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现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2CB720902)和国家文物局创新联盟课题(文博函2012878号)资助。作者简介 李佳佳(1990-),女,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张秉坚(?),男,浙江大学?院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16年期刊论文的定量分析李佳佳1 张秉坚1,2(1.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7;2.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7)内容提要: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文物保护材料和相关技
2、术研究领域在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文物保护工作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国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现状。通过NoteExpress软件,可以较便利地对期刊论文的年份、作者、发表期刊、被引数、影响因子, 以及涉及的文物类型、保护材料种类等进行梳理统计,统计所显示的数据有助于我们其了解国际相关研究动态、比较国内国外研究差距、查询各国保护材料和技术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传统胶凝材料和现代合成胶凝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从而由此推测文物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文物保护 材料 国际现状期刊论文 定量分析 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迅速发展。
3、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积极主动地了解国际同行保护材料和技术研究状况,比较国内国外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的差距,掌握当前文物保护科研发展趋势,是追赶或超越世界先进保护技术的迫切需要。在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认知文物本体材料、应用或开发恰当的保护材料,是保护技术实施的关键内容。文物保护材料主要是各类胶凝,它们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将散粒或块状材料粘结凝固成整体。文物保护中常见的传统胶凝材料有粘土、石灰、石膏、动物胶、植物胶等,现代胶凝材料有环氧、丙烯酸、有机硅、氟碳、聚氨酯、羧酸酯、硅酸盐、硅溶胶等合成材料。本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对国际文物保护材料期刊文献的定量分析,了解世界文物保护材料和相关技术研究的现状
4、和发展趋势。一、数据与方法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三个期刊论文引文子库SCIE(Social Care Institute for Excellenc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以20002016年间发表的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检索目标,开展文献计量学研究。为使检索内容准确,笔者经过反复验证,将检索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描述保护对象的历史属性,第二类描述保护对象本体性质或
5、材质,第三类描述保护行为、保护方法及保护材料。用三类检索词的交集(即同时满足)筛选出文物保护材料和保护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减少文献遗漏,已将可能涉及的具体词汇列入,按此规则列入的检索词见附件1。本文选用NoteExpress软件作为数据分析的统计工具,检索从2000至2016年间的期刊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2月20日),初始入围文献112660篇。去除医学类、动物学类及社会科学类等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类别的研究文献后,得到本次统计的样本总数,共计56462篇文献。通过数百篇英文论文的抽查,证明绝大多数文物保护材料和技术研究的文献已涵盖在内。另外,按照上述检索规则,科技考古领域的许多研究文献
6、,特别是对文物本体材质的检测,因关键词相同,也包含在样本总数中,进入了统计内容。二、统计结果分析(一)论文年度分析从2000年到2016年,按照发表年份,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文献的年增长情况见图一。图一/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文中所有图请提供单独图片格式,目前的随文图排版质量不佳。并请在图的横轴和竖轴上给予说明,如图一横轴为年代,竖轴为论文数量。后文图片同此处理。因数据检索截止日为2017年2月20日,许多2016年出版的文献还未收录进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该年论文总数偏低。其余年份如图一所示,论文数量处于逐年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长约319.35篇,反映了文物保护材料和技术研究越来
7、越兴盛。(二)收录情况分析样本总数56462篇文献中,43221篇文献(占文献总数的76.55%)被SCIE(SCI扩展版)收录, 24248篇(42.95%)被SCI(SCI核心版)收录,9073篇(16.07%)被A&HCI收录,5313篇(9.41%)被SSCI收录,20839篇(36.91%)被EI(工程类)收录。收录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文献的国际数据库,主要为自然科学类和工程类,也有艺术人文类和社会科学类,说明文物与文物保护研究是跨越各大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三)发表期刊分析通过对发表期刊进行统计,可以确定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为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提供依据。样本文献来自于52
8、17种期刊,表一为发文数量前十位的期刊。表一/ 20002016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前十位的期刊序号期刊名论文数量(篇)影响因子1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考古科学)13922.2552PLOS ONE(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8853.0573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遗产)6681.5334ARCHAEOMETRY(考古学)4111.3645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建筑与建筑材料)3822.4216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
9、CIENCE & PROCESSING(应用物理A-材料科学与加工)2961.4447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拉曼光谱)2692.3958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物理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光束相互作用)2481.3899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和生物分析化学)2373.12510STUDIES IN CON
10、SERVATION(保护研究)2190.323以上10种期刊均收录在SCIE数据库中,同时也被收录在SCI(4种)、A&HCI(4种)和SSCI(1种)等数据库中。这10种期刊涵盖了考古、文化遗产、建筑、材料、仪器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表明文物和文物保护研究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的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共收录文物保护研究论文218篇,排名第11位。(四)作者分析47329篇文献共涉及164697位作者(包括共同作者),其中,141918位作者仅发表1篇文章。统计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作者见表二
11、。表二/ 2000-2016年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作者序号作者作者机构所在国家论文总数(篇)第一作者发文数(篇)1Colombini, Maria Perla意大利85142Colomban, Philippe法国62253Barone, Germana意大利55224Dillmann, P法国5375Baglioni, Piero意大利49106La Russa, Mauro Francesco意大利48137Janssens, Koen比利时4748Mazzoleni, Paolo意大利4509Edwards, Howell G M英国422310Walter, P法国412表二中所有人员
12、所在机构均位于欧洲,说明在文物保护领域,欧洲的机构和研究者占主导地位。其中有5位作者来自意大利的机构,说明意大利已有一批高产、多产的作者群,他们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影响。了解中国在国际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状况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研究中共有6451篇文献有国内机构的作者参与写作,占11.43%。表三为发文数量前十位的国内作者,因数据源无法区分通讯作者和共同作者,表三中有些是相同论文的共同作者。表三/ 2000-2016年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国内作者序号作者论文总数(篇)第一作者发文数(篇)机构1张秉坚361浙江大学2王昌燧230中国科学院3张晖192浙江大学4李青会182中国科学院5干福熹
13、173中国科学院6杨益民171中国科学院7和玲177西安交通大学8承焕生154复旦大学9周旸141中国丝绸博物馆10刘松135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前十位的作者中,有5位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下属各科研院所,说明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及科技考古方面的主要研究机构。其余5位作者来自高等院校和国内文物与博物馆系统,这两类机构作为国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五)作者机构分析对样本文献中发文数量前十位的机构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四。表四/ 2000-2016年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机构序号机构国家论文数量(篇)1CNR(国家研究委员会)意大利3022CNRS(国家科学研究院
14、)法国1823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中国1154UCL(伦敦大学学院)英国1155CSIC(高等科研理事会)西班牙996Univ Pisa(比萨大学)意大利937Univ Catania(卡塔尼亚大学)意大利918Univ Paris 06(巴黎第六大学)法国809Univ Florence(佛罗伦萨大学)意大利7910Univ Calabria(卡拉布里亚大学)意大利66以上10家机构位于5个国家,发文数量共计1222篇。5家为意大利机构,共发文631篇。文物保护研究机构主要位于欧洲,意大利在本领域内发挥了重要影响。意、法、西、中等国的国家级科研
15、委员会下属各机构是发文的主要单位。表五为发文数量在前十位的国内机构。表五 2000-2016年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国内机构序号机构论文数量(篇)1浙江大学44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283复旦大学274北京大学265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66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37中国科学院大学238中国科技大学209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810中国丝绸博物馆14表五所列的10家机构发文共计249篇。5家机构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合计发文140篇;3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研院所,合计发文72篇(中国科学院总计发文115篇);2家机构属于文博系统。以上机构的研究者是中国在国际上发表
16、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者。(六)被引数分析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可以反映学者们对该文献的关注和认可程度。本次样本统计中,被引用1次及以上的文献共37121篇,被引数在19次之间的共24509篇(43.41%),被引数在1019的文献共6798篇(12.04%),被引数在20次及以上的文献共5814篇(10.30%)。本文研究了被引数在100以上的文献,共计15篇,发表年份最晚的为2010年。其中有9篇论文研究文物的检测,其中拉曼光谱(6篇)和XRF(2篇)等无损检测技术受到普遍关注。从研究对象看,5篇文献研究古代颜料(染料),4篇文献研究古代灰浆、金属及玻璃,2篇文献研究器物中的有机残留物(
17、蜂蜜、水果、淀粉粒等),说明文物的检测分析是各国研究者们都很重视的研究方向。表六为国内作者发表的文献中被引数前五位的文献列表。表六/ 20002016年国内作者发表文献中被引数前五位的论文序号年份作者论文名称期刊被引数12010和玲梁军艳 赵翔 李伟东罗宏杰Preparation an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well-defined fluorinated acrylic copolymer latex and solution for ancient stone protection(古代石材保护中已知的含氟丙烯酸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对比评价)PROGRESS
18、IN ORGANIC COATINGS(有机涂料研究进展)2922002承焕生张正权夏海宁江锦春杨福家Non-destructiv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ancient Chinese pocelain by PIXE(利用PIXE对中国古代瓷器的无损分析和鉴定)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物理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光束相互作用)2832010杨富巍张秉坚马清林Study of
19、Sticky Rice-Lime Mortar Technology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Masonry Construction(糯米石灰砂浆技术在历史砖石建筑修复中的应用研究)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报告)2342008曾余瑶张秉坚梁晓林A case study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mortars used on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hina(中国古代建筑中典型砂浆的案例研究和机理调查)THERMOCHIMICA
20、 ACTA(国际热化学学报)2352011刘睿刘景富周小霞江桂斌Applications of Raman-based techniques to on-site and in-vivo analysis(拉曼技术在现场和体内分析中的应用)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趋势)22以上5篇文献中,2篇研究古代糯米灰浆、2篇研究文物检测技术(PIXE和拉曼)、1篇研究保护材料(氟化丙烯酸),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灰浆、特色保护材料、以及先进文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更多关注。比较国际和国内文献的被引数,可以看到,国内作者论文的被引数距离国际一
21、流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七)影响因子分析影响因子(IF)是汤森路透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判断论文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的指标之一,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论文的质量。本次研究的论文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IF38.891),NATURE(自然,IF38.138),NATURE NANO TECHNOLOGY(自然 纳米科技,IF35.267),SCIENCE(科学,IF34.661),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IF34.090)。本次统计中收录在以上五本期刊中的论文共计19篇,其中有9篇涉及对古代遗迹
22、、遗物的分析诠释,其中4篇文献研究古代颜料,3篇文献研究古船(其中2篇研究瑞典“瓦萨号”沉船),各有1篇文献研究石质文物、化石、古建筑、金属文物和木乃伊的检测保护。说明在文物保护研究中,对重要遗迹和遗物的认知研究更能获得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关注。此外,有3篇文献研究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空间解析技术、表面技术等,说明高新技术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研究成果的档次。以上文献中没有中国作者进入,反映了中国在本领域研究论文水平离国际前列还有较大距离。表七为国内作者发表的文献中影响因子前五位的文献列表。表七/ 20002016年国内作者发表文献中影响因子前五位的论文序号年份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影响因子
23、12010杨富巍张秉坚马清林Study of Sticky Rice-Lime Mortar Technology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Masonry Construction(糯米石灰砂浆技术在历史砖石建筑修复中的应用研究)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报告)22.00322014屈建军曹世雄李国帅牛清河冯起Conserv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Dunhuang, China(中国敦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GONDWANA RESEARCH(冈瓦纳
24、研究)8.74332011刘睿刘景富周小霞江桂斌Applications of Raman-based techniques to on-site and in-vivo analysis(拉曼技术在现场和体内分析中的应用)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趋势)7.48742011夏建荣林金火徐艳莲陈钦慧On the UV-Induced Polymeric Behavior of Chinese Lacquer(中国生漆的紫外光诱导聚合行为)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应用材料与界面)7.145
25、52013顾兆林罗昔联孟祥兆王赞社马涛等10人Primitive Environment Control for Preservation of Pit Relics in Archeology Museums of China(中国考古博物馆探坑遗址保存的原始环境控制)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5.393 国内学者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前5篇文献中,全部为2010年后发表。2篇文献研究糯米灰浆或大漆,2篇文献研究敦煌壁画和秦汉兵马俑的保护,说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胶凝材料,以及敦煌壁画、秦汉陶俑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受到国际较
26、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关注,也说明在这些研究领域,我国学者的论文已开始进入具有较高影响的期刊。三、研究热点分析(一)文物类型分析对文物类型的分类统计可以了解国际文物研究的热门或冷门领域。本次研究通过关键词整理,按照文物的材质,将文物分为石质文物、建筑、彩绘文物、金属文物、漆木器、纸质文物、土质文物、纺织品文物、玻璃等类型;不属于以上文物类型的文物,如玉器、皮质文物等,归入“其它文物类型”,统计结果见图二。190250125672721283328692972458561991081218283图二/ 样本文献按文物类型统计图通过以上统计,结合国内文献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文物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国内
27、与国际研究者们关注的文物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图二表明,建筑、金属、陶质类文物的研究是国际文物研究的热门领域;而国内文物研究的热点1依次为:石质文物(18.61%)、古建筑(12.69%)、彩绘文物(11.93%)、金属文物(10.49%)、漆木器、纸质文物、土质文物、陶质文物和纺织品文物。这种差异与各国文物研究和保护的需求有关,也与国内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投稿取向有关。在建筑遗产(古建筑、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金属和陶质文物的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如想跻身国际前列,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需要追赶。从研究范围看,国内与国际也有差距。例如,本次统计中共有2567篇文献研究古代玻璃的分析和保护
28、,其他如蜡质雕塑2, 3合并为注释【2】,、纸莎草纸4按前顺序,顺为【3】,以下注释号顺延、混凝土建筑5、胶卷6、磁带7等涉及民俗文物、工业遗产、近现代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国际上都有不少研究者在涉猎。尽管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有关,但是可以发现,在一些相对冷门或新视角下的研究领域,国内相关研究还较少。(二)保护材料和技术通过对常见文物保护材料的分类统计,可以了解文物保护材料和相关保护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推测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文物保护材料既有传统材料,如石灰、石膏、淀粉类、血、蛋白类、油脂、大漆、动物胶、植物胶、天然蜡等;也有现代合成材料,如环氧类、丙烯酸类、有机硅、氟碳、聚氨酯、硅酸 盐、
29、醋酸乙烯酯、硅溶胶等材料。将传统胶凝材料和现代胶凝材料的研究论文按照年度分布统计,结果见图三。图三/ 传统与现代文物保护胶凝材料论文年度分布折线图由图三可知,在20002016年间,国际传统胶凝材料研究文献数量远多于现代胶凝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胶凝材料的研究得到了研究学者的重视,已成为各国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由于传统材料往往就是文物本体材料,这使一大批认知文物本体的研究文献被计入了传统保护材料的范畴。1传统胶凝材料本次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类传统胶凝材料进行统计,包括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火山灰、石膏等)和有机胶凝材料(蛋白质类、淀粉类、油脂类、动物胶、植物胶、血类、天然蜡等)
30、,结果见图四。92180199328393478988159730215213图四/ 2000-2016年十类常见传统胶凝材料研究文献发文数量由图四可见,油脂、蛋白质、植物胶、石灰为国际文物保护传统胶凝材料的研究热点。各类传统胶凝材料近5年发文量占比都在40%以上,说明近5年传统胶凝材料发文数量增幅迅速。其中淀粉(58.79%)、血类(57.74%)、植物胶(52.94%)的研究发展尤为迅猛。(1)油脂:共有5213篇文献,占样本总数的9.23%,年均发文306.65篇。常用油脂为干性油,如桐油、松节油、亚麻籽油等,应用最多的文物类型为建筑文物(1361篇)、金属文物(1226篇)和土质文物(
31、737篇)。(2)蛋白质:共有3021篇文献,占样本总数的5.35%,年均发文177.71篇。常用蛋白质为蛋清、牛奶、凝乳等,应用最多的文物类型为建筑文物(473篇)、金属文物(449篇)和纺织品文物(207篇)。(3)石灰:年均发文93.94篇。石灰是古代建筑最常见的传统无机胶凝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应用。排名前三的应用为建筑(937篇)、石质文物(632篇)和陶质文物(304篇)。(4)植物胶:年均发文58.12篇。不同地区往往根据当地资源制作不同种类的植物胶,常见的有桃胶、阿拉伯树胶、黄芪胶、松香、大漆等。排名前三的应用为建筑(264篇)、金属(110篇)和纺织品(239篇)。(5
32、)血类:年均发文28.12篇。涉及血类最多的文物类型为:金属(87篇)、建筑(71篇)、陶质文物(34篇);研究论文包括微痕分析、古建筑油饰彩画、壁画的地仗层以及油漆底漆等。(6)石膏:年均发文23.12篇。石膏是常见无机胶凝材料,可以作为建筑文物(210篇)和石质文物(107篇)的粘接材料,也用于古代彩绘(159篇)的壁画地仗中。(7)天然蜡:年均发文19.29篇。排名前三的应用为金属(75篇)、建筑(65篇)和陶质文物(60篇)。(8)淀粉:年均发文11.71篇。淀粉主要作为胶黏剂用于各类文物的保护修复中,排名前三应用为建筑文物(44篇)、陶质文物(34篇)和纺织品文物(33篇)。(9)动
33、物胶:年均发文10.59篇。动物胶是用动物的皮、骨或筋制成的粘结剂,文物保护中常用的有明胶、牛(皮)胶、鱼胶、兔胶等,常被用于纸质文物(53篇)、彩绘文物(43篇)和金属文物(14篇)的表面修复和防护中。(10)火山灰:年均发文5.41篇。在古罗马时期,火山灰和人造火山灰材料曾被广泛地作为砂浆成分用于各式建筑中,排名前列的应用为建筑(46篇)、土质文物(28篇)和陶质文物(23篇)。传统胶凝材料研究已成为国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关于传统材料成分分析的文献占据了重要地位,形成了一批检测方法8-10合并,并按前文注释号顺序。有效的检测技术不仅能使研究者更好地解析文物,同时也
34、有利于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彩绘胶结物的检测11-13合并,调整顺序。对兵马俑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用最新检测技术发现文物更多的内涵是国际学界追求的发展方向。传统胶凝材料的使用范围受到古代国家疆域的限制,不同文明通常都具有该文明特有的传统材料,传统胶凝材料的研究已形成一些区域性的研究体系。欧洲的研究者对传统水硬性石灰、石膏、沥青、火山灰砂浆14-15合并,调整顺序。等的研究广泛。近年来,中国研究者关于糯米灰浆16-17合并,调整顺序。、血料灰浆18顺序、桐油灰浆19-20合并,调整顺序。等发表了许多文献,为国际了解中国的“无机-有机”传统复合胶凝材料做出了贡献。2现代胶
35、凝材料本次统计中,用于文物保护的各类现代胶凝材料研究文献的发文量见图五。图五/ 20002016年现代胶凝材料发文数量由图五可知,研究最多的现代胶凝材料为有机硅树脂、硅酸盐和环氧树脂。近5年各类现代胶凝材料的发文量也占近17年发文量的40%以上,其中环氧树脂(54.30%)、醋酸乙烯酯(51.98%)、丙烯酸(51.70%)、聚乙二醇(51.01%)的发文量增长更快。(1)有机硅:年均发文60.47篇。有机硅包括硅氧烷、硅树脂、硅酸乙酯、硅油和硅橡胶等种类,是文物保护中常见的封护保护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有建筑文物(74篇)、玻璃(45篇)和陶质文物(43篇)。(2)硅酸盐:年均发文48.24篇。
36、硅酸盐泛指由硅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文物保护中常用的硅酸盐材料有硅酸钾、硅酸钠等。排名前三的应用为玻璃(227篇)、土质文物(219篇)和金属文物(212篇)。(3)环氧树脂:年均发文20.65篇。环氧树脂是文物保护中最常见的粘接材料,排名前三的应用为纺织品(107篇)、建筑文物(103篇)、和玻璃(102篇)。(4)醋酸乙烯酯:年均发文16.59篇。排名前三的应用为金属文物(67篇)、建筑(47篇)和陶质文物(40篇)。(5)丙烯酸:年均发文15.06篇。本次统计排名前三的应用为建筑(78篇)、彩绘(49篇)、金属(43篇)、纸质文物(43篇)和玻璃(43篇)。(6)聚乙二醇:年均发文14.71
37、篇。聚乙二醇PEG是单体乙二醇的聚合物,在文物保护中通常用于木质文物(56篇)的保护。(7)聚氨酯:平均发文6.59篇。排名前三的应用为建筑(38篇)、陶质文物(23篇)和玻璃(20篇)。(8)硅溶胶:年均发文0.88篇。硅溶胶是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分散于水中的胶体溶液,具有较好的黏接性能,属于现代无机材料。主要用于金属、石质等无机质文物的加固保护。总体看,现代胶凝材料的应用研究同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而且国际和国内研究者所关注的材料品种趋同;同时,国际和国内都不断有新材料应用于文物保护的研究报道。从长远看,现代胶凝材料仍将是人们寄予重望的文物保护材料,这方面的研究还将继续发展。四 结语通
38、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统计发现,国际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研究呈现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文物保护研究论文出现在考古、文化遗产、建筑、材料、仪器分析、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的专业期刊中,同时被世界著名自然科学类(SCI)、工程类(EI),艺术人文类(A&HCI)和社会科学类(SSCI)数据库收录,说明文物与文物保护研究是跨越各大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从论文被引数和影响因子分析可知,文物的分析检测技术、对重要古代遗迹遗物的分析诠释与保护、新材料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等研究方向是文物与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领域,相关论文更容易被高水平学术期刊
39、录用,获得更高的影响力。通过关键词检索统计,发现国际文物研究热点为建筑、金属、陶质文物、石质文物、土质文物、纺织品文物、漆木器、彩绘文物等;同时,许多数量稀少、或者与某些地域和时段文化相关的文物都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解读和保护。这反映出国际文物研究的广泛性。统计中国研究者在国际上发表的期刊论文,可以看到我国已有一批相对稳定、高产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国内重要文化遗产认知和保护的论文已开始受到许多国际期刊的重视和国际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从高水平期刊录用篇数、论文被引数、影响因子、涉足的文物类型、所用材料技术等方面综合看,国内文物保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差距。当然,这些差距也正是
40、激励我们迎头赶上的动力。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迅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也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国策。通过学习世界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取长补短,将具有我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念、方法、技术、材料按照相关专业的学术要求完善、整理和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凝练成高水平研究论文,提升我国文物保护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参考文献1 李佳佳、张秉坚:国内文物保护胶凝材料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近15年来期刊论文的定量分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年第4期。2 Fralick P W, Kissin S A, Stewart J D, et al(2000), Paint
41、composition and internal layering of plaster ritual objects from San Lazaro Pueblo (LA92), New Mexico,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7(11),pp.1039-1053.3 Bartl B, Kobera L, Drabkova K, et al(2015), 'Wax bloom' on beeswax cultural heritage objects: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42、,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53(7),pp.509-513.4 Elnaggar A, Fitzsimons P, Nevin A, et al(2015), Viability of laser cleaning of papyrus: Conservation a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601,pp. S73-S81.5 Bertolini L, Redaelli E, Lattanzi D, et al(2010),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o
43、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pillars of the church of the San Carlo Borromeo hospital in Milan,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14(4),pp. 411-425.6 Schilling M, Bouchard M, Khanjian H, et al(2010),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and Thermal Analysis Methods for Studying Cellulose Este
44、r Plastic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43(6SI),pp.888-896.7 Thiebaut B, Vilmont L, Lavedrine B(2009), Characterization of U-matic videotape deterioration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role of adipic acid,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45、10(2),pp.183-197. 8 Harrison S M, Kaml I, Rainer F, et al(2005),Identification of drying oils in mixtures of natural binding media used for artistic and historic work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8(13),pp.1587-1594.9 He L, Nie M, Chiavari G, et al(2007), Analytical
46、characterization of binding medium used in ancient Chinese artworks by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icrochemical Journal,85(2),pp.347-353.10 Hu W, Zhang H, Zhang B(2015),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Binders in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by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icroscopy and Mi
47、croanalysis, 21(5),pp.1278-1287.11 Bonaduce I, Blaensdorf C, Dietemann P, et al(2008),The binding media of the polychromy of 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Army,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9(1),pp.103-108.12 Hu W, Zhang K, Zhang H, et al(2015), Analysis of polychromy binder on Qin Shihuang's T
48、erracotta Warriors by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16(2),pp.244-248.13 Yan H, An J, Zhou T, et al(2014),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aceous binding media for the polychrome terracotta army of Emperor Qin Shihuang by MALDI-TOF-M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9(21),pp.2574-
49、2581.14 Jackson M, Deocampo D, Marra F, et al(2010), Mid-Pleistocene Pozzolanic Volcanic Ash in Ancient Roman Concretes, Geoarchae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5(1),pp.36-74.15 Moropoulou A, Bakolas A, Anagnostopoulou S,(2005), Composite materials in ancient structures, Cement & Concrete Comp
50、osites, 27(2),pp.295-300.16 Yang F, Zhang B, Ma Q(2010),Study of Sticky Rice-Lime Mortar Technology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Masonry Construction,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43(6SI),pp.936-944.17 Liu H, Peng C, Dai M, et al(2015), Influence of Sticky Rice and Anionic Polyacrylamide on t
51、he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Chinese Organic Sanhetu,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22(15500736).18Fang S, Zhang K, Zhang H, et al(2015), A study of traditional blood lime mortar for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76,pp.232-241.19Fang S, Zhang H, Zhang B,
52、 et al(2014),A study of Tung-oil-lime putty - A traditional lime based mort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48,pp.224-230.20 Fang S, Zhang H, Zhang B, et al(2013), A study of the Chines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ealing material used in "Huaguang No.1" ancient wooden shi
53、p, Thermochimica Acta, 551,pp.20-26.附件1:本文文献检索规则和检索词:TOPIC= cultural OR historic OR prehistoric OR ancient OR traditional OR historical OR archaeologicalAND TOPIC= relic OR heritage OR monument OR site OR ruins OR building OR construction OR memorial OR preservation OR masonry OR stone OR material O
54、R marble OR earth OR painting OR wood OR bamboo OR metal OR bronze OR iron OR copper OR pottery OR porcelain OR calligraphy OR textile OR silk OR mural OR fresco OR sculpture OR brick OR tile OR cattlehide OR cowhide OR leather OR sheepskin OR goatskin OR fur OR hair OR fiber OR mortar OR sandstone
55、OR ceramic OR plaster OR binder OR concrete OR artwork OR bonding OR architecture OR timber compoment OR glassAND TOPIC= conservation OR repair OR reinforcement OR protect OR consolidation OR restoration OR maintenance OR preservation OR replace OR technology OR method OR technique OR chemical OR epoxy resin OR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稳站股份合同协议书
- 简短爱情协议书
- 地铁kpi绩效协议书
- 聚餐经费协议书
- 继续婚姻协议书
- 殡仪馆公建民营协议书
- 肉毒注射协议书
- 道和生发协议书
- 聘用店长协议书
- 贷款配资协议书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 比亚迪入职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三单元7.美丽乡村 课件 -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中国诗词测试题及答案
- T-DZJN 377-202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健康程度评价规范
- 《一起长大的玩具》阅读测试题(含答案)(江苏凤凰)
- 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6篇(截至2024年)
- 互联网驱动的保险创新
- 汽车线控底盘与智能控制课件:线控悬架系统认知
- 2025年度数据中心10kv配电设备维保服务合同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