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赋税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我国历朝历代封建政权对于赋税的征收莫不极力讲求,并制定了种种严密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即在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基础上制定了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黄册以人户为中心,册上登载各户人丁及财产状况,鱼鳞图册则以田地为主,两者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构成国家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但无论是依据户籍还是地籍,明代十年一大造的制度规定,都不能适应历年所发生的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攒造册籍与推收钱粮过程中,户书、粮书、里

2、书、甲书等吏役人等从中舞弊,生者未补入,死者不予勾销,田地买卖、抵押等情形都没有登录在册,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因此,在很多地方黄册演变为徒具虛名的“伪册”。有鉴于此,实征册便应运而生,地方州县以黄册为基础,按照编徭征税的实际需要而灵活编制,就更适合本地区的情况。这样实征册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于是在明代中后期,赋役册籍就出现了两套系统:一种是日益成为具文的黄册,一种是切合地方实况的实征册,时人即云“解部有黄册,则州县有实征(册)”。在徽州地区,万历年间之后乡民买卖田粮后推收税粮,主要在实征册上进行,在黄册上推收已纯属形式。随着清初以万历年间的税賦原额来编纂赋役全书,政府

3、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已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清代前期,一般都是由州县官主持编纂实征册。据黄六鸿于康熙年间撰写的福惠全书所记载,实征册由州县官于每年征税前,召集里书攒造而成。其具体办法是,先确定本县一年应征钱米总数,然后按照本县应税田亩数及科则,分配到各都、图、里、甲,最后落实到各甲花户,按照花户登录到册籍上。实征册每页可写八户,每户名下写明田地山荡人丁的税则及花户应纳税额。甲、图、都各造其实征册,然后汇总为州县的实征册。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前期由州县官主

4、持编纂的实征册,一般在县衙和乡里册书手里各存放一本。但在由下往上的编制实征册的过程中,乡里册书手里实际保留了实征草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乡里册书掌握的实征底册由于随时推收和更新,更为贴近实情;另一方面,随着州县官的频繁更换,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遭遇兵燹,保存在县衙的实征册大部分散佚或毁于战火,一些地方官府不得不主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之实征底册。如果说明代的赋役黄册与清代的实征册皆为“官册”,那么保存于乡里册书手里的“实征底册”就属于“私册”。从明到清,由于黄册逐渐脱离实际,实征册也开始失控,于是乡村基层赋税征收的依据转以“私册”为凭,由此呈现一种由“官册”到“私册”的嬗变轨迹。(摘编自杨国安

5、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长期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下去,传统自然经济正在解体,但就赋税而言,田赋是清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盐税、杂税、关税等占了一定的比例。田赋作为清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到了1911年,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已经高达4800万两,比鸦片战争前期最高的数额都增加了大约一半。但是田赋在财政收入的整体中所占比例却逐步下降。由于战争的频繁,各省对田赋截留和私自增加,等等,部分地方的田赋收入比例比中央的还大。田赋加重了百姓的压力,农业经济陷入绝境,周转不灵。这造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薄弱,滞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清政府以田赋为主,盐税也占有重要作用

6、。晚清的盐税征收收入比清朝前期有着成倍的增长。其中最突出的两项措施,是盐斤加价和征收盐厘。盐赋所占的比例逐步加重。这一时期海关关税的地位突出,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海关受帝国主义控制,关税的增加是以牺牲关税主权为代价的。北洋政府建立初期,中央财政部订立国家地方税法草案,对征税项目、征税权限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并对田赋进行了整理。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病逝之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没有统一的征税制度,地方滥征的苛捐杂税比之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截至1926年,在广东有猪只捐、女子出阁捐、番薯捐、青菜捐、丁口捐等名目的税捐。整体来看,这一时期,赋税制度仍然维持着“田赋、关税、盐税、厘金”的赋税结构;而每年

7、的田赋收入都超过了八千万元,田赋收入在整个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军阀混战的时代,田赋多被挪用,在国家收入总数中处于较低水平,1913年占比为14. 87%,1919年则为23. 19%,1925年为19. 47%。关税、盐税仍被外国列强控制。此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各项工商业税收给当时的政府增添了新的元素。工商业的税收主要有印花税、矿产税、牙税、烟酒税等,每年大约三千万的收入。特别是印花税的征收,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中的近现代化因素的发展情况。由于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税收复杂而且混乱,严重影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北洋政府期间,先后三次对地方税收和国家税收进行划分。其中关税、盐税、统税、烟酒税

8、、矿税、银行税、遗产税、印花税、国营企业收益等划归国家税收项目,田税、契税、牙税、营业税、当税、牲畜税、屠宰税、船捐、房捐等划归地方税收项目,1915年又提出“专款制度”的方案,1923年依照西方的现代税制对各种税收进行了划分。这些税收方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摘自赵永文、赵宗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统治者的重视之下,以田地为主的鱼鳞图册和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成为明清时期国家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B.作为赋役基本

9、制度的黄册演变成徒具虛名的“伪册”,使得明代中后期的赋役册籍出现了两套系统,某些地区的黄册几乎被实征册替代。C.明清时期为应对编徭征税的实际,一般由地方官府每年主持编纂有关赋役的实用手册,由于实用手册更切合地方实况,很快得到推广。D.鸦片战争后作为赋税收人主要来源的田赋在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数额大为增加,各省对田赋的地方举措则导致田赋在财政收人的整体比例中逐步下降。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记载了实征册的编制方法,并以点带面,推断该方法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编制实征册的情形。B.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虽以万历年间

10、的税赋原额为基础,但清朝遵循的是田赋“定额化”原则,表明清朝赋税征收制度与明代相比发生了改变。C.如果实征册更为贴近现实,州县官更换不频繁,在县衙的实征册没被毁或未散佚,地方官府就不需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的实征底册。D.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赋税政策的状况到北洋政府赋税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传统自然经济与工商业经济的变化状况对国家赋税政策带来了巨大影响。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赋役传统征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王事靡鹽,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小雅·采薇)

11、B.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杜甫)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汴路即事王建)D.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观刈麦白居易)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清代实征册下一个简要的定义。(4 分) 5.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近代中国赋税制度变迁的基本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城市里的蘑菇意卡尔维诺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一

12、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克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这个马克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还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克瓦尔多的目光停留过,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

13、愿望,体会自身存在的痛苦。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然后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那圆形的地下躯体。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克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工作时,他比平时更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

14、的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来,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那个问题,马

15、克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蘑菇地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霉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

16、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克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那是个星期六,马克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样。就这样,马克瓦尔多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17、。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爸爸! 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好多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马克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

18、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

19、。洗了胃后,大家都从中毒中被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摘自卡尔维诺马克瓦尔多,1963年出版,有删改)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一整 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大转折点。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正在慢慢复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后半段写马克瓦尔多“监视”

20、清洁工和算计蘑菇的生长时间,“监视”一词写出了马克瓦尔多“戒备”的心态,而“算计”写出了他期盼的心理。C.马克瓦尔多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这一心理细节表明他家能吃上蘑菇都是一种奢望,也暗示了其家境较贫困,经济比较拮据。D.马克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体现了他虽然满心渴望,但内心却十分和善慷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马克瓦尔多对事物的观察,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城市,但对自然细微的美充满感受力,也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B.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

21、心理和动作等描写,细腻地描刻了马克瓦尔多的形象并揭示了他心理转变的过程。C.小说通过描写马克瓦尔多从发现蘑菇到吃蘑菇中毒的这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寄寓深远,令人回味无穷。8.小说以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9.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该如何理解呢?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2、。郑畋,字台文。畋举进士,时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所试自省,乃可奏。为宣武推官,以书判拔萃擢渭南尉。李德裕高其才,辟署幕府。宣宗时,白敏中、令狐绚继当国,皆怨德裕,其宾客并废斥,故畋不调几十年。刘瞻为宰相,荐授户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俄知制诰。会讨徐州贼庞勋,书诏纷委,畋思不淹晷,成文粲然,无不切机要,当时推之。勋平,以户部侍郎进学士承旨。瞻以谏迕懿宗,赐罢,畋草制书多褒言,韦保衡等怨之,以为附下罔上,贬梧州刺史。交、广、邕南兵,旧取岭北五道米往饷之,船多败没。畋岁煮海取盐直四十万缗,市虔、吉米以赡安南,罢荆、洪等漕役,军食遂饶。中和元年,贼将王璠率众三万来攻,畋使弘夫设伏以待。璠内轻

23、畋儒柔纵步骑鼓而煎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囂。日暮,军四合,鏖战龙尾坡,杀贼二万级,多获铠仗,威动京师。时诸镇兵在寰内尚数万,无所归,畋招来之,厚加慰结。弘夫取咸阳,以桴济兵渭水。贼伏甲伪走,弘夫与宗楚乘胜入都门,为贼所覆。畋数敕无轻进,二人不听,果败。时田令孜恃权,有所干请,畋不应。陈敬煊欲以官品居宰相上,畋曰:“外宰相安得论品乎?”卒不肯处其下,令孜、敬煊内常衔之。贼平,帝将还,而李昌言自以袭畋而夺之镇,今畋当国,内不喜。故三人相结,而遣客上畋过咎。帝得其情,不许。畋乃引疾去位曰:“乘舆东还,供张顿峙,一委昌言,乃可安。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

24、侧也。”帝以其诚,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徙龙州,后卒,年六十三,赠太尉。(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B.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器C.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D.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

25、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书判拔萃,唐宋时对资格未至者加试的铨选考试,合格者特予放选授官或超资授官。B.学士,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文中指对在国学里读书的士子授予的学位的名称。C.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也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以“乘舆”代指皇帝。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父祖加封的官爵或荣誉称号,有赠谥、赠官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6、 )A.郑畋富有文学才能。他应试进士科中第,因过于年轻,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他起草讨伐徐州叛贼的诏书片刻便成,内容切合机要,为时人推重。B.郑畋处理事情机智。当供给交、广、邕南军队的运粮船只经常损毁沉没时,他用以海水煮盐的收入从虔州、吉州购买大量粮食来供给军队,解决了难题。C.郑畋军事才能突出。他指挥军队鏖战龙尾坡,多获铠仗,威震京师;弘夫攻取咸阳,郑畋多次告诫他们不要轻率进军,但二人不听从命令而全军覆没。D.郑畋具有大局观念。面对李昌言等大臣对自己的积怨,他以称病辞职的方式来让李昌言负责事务,避免激发朝廷的矛盾,皇上却根据实情没有同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27、 分)(1)畋曰:“外宰相安得论品乎?”卒不肯处其下,令孜、敬瑁内常衔之。(4 分) (2)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侧也。(4 分) 14.郑畋才华横溢,文武兼备,为何仍在朝廷中不得志?请结合文本简析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

28、湿。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高唐赋载,楚襄王爱慕神女并苦苦追求,而神女无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落日苍茫”既点明时间又渲染气氛,“暮云凝碧”写到暮色,照应开头。B.“眉来”两句赋予山水以生命与感情,以虚衬实,有以乐景反衬哀情之效。C.“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已卜归消息”委婉指佳人将离开词人。D.本词在叙事、抒情之中夹杂议论,甚至以议论辅助抒情,写法上独具匠心。16.词人在上下阕的末尾运用了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

29、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集中提出“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是统治者要善于通过公平奖赏和惩罚这两种手段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这与出师表中“      ,         ”两句是一致的。(2)三峡中“            ,  &#

30、160;          ”两句写出了春冬时节三峡江水澄澈的特点。(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以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以及感情的激烈变化。三、语言

31、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区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进步,仔细检查发现,孩子做的都是自己会的那几种,(   ),其实是在不断重复。只愿意         ,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其实,(       )。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

32、越大。任何事情都不是         的,越       ,不愿努力,这个圓就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个“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激愤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成功呢!满足现状,        

33、   ,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驾轻就熟   一挥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B.驾轻就熟   一蹴而就    畏首畏尾    故步自封C.轻车熟路   一挥而就    畏首畏尾&

34、#160;   故步自封D.轻车熟路   一蹴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人们做到了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变大了,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发展空间更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 分)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给城

35、市顽症开出了多剂方案。“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击碎了多少外来务工人员的梦想,即将实施的居住证暂行条例,会让更多异乡人在城市里找到了归属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年轻父母为孩子择校发愁,“就近入学”的新政,会让“虎爸狼妈”们卸下沉重的包袱;“最悲伤作文”让人心酸,而“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的誓言,许给了“野百合”们一个不远的春天。突破每一次改革,都会给迷茫中的人们以安心,给焦虑中的人们以方向。(1)序号:   修改:(2)序号:   修改:(3)序号:   修改:(4)序号:   修改:22.请对下面这

36、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 分)2017年12月15日,北京奥组委在国家游泳中心隆重举行,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则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同时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的特征。会徽的创意设计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寓意着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展现其不断飞跃、超越自我的精神。 四、写作(60分)23.阅读

37、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武汉某高校一食堂,上午8时,正值用餐高峰,13名学生突然站成一排,对着正在用早餐的同学们大声朗诵马云的一段演讲词,立刻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原来是学校演讲社团的同学为了练声兼练胆,专门在食堂等人数众多的地方进行的“疯狂朗诵”。食堂“疯狂朗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而且他们准备发展到公交车或地铁上。不久食堂管理人员与保安人员对食堂“疯狂朗诵”进行了劝阻,演讲活动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引发了师生们广泛的争论。“疯狂朗诵”的理解与支持者认为,演讲的内容励志,而一边欣赏朗诵一边就餐,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乐趣之一;甚至有不少渴望提高胆量与演讲能力的同学加入了这一群体;也有

38、不少师生认为不够合适,毕竟是在公共场所,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呢?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B(A项,扩大范围,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只是明代前期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C项,以偏概全,“每年主持编纂”错,明代并没有每年编纂,且“很快得到推广”的是明代实征册,与清代无关。D项,原因不全面,除了各省对田赋截留和私自增加等原因,还有战争的原因。)2.A(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

39、多数州县的情形”,推断该情形的不是福惠全书的作者黄六鸿,而是材料一的作者。)3.C(材料一中主要介绍封建王朝为了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着眼于人户与田地的征派赋役。而C项是根据农村集贸市场的兴起而对商户准人以及客商过桥过路等内容临时征收的税收,不属于封建王朝常规征派的赋役。)(补充:为了征得更多的税,地方官吏往往挖空心思地开辟新的税源。随着城市“坊市”制发展,官吏们也开始注意农村里的“草市”,在“草市”直接设立临时的征收机构。王建的汴路即事-诗中,就记写了这一特定的税事:“千里河烟直,草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4.清代实征册是清代的一部

40、以赋役黄册为底本、由州县官主持编纂、切合地方实况的、便于国家赋役征派的重要册籍。得分点:下定义的格式是”;(1分)“以赋役黄册为底本、(1分)由州县官主持编纂、(1分)切合地方实况的、便于国家赋役征派的(1分)”。(答案所需信息点的出处:主要在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5.赋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有所增加。(1分)除了传统的田赋之外,近代社会中工商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主要税种之一。(1 分)征税种类不断扩大。(1 分)古代税收主要来自田赋.盐税、关税等;近代增加了印花税、矿产税、烟酒税等多种税种。(1分)近代赋税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特征。(1分)古代税收的国家管理权集中,近代

41、则中央税收权利缩小,地方税收权利扩大,而且某些税收丧失独立主权。(1 分)(得分点: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计6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6.D(“和善慷慨”有误。马克瓦尔多最开始发现蘑菇时没有告诉别人,后来看到阿玛蒂吉采得比他多,因嫉妒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才赌气告诉别人的。)7.C(小说通过描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这一系列事件,表达对自私贪婪的批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心隔阂的现象。)8.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怒目而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

42、运的猜测和想象。(2分)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互相戒备、费尽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命运的悲剧。(2 分)9.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读来给人以轻盈之感。(2分)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大自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命争抢的东西却让他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2分)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2分)(轻盈:语言、情节、写法;厚重:人

43、物形象、主题。)10.D(根据句子结构,两个名词在一起,前者若为前句宾语,后者则应为后句主语,中间应断开,因此“鼓贼”中间要断开,可排除A项;“当”是抵挡的意思,而“贼”是它的宾语,因此,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步骑鼓而前”应为“纵”的宾语,因此,“纵”前应断开.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11. B(不是指学位的名称,在文中是官名,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12. D(“皇上却根据实情没有同意”不当,文中有“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的信息,说明皇上同意了郑畋的说法。)13. (1)郑畋说:“外宰相怎么能论官品呢?”始终不愿居于陈敬煊之下,田令孜、陈敬煊时时怀恨在心。关键词:安得,怎么

44、,哪里;处,居于;衔,怀在心里,怀(恨)在心;语意理解。各1分(2)臣假如作为宰相随行,他将会产生猜疑而有隔阂,这不是安定反叛者的好方法。(关键词:且,将要,将会;猜阻,因猜忌而有隔阂;所以:方法;清,安定。各1分)14.政治牵连。先后为李德裕与刘瞻赏识,后来其政敌上位,郑畋备受排挤。禀性正直。不与权要同流合污,为权要所忌恨。顾全大局。虽执掌大权,但深切体谅皇帝与朝廷的处境,以自身谦让消除朝廷矛盾。(每点1分)15. C(“已卜归消息”委婉指佳人将离开,但佳人离开的并非是词人而应是陈季陵。)16.上阕末尾以楚襄王爱慕神女而不得代指佳人离友人而去以及友人罢职辞行,因后会无期而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

45、之情,也提醒友人不要心存幻想,认清现实,早日摆脱痛苦。下阕末尾勉励友人不用像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怀着忧愁,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勉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得分点:共计两大点,每大点3分。概括“典事”,1分;写明“典旨”,即用典的目的.2分)17. (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2)(则)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剑四顾心茫然18. B(驾轻就熟: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前者强调做事的人有经验,后者强调事情本身很容易办。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前者指写字、写文章、画画等,后者指做事情。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前者指谨慎小心,后者指胆小有顾虑。作茧自缚: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根据前文“满足现状”可知。)19.原句运用第二人称,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原句中“越”字叠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使句子逻辑联系更紧密。原句的句式统一,“圆周就越大,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