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x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PPT课件_第1页
NOx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PPT课件_第2页
NOx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PPT课件_第3页
NOx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PPT课件_第4页
NOx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NOxNOx生成机理1、热力型NOx 热力型是由空气中的氮气高温氧化而成。的生成与氧原子的存在成正比,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当煤粉炉中的温度升至1600时,热力型可占到炉内总量的25-30,热力型NOx中绝大部分是NO,在床温在1350以下时,几乎没有热力型NOx的生成。2、燃料型NOx 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碳氢化合物结合成氮的环状或链状化台物(芳香杂环氮化物、砒啶和砒咯及其衍生物)氧化形成,燃料型NOx是循环流化床中生成NOx的主要部分,含量常超过95%。3、快速型NOx 当碳氢化合物燃料过浓燃烧时,在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Ox,它是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烃(CH)等撞击空气中的氮分子

2、生成的CN、HCN等再被氧化而来。快速型NOx受温度影响不大,在流化床锅炉燃烧条件下,一般不考虑快速型NOx。【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主要是NO和NO2,此外还有N2O。在生成的氮氧化物中,NO占90%以上,NO2占5%10%,而N2O只占1%左右。第1页/共12页二、NOxNOx影响因素分析【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NOx排放浓度超标燃料特性燃料的氮含量燃料中氮存在形式燃料挥发分中各元素以胺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燃料氮在燃烧过程中主要生成NO以芳香环形式存在的燃料氮在挥发分燃烧过程中主要生成N2OO/N比越大,NOx排放量越高H/C比越高,则NO越难于被还原,

3、故NOx排放量也越高当风不分级时,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反应区内的氧浓度,因而,对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的生成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CO浓度会增加,燃烧效率会下降过量空气系数脱硫剂床温床压S/N比会影响到各自的排放水平,因为S和N氧化时会相互竞争,故SO2排放量越高,NOx排放量越低当风分级时,一次风量的减少、二次风量的增加,N被氧化的速度下降,NOx排放量也随之下降富余的CaO作为强催化剂会强化燃料氮的氧化速度,使NO的生成速度增加(大)富余的CaO和CaS作为催化剂强化CO还原NO (小)提高床温将导致NOx排放升高和N2O排放降低在锅炉高负荷和高床料含碳量的情况下,

4、NOx的排放量大为降低燃料中氮含量越高,NOx生成量越大第2页/共12页二、NOxNOx影响因素(一)仪表准确性【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2月5日,联系雪迪龙厂家,对1#在线监测分析仪进行校准、气路检查、排除由于仪表测量的不准确造成NOx测量值偏大。仪表校准仪表参数设定 12月5日,联系雪迪龙厂家,对1#在线监测分析仪出厂参数进行检查核对,防止返厂检修回的分析仪内部参数设置问题造成NOx测量值偏大。第3页/共12页二、二、NOxNOx影响因素(二)煤质特性影响因素(二)煤质特性【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1#系统改造试验后数据1#系统近期运行数据数据NOx排放浓度为124.63mg/mN

5、Ox排放浓度为212.50mg/m 在给料机平均转速(给料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改造后一个阶段内燃用煤质含硫量为1.853%的煤种时,NOx排放浓度平均值为124.63mg/m;在现阶段燃用煤质含硫量为1.85%的煤种时,NOx排放浓度平均值为212.50 mg/m 。 结论:煤质因素造成NOx排放浓度变化。现阶段30.13试验后28.99+1.14给料机转速平均值第4页/共12页二、NOxNOx影响因素(二)煤质特性【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燃料型NOx是占循环流化床生成NOx的主要部分,大约占90%左右。而煤质特性影响NOx生成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燃料中氮的含量;燃料中氮含量越高

6、,NOx生成量越大。2、燃料中氮的存在形式;以胺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燃料氮在燃烧过程中主要生成NO;以芳香环形式存在的燃料氮在挥发分燃烧过程中主要生成N2O。3、燃料挥发分中各元素。O/N比越大,NOx排放量越高;H/C比越高,则NO越难于被还原,故NOx排放量也越高;S/N比会影响到各自的排放水平,因为S和N氧化时会相互竞争,故SO2排放量越高,NOx排放量越低。煤质检验报告 要判断是由于上述那个因素造成NOx升高,必须进行入炉煤元素全分析后。每年内蒙古电科院免费为我厂入厂煤进行一次元素分析,下半年入厂煤还未安排送检。技术监督服务协议第5页/共12页二、NOxNOx影响因素(三)系统改造石灰石用

7、量因素【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2#系统改造前燃用低硫煤2#系统改造后燃用低硫煤NOx排放浓度为212.50mg/m 2#炉改造期间(燃用低硫煤期间),维持煤质稳定的情况下,在投入改造后系统后,SO2排放浓度减低26.54mg/m, NOx排放浓度升高39.23mg/m。 结论:石灰石用量造成NOx排放浓度变化。 2#系统改造前后参数对比-26.54mg/m39.23mg/m第6页/共12页三、NOxNOx控制措施一(调整一、二次风配比)【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热电厂锅炉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方式为分级燃烧,以二次风送入点为界,使上不形成富氧燃烧区,下部形成富燃料区,这样在还原性气氛中

8、可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时,NOx排放将会下降。当过量空气系数一定时,二次风率增大,一次风率相应减少,NOx生成量也随之下降,并在某一分配下达到最低点。同时,实施了分级燃烧,SO2和CO排放也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配风情况计划采取的措施重新调整一、二次风配比,适当降低一次风量,提高二次风量。由于为降低稀相区磨损,曾经做过类似的工作,且床压进行了上调,因此,此项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整空间不大。一、二次风配比对NOx的影响1#炉配比情况2#炉配比情况第7页/共12页三、NOxNOx控制措施二(调整床温)【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运行床温降低时,NOx排放降低,而N2O排放上升,

9、这就意味着通过降低床温来控制NOx的排放会导致N2O的升高。有资料表明,在脱硫温度在850时,N2O的转化率最高,此时N2O排放浓度可达200-250ppm,床温进一步升高, N2O的排放浓度将大大减少。目前床温情况计划采取的措施根据目前床温情况,计划适当降低床温,观察NOx的排放浓度,找出控制NOx的最佳点。运行床温控制还受负荷及燃烧效率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在最佳脱硫温度850左右时,燃料氮向N2O转化率却最高。床温对NOx的影响1#炉床温情况1#炉床温情况第8页/共12页三、NOxNOx控制措施三(脱硫剂投加量)【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中需要投

10、入更多的石灰石,以提高钙硫摩尔比,但研究表明,富余的CaO是燃料氮转化为NO的强催化剂,因此脱硫剂的投入最终将增加NOx的排放。脱硫系统改造前后对比计划采取的措施根据SO2排放浓度,在确保SO2排放浓度控制在200mg/m前提下,适当降低石灰石粉投机量。计划进行效果试验。脱硫剂的影响脱硫系统改造前后排放浓度平均值改造后严格执行新标准第9页/共12页三、NOxNOx控制措施四(找出控制临界点)【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入炉煤含硫量与NOx排放浓度线性关系暂时还未明确找出,暂时将2#脱硫系统改造后,根据燃用煤质的不同(低硫煤高硫煤),煤质含硫量有0.82变为1.68%,NOx排放浓度由152.

11、99mg/m升高至216.23mg/m,将上述两指标上下限作为曲线终点得上线性关系图。发现在NOx排放浓度控制在200mg/m,煤质含硫量指标为1.482%。入炉煤含硫量与NOx排放浓度线性关系图NOx=73.535*S%+91.05第10页/共12页四、NOxNOx控制技术考察【NOx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热电厂前期对各种降低NOx排放技术进行资料查找对比:各种降低NOx排放技术比较工艺优点缺点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除效率高,被认为是最好的固定源脱硝技术 投资和操作费用大,还原剂的泄漏也是问题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效率高,操作费用低,技术已工业化温度控制较难,氨气泄漏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光催化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二次污染少TiO2对高浓度NOX的脱除效低,有有害中间产物产生电子束或电晕放电不产生废水,回收副产物NH4NO3可作氮肥加以利用,能同时脱除SO2和NOx,且具有较高的脱除率能耗高,可产生X射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