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_第1页
2022年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_第2页
2022年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_第3页
2022年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_第4页
2022年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几千年来,中国在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实践中,积累了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丰富知识。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笔者收集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1一、教材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二个内容,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互相承的。而现实中人们对于前者的了解远没有后者那么广泛,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具有一定的重

2、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即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第八章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目标,本课内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面临形势。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观念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与形势的分析,增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宣传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三、重点、难点重点:

3、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知识重点)。这个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环保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具有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行动,而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能够起而行的具体体现。我国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情感重点)。此是本文的情感重点,只有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能让我们对环保事业坚持下去的源动力。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这个知识点需要对第八章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已学知识相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比较抽象,故将其列为难点。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述法,但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

4、直观教具(图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让学生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让学生讲讨论分析信息,让能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想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让学生做学生在收集对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资料中得到实践,培养实际收集信息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以一句广告词来引入本文。画面是一双黑猩猩纯真无邪的眼睛,所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们不想孤独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2.引出课题: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基因,

5、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3.进入教学过程:(1)设计问题情境: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体现本文的重点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本文的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让学生来说明自己对其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的理解,并请学生比较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使用价值的侧重点。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处理所面对的难题来解决本文的难题。(2)展示资料,探讨问题:我国的生物资源和面临威胁。用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录象)来展示我国存

6、在的各种美丽生物和濒临生物,了解大自然的美,并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来感受到我国的生物资源之丰富。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收集起来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由这些直观感性材料中须生可以强烈感觉到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比如:大批藏羚羊被剥光皮赤裸裸的弃于在山谷中,如此触目惊心!),就引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由此展开讨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什么威胁?这些威胁来自于什么?为消除这些威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举出例子。(比如对于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加深理解)六:作业最后留下思考题:我们在生活日常中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

7、保护做些什么?七:板书设计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三、我国生物多样的概况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2教学重点: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难点: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2、细胞膜的结构

8、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教学过程: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

9、?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小结讨论结果。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以真核生物为中心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解释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引发学生探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兴趣。在电镜下人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电镜照片。指导学生读图:识记各结构名称以及各结构的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

10、异同。课件演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式图,辨认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细胞的异同时要注意纠正错误。强调细胞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结构,总结出笔记。问题:1、不同点?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浸在清水中结局相同吗?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细胞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2、相同点?说明了什么?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结构究竟用什么作用?这些结构是如何体现出生命特点的呢?分别学习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义)一、细胞膜细胞都有细胞膜这足说明其对生命的重要性。根据细胞膜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断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学生讨论:哪些实事可以说明细胞膜是有生命的?(相关内容见扩

11、展资料)细胞膜是如何保护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与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区别?问题讨论:学生设计实验:(1)证明膜的存在。(质壁分离;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电镜观察。)(2)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需要得到实验的材料,选用什么样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细胞膜?(培养学生在下结论或推测时要重证据、讲道理。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的基本素质。)介绍细胞膜的获取方法(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3)如何定性、定量的测定细胞膜的成分?观察法:电镜观察细胞膜:暗、明、暗三层结构。厚度约75100埃(见扩展资料)。实验法: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事实一:膜易被脂类

12、溶剂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处理后消失。)事实二:脂类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事实三:用指示剂可以确认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对于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述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成分:磷脂、蛋白质2、结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这两类物质分别隶属于亲水和疏水物质。这两类物质应该如何排布?(1)磷脂分子结构特点: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亲水端。如果是一层分子排成一个平面会是什么样子?(不符合细胞膜内外均为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物质交换。)如果是两层会是如何排列?理由?(2)亲水的蛋白质与磷脂分子的关系?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判断:暗层和

13、亮层哪层是脂类物质?哪层是蛋白质类物质?依据?理解内外两侧暗中央发亮的观察结果。由于观察技术所限,科学家对细胞膜的认识基本上是假说和推测,了解学说和假说的区别。为形象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科学家根据假说设计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突出液态结构(1)两层磷脂分子基本骨架(2)蛋白质覆盖、镶嵌、贯穿于“骨架”上。问题:这样的结构与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区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亲水物质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随意通过膜!磷脂分子相互之间不连接,而且分子始终处于运动中液态流动状。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总有一个是不饱和的链,因此脂肪酸长链在双键处发生弯折

14、。当分子旋转时会使相邻分子发生位移,有可能制造出一个瞬间的缝隙,为物质扩散创造了机会。(如果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分子又比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类物质即可以发生扩散。)离子的直径应该是比较小的,应该按照浓度差扩散。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原因?细胞膜上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因此带电的离子不易通过细胞膜。细胞外有些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可能会与膜上某些蛋白质发生作用,导致相关蛋白质分子发生临时性该变。蛋白质会出现临时“隧道”或发生穿膜运动。结果是使相应的离子或小分子有机会通过细胞膜。膜上的这些蛋白质分子被称作载体。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1)保护润滑作用(2)细胞识别作用:实验一、取

15、低等多细胞动物黄海绵和红海绵各一块。分别打散并充分混合。静置培养一段时间。结果:细胞重新聚集,形成黄海绵和红海绵。没有混合色海绵。实验二、人类ABO血型的免疫反应。(选择讲述)通过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的物质交换和免疫反应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载体:(蛋白质)分布于膜上,专一性运输特定物质的工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事实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细胞的意义:(1)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及发展变化。(2)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白细胞吞噬细菌;胞饮与分泌;(3)细胞分裂时膜的流动性(4)细胞杂交时的细

16、胞融合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荧光标记膜上的蛋白质,(红色和绿色)细胞结合处界限分明。37、10分钟后,界限消失,红绿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均匀分布已经看不出任何界限了。学生总结:细胞膜通过流动可以完成什么生命过程?(为细胞吸收、分泌、修复、融合、运动、捕食、变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础)3、细胞膜的特点: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物膜与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体会生物膜的生命特点。学生讨论:细胞膜的流动性与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之间的联系。4、各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请参阅“细胞的亚显微结构.ppt”)学生讨论生物模型:(1)一碗水中滴一滴红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物理学上属于哪类?

17、原理?(自由扩散的条件是:两个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注意纠正:强调扩散的双向性,总结局是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2)如果两个浓度不同的溶液之间存在半透膜溶剂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溶质分子不能通过时,溶液中溶剂分子的扩散,又该是什么结果呢?(逆浓度方向发生)(3)细胞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否都可以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细胞膜呢?哪些不可以?为什么?扩散作用局限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小结: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帮助扩散分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由于水分子的扩散是逆浓度差进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扩散又被称为渗透作用。问题:扩散作用是细胞依靠浓度差进行的被动吸收方式。它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细胞是如何吸收离子和小分子

18、有机物的?讲解主动运输的特点: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学生知道主动运输的特征。列举主动运输的事实:(1)海带细胞中的碘浓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万倍于海水;(2)红细胞中的K离子30倍于血浆。(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学生总结归纳、填表:方式通过方向载体辅助能量消耗物质形式自由扩散渗透作用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总结:膜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生物保护。一旦细胞死亡此作用将消失。问题:(1)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内环境稳定,害物质被屏阻。保证新陈代谢的需求原料及时供应,产物及时排除。)(2)细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哪些?(结构上的

19、流动性,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5、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强调:物质始终没有透过细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6、细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护。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有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事实: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将这样的细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象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3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

20、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二、说学情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基于以上分析,结

21、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说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

22、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2.学法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颜色和患者尿液颜色的区别,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胞膜没有破坏,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食

23、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习惯。环节二:新课教学(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对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教师提供实验验证,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验证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一和实验二)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并顺势引导学生提出何种假设?又如何来证实你的假说?学生根据实验一、二,能够

24、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随后称热打铁,继续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成细胞膜呢?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磷脂分子资料和实验三)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磷脂的性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设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师评价,给出意见。最终得出细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定于细胞内外均为水的环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

25、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示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会得到怎么样的假设?同时表述模型。学生根据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实验结果,描述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培养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示变形虫视频和实验五)视频展示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示荧光标记技术,启发诱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应结论,并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视频和动画的辅助,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质疑、创新、探索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与功

26、能相适应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模型)多媒体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实验探究上进行回顾,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要点。教师纠正、展示完整内容并进行详细讲解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回顾,增强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检验教学效果。环节三: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思考题,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通过学生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形成完整的知

27、识网络。课后以思考题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识,应用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4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解决了本节的问题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学学习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2.教材的处理和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量大,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如果一节课讲完,时间肯定很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也得不

28、到锻炼,因此我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节课完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并配以少量的练习,第二节课完成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的理解,辅以较多的练习。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对前面内容(孟德尔的两个实验和减数分裂)的熟练程度,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是理解孟德尔两大定律实质的前提)能力目标: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的重要性。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当时就是因为摩尔根对孟德尔遗传理论的不相信和对萨顿的怀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学的真理)。4.重难点的确定如果要记住“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这不是我们

29、追求的目标,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体会这个结论的来历,学会这种科学研究的思路。因此如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法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

30、验,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三.说学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1、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四.说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这是教材上设计的问题,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学生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哪怕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那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从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上面的导入很容易过渡到萨顿的发现以及假说,但是要说明一点,假说的提出不是无根据的乱说,而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因为萨顿发现基因和

32、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里面需要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类比推理,并强调其重要性),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体)吗?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P28图)这个“思考与讨论”必须让学生来完成,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还没有发现减数分裂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这个时候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标注在染色体上是一点都没有问题。(三)摩尔根的实验由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

33、的检验。实验图解(略)对于摩尔根的实验我想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选材是关键(果蝇)2、所研究的性状(红眼和白眼)也很重要,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关注特殊的现象(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是实验最终的突破口。4、性染色体的发现推动了这个实验的进展。将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位在_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导了合理解释。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写出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遗传图解:还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在孟德尔对豌豆的杂交实验现象提出合理解释之后还必须有一个验证,即测交实验,因此这里也需要多摩尔根的解释进行验证,这个过程让学生完成,有利于对前面遗传图解的巩固。高中生物教学

34、课教案5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1.简述果胶酶的作用。2.检测果胶酶的活性。3.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果胶酶的最适用量。4.搜集有关果胶酶应用的资料。一、果胶酶的作用1.果胶是植物_以及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_,还会使果汁_。2.果胶酶能够分解_,瓦解植物的_及_,使榨取果汁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3.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酶、_酶和_酶等。思考:利用果胶酶进行果泥处理时,可不可以再加入蛋白酶促进细胞壁分解?二、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

35、的因素1.酶的活性:酶催化_的能力。2.酶活性的高低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_或产物的_来表示。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pH和_等。4.实验设计(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处于最适温度时,活性。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活性大小成_。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pH影响,处于最适pH时,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实验变量: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果汁的_和出汁率。三、果胶酶的用量1.果胶生产时,为了使果

36、胶酶得到充分利用,应控制好酶的用量,用量多少常通过测量_来探究。2.实验设计:自变量是_的用量,因变量是果汁的_。答案:一、1.细胞壁胞间层半乳糖醛酸出汁率浑浊2.果胶细胞壁胞间层半乳糖醛酸3.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分解果胶酯思考:不可以。因为果胶酶是蛋白质,加入蛋白酶后会使果胶酶被分解。二、1.一定化学反应2.反应速度减少量增加量3.温度酶的抑制剂4.(1)正比(2)pH澄清度三、1.果汁的体积2.果胶酶体积1.果胶酶的组成及特点果胶酶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被蛋白质酶水解掉;果胶酶具有酶的通性:只改变反应速度,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能够产生果胶酶

37、的生物包括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食品工业生产中需要的果胶酶主要来自霉菌发酵生产。可生成果胶酶的霉菌有黑曲霉、米曲霉和文氏曲霉等。培养曲霉可用液体培养法,需添加果胶作为诱导物。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及探究果胶酶用量的两个实验的注意事项(1)在探究温度或pH的影响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相互对照。如果将温度或pH作为变量,控制不变的量应有苹果泥的用量、果胶酶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和过滤的时间等。只有在实验中保证一个自变量,实验结果才能说明问题。(2)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这

38、样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了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问题。(3)在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搅拌。题型一 果胶酶的作用及影响因素【例题1】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问题。(1)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_和_。(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最适宜的pH”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的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_,并说明理由:_。实验操作中要用玻璃棒不时搅拌,其目的是_,以减少实验误差。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_时,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