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_第1页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_第2页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_第3页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_第4页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医科大学题目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姓名:闫志诚 专业:中医内科学 学号:2013110040 班级:科研一班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闫志诚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摘要:中医五行学说,即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广泛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推演络绎”的方法,把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中,用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于临床。关键词:五行学说;相生;相克;制化;疾病“五行学说”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所谓五行学说,即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特性来归纳概括各种事物,

2、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协调平衡。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使哲学理论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1 中医五行学说的起源1.1 哲学五行学说的起源关于哲学五行学说的起源,贺娟1总结了五材说、五方说、五时说、五星说、五指说等五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五材说观点源于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本身属性的概括。魏睦森2等认为五行学说源于五方说,是五方代名词。郝万山3和王强芬4等倾向于五时说,认为从时令季节更替顺序来解释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更贴近中医的精髓。当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赞同五行学说源于“五方说

3、”以及“五材说”。尚书·洪范载: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闰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啬。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啬作甘。”12 中医五行学说与哲学五行学说的关系哲学五行学说是一个稳态系统,但这个稳态也只是相对的,它处于五行稳态模式和五行非稳态模式之间的动态平衡,因为有两种不同的力量制约着它的平衡。五行学说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属于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解释和探索世界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医学也不例外。秦汉时期,五行学说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和医学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基础理论

4、的三大哲学基石之一,其重要标志是黄帝内经的出现。从此,中医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解释工具和诊疗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广泛地运用于认识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疗、养生等方面。如黄帝内经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说明人体脏腑、经络的五行属性; 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分析脏腑、经络之间和各种生理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5。2 五行特性的抽象意义“ 木曰曲直”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感性认识到理性抽象后的总结。从植物向上生长、向外舒展、屈伸自如的现象, 引申为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作用或特征, 凡是具有此类作用或特征的事物, 就可以用五行特性中的“木”进行标记或者概括

5、。内经将五脏纳入五行系统以后, 运用人们对木的特性认识, 构建了肝的相关理论, 认为肝属木, 具有能疏通气机, 使气机活动舒畅通达, 进而影响全身诸多方面的机能,如血液循行、津液的敷布、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胃肠的消化吸收、精神情志的调节, 甚至男女的性活动和生殖之精的排泄和输送等,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肝有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升和主动的生理特性。“火曰炎上” 通过人们对燃烧中的火焰具有发光、散热、向上升腾现象的生活体验, 总结了火具有温热、光明、升腾等特征和作用, 引申为凡是具有此类特征或作用的事物及其现象, 可以用五行中的“火”进行属性标记和概括。自内经将五脏纳入五行系统后, 人们对火的特性的认

6、识构建了心的相关理论。心属火, 故心能将血液运送于全身, 温煦和营养脏腑形体官窍; 心主神明而主宰全身活动等都是在心的属性为火这一思维背景下发生的。“土爰稼穑” 通过对土地可供人类从事农耕活动, 获得赖以生存谷物的体验, 总结土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征或作用, 引申为凡是具有此类特征或作用的事物及其现象, 用五行中的“土” 加以属性标记和概括。内经将五脏纳入五行系统之后, 用土的特性解释脾胃的生理及其特性,形成了脾胃理论, 认为“ 脾者, 土也, 治中央, 常以四时长四脏, 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 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 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上下至头足, 不得独主于时也” 素

7、问.太阴阳明论。此处用五行中的“土”标记脾胃的特性, 运用“ 土能生万物” 解释、类比脾胃的主要功能, 解释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输送水谷精微至全身的作用。“金曰从革”认识来自于古人两方面的生产实践: 一是顺从人们的需要, 将矿石经过冶炼, 去除杂质, 而成为质地纯净、体积变小、密度和比重变大而坚硬的金属( 主要指铜) ; 二是将铜之类的金属顺从人愿地加工成人们所需的器物。于是通过对矿石去除杂质成为质地纯净、体积变小、密度比重大的, 能随意加工成不同形状、不同用途器物的金属, 总结出金有变革、肃杀、收敛、沉降、洁净等特性或作用, 引申后认为凡是具有此类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 用五行中的“

8、金” 进行属性的标记和概括。内经将五脏纳入五行系统之后, 用金的特性或作用解释肺及大肠的生理功能及特性, 构建了肺及大肠的相关理论。在肺及大肠的五行属性为金的认识基础上, 结合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人们的切身体验, 总结出肺气有下降的特性, 以此解释肺主呼吸时吸气( 自然界的清气要向下沉降) 是主动运动的特点; 肺能清除废弃的浊气, 大肠只有向下蠕动( 即“ 降” ) 才能清除消化后的食物中的糟粕, 二者都有向下运动、有主降的生理特性, 以及清除人体废物, 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此时不但可以用“金曰从革” 的五行特性解释了肺和大肠的部分功能及特性, 还从生理作用及五行特性等方面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水

9、曰润下” 通过人们对水有滋润万物, 本性寒凉, 性质柔顺, 流动趋下, 渗入并涵藏于地下的自然特性的体验和观察, 总结出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五行特性, 引申为凡是具有此类特性或作用的事物, 用五行中的“水”进行属性的标记和概括。内经将五脏纳入五行系统之后, 用水的这一特性或作用解释肾的生理功能及其特征。“肾者水脏, 主津液” 素问.逆调论 , 不仅用肾属水的五行特性解释肾主水液的功能, 还根据水在地表下大量涵藏的自然特征类比肾“ 主蛰, 封藏之本” 素问.六节脏象论 , 并以此为据认为肾能贮藏并调节全身之精, 形成了“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 乃能泻” 素问.上古

10、天真论的经典理论。3 五行生克制化关系3.1五行相生关系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依次有序资生, 循环不休。在这种相生关系中, 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其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一旦这种正常的有序资生关系失常, 就会发生由母及子或由子及母的母子相及的异常变化。3.2 五行相克关系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依次有序的制约、抑制和对抗的关系。五行有序的制约顺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依次有序制约, 循环不止。在五行有序的

11、制约关系中, 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这种制约关系又称为“所不胜”和“所胜”关系。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一旦这种五行有序的制约关系失常,就可能发生相乘、相侮或胜复的异常变化。3.3 五行制化关系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相生与相克共同维持着五行之间有序的稳定状态。五行制化关系中的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如果没有相生关系, 事物就不能存在、发生和成长; 如果没有相克关系, 事物的发展就会因失去制约而亢奋失衡。只有相生和相克同时存在并互相作用, 才能维持事物之间的相对稳定、和谐、有序以及平衡, 也才能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发展。6 4

12、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4.1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配伍用药4.1.1 据五行相生规律配伍用药此种配伍用药规律, 主要是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法, 并按其治法配伍用药。如据“水生木” 确立滋水涵木法, 一贯煎则用生地黄、枸杞子等滋补肾水而涵养肝木; 据“火生土”确立益火补土法, 而四神丸则用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以温肾暖脾; 据“土生金”确立培土生金法, 而泻白散则用甘草、粳米补脾以扶肺气; 据“金生水”确立金水相生法, 而百合固金汤则用百合、生地黄、熟地黄滋养肺肾, 金水并调。4.1.2 据五行相克规律配伍用药此种配伍用药规律, 主要是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法, 并按其治法而配伍用药。如据“木克土”

13、确立抑木扶土法,痛泻要方则以白术补脾扶土、白芍柔肝抑木; 据“土克水”确立培土制水法, 而实脾散则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 据“金克木”确立佐金平木法, 而左金丸则主用黄连清心火保肺金, 以制肝木, 咳血方则用青黛、栀子清肝, 并以瓜蒌仁、海蛤粉清润肺金以平肝木; 据“水克火”而立泻南补北( 泻火补水)法, 而黄连阿胶汤则以黄连等清心火, 阿胶、鸡、鸡子黄补肾水, 以治肾阴不足, 心火偏亢之心肾不交证。7 4.2 指导疾病的诊断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在功能的紊乱及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可通过一定途径反映于外,出现色泽、声音、形态、口味、情志、舌象、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由于五脏及五色、五音、五体、五

14、味、五志、五脉等均可分别归属于五行,而同一行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感召现象,存有某种特定联系,故五行学说有利于疾病诊断。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情志易怒,脉见弦象,提示肝病居多。再如脾虚之人,面见青色,是为木乘土之象; 心病患者,面色黯黑,是为水乘火之兆。8 在病色交错中,又有相生相克的善恶关系,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是疾病发展的正常现象,若见黑色( 水生木) 或赤色( 木生火) ,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若见黄色( 木克土) 或白色( 金克木) ,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4.3 指导疾病的治疗4.3.1内科方面赵伟东9等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9 例,总

15、有效率79. 6%。朱明军10等提出运用中医五行学说脏腑之间生克乘侮规律,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指导意义。宋恩峰11提出“肝肾同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假说,并拟定处方补肾调肝,收到较好疗效。申晓伟12等灵活运用五行生克关系,化土为金,顺水推舟,寓补于消,在痰证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杜青雄13运用五行学说分析儿童“咳喘”和“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提出了治疗“咳喘”的治法和方药。4.3.2妇科方面冯磊14等采取“木郁达之”的方法治疗常出现胸胁胀满、神疲食少、嗳气、口燥咽干、胸闷、心烦易怒,妇女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的肝郁脾虚证,疗效可观。4.3.3情志疾病方面

16、内经创立了“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喜”;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的以情制情的精神心理治疗方法。孙英霞15等通过源于中医五行学说的五志相胜理论,探讨五志相胜理论对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重要影响,认为运用中医五行学说调节现代人群情绪具有很重要的意义。5 结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到很多学科。五行学说着重以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来阐明客观事物,并以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其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人与自然完整统一的思想,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诊断和治疗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贺娟.五行与中国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

17、2009 10 22(010) 2 魏睦森,陈蓉蓉.阴阳五行学说探源求本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7(4) : 1023 郝万山关于五行的讨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6(1) : 104 王强芬,邹明亮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两种解释J.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 3) : 766 7675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76 张登本,孙理军,李翠娟.论五行理论在黄帝内经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1) : 13 187 王迪, 王珈, 张彦秋.“五行学说”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6(1) : 108 傅遂山.浅谈五行学说中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J河南中医,2010,30( 6) : 530 5339 赵伟东,农邦向 五行辨证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4, 31( 12) : 102010 朱明军,朱新峰,王永霞 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6) : 924 92511 宋恩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