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八 为学一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 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 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3 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
2、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
3、160;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3疑点: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一、导入 我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这则寓言,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
4、事竟成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的为学就是对这一道理的进一步阐释,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 学学问。 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作者的情况简介。2、初读课文。学生自己轻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3、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鄙 恃 钵
5、;语)4、指名朗诵,要求读顺句子,读好停顿,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故事中)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第一段指导要点:前一次问“天下事”,是就一般情况设问;后一次问“为学”,是就学习设问,要用递进的口气读,读得层次鲜明。两次自答,要强调“不为”“不学”两句,使有对比色彩。第二段指导要点:全用叙述调读,可分三小层:先指出二僧有贫富之别;接着写二僧对话;最后说事情的结果。要读出层次感。对话应摹拟人物语气,贫者有信心、有勇气,富者骄而惰。富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常发问,表示怀疑,有轻视意;第二次
6、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要读出富和尚在困难面前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具有为着实现志向的勇气。当贫和尚说“吾一瓶一钵足矣”,一个“足”字要读出贫和尚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第三段指导要点:本段为全文核心,语气变化频繁。“西蜀”句是承上作结,先叹路远难行,后赞贫僧之志。“之”,轻读而语气舒缓。“也”,轻微感叹。"而",先抑后扬,有转折意,须重读。"焉",收束语气。“人之”句,正意所在,劝勉子侄之意。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
7、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1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2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3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4问题思考:(1)课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什么观点
8、?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生:学则易,不学则难(“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设问(两问两答)提出看法,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3)“蜀鄙二僧”的故事,“鄙”点出了他们住于四川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要想到千里之外的南海,真是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贫富和尚同时面对这样的客观难题,甚至穷和尚的困难更大,结果却是“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生:因为穷和尚有决心而成功的,富和尚没有决心而失败。(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
9、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4)作者为选取 “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例证,作用是什么?这是在为自己文章中观点举例论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下事没有难易之别,“为”与“不为”才是转化难易的关键,(学生了解这样设喻的客观效应:“人之为学”遇到困难时应有的根本原则和态度。)作者这样劝导小辈,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5、背诵课文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四、总结、扩展 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
10、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类似兔子或者是富和尚的心态和做法,以后你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勤学的故事三则头悬梁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译文:晋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夜,经常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往下坠,绳子就会将他扯醒。他就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锥刺股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译文:战国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因为
11、在秦国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涨,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又读书。凿壁借光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译文: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提问:我们从上述的历史小故事中,应该学习什么。不是去学他们具体的行为,而是要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能够想尽一切方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五)布置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
12、诵全文。 写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13、。”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凭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之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板书设计 二八 为学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 人之为学 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 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物流运输管理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北京市智能家居系统成装修合同参考
- 宾馆装修延期及赔偿条款
- 获奖十五分钟课件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评估合同书
- 营养管理与慢病预防
-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 2024温州市里仁科技职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小学六年级口算题卡(含答案)
- 2025江西南昌市江铜产融社会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重庆两江新区某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离婚协议民政局贵州安顺(2025年版)
-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 高校讲师个人学术发展计划
- 睾丸切除术课件
- 2025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摸底卷英语试卷(含解析无听力部分)
- 职等职级设计理论与实践
- 中医药生物信息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道法】做自信的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王阳明心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