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师观_第1页
论语中的教师观_第2页
论语中的教师观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孔子的教师观在论语中的体现在中国教育史上, 孔子对教育进行了第一次大的改革。 此后,漫长岁月里儒 学垄断了教育,重学必崇儒,崇儒必尊孔,儒学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儒家的教 育思想成为封建教育的指导思想。 尤其记录孔子言行的 论语 更是深刻阐述了 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的我国古代教育在师德、师道方面的主要特点。一、论语中的教师观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他的一生 中,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孔子在近三十岁时就开展教 育活动,首先创设儒家“私学”,相传其弟子达三千余人,成名者有七十二人。虽 然他在晚年还专注于整理国故,对诗 、书、礼、乐、春秋

2、进行了编 纂和阐释, 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文化, 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为后世留 下了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 但他始终忠心于教育事业, 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更多、 更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令万世景仰的伟大教师人格。 在论语 这部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中,主要记录了以下几方面关于孔子的教育观点。1关于教师的品质孔子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必须先学好,然后 才能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同时,只有教师能够“学而不厌” ,才能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孔子一生当教师,但从未停止学习。他说: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直到晚年,他仍在勤奋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 学易

3、,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 将至”(论语述而。教师学好是为了教好,所以“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格,也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无论什么人只要向孔子请教, 他都毫无保留地教诲, 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他都坚持教学。在宋, “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在陈绝粮,“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史记孔子世家)。当学生把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称之为圣与 仁的时候,他却自谦地说: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也就是说,正是这一 点是弟子学不到的。子贡更进一步解释说: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

4、 智,夫子既圣已乎”(孟子公孙丑上)2关于师生关系 孔子教学,从不以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答曰:“ 可也,未若贫而 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进一步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 之谓与?”孔子高兴的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若诸往而知来者。 ”(论 语述而)孔子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无不深切关怀,体贴备至,达到了爱如生子的 地步,有时甚至超过对其儿子的关怀。“鲤趋而过庭“的故事,具体说明了他对儿 子没有超过他对学生的教育。 再如子路是孔子学生中年龄较大、 与孔子接触较多、 而且关系较为

5、密切的一人, 孔子对子路好勇、 耿直和卤莽有着较深刻的了解, 经 常予以提醒和警戒。 但在他对子路的批评中, 包含着深切的关怀, 而且对子路的 品德和才能, 他还是充分肯定的。 如当孟武伯向他询问子路的才能时, 他毫不迟 疑地介绍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的才干。他对学生真正做到了“爱 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诲乎”表现出深沉的和有原则的爱。正是出于对学生 的热爱,激励孔子不知疲劳,全力教诲。将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真诚无私的对待学生3关于教师的身教孔子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做学生的表率。 他说:“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6、何?”(论语予 路)这就是说,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更为有力。他对学生说:“予欲无言。” 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显然,孔子在这里不是说教师不要言教,而是特别强调身教的重要性。 他的意思是说, 如果教师只重言教, 即使讲的都是正确的, 而不注意身教, 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就会失去教育的作用, 甚至会使学生感到 教师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讲的越多,效果越差,以致适得其反。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教学原则都从教学角度对教师提出了进一步

7、 的要求。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建立在他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正 由于他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二、论语中教师观的特点在论语中体现出儒家在对待教师问题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认为教师具有很大的社会作用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 很早就形成了尊师的优良传统, 给予了教师以很高的地位。 这 种“尊师”的思想不仅仅出自理论家们一厢情愿的理想描绘,而且已渗入中国古代 社会各阶层的观念意识中。对学生而言,尊师更是类似于事父,所谓“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观念,而且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习俗。弟子 (包括学 习专门手艺的徒弟 )一人师门,就要像侍俸父母

8、一样侍俸老师和师娘。“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论语)有时事师的要求比事君事亲还要高 师死,做弟子的要为其服丧。儒家礼制规定:“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眼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第二,对教师的从业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论语 中凡提及教师, 都会对教师的标准做或详细或简单的说明。 而无论 这种标准的说明是繁还是简, 其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 孔子指出, 为人师者必须 有一种好学、乐学、“学而不厌”的认真学习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孔子还 指出“诲人不倦”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品质,只有

9、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以教为乐 的人才会做到教人不知疲倦。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无隐无私。为 人师者既要爱护、 关心学生, 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把爱和严格要求有机地 结合起来,同时在知识传授上,还要做到无隐无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第三,认为在学业上学生可以超越教师的成就,不必师云亦云。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于罕)孔子不仅肯 定“后生可畏”,学生可以超过老师,而且还鼓励学生要有“当仁不让于师”的勇气三、论语中教师观的形成原因论语中教师观的形成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分不开。 春秋战国时期是 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度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的社会生产 关系的形成, 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发生了转变。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把教 师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除了因为教师的确在传道、 授业、 解惑方面发挥着别人 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更是因为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 事实上, 统治者之所以尊 师,是要求教师代表他们的意志去施教,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而提出“师严道 尊”的目的在于把教师当作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表,企图通过尊师来尊重封建 的“道”。虽然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和目的服务的, 企 图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目的。 但在文化教育各个问题的论述 中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论语中提出的“尊师重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