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中医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姓名:沈成辅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医外科学 指导教师:谭新华 20030501 中文摘要目的:本题旨在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为分补肾法加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补肾组(对照纽)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对比,并对每组惠者进行治疗前后腰背痛消失时间、骨代谢相关指标、肾阳虚症状积分、骨密度与骨矿含量的对比。结果: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单纯补肾组。、补

2、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具有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钙尿肌酐()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补肾组()。 、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具有提高骨密度()与骨矿含量( )的作用,在提高 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能增强骨质疏松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平衡功能、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理想方法。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补肾法运动疗法 肾阳虚骨密度骨矿含量临床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 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增加为特征

3、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亿人惠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日前医学上还没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作为中老年多发的退行性疾病一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而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 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该病在我国目前发病率为。因此,有效的防治该病是医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内研究表明 的发病与中医肾虚关系密切,其肾虚检出率高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

4、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机械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负重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可以增加椎体的,无论年龄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内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骨量丢失。老年人手术后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尤其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有人研究,若卧床一周腰椎骨矿信号降低,若骨矿含量减少时极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行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使维生素合成降低,岁以上老年人血中,():的含量比岁青年人下降, 维生素的激活可使肠道钙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因此相关病因调查表明骨质疏松与运动量减

5、少有关”,从而为本科题研究: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题旨在探讨在传统中医补肾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治疗 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提高的·临床疗效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病例的来源与选择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年月至 年月间门诊与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例属住院病例, 例属门诊病例。 诊断标准: 。西医疾病的诊断标准“: 全身骨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导致骨折; 脊椎常有后突畸形; 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双能量线骨密度()检查表现为:骨 密度丢失大于或等于个标准差; 骨质疏松症中医肾阳虚

6、证辨证标准”: 腰背疼痛或腰膝酸痛; 疲乏无力,畏寒肢冷: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舌淡嫩,苔白,脉沉迟或细弱等临床症状; 纳入标准: 具有典型的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西医疾病 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 年龄:到岁; 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保证完成疗程者; 排除病例标准: 年龄:小于岁或者大于岁; 有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者; 合并有心血管、肝、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 近三个月内使用了其他方法治疗本病的患者: 晚期严重畸形、残废者; 过敏体质或对组成本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

7、: 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者: 合并新鲜骨折者; 病例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 虽符合纳入标准而后来未配合治疗和临床试验者; 病例脱落标准: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痘,不宜再试者; 自行退出或提前出院者; 资料不全者; 临床分组 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共观察病例 例,每组例,先按性别、年龄、病程分层,再随机(按随机数目表法)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尽量做到两组病例性剐、年龄一致,具有可比性。比较情况见表: 表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男 女 组别 男 性别 女 年龄(岁) 注:经卡方检验,两组病性别,年龄分布构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药物及服法 治疗组与

8、对照组均服用补肾颗粒(由鹿茸、淫洋藿等味中药组成,湖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口服,每日次,每危彀驴宸?运动处方 治疗组除服用补肾颗粒外,还要坚持体育运动,频率每周天,每次分钟。强度因人而异,以心率在 次分为度。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多做髋膝关节内收、外展、屈伸练习,如健身操、太极拳、跳舞、扭秧歌、慢跑、散步等。病理状态下的体疗康复运动:应在医生和健身专家指导下进行。可低强度慢走,心率在 次分以下,每天次。并且一定要求主动积极,不能随便应付动作了事。积极性高者亦不能多做动作。因病而需连续卧床周以上者需剔出。经与治疗组与对照组成员协商后,在两组成员尽可能实行的时问与地点内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组织

9、集体锻炼活动,以确保运动处方的实施。 疗程 个月。 。 观察指标及方法 相关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治疗前后各记录次主要中医辨证标准中涉及的症状:腰背疼痛的程度分为级,即重度,腰背痛持续发作,记分;中度,腰背痛时轻时重,或反复发作,记分;轻度,腰背痛轻微或偶然出现,记分;腰背痛消失,记分;其他畏寒肢冷、夜尿频、疲乏无力、大便溏泻等肾阳虚症状如上同样分为级,无症状者为分,并记录腰背痛缓解时间(见附表)。 骨密度采用美国 型双能线骨密度分析仪。以测定()骨密度()。治疗前后均主要测量腰椎部位的骨密度值。 生化检查 小时、血钙、血磷用生化法检查,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骨

10、质疏松症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 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有明显改变(一之间); 无效:疼痛无改善,骨密度较治疗前无变化或下降();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九: 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消失,原积分值下降以上; 显效: 主要症状改善,原积分值下降 : 有效: 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 无效: 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 统计方法 两组计量资料用自身前后配对或成组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均采用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以腰背痛作为主证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两组患者治疗前

11、后肾阳虚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肾阳虚症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除舌淡嫩,苔白症状无显著性改善外,其他各项均发生显著性改变(,);组问比较,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腰背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腰背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由上表可见,治疗组在疼痛消失和减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显著( ,)。 腰背痛消失时间比较(天,;±) 表腰背痛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 例疼痛消失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 天,平均 天;对照组例疼痛消失患者疼痛消失时问为 天,平均 ±天;治疗槊

12、飨杂庞诙哉兆椋痪臣品治觯阶椴钜煜灾?(,)。结果表明,服用补肾颗粒加运动疗法能加快患者腰背痛的缓解。 、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表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组别 血 血 血 治疗组 活行前 ± ±, ± ±, ()治疗后 ± ±, ± ± 对照组 治疗前 ± ± ± ± ()治疗后 ± ± ± ± 生化检查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血方面均没有明显变化()。血清碱性磷酸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呈显

13、著性上升()。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差异()。观察尿钙尿肌酐()比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意义下降 (),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是常用的反应骨吸收的指标,结果提示运动疗法有抑常)骨吸收过程,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治疗组与对照组骨密度()与骨矿含量()治疗前后比较(;±) 表治疗前后第腰椎骨密度()与骨矿含量() 再丽丽面可百面五而订面玎万百而而矿一 对照组 ± ± ± ±, 注: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检验,。 两组间采用成组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组间比

14、较:,。结果提示, 在补肾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骨密度。 、临床疗效比较 表临床疗效比较 从上表可见,治疗组显效率为,总有效率为,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讨 论 传统中医对肾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认识 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名。根据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骨折、驼背等症状,一般将其归入为中医“骨萎”、“骨痹”、或“腰背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其内有腔隙藏骨髓。素问·脉要精微论称:“骨者,髓之腑。” 素问六节脏象篇又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素问·

15、;阴阳应象大论则更明确地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人体的骨骼依赖骨髓的营养,骨髓为肾精化生,肾(包括肾精、肾阴、肾阳)和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密切相关,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充实。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身之骨髓”,主生长、发育。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则将齿、骨的生长状况作为肾精盛衰的标志(“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现代认识是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古典医籍中记载有因高龄出现脊柱、四肢、足跟疼痛并发骨折的病案,但限于条

16、件限制,未能对其作深入的研究。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者们从肾主身之髓”,主生长、发育等理论出发,采用补肾为主,兼顾它症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已获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近十年来,国内对肾虚和骨密度及矿物质含量的关系进行了一些 研究,结果表明,肾虚患者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健康人”。肾虚者由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骨功能的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一旦各种病理因素(诸如药物、营养、运动等)以及年老肾衰致肾气衰弱,精不生髓,骨失所养而致骨质脆弱。素问·

17、生气通天论所谓:“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即将骨骼的退变和肾虚联系起来。 的中医肾虚病理探讨 中医的“肾”是一个多功能的体系,它具有生殖遗传(睾丸、卵巢)、生长发育(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等),神经系统(大脑、脊髓)、泌尿系统(肾、膀胱)、免疫系统(胸腺、细胞及体液免疫)等多方面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搞”。现代医学也认为,骨量的丢失年龄段为女性岁,男性为 岁。女子七七,男子八八后,由于“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进而“。肾脏衰,形

18、体皆极”。骨质疏松症,中年起病,老年成疾。人互中年以后,随着年龄,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肾虚证的发病率也是中年以后,随着年龄而升高,二者并行出现。 景岳全书·萎症云:“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萎。”说明该病与肾虚有密切不可分的联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髓化生有源;若肾虚精亏则髓枯致骨骼失养,骨矿含量下降,骨 密度降低,而发生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证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一羟化酶和羟化酶对肾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影响的形成。生长激素先在肾内经处理变成生长间素,才

19、能促进骨形成;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是重要的钙调节激素。一旦肾虚髓亏,就可能通过以上机制的失调和异常引起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而致骨质疏松。肾脏有排磷保钙的生理功能,睁小管通过加强对钙的重吸收,并从尿内排出大量磷盐,保持血浆内钙磷的平衡,从而保持骨骼的生长发育,骨折的修复的需要。肾脏的这种调节钙磷代谢功能可视为 “肾主骨”的具体表现。有关研究资料显示肾虚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补体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影响骨代谢的局部调节因子多与此有关。肾虚时下丘脑一垂体一·性晾(甲状隙、肾上腺皮质)三个靶腺轴功能紊乱,而且在不同靶腺、不同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紊乱。郭素华对例骨质疏松

20、痘惠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表明,肾虚证惠者骨密度明显降低”。肾虚证发生骨质疏松症不无道理。 补肾中药治疗临床研究现状 肾虚虽是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原因,但不同患者其气血阴阳失调或夹杂其他疾病也不相同。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励杏娣等提出了肾虚、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俱虚四型的辨证分型。同时发现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归虚、肾阳虚,少数是肾阴虚和阴阳俱虚型。从而提出提示防治骨质疏松症当以补肾入手,益肾填精,调补阴阳,佐以祛风化湿,活血通络之剂。 根据传统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多从补肾入手。王建文提出 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对矛盾,其变化可以看成体内阴阳的此消彼长。阴阳(吸收和形成)平衡,则骨骼功能正常。的高代谢转换型患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腰膝酸软,肌肉抽搐等阴精亏损、血不养筋、阴不制阳的表现,证属肝肾阴虚,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