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一、简介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离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二、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

2、、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一)西医诊断1.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2.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3.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4.X线检查阴性。(二)中医诊断1.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熙。2.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3.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三、禁忌症孕妇禁用。四、操作规范(一)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

3、。(二)取穴原则交叉取定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即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三)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四)出针快速出针,并以酒精棉球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五、注意事项(一)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否则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二)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推拿按

4、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疗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三)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症)技术一、简介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5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188。肝阳上亢证是中医辨证的一个客观证型,即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病因、病理、病位、病势的综合表现,也是中医肝病的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临床上主要见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据

5、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比例约占8733,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型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高血压病证型。耳尖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其具有方法简单,作用迅速,疗效满意、无副作用等特点。二、适应症(一)年龄1 870岁。(二)高血压处于2级低、中、高危险层,且有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三)尤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三、禁忌症(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二)合并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三)身体极度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四、操作规范(一)器械一次性无菌采血针。(二)操作步骤1.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

6、穴,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用碘酊和酒精严格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人,深度约12mm,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直径约5mm(如黄豆大小)。2. 治疗时间及疗程一周3次,12次为一个观察疗程。五、注意事项(一)医生手指和患者治疗部位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患者治疗时取仰靠坐位,防止发生晕针;挤压时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应从较远的范围向耳尖进行轻微的挤压,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二)在治疗过程中,当发现患者耳廓小而

7、薄血液循环不佳、出血量不足的情况下,通常要对耳尖部位进行挤压,但有可能导致放血部位小血肿的发生。当发现放血部位有小血肿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血肿部位1分钟,以防止血肿变大。一般血肿会在两天后消失。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一、简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060。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推拿手法、机械牵引、理疗、药物和功能锻炼等。有研究显示,颈椎关节内外环境力学失衡,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之一,推拿手法、机械牵引和功能锻炼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椎关节的力学环境,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

8、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二、适应症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三、禁忌症中度和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者,局部皮肤破损者及有皮肤疾患者。四、操作规范(一)器械准备普通治疗床。(二)详细操作步骤1.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掖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min。2.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间,持续时间不少于lmin,反复5遍。3.

9、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4.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5.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min。6.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不做扳法,反复5遍。7.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三)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总时间约20min,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四)关键技术环节施力方向与力的作用点把握。五、注意事项(一)必要时在皮肤表面涂以少量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10、二)如病情加重或皮肤损伤时应停止治疗,采取相应针对性处理措施。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技术一、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的作用,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后纵韧带的窦椎神经而出现的,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当某种原因(如劳损、运动损伤、不良姿势、外来暴力)破坏了脊-盆-髋构架系统的力学平衡,而引起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曲度改变、骨盆倾斜、髋关节应力不均衡、软组织痉挛,脊神经受卡压等变化,临床上直接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产生和治疗效果。脊-盆-髋调正手法是董清平教授承家传手法,并从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中总

11、结出的系列手法,其特点是从中医整体医学出发,通过系列手法调正脊-盆-髋力学构架系统,使脊柱维持正常生理曲度,恢复三维立体的力学平衡,松解周围软组织痉挛,从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二、适应症(一)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或多次发作,但未经任何治疗。(二)病情为轻、中度,休息后症状可减轻。(三)年龄在60岁以下,排除其他腰椎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三、禁忌症(一)病史超过半年,经常发作,经多种非手术治疗无效。(二)首次发病即出现剧烈疼痛,下肢症状明显,呈被迫体位,难以行动及入睡。(三)出现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四)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较长,影响生活和工作。(五)合并腰椎管狭窄

12、、骨质疏松等改变及其他合并症,或曾进行腰椎手术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六)病情为重度,或CT、MRI显示髓核巨大突出或脱出。(七)60岁以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八)合并骨盆或髋关节疾病,不能实施手法者。四、操作规范(一)松脊手法1.棘旁点穴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患侧,两手拇指相对,按顺序由下至上点按骶l至2患侧棘突旁(相当于棘突6约1厘米,又称为“内夹脊穴”)。点按强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度,相当于10kg左右重量,每穴持续3秒,反复操作3次。2.牵引下棘旁点穴手法:患者俯卧位,由两助手分别把持其腋部、踩部,由轻渐重对抗牵引,持续1分钟。牵引力不超过患者体重,患者腹侧面与床面接触。在牵引

13、状态下,术者进行上述点穴手法。操作方法同前,反复2次。3. 小斜扳手法 :“小斜扳”是指手法使腰椎产生的旋转角度小于普通大力斜扳,不超过(15±3)°。手法轻、缓,不发力。(1)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现屈膝屈髋放松状态,健侧下肢伸直。(2)术者肘部推顶患者肩前部向后上方;另一肘部推按臀部髂骨翼处向前下方。(3)两肘互相配合,同时使腰部旋转(15±3)°,放置支点偏下腰段。(二)旋盘手法1.臀中肌点穴手法:接前法,患者仍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用两手拇指点接臀中肌压痛点(即髂骨翼与大粗隆顶点之间的压痛点)。点按强度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耐度,相当15kg重量,

14、持续1分钟。2.牵引下旋转盆手法:患者俯卧位,两助手对抗牵引方法同前。术者两手把持患者髂骨两翼左右交替旋搬骨盆。骨盆旋转角度为20°左右,手法应轻缓(防止猛搬),左右交替旋搬各3次,15秒内完成。3. 调髋手法:此手法操作前先做患者两侧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检查。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将患者一侧下肢屈髋屈膝90°,然后内收内旋髋关节至最大限度;再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侧髋关节;比较两侧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调髋手法反复进行3次。(1)髋内收内旋手法:用于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较差一侧。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一手使其屈髋位,并尽力推膝部向内,呈内收内旋位,另一手稳定同侧肩部

15、(不要离床)。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2)髋外展外旋手法:用于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度较好一侧。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将其踝部置于对侧大腿上,使髋关节呈“4”字位,即髋外展外旋位;一手按压膝部向下,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前上棘使骨盆稳定不离床面,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3)双侧屈髋屈膝手法:术者两手把持双小腿,使双下肢屈髋屈膝,双膝贴近胸壁至最大限度,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将双下肢伸直。4. 治疗时间及疗程治疗隔日1次。30天(治疗15次) 为l疗程,进行l2个疗程。五、注意事项(一)手法操作力度、角度及活动范围应严格控制在操作规范的标准范围之内,并以患者

16、能够忍耐为度。(二)各项手法作用不同,相互关联,操作时须按脊-盆-髋规定程序进行。(三)手法轻柔,节奏均匀,缓和平稳。“松”为关键,通过每一步手法,逐渐达到松脊、松盆、松髋的目的,以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四)治疗中如出现腰、髋部不适或轻微疼痛,确定为周围软组织反应者,可继续治疗。(五)治疗中如出现腰、腿疼痛等症状加重,确系因手法治疗导致者,应暂停治疗,卧床静养、限制活动并佩戴腰围保护,待症状缓解后,做腰椎CT复查,腰椎间盘突出无加重者可恢复治疗。否则应停止手法治疗,选择其他治疗方法。火针加拔罐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一、简介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

17、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优势特色,提炼形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疗法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以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二、适应症适用于各年龄段急性期各型带状疱疹患者。三、禁忌症(一)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二)妊娠的妇女禁用。(三)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四)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忌用。(五)瘢痕体质者忌用。(六)面部、会阴部带状疱疹忌用。(

18、七)哺乳的妇女及婴幼儿慎用。(八)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慎用。四、操作规范(一)器械准备火针针具:点刺专用火针,以钨钢为原材料制成。规格:中号火针直径为0.75mm,粗火针直径为1.2mm。购置火针困难或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规格为0.30×25mm的标准针灸针代替火针,但限烧针10次。火罐:15号通用玻璃火罐。医用脱脂棉球、止血钳、95%酒精。火柴或打火机。(二)操作步骤1.患者体位根据带状疱疹皮损部位取坐位或卧位,以患者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2.选穴和治疗次序在疱疹起止的两端及中间选定治疗部位,先于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即发疹的始端“蛇头”施行治疗,再于后发疱疹的中间部

19、“蛇腰”与尾端“蛇尾”施行治疗。如果患者皮损面积较大、局部疱疹数量较多,可分批治疗。3.消毒以75%酒精行常规皮肤消毒,若皮损局部已发生皮肤破溃者则换用安而碘消毒,以减轻患者局部刺激和疼痛。4.火针赞刺左手持止血钳夹持浸有95%酒精的医用脱脂棉球并点燃,使火焰靠近患者皮损部位并距先前选定的针刺部位约10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探入火焰的外焰烧红或烧至发白。烧针后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点刺。要求时间在一秒钟以内,针尖仍发红时果断、迅速地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不得歪斜、拖带。水疱、丘疹或红斑区采用中、粗火针点刺,进针深度以针尖刺破

20、疱疹,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即直径0.5cm以上者,用粗火针点刺。所刺针数,根据疱疹簇的大小确定,以簇中疱疹数量的1/3至1/2为宜。刺后用消毒脱脂棉球挤净疱液。5.拔火罐及留罐根据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适当型号的火罐于火针点刺后在受针局部吸拔,以火罐能罩住疱疹簇,使火针刺点被纳入罐内为度,如果疱疹簇面积过大,可并用多个火罐。留罐时间510分钟,以局部皮肤轻度瘀血为度,通常可拔出少量血液或渗出液。若起罐后局部出现血疱,可再用火针点刺。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污液,如皮肤表面破溃明显者,可敷以无菌纱布并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6.治疗时间及疗程患者就诊的前三天每

21、日行本法治疗一次,之后隔日治疗一次。本疗法无固定疗程限定,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病人耐受情况决定治疗次数,当疱疹结痂、疼痛消失即可终止治疗。五、注意事项(一)医生注意事项1.加强训练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如医生本人畏惧火针者,不要轻易施用火针疗法。2.火针针具因反复多次加热烧灼,易发生老化即变形、变软而影响临床操作,要选用品牌火针并定期检查火针质量,对品质降低的火针要及时更换。3.火针针刺前要注意无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4.火针针刺及拔罐时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5.关节、大血管及重要脏腑与器官周围慎用火针。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选用细火针,减轻患者疼痛。7.治疗过程

22、中医生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出血、晕针、感染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应对方案及时处理。(二)患者注意事项1.火针针刺后局部有小红肿及轻度搔痒属正常情况,禁止搔抓以防感染。2.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不可洗浴针刺局部,以防感染。天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一、简介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二、适应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三、禁忌症(一)合并有

23、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二)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三)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四、操作规范(一)药物的准备 以清代张氏医通治疗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11的比例共研成细末(80目),新鲜老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一定比例(每8g药末加入9ml姜汁)调和,并制成lcm X lcm X 1cm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用5cm²胶布贴于

24、穴位上。由医院药剂科对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药物质量稳定。(二)治疗方法 1.患者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2.取穴(1)肺俞、胃俞、志室,膻中。(2)脾俞、风门,膏肓、天突。(3)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l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3.取穴定位(1)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胃俞:在背下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志室: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膻中:在胸前部

25、,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脾俞:在背下部,第1l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风门:在背上部,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膏育:在背上部,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天突: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3)肾俞: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定喘:在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心俞:在背部,第5与第6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三)技术要领 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3.天灸药物的

26、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4.背部皮肤应干燥,以免药物贴后脱落。5.穴位定位准确。五、注意事项(一)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二)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止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全身

27、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前往医院诊治。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技术一、简介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主要在于“瘀”和“虚”。气滞血瘀,寒凝胞宫,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使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隔物灸可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易于接受和坚持治疗,而且辩证施药与传统灸法结合,发挥药与灸的双重疗效。该疗法可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通过发挥内病外治优势,不仅止痛快,而且远期疗效好。二、适应症(一)原发性痛经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

28、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二)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冷痛,痛及腰骶, 得热则舒,有时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者出现面色苍白、肢冷汗出、昏厥。经量少,色紫黯有块。苔白,脉细或沉紧。 (三)B超、妇科检查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三、禁忌症(一)经检查证实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狭窄、子宫肿瘤等所致的痛经。(二)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三)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肝郁湿热、肝肾亏损等证型。(四)不适应本疗法者如发热者、身体震颤者等。四、操作规范(一)器械的准备1.电子天平用来测定艾炷重量,使之规范统一。2.施灸所需物品:治

29、疗盘、大弯盘、玻璃盘、大号镊子、艾绒、艾柱模具、火柴、酒精灯、线香、姜、盐、切姜板、三棱针、刀、小勺、治疗孔巾等。(二)具体操作方法1.取穴及操作方法神阙穴艾炷隔盐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2.灸量:选用大艾炷,根据痛经程度(症状评分)确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用6壮,重者用8壮。3.施灸物品备制:统一制作大号艾炷(用药物电子天平统一称重每壮1.5g;底直径2cm,高2.5cm);盐料选用纯净干燥精细食盐;鲜姜片统一切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4.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取神阙、关元穴。(2)将备用食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与脐平,上置鲜姜片和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

30、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切勿烧伤。(3)将备好的鲜姜片放在关元穴处,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若患者感觉灼热时,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4)在施灸时,若灸壮数较多,姜片有可能变干、变薄,此时应更换姜片。(三)治疗时间及疗程隔物灸法共治疗3 个疗程(即3 个月经周期),第1 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每日1 次,连续治疗3 天,第2、3 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 天开始治疗,每日1 次,6 天为1 个疗程。若经第1 个疗程治疗后不再疼痛属于巩固治疗,第2、3 个疗程仍于月经前3 天开始

31、治疗,每日1 次,6 天为1 个疗程。(四)关键技术环节 按照罗永芬主编的腧穴学要求取穴,取穴要统一、准确;统一艾炷规格及灸量;统一姜片规格;统一用线香点燃艾炷;严格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治疗时间及疗程。五、注意事项(一)对于初诊患者,治疗前医生应说明施术要求,使其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操作,一旦发生“晕灸”现象,应立即停炎,使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二)施灸过程中,医生要专心致志,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施灸部位的温度,掌握灸疗量,以防出现灸伤。(三)治疗时医生应嘱咐患者保持舒适的仰卧体位,不要随意变动

32、体位,并小心更换艾柱,以防艾火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四)若发生烧伤,应及时采取措施,轻者涂“京万红”烫伤软膏,重度起水泡者用消毒注射器将水吸出,然后涂“京万红”烫伤软膏,为防止感染可涂盐酸环丙沙星软膏。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一、简介腹泻病临床上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轻者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重则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危及生命。现代医学认为。非感染性腹泻为婴幼儿发育不成熟,生长快而使消化道负担过重。婴幼儿肠黏膜屏障作用差,对食物耐受力低,从而导致腹泻。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泄泻与饮食不洁、饮食失调、饮食生冷、暴饮暴食、饥饱失宜及外感邪气等因素关系密切。本技术通过揉腹(揉中脘、

33、神阙,天枢),揉脾俞、揉胃俞、揉足三里,使脾胃等调节胃肠功能活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二、适应症(一)年龄3个月至7岁的患儿,性别不限。(二)糊状便、蛋花样便或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三)伴有呕吐,食欲不振。(四)病程不超过2周。三、禁忌症(一)感染性腹泻(肠炎,痢疾或霍乱)伴有脱水者。(二)合并其他内脏疾病者(如病毒性心肌炎、肺部感染、肾炎等)。(三)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四、操作规范(一)手法操作步骤1.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min。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

34、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min,频率80100次/分钟。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min,先左侧,后右侧。4.捏脊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二)治疗时间及疗程全套手法操作一遍大约需26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五、注意事项摩、擦、推手法力量不能太轻,太轻容易擦伤皮肤,点、揉、推

35、手法不能太重,太重会使皮下组织挫伤揉腹、捏脊时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对滑石粉过敏者可用姜汁替代。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技术一、简介婴幼儿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常合并哮喘、变应性鼻炎等。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而且可以影响其饮食及睡眠,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乳母过食辛燥热物,致使婴儿脾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更兼婴儿为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湿热之邪袭于腠理,内外之湿热相搏结而成,病位根源在中焦脾胃。本方法以经络的传导原理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及经络与

36、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定部位,激发经络传感性增强,以利于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二、适应症年龄为40天至3周岁的婴幼儿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中医辨证属湿热浸淫型。三、禁忌症对患有疥疮、骨折、溃疡出血及各类重证感染性疾病者则暂不宜接受本法治疗。四、操作规范(一)操作顺序小儿推拿一般是推揉拿捏多种手法的结合,其操作顺序是先上肢,再下肢,后背部(捏脊),一般应先行轻柔的次数多的动作,如推法、揉法,而刺激重的拿、捏等手法要在最后进行。(二)治疗操作手法1.分阴阳部位:掌根横纹部,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

37、为阴池。手法:分推法。术者以两手示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患儿手背、用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时间3分钟。2.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桡侧,指根至指尖。手法:推法。应先清后补。时间共5分钟即清3分钟,补2分钟,术者以左手握患儿之手,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患儿鱼际向拇指端直推称清法,再以拇指端按压患儿拇指端,使其弯曲;以右手拇指偏峰自鱼际,拇指根,指尖返回鱼际处为补。3.逆运八卦部位:手掌内,以掌心为中点,作一圆圈,其半径为一寸。手法:运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左手,使掌心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端外侧逆时针方向逆运。时间2分钟。4.推掐四横纹部位:示、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手法:先推

38、后掐。术者以左手拿定患儿左手,掌心向上,四指并拢以右手拇指桡侧从示指横纹处开始依次到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右手拇指甲自示指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之,称掐四横纹。推3分钟,掐3次。5.揉小天心部位:掌根部,大横纹之前,阴池、阳池之间。手法:揉法。术者先以左手托住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时间为3分钟。6.揉外劳宫部位:在手背,位于第3、4掌骨交接处凹陷中,手法:揉法。使患儿掌心向下,以右手中指端按定此穴揉之。时间5分钟。7.揉乙窝风部位:手背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手法:揉法。术者令患儿掌心向下,使手腕向上屈,再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揉之。时间5分钟。8.清天河水部位:前臂掌面,自大横纹中

39、央至肘横纹中央一直线。手法:推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示指在下伸直,托患儿前臂,再以右手拇指侧面或示、中二指正面,自掌根大横纹中央推至肘横纹之中点。时间3分钟。9.推六腑部位:前臂尺骨下缘,从肘尖至尺侧大横纹头。手法:推法。术者以右手示、中二指面自肘尖推至大横纹,时间3分钟。10.揉风市部位:股外侧膝上七寸,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止之处。手法:揉法。术者以右手或左手拇指按在患儿左腿风市穴位,揉之。时间2分钟。11.采用捏脊手法治疗部位:大椎至鱼尾呈一直线。手法:两手拇指末节与示指、中指末节相对,拇指在盾,示中指在前,捏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随捏随捻,随提随放,捻动向前3个动作

40、后,可向上稍用力提一下,此时可听见皮下的响声,一般由上(大椎)向下(鱼尾)为泻,反之则为补。每次顺序提捏6遍为宜,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三)治疗时间及疗程26个月每穴每次操作l4分钟,612个月每次每穴操作35分钟;13岁每次每穴操作37分钟。推拿治疗应每日进行1次,每次30分钟,3周为一疗程。如一疗程未获痊愈者,可进行第二疗程治疗,期间不休息,至痊愈止,一般轻者3周,中度者4周,重者6周。五、注意事项(一)术者术前应将双手指甲剪短、洗净,使双手温度适宜,以免擦伤患儿皮肤,或造成患儿惊惧,给操作带来困难。(二)操作时医者的手和小儿施术部位都应以适量的滑石粉为介质,以起润滑作用,减轻皮肤摩擦,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还可增强清热燥湿疗效。(三)术者态度要慈祥和蔼,治疗时要尽量防小儿哭闹,以免影响疗效,操作时力度均匀、柔和、轻快、持久、深透,一般情况下不宜强刺激。(四)对每个小儿的操作要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