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_第1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_第2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_第3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_第4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杭锦旗党校 段建勋提纲 一、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释义一、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三)建国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1、先秦时期的乡遂制 国都及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2、乡里制已成为基层行政组织,分别由乡长或有司掌管。(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2、秦汉时期的乡官制 秦王朝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乡里组织,10里1亭,亭有亭长;10亭1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四职,三老掌教化,有秩掌行政,啬夫听讼、征税,游徼负责治安,循禁盗贼。 汉代在秦代乡、亭、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里以下的组织,建立了什伍制度。(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3、隋唐以后的职役制 隋文帝时,实行乡里两级制,乡以下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间、四间(里)为族(党),置保正、间(里)正、置族(党)正,掌管核实户口、催征赋役。 沿袭至清朝(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

3、变迁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制度和保甲制度 元代实行里甲制与村社制并存的制度 明朝开始于里甲之外,另设保甲组织,专职维持社会治安。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县以下保甲制和里甲制并行。(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1、晚清的基层政权建设。1908年,清政府为适应变革需要,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 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行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乡设乡董、乡佐各1名,负责执行议事会议决事项与地方官府委任办理事务,同时负筹备议事会选举及议事事务。(二)近代农

4、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2、民国的基层政权建设。实行村治,以村为自治单位,而在村之上,有的则设立“区”,一时间,区、乡一度成为自治单位。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县组织法、乡镇自治施行法、区自治施行法等法规,开始实行省、县二级制,县下设区、乡(镇)、闾、邻等“自治”组织。区、乡、镇为自治单位。(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3、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土地革命时期,乡苏维埃抗日战争期间,乡政府是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组织,部分根据地,乡以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权力机关)、村公所(行政机关)则是基层政权组织。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农村基层政权组

5、织定位于乡镇层次(乡镇公民代表大会和乡镇政府),而在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基层政权组织则定位于村政府层次(村上为区、县人民政府)。(三)建国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1、1950年1953年乡村并立时期。1950年中央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由此确立了乡村并存的基层政权模式2、1954年1958年乡政权制时期。1954年宪法颁布后,农村基层政权出现了较大变更。3、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入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乡政村治1983年以后的乡政村治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又经历了一次变革,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乡建制恢复,乡再次成为我国最低层次的国家政权。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行政村成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为走出当时的乡村治理困境,率先成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为“村委会”。新成立的村委会使村里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 1987年11月24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形式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