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剑门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全面步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
2、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它关系着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二)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其显著的特点表现为整体划一的集体式教学,这种教学的单一性,往往造成“少、慢、差、费”的现象。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迫切需要改革,需要增加新的内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
3、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各门学科既要依凭文本,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又要不拘于文本,适时、适度地引进相关资源,尤其是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供的广泛的学习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充实,更贴近生活,更具价值。这就需要研究学科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3) 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己能保证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己成为可能。每间教室己连接了互联网,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各办公室及其他功能室己连接了互联网;有专门的微机室,共有60台
4、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由“知识型”向“专业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课堂由“单一型”向“多向型”,“灌输型”向“互动型”转变。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学校的校本教研,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四)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果的需要从当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看,其使用效果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其一是,信息技术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其二是,多数课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其三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观念、意识等方
5、面缺乏正确、科学、有效的引导。虽然,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建设校园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信息化环境。但是,究竟这些设备在教育教学上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起了多大作用,投入产出比如何呢?教育信息化究竟应该定位在哪里,该如何开展,关键问题有哪些?这些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综合以上,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们瞄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方向,在实践方面作具体的研究,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有效地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题的诠释与界定(一)关键词的界定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学
6、科教学:“学科”是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对初中阶段规定的各类课程,“学科教学”就是这些课程的教学。有效应用:将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开发出学生、教师、程本等之间的最佳的合作,进一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能力,开发智力。(2) 研究内容 1.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播放、展示中需注意的事项。 2.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网络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三)研究目标1.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7、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2.通过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中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策略,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研究成果(一)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技术有它独特的、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特性,在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它重要的作用。课题组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多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当前,不管是农
8、村还是城市,是青年教师还是老年教师,大家无不投入十二分的热情,积极实践探索着“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但我们不可否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认识和操作上有的地方还有失偏颇。为此,本课题组为了把多媒体技术与大家平时的学科教学有效结合,促进学科教学模式、手段、过程、方式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故从“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依据”、“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播放、展示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4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实践和认识,力争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共勉。 1.多媒体技术
9、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的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世界搬到大脑中,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建构主义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由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诸如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有力的增加了学习材料的丰富性,拓宽了学生建构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在与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较之单纯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授课环境,更积极,更深
10、广,学习效率更高。具体说来,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作用。 (1)直观形象性。多媒体教学具有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视频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的优点。它可以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具有直观性,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简单的几张图片上寻找学习的兴趣。下面举几例语文教学中应用,如:教师在教云南的歌会时,可以先在导入中展示几张关于云南歌会的图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云南歌会的宏大场面,又可以从图片上直观的了解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俗,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及对民族
11、文化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中的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融合一体更具有形象性,能使课堂教学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受到刺激,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教师在教小石潭记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去领略小石潭悠静的环境,也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小石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安闲自在,从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游历小石潭一般。 (2)交互动态性。多媒体技术能够产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功能,而且还能够及时反馈课堂信息,这是其他媒体不具有的。组织教学中,通过人机对话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
12、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动物们running,walking,swimming,flying等单词,并根据视频教读学习词义,学生们不仅很自然的理解词义,而且那些形象生动的动画场面让他们记忆会更加深刻。在最后呈现了哈利波特及他的魔法棒,让动物们在他的魔法棒的作用下变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会说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句子,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了。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交互性能让课堂变得更有魅力、更有活力。 (3)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往
13、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 。可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
14、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资源共享有针对性。在学科教学中,学会利用和采集有效资源、整合资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渠道。教学中,教师可从参考、借鉴到 “拿来主义”,把网上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无疑是一种对教学的精练过程。当今的、未来的社会肯定是属于网络的世界,网络以其最大的“资源共享性”其优势而独占鳌头。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资源共享,而且能将有效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融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之中,从而达到 “锦上添花”的良好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尽管优点很多,方便快捷,能有力助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但我们在使用时一
15、定要秉持鲜明的目的性原则,做到有的放矢。使用时力争“百步穿杨”、“一箭中标”,千万不要“箭如雨下”,最后却“脱靶”不中“目标”。有的老师之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效益不高,甚而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形象的东西抽象化,就因胸无“目标”的结果。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切记紧扣“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使用,只有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做到每一细微之处不出任何“纰漏”。例如:在情境导入时,有的设计播放一些影视频资料,粗放操作,大而无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意中集中到了影视剧情上,不仅没有情境诱导,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思维长久停留在
16、课堂教学的“门外”,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多媒体技术要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的,希望大家多在实用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2)工具性原则。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打个比方的话,我们认为它是一根“拐杖”,或者说是“助推器”。有了它,我们课堂教学前行的“步伐”就更快、更稳。但工具归根到底是工具,始终代替不了人,决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代替教师本身的创造性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抛弃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教法,特别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代替。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手段,可能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就是看了热闹,无所所
17、获。课题组成员大量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成绩不一定成正比。你多媒体课件制得好,教学手段先进,所教班级的学习成绩也不一定会高。为此,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无法代替人的作用,不能凌驾于课堂的主体之上,牵着教师和学生的鼻子走。它只是一种媒介,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它的作用和目的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服好务,不能滥用,也不少用,要用的恰到好处。但我们有的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全用,要么用它来取代板书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正人和机器的关系,要拿好自己的教鞭,用好选进这一教学手段,让它真正起到其工具性的作用。 (3)适当性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
18、的手段,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如何用才能恰当呢? 第一,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用。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要将形、声、色、味等内容都展现出来,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讲课方式很难达到。若使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就会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听课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也能保证每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第二,需要弥补教师素质不足的时候用。古语说的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素质再高的教师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如何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从而不影响教学效果呢?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如个别教师课上得好,但普通话水平不敢恭维,特别是我们部分老师还带有地方口音。而
19、英语教学中往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使用读音标准的视频来教读。又如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时亦可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忙。第三,需要弥补学生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的时候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部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思维能力受限,知识面狭窄。如果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场景对学生而言略有所知,或是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之优势,让它充分展现其魅力,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深学生对所见所闻的印象,从而达到增加阅历,拓展其思维空间作用。“寸有
20、所长,尺有所短”。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把握,做到因人而异,适时、适当、适度使用。例如:对于理论较多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点,可以优化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能起到举一反三作用。对于复习课容量大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而对于新授课,要少用且用好、用在关键恰当的地方才行。 3.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播放、展示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课题组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也有弊,若用不恰当则会适得其反。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多媒体资源如何合理开发,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是下面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课件的设计要考虑全面周到,应避免华而不实。课
21、件的设计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教学要求是基础,设计原则是核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除了设计原则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技术上的具体要求,内容上的要求,艺术上的要求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全方位考虑。在设计课件时,图片视频切不可过多,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否则学生只会走马观花。图片所配的文字也应相当,太多则会让学生失去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太少则会让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不能达到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总体来讲:注意遵循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讲重要的知识要融入到图片和视频中去;注意理论联系学生实际,不可过于晦涩难懂或脱离实际;注意科学性和教
22、育性,不可纯粹为了搞笑或者哗众取宠追求片面。 (2)课件的制作要考虑实用性,应避免华而不实。课件制作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二是呆板单调、索然无味。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没什么区别,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显著。三是生硬拼接、胡拼乱凑。课件的制作
23、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因此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既要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感情、能力的发展,又要尽可能地让人感觉舒心,画面清楚和谐,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课件的播放展示要考虑最佳切入点,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首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要注重课件的适时出示,找准课件使用的最佳切入点是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成功的关键。把握好出示媒体内容的时机,即根据教学和训练内容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示媒体,不能早也不能迟,方能促进教学目标任务的真正完成。其次,注意播放展示时要避免随意、盲目,要兼顾学生的思维
24、速度,一定要在需要学生做笔记时停顿,学生难以理解和不熟悉的东西可在播放过程中适当配合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们一定的缓冲理解掌握的时间。同时也不要机械的一次性播放所有的幻灯片,在遇到学生掌握不牢的要适当回放加强记忆。播放时音量的控制也很重要,太小则学生无法捕捉到重要信息,太大则易产生噪音,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播放时教师不可在电子白板前来回走动,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如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使用好多媒体技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使其在学科教学中大显身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课题,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不断挑战自我,开拓创新。相信随着更多的学科老师投身到“多媒体
25、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中来,多媒体技术和我校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应用将会更加深度融合,我校的学科教学水平也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 1.网络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为学生冲破课本束缚、开拓视野提供技术环境。计算机网络以其展示材料及时、新颖、生动 、具体的特点,不仅有效地打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克服教材内容过于精悍的束缚,而且能在扩大知识容量的同时,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走出课堂,贴近生活,切实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合作学习提供广大空间。网络信息技
26、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提供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通过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材料进行论证、阐释,充实教学内容;或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交流、自主探讨、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找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自我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将对调动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3)为实验获取准确数据,提高处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加上各种传感器之后,就可以形成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从而改进传统的实验方式;它能
27、把实验中数据直接通过传感器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把传统实验所不能体现的现象和过程体现出来。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为学生及时反馈学情,进行科学评价提供实现可能。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论,更应重过程;这过程不仅是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展示出来呢?计算计网络技术为这种及时反馈和评价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通过BBS、Word文档、ppt、网页等形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展现出来。 (5)为课程及时更新资
28、源,联系科技发展提供有效手段。自然科学知识是有趣和有用的,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科学规律、知道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情况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理、化、生教师的基本要求。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能在课堂内了解自然,把握社会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为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指导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交流学习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既贴近教材又走出教材,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学有所用
29、、学必有用。而人文学科的教学合理借助网络技术更能给课堂增姿添彩。2.学科教学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则(1)探索性原则,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也就是所用资料、信息能否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有利于学生探索的展开。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要选好课题,不是每堂课都要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成的。(2)交互性原则,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交互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时首先要考虑的主要是课题是否能引起师生的讨论,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是否要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交互性辅助教学。(3)实效性原则,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要有实效,该用的时候
30、用,不该用的就不必用;避免把教材网络化,电子化,或者把把板书网络化,或者为网络而网络;不是所有课都需要网络技术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意义的。 (4)真实性原则,即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要避免虚拟化,例如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便不宜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的。而且中学生正在成长走向社会阶段,如果过于迷恋虚拟世界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时是为不利的,因此要避免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替代真实的实验和真实的自然现象。把握和应用以上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就更具科学性,有效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新的气息,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教师将在这一场教育革命中接受严峻的洗礼;最终使整个教育界的
31、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3.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是教具,而且是学具,是最为有潜力的认知工具;如理、化、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也就是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前意识,创设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物理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激发,也可以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创设问题情景。 (2)采集信息,拓宽视野。新课程对教材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
32、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有代表性、并且是有限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冲破教材的束缚,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容量,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3)全面互动,促进交流。新课程强调,教学不只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有部分学生被忽视;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中强大的交互,就能实现老师同时与每位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思考过程就能通过网络论坛中全面充分体现出来,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全面发
33、展的目的。 (4)拓展实验,促进探究。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能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把传统实验中不能显示的现象,测量数据体现出来;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更为先进的方法。4.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1)学生对网络学习产生习惯问题。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电脑游戏、网络图片、聊天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诱惑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学生往往把电脑课当作休闲娱乐课,他们偏爱上网、聊天、游戏,没有感到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没有学习的需求,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很低。为了转变学生的认识
34、,我们老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对网络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要时常告诫学生上电脑课的目的是培养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2)忌滥用信息技术, 忽略与学科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 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网络信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 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需要使用网络技术去辅助教学。若“画蛇添足”或者是“杀鸡用牛刀”便会先宾夺主 ,冲淡主题。(3)在借助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
35、导”和“主体”关系。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 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恰当使用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网络技术的使用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 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 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4)不能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中学中的不少课程如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日常的教学中, 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 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 所
36、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 有的教师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手段, 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 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因此, 我们认为, 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 不适宜选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替代。 (5)不能过分夸大网络技术应用的效果, 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
37、的黑板和粉笔, 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它在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 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只有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 包括传统媒体, 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不至于走入误区。 四、研究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我们常
38、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光、像、影、声、色、动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了文本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首先就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集中。而且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
39、,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电子地图对于展示地理空间分布,形象直观;幻灯片展现自然景观,作用独特;动画影片揭示地理原理,透彻生动;电视(影)片及音响效果如临其境,音响更可烘托场景氛围等等。教师完全可
40、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有机的集中合成为一体,形成一幅幅叠加、整合、静动结合的画面,加强地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综合表现能力,这样学生接受知识感觉轻松而又愉快!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41、,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如:在讲授海滨仲夏夜这篇课文时,教学中先出示几张夏天人们在海边乘凉小憩的大海的风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接着让学生在悠扬的吉他曲所营造的氛围中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文章的内容中,对课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就更准确。 再者,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图像、声音制作功能,可以设计并创作大量的图片、音乐、动画、影像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使用。如在教授
4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运用网络查找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有生态图片,有文字说明等,学生看后都为地球的命运所担忧,为后人的生存而焦虑,学生的形象思维就逐渐地丰富起来。例如,每堂课的结束环节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掌握并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刻。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后,情绪容易松懈,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活动趋于平缓。这时如不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刺激,将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此时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以新的、更强烈的刺激,重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探究欲望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讲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结束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激烈的海战场面,火爆
43、的战斗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所有的学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艘潜水艇,艇长通过潜望镜发现敌驱逐舰,并发射鱼雷将其击毁。放完片子后,老师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海水下面能够看到海面上的敌人军舰?你能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它吗?学生被此场面深深地吸引,情绪有些激动,这样重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的思维重新回到所学的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完成了对知识的拓展,形成了与新知识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我们恰到好处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好的提高了
44、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素质教育走上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道路。 2.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大量使用,学生对通过信息技术自主获取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向往,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掌握了几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是考试成绩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方法有没有变化,常言道作为教师我们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一、被动学习变自主学习。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
45、重要性。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负责;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负责能力。“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这需要有感情的投入和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以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浏览等工具,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
46、提高了搜集、选择、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第二、接受式学习变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些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利用各类搜索引擎,搜集众多资料,充分地交互,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形成多重假设,形成认识冲突与多重解释,并进行较为充分的质疑和批判,同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分析,对问题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进行探究
47、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它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建构和不断整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点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个人独立学习变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地进行思维碰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学习
48、中的运用更多地是作为学生交流、表达的工具,也可作为学生合作本身的工具。比如网络合作学习就是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在网络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创建网络合作小组,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可以通过留言板和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等进行实时交流合作。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离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在班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而被动学习的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位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问题,并
49、在问题解决中承担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 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使用,学生要自主学习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长期坚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和探究新的方法和技巧。学校为学生
50、创建了学习网站,并为每位学生创建了一个账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然后,教师先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在上面,要求学生在上面完成,并提交。提交成功后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页浏览、信息检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搜集有关信息,来完成老师布置给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教师适时对学生发布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或者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点评。这不仅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学生进行自我调控提供了基础,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在学习中轻
51、松掌握并积累了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方法提供了方便。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还表现在能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更多地是作为学生交流、表达的工具,也可作为学生合作本身的工具。比如网络合作学习就是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在网络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创建网络合作小组,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可以通过留言板和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等进行实时交流合作。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离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二)教师的提高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和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日益更新,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和处理能力。(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婚外情离婚赔偿协议书
- 2024年多方协作咨询协议
- 2024年二手家具买卖合同
- 2024年工程环境与安全协议范本
- 2024年修订版:高层钢结构电梯井施工协议
- 2024年广告发布与品牌合作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合同
- 2024年乘用车股份买卖合同
- 2024年借款人还款义务合同
- 2024年工程环境评估报告
- 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 (5) 教案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1-2022)
- 幼儿园家园共育培训PPT课件
- 4.2《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公开课
- 学会面对陌生人PPT学习教案
-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
-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天文定位第3章
- 康复理疗_PPT.ppt
- 小巴掌童话阅读指导42页PPT课件
- 南京大学高等代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