照物.、时间和位移课堂同步1 . 略2 .略3 . B4 .略课后巩固1 . B、D2 .时间:B、C、D 时刻:A、E3 . C、D4 . (1)路程是260m ,位移100m方向东偏北37 (2)位移5 .如图1所示1(1)路程3 m ,位移2d ,万向A T B(2)路程nd,位移2d,方向ATC(3)路程2nd ,位移06 . 200m7 . (1) 6m, x轴负方向(2) 4(3) 5,
4、 13m, x轴正方向8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从同一点回到同一点,所以位移为0;而路程是一天 中所走路的实际路径长度,要具体分析.提速训练1 ,时间B、C、D,时刻A2 . C选科准备1 .略2. 根据题意画出运动情境如图2,设运动员从D瓶开始出发,C D E F Gn o n n n图2以后的运动中经历的是E (第一个瓶)、D (第二个)、F (第三个)、C (第四个)、G (第五个)、B (第六个),显然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DE段、ED段、DF段、FC 段、CG段和GB段的总和,路程是80m ,位移是从D到B的有向线段,则位移 大小是10m ,在这段时间内,共4次经过出发点.三、运动快慢
5、的描述一一速度课堂同步1 . 3.5m/s , 12m/s , 7.75m/s2 .你算的速度是从工厂到路口的平均速度,而从地上的擦痕和车上速度计显 示,出事时你的车速大于40km/h3 .乙是第一名,到达终点用时少的人运动得快4 .设两车运动的位移为2s,乙车运动的时间为2t,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甲车 的平均 速度为v甲=-2s- =48km/hs s十VlV2乙车 的平均速度为v乙=V1t +V2t =50km/h2t课后巩固1 .时间,位移;位移,时间;第1种2 .平均速度:C、E;瞬时速度:A、B、D3. A4. D5. B6. ( 1)卫星信号传播的距离大约是2X 36000km ,而
6、信号通过光缆传播时,光 缆距离可以忽略,所以通过卫星传来的画面动作时间要长一些.(2)光速C=3X 105km/s ,所以有x2 36000 km 延迟的时间划=5= 0.24sC3 10 km/s7. 1.1m/s解析:客轮下行从九江到武汉共用时411 = 9小时40分=34800 s则客轮顺水下行的实际速度V1 = 269000 m/s34800客轮上行从九江到武汉共用时 t2 = 13小时30分=48600 s则客轮逆水上行的实际速度v2 = 269000 m/s48600设水静止时船的速度为v0 ,水流速度为V,船顺水下行时,有船的实际航速V1 = v0+v'船逆水上行时,有船
7、的实际航速v2 =v0 -v'由可得v,=- 代人数据得v' = 1.1m/s2提速训练1 .16.1m/sd2 . v3V1V2选科准备1 .参考方案1:根据车轮通过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估测火车速度步骤:从火车到两根铁轨结合处时发出的某一次撞击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以 后数着车轮响声的次数.记录在与时间内,响声次数为n次,说明火车通过了 n根铁轨,设每根铁轨长I,则有火车速度v =t(火车提速后,铁轨越来越长,甚至已出现无缝铁轨.可将听声音测路程改为 观察铁路边里程标志测火车运动路程)参考方案2:从火车时刻表上查出两地间的路程,用计时工具测火车运动 的时间,计算此段时间内火车
8、的平均速度.2 .由上表可得,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t= 3小时5分=11100s ,南京到常州的 时间t1二1小时12分=4320s ,常州到无锡的时间t2=24分=1440s ,无锡到上海的时 间t3=1小时3分=3780s ,所以x 309 1000o全程的平均速度丫 = = 27.8 m/st 11100x1(144-6) 1000南东到常州 的平均速度 v1 = -1 = =31.9 m/st14320常州到无锡的平均速度v2 =5=(183-144)'1000 = 27.1m/st21440x3(309 183) 1000无 锡到上 海的平 均速度 v3 = -3 = = 33
9、.3m/st33780所以,列车从无锡到上海速度最快.16:00时,列车停在常州车站,所以此时的瞬时速度为零. 四、实验理论:误差和有效数字课堂同步B、C2 . B3 . 17.494 .测量自己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作为计时工具.再测出正常走路时 步的长度,作为测量尺.测出s和t后测出速度.课后巩固1 . (1) 2( 2) 5( 3) 22 .略3 . C4 . D5 .略6 . C提速训练1. 4, 2, 3, 3, 2, 3, 2, 42. B选科准备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定义式分别是绝对误差=测量值一真实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当绝对误差一样时,真实值越大,相对误差越
10、小,所以,父亲的测量结果相 对误差小,更可靠.2 .如果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则168.50cm 是正确的.但在要求不是 很精确时,也可以写成168.5cm五、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堂同步1 . 220 ,电火花,偏小2 .限位孔,定位轴,上,先,后;接线柱线圈振片永久磁铁振针 限位孔复写纸定位轴纸带3 .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 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0.0 2 x 5s=0.1 s,每隔0.1s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 2.89cm、3.74cm、4.32cm、5.15cm ,说 明纸带作加速运动.x 19.55 -1.30A、F间纸
11、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36.50cm/st 0.1 5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AD、AE或A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段 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点瞬时速度.AC 6.34 -1.30 ,vB v vAC = = = 50.4cm/st 0.1课后巩固1 . B、D2 . C3 .减速运动,0.24s, 7.75X 10-2m , 0.323 m/s, 0.203 m/s4 .加速运动,65cm/s , 122.5cm/s5 . v&解析:设闪电速度为光速C,雷鸣速度为声速v,雷电发生地的距离为x则有x 一工="v CCv;:tx 二C v因光速远大于声速,可近似认为x =
12、v&6.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 ,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1 90.解析: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 = - cm / s =19.0cm/ s 0.1,2.40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 =cm / s = 60cm / s0.04 1.20,,CD段的平均速度为v3 =cm/s = 60cm/s0.02DE段的平均速度为v4 = 238 cm/ s = 59.5cm / s0.04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v4= 60cm/s ,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图3提速训练1 . 10V以下交流;限位孔
13、;复习纸;(n1 ) X 0.02 s; BAEDCF2.略选科准备1 .不会打点;打点间隔无规律,不总6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但纸带上看不出,而实际上打点间隔已不是0.02s内物体 运动的位移;针与纸带接触时间过长,使“点”变成为“线”;不影响打点的时间 间隔,影响打点的清晰程度;对纸带的影响和振针压得太紧相似,是间断的直线2 . 10.14 m/s ,第一个,第8个,v-t图象见图33.解析:设记录的时间为ti、t2、位置(m)0102030405060708090100时刻(s)0t1t2,算出每段10m所用的时间和每段的平均速度第几个10m的位移123, ,91010m位移内的时间
14、Att1t2- t 1t3- t 2, ,一,一,、10每段的平均速度v AtV1V2V3, ,将每段的平均速度作为此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确定每点的坐标,/ tl 、 , t? - tl、 , t3 - tz、(1,Vi), ( +tl,V2), ( +t2,V3)222描点,连线.六、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一加速度课堂同步1 . 100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每隔1s速度的增加或减小(变化)相等4/左 0.3m/ s 0.6m/s0.9m/s 1 2火车:=0.3m/s1s 2s 3s汽车:2=2m/s2m/s _ 4m/s _ 6m/s1s 2s
15、3s火车、汽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见图4甲、乙甲乙汽车作初速度5m/s ,加速度0.3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火车作初速度20m/s,加速度2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课后巩固1. . B2. C、D3. C4. B5. D6. 200m/s 27. 180m/s2,向上8.甲:010s内做3m/s的 匀速直线运动,10s40s内静止,40s60s内做1.5m/s 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至60s末回到原点.乙:070s内从静止开始做3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0s40s内做速度30m/s的 匀速直线运动,40s60s内做初速度30m/s加速度1.5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60s速度变为
16、零提速训练1 . 6m/s , 0m/s2. A表示物体作速度10m/s的匀速直线运动,B表示物体作速度3.3m/s的匀速 直线运动,C表示物体作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3.3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表示 物体作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为1.7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选科准备1 . B、C2 .甲表示在0 ti时间内作速度减小的变速直线运动,tit2时间内静止.乙表示在0t1时间内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t1t2时间内匀速直线运 动.丙表示在0 t1时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设为v) , t1t2时间内静止,t2t3 时间内作反方向速度大于v的匀速直线运动至回到原位置.丁表示在0ti时
17、间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设为a), tit2时间内作匀速 直线运动,t2t3时间内作加速度大于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12阶段检测6.BD2. D 3.7. B 8.10V以下,0.02s4. AB9. C0.1s5. BCD10. ABC(1)测量的距离如图5所示,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各点到点1的距离x ( cm)相邻点间的距离5 =Xn Xn(Cm )X2 X3 X4X5一2ITT1.851.851.85363.701.60根据相等时间间隔内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变化5.301.306.601.107.708.500.80确定小车先匀速运动后减速运动.点2的速度,可看作点1、3间的平均速度
18、,x23.70cmV292.5cm / s2T 2 0.02s(2)有关物理的问题.例如:怎样求点1、点7的速度?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减小有没有规律?相邻两点间距离的变化与小车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等.13.诗中描述了轻舟的运动,它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14 . 0.25m/s5 m/s 2解析:(1)(2)a2“1瓦v2 t220m/s -10vm/ s20.25m/s240s0-10m/s2二-5m/ s2s15, 362.2 m解析:如图6设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为S,v车=80km/h毁m/s3.62s =$声 S车=(v车 +v声)t(v车+v声) s =(也 340) 23.62=36
19、2.2m图616.能.解:t时间内发生N次振动,说明通过了(N 1)根铁轨,则车速为(N -1)L v =t17. 10m/s ,方向与y轴负方向成53° 解析:设甲乙在某处相遇(如图7),则有 X12 +602 =x2又 甲运动 的位移X1 =v1 t=80m乙运动的位移X2=V2t解得 V2=10m/s方向与y轴负方向成日,tan9 = % = 9 则 8 =53。60318. (1) 0s40s内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0.5m/s(2) 40s120s内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3) 120s 200s内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25 m/s(4) 20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
20、运动的研究(答案)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堂同步1 . :B、C、D2 .: BCEADF3 :B、Cxac 6. 45 - 1. 4024 . vB =% 10 m /s = 25. 2cm s/2T 2 0. 1VcXBD2T10.10 -3.55 二 10 m/s = 32.75cm/s2 0.1同理可得:vD =40.25cm/s; Ve =47.75cm/s因此F点的速度为vF =55.20cm/s5 由题意及图示得 VB=16.50cm/s,vc=21.40cm/s,VD=26.30cm/s, VE=31.35cm/s,VE=36.30cm/s .(2)将图线延长与
21、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大小约为11m/s,此速度表示计时起点A的速度VA=11m/s课后巩固1. B、C2 .(1)由表中可知,小车在13点之间匀速运动的速度就等于小车做减速运动 的初速度,约为5m/s ; ( 2)例如:小车运动到水平薄布面上速度为什么会减小? 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 .(1)0.28m/s;(2)5m/s2.4 . 6.5cm/s, 12.5cm/s,0.3 m/s 2.5 .(1) VB=26cm/s, Vc=30cm/s, vd =34cm/s; VE=38cm/s.(2)由纸带中B、C、D各点的速度关系可推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 内速度的改变
22、量相等,由此可得:VE=38cm/s.6 .(1) VB=14cm/s, Vc=17.9cm/s, VD=21.8cm/s; VE=25.85cm/s , VF=29.85cm/s.臼30.0 -10.0,2,2(2)图略,a =cm / s = 40.0cm/s0.5提速训练1: VB=4cm/s, VC=6cm/s, VD=8cm/s; xef =22cm, VE=10cm/s2:汽车在前15s内做初速度为10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30m/s ; 15s25s 内汽车以3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5s40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30 m/s ,末 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选科准
23、备1 .: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 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 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 出v-t图象,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2 .提示:探究报告的内容要有:探究目的、探究的假设、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误差讨论五项。请参考前面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来完成。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堂同步1 . :B2 . B、D3 .:总 时 间:t 总=3 + 12=21.25$+17s=38.25s课后巩固1. . BCD2. 15
24、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 10m/s,方向沿斜面向下4. (1)D;(2)A;(3)B;(4)C5. ( 1)起 重机在02s内做匀加速上升,在26s内做匀速上升,在670s内做匀 减速上升,在1072s内静止,在1274s内做匀加速上升,在1476s内做匀减速 上升,最终静止。(2) A)提速训练1 . (1)AB段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C段静止,CD段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DE段做匀速直线运动.(2)火车或汽车进站然后出站的运动.3 3) a=1.5m/s 24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1)先利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各点的速度,
25、再取两点的速 度和相隔的时间即可求出纸带的加速度.(2)先利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选取坐标,作 出v-t图象,再求出斜率,即为纸带的加速度.(3)利用纸带折叠法.,、.,、 一 .25 .(1) 4m/s;( 2 ) 2m/s选科准备1 .(1) vt为末速度,t为运动时间,2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方向与初速度相同,4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4 m/s(2)图象略.2 . Vt =vN;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间中点的2 2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之和的平均值.3 .-0.5m/s 2;7.5m/s;0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
26、间的关系 课堂同步1 .第 4s 内的位移:x = x4x3 =9.66.9m = 2.7m2 .汽车的停车距离:x总=x1 + x2 = 14m + 20m = 34m3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为x 总=x1 +x2 +x3 = 10m + 80m + 10m = 100m 课后巩固4 .2.25m/s 2,1.5 m/s5 .9 m/s3. 1000m4. 30m 或 50m5. A、D6. (1) AB阶段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 2;BC阶段做反向匀加速运动,加 速度a=-2m/s 2.(2)最大位移在B点xm=9m.(3)物体做往复运动,位移x=5m,路程 s=13m 提速训练1
27、.8m/s2. 24m,27m3. :(1)6m;(2)5/6s,各运动 25m) 选科准备1. B2.4 v/t3. (1) 4s; (2)24m四.自由落体运动课堂同步1. D3 . 4.05m 4 . 3.4s;18.7s课后巩固1. B2. B,C3. 78.4m,4s4. 20 m/s;2s5. 2.75m6. 约 66s7. 0.5s;35m提速训练1 .提示:以人的高度估测塔的高度.2 . 20m/s,2s3 . D .提示:只要相邻两滴水滴下的时间间隔超过0.1s,人耳就能区分开两滴水两次的响 声.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则水下落h高度的时间为t/(n- 1).由 h=2
28、g( t )2 得重力加速度 g=2h(n-1)2/t2n 7选科准备一. 选择题1 .物体从气球掉落到落地的总时间t=t + t2=0.4+6.6=7.0s 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 v=gt2=10 x 6.6m/s=66 m/s2 . 2s.3 .答案:略阶段检测(总分100分)1 . CD2 . A3 . D4 . A、D5 . B、 D6 . C、D148 . C、D9 . C.10 . A11 . A12 . : CD二.填空题13 . 2m/s 2(s4s5 s6) -(s1 s2 s3)214 . 0.86m/s ; a =-2 12;0.64m/s 29T2三.计算题(以下每题10
29、分,计40分)15 . 100s16 . 1000m;24.14s)17 . 0.365s,上升了 13.93m)18.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为VA=(2+8t)m/s;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为 VB=(8-1.6t)m/s.(2)0.625s(3)8.75m第三章相互作用(答案)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堂同步1、C;2、D; 3、A ;4、略;5、如图 3-42 所示图 3-4324课后巩固1、A;3、D; 4、ACD;5、BCD;6、略;7、略;L 8、2,2、C;提速训练1、BC ;2、C;选科准备1、 B; 2、AB;二、弹力课堂同步1、BD; 2、D;3、如图3-43所示;
30、4、通过a在e上所成像点位置变化观察钢丝的形变;5、形变量为1m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为500N;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形变量成正比.课后巩固1、BC;3-45所示; 提速训练2、D;3、A;4、D ;5、如图3-44所示;6、如图1、BCD;2、C;选科准备1、11.5cm,5.75cm;, mg mg 一 2、d = +7或 d=5mg 5mg3kl3k23kl 3k2、摩擦力课堂同步1、B; 2、BC; 3、D 4、0.25, 1.0 , 0.8; 课后巩固1、C; 2、D; 3、BD; 4、C; 5、A;6、6N , 0.2提速训练1、D; 2、AC;选科准备1、BD;2、AB
31、D;四、力的合成课堂同步1、AC; 2、CD; 3、ACD; 4、BC; 5、D;5、0.4;7、0, 2;8、6、占八、位置,F1的大小和方向,F2的大小和方向;结点回到。位置.3、C;4、C; 5、B; 6、ABD; 7、6N;8、& 7N.课后巩固1、ACD; 2、CD;3N , 4N ; 1N < F提速训练1、D2、AD选科准备1、6F, 5F 方向;五、力的分解课堂同步1、BC; 2、AC;上;6、0.9N .课后巩固1、AB; 2、AC;0.25提速训练1、略 2、 5F选科准备31、mg 2、2、 B.3、A; 4、10Y3N ,方向水平向左;90N,垂直水平面向
32、3、D; 4、C; 5、C;6、B; 7、拉着省力;8、15 3N,135N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测试1、D;2、AC;3、BC;4、BC;5、A; 6、CD;7、CD; 8、D; 9、D; 10、 BD; 11、 D; 12、A;13、3N , 4N ; 5N 14、2G;15、15N150N/m;16、 FL/d; 17、mmg ;18、 10N , 43.5N .sin -Scosi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答 案)一、牛顿第一定律课堂同步1.C 2.A 3.D 4.BC 5.顺序是“”;正确选项是B。课后巩固1.BD 2.CD 3.C 4.D 5.B 6.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
33、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上滚动,它滚动的距离要比草地上远得多,这说 明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的 阻力大,运动状态改变的快;足球在水泥地上滚动时所受的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 的慢.所以在草地上盘带足球时,为了不致于使足球停下来,必须不断地用脚轻轻 地踢球.自行车的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提速训练1.B 2.C选科准备1.当汽车启动时,绿灯亮;当汽车刹车时,红灯亮.当汽车启动时,汽车速度变大了,而金属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 态,从而使绿灯所在的电路接通,所以启动时绿灯亮;反之,急刹车时,汽车的速 度变小了,而金属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从而使红灯所在的电
34、路接通, 所以刹车时红。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同步:1.C 2.B 3.C 4.D 5.变化了,因为速度的方向会改变课后巩固:1.D 2.BC 3.B 4.CD 5.B 50g 6. 0.71 kg 7.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小提速训练:0.12N,图略选科准备: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测量物体加速1c 2x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x=at2,a=W 2 t2 由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 来测量加速度。但在本次探究中其实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
35、这是因为 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 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由于,a=,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 t2位移XI、X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亘。a2 x21、探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步骤略2、探究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步骤略三.牛顿第二定律课堂同步1.CD 2.BC 3.D 4.A 5.18m/s2,竖直向下 2 m/s2,竖直向下6.a1 = gsin 二-'gcos-;a2 =gsin 1gcos3课后巩固 1.AB 2.B 3.BC 4.B
36、D 5.A6.A7. 0 =arctan mg 8.F -maFN =m(g asin-), Ff = macos?.提速训练1.BC 2. 1.5g, 零3选科准备1. 2人=0 aB=3g 2. 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中,2其加速度一直在减小,所以刚抛出时加速度最大a £1_n+Kv,回到抛出点 a 1g vmm一,F2k时加速度取小a2 = = g 一 vm m四、牛顿第三定律课堂同步1.C 2.C 3.D 4.CD 5.物体对地球的引力 ;重力G,物体对弹簧的拉力6.物体A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N,。G和N是一对平 衡力,G的反作用力是物体A对地球的引力,
37、施力物体是A,受力物体是地球; N的反作用力是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A,受力物体是桌面课后巩固1.BC 2.BCD 3.BCD 4.C (若斜面光滑,摩擦力为零,物块对斜 面只有压力,C正确;若斜面不光滑,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f =mgsing-ma ,方 向沿斜面向下。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即f与N的合力方向应介于竖直向下和垂 直于斜面向下之间但不包括竖直向下。)5.D 6B 7.1f 8. mg2+a2提速训练8N ,竖直向下(提示: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杆对小环的摩擦 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小环对杆的摩擦力,再以底座为研究对象求地面对底 座的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底座对水平
38、地面的压力)选科准备1m/s 2五、力学单位制课堂同步 1.ABCD BDEF 2.ABD 3.D 4.BD 5.( 1 ) ( B ) , ( 2) ( D ),(3) (C), (4) (A)6. (1) s,时间;(2) m/s 2,加速度;(3)N,力。课后巩固 1.BD 2.CD 3.B 4.BD 5.AB 6.0.48N 。提速训练 1. 900N 2.2.25 X 103N选科准备5s,37.5m .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课堂同步1.D2.C 3.BD 4.C 5.v0 = 12m/s (汽车刹车后,水 平方向 只受一个阻力(即制动力)作用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要求
39、汽车的初 速度须知(1 )汽车的加速度;(2)减速运动的时间或位移。加速度根据受力来计 算,题中所给的轮胎擦痕长度正是汽车的位移,条件足够,问题可以解决。)课后巩固 1.ACD 2.B 3.D 4.AC 5.CD 6.BC 7. s = s1 + s2 =157.1m8.木块奇数秒内做加速度为2m/s 2的匀加速运动,在偶数秒做匀速运动。经过 8.5 s,木块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 m (提示:求木块的位移时,求出第1, 2, 3, 4 秒的位移,找出关系,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并作讨论。)提速训练 1.(1)反作用力;(2) 5m/s 2, 1.5 G 2.1.6 m/s2, 2.5s选科准备 1. (1) t=4s (2) vmin =2m/s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课堂同步 1.B 2.BCD 3.BD 4.C 5.150kg。课后巩固 1.D 2.AB 3.C 4.C 5.ABC 6.B 7.V3G, G8.2m 或 4m提 速训练 1.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师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有关个人借款合同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砌块定作买卖合同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 建筑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2025年热塑性聚酯PBT工程塑料及合金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合同模板主材甲供分包合同范本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纲要
- 物业公司介绍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