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实录_第1页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_第2页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_第3页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教学实录该课获2014 年第八届 “四方杯”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教学能手一等奖(高青县实验中学,山东淄博256300)段岩霞 /执教、整理 /崔雪梅、郭莉莉/指导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公元 805 年,一个 33 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带堂弟、表弟和 67 岁的老母,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 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 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 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新的辉煌。他就是生(齐):柳宗元。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二、诵读感受文章的基调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情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生倾听并订正的读音和停顿如下。)乃 / 记之/ 而去。其岸势 / 犬牙差互。近岸,卷( quán)石底以出。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里“卷”字读“quán”音吗?生:我认为这里的“卷”是“翻卷”的意思,所以读“quán”。师:查字典了吗?生:没有。书上课下注释这么说的。生:这里“卷”是“弯曲”的意思。师:对。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 “卷,膝曲也。”所以当“弯曲”讲时,读“ quán”。现在,我们齐读课文,注意刚才同学们指出的词语、 停顿以及屏幕上标红的词语。(生齐读全文。)师:这是

3、一篇山水游记,在这篇游记中柳宗元描写了哪些景物呢?生:第 1 段写了篁竹、小潭、树、藤蔓。生:第 1 段还写了水,写了石头“全石以为底”。生:第 3 段的“潭西南而望”写了“小溪” 。师:有没有写源头?生:没有。师:你怎么判断出来的?生:因为文中说“不可知其源” ,就是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师:所以这里写的是“溪流” ,而不是“源头”。你的判断很准确。还有哪位细心的同学来补充?生:第 4 段第一行写了“竹树”“四面竹树环合”。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是空间顺序。师:对。具体来说是怎样的空间顺序?先写了什么?生:先写了竹,后写了潭水, 然后是潭底的石头、 岸边的石头, 还有青

4、树、翠蔓、鱼和溪流。我感觉是由近及远,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师:你后一句说得很对,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移步换景 。我们写游记时可以学习本文,按照“游览的行踪”来写。有景处皆有情在,那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时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允许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柳宗元游小石潭时怎样的心情。(师配乐范读全文,生鼓掌。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听出了大家对我的肯定,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说明这里是生机蓬勃的,我感觉作者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笔下的风景这么美,他一定很快乐。师:我非常认可你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是

5、大学者王国维的话,你的阅读面真广。生:我从“心乐之”看出柳宗元游小石潭时很愉悦、快乐。生:我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发现了作者的忧愁。作者参加政治运动被贬,虽然他看见这些景物时是快乐的, 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 他心中还是有些忧愁的。师:你的感受非常丰富。 不知大家有没有仔细倾听这位同学的发言, 实际上她发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生:先是愉悦、高兴的心情,后来又是忧伤的。师:具体说来,哪几段写的是愉悦、高兴的心情,哪几段是忧伤的心情?生:具体说第 1、2 段是写愉悦、高兴的心情,第3、 4 段写的是忧伤的心情。三、品读体验审美的快乐师:接下来,让我们潜入文本,品景悟情。请同学们细读第 1、2 段,细

6、细咀嚼,静静思考:哪些词句中流露了作者的快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以批注的形式简要写下自己的理解。 (屏显。)我在“下见小潭”的“见”字中发现了作者的快乐。 这是一种探幽访胜的好奇心突然得到满足的快乐! 试想,在柳宗元“伐竹取道”的过程中,与清冽的小石潭猝然相遇,他的心情该是多么快活啊!生:我从“心乐之” 一句中发现了作者的快乐。 水拍打着石头, 发出悦耳的声音,给作者一种发现的快乐、满足的快乐。生:“隔篁竹”这个“隔”字给人一种神秘感,这是一种因为好奇心而引发的快乐。师:一种因距离而产生的令人神往的快乐。生:我从第 2 段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无所

7、依”读出了作者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我从“水尤清冽”这个“尤”字中发现了作者的快乐。这是一种探访幽境意外发现的快乐。师:“尤”是什么意思?生:“尤”是格外的意思, “水尤清冽”是水格外的清凉。师:这是我们翻译的意思。 如果是柳宗元在心里说的话, 是不是这样说水格外清凉。生(摇头):我觉得他应该是说:啊!多么清凉的水啊!师:你还原得非常好! 我们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 试着在这句话的空白处填两个语气词补出作者的心情。(屏显。)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生:第一个空填“啊” ,第二个空填“呀” 。师:你结合原文说一说。;.生(有感情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啊!水尤清冽呀!生:伐竹

8、取道,下见小潭,哇!水尤清冽呀!生:我觉得第一个空里也可以填“咦” ,以表现意外之情。师:变成自己的话说一下。生: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咦?水怎么这么清凉啊!师:其实让作者感到惊喜和意外的不仅仅是水。 请同学们结合第 1 段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还原作者意外的惊喜和感叹。 (屏显。)从“如鸣珮环”的水声,我已预料到但出乎我预料的是师:老师先来。从“如鸣珮环”的水声中我已预料到有水和石头,但出乎我预料的是水怎么这么清凉呀!我借用了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同学们可以往下接。生:从“如鸣珮环”的水声中我已预料到有石头,但出乎我预料的是潭很小。师:很小?怎么小?生:可以整块石头为底。师:那你再梳理一下。生:从

9、“如鸣珮环”的水声中,我已预料到有石头,但出乎我预料的是潭竟然以整块石头为底,这么小。生:我已预料到岸边有石头,但出乎我预料的是岸边的石头千姿百态。生:我已预料到会有树木和藤蔓,但出乎我预料的是岸边的青树翠蔓遮掩缠绕,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摇动下垂,竟然如此美丽。生:从“如鸣珮环”的水声中我已预料到水在拍打着石头,但出乎我预料的是水拍打的是整块石头。师:这真是一份摇曳多姿、 丰富多彩的快乐。最关键的是这份快乐是怎么得来的?生:他是自己发现的。生:他自己创造了这份快乐。生:他偶然遇到的,自己创造的,亲自“伐竹取道”探索体验到的。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快乐。(一女生动情朗读第1

10、段。)师:从你的语气语调我感觉你已经沉浸其中了,但是有点小瑕疵。生:“青树翠蔓”,应该是读“ wàn”。师:还有一点,她的语速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生:我觉得应该有的地方快点,有的地方慢点。师:对。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意见: 描写动态的语句读得稍快一点,描写静物的语句要读慢一点,句尾再拖一拖音 。你来试一下?(一男生朗读,投入情感,但读错两处。)师:你的句尾读得很好。我们把刚才读不好的地方再读一遍,好吗?(男生再读,声情并茂。读完,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蒙络摇缀”的“络”还是读成了“ l ào”。)师:还是有一点小瑕疵,不过没有关系,世间没有完美的事情。注意

11、,蒙生(接):络( lu ò)!师:这次读对了!我们一起来,青树翠蔓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师:为你的勇敢坚持鼓掌!刚才那位同学从“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无所依”看出了什么?;.生:自由自在。师:对!自由自在的闲适和快乐。那这里仅仅是写鱼吗?生:还写了小潭的小。我从“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看出潭非常小,而且水非常清。因为一个小潭如果能够数出其中的鱼有多少条, 这说明它非常的小; 如果它大的话,就数不出来了。生:还写了潭水的清澈。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意思是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傍。好像看不到那些水似的,这说明了水的清澈。师:水清到了消失的境地。除此之外,作者还怎样写水的清

12、?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是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竟然能够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这也可以看出水的清澈。师:你用了一个词很准确,就是“竟然” !因为通常状况下,我们能看到水中的鱼,但是生:看不到映照在水底石头上的鱼的影子。师:对!看不到鱼儿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的黑影儿!在这里,柳宗元不仅继承了吴均和郦道元“以鱼的可视反衬水的清澈” 的写法,而且更进一步,用“影布石上”、游鱼纤细的黑影来衬托水的明亮澄澈。 观察更细致入微, 情思更细腻动人, 后来苏轼就学了去, 用在了记承天寺夜游 中。我们一起来回顾。(屏显,生齐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绿水平潭,

13、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师:柳宗元是在怎样的心境下, 看到了这样细微动人的景色呢?老师把这一段改写成了一首小诗,请一名女同学读一读,大家静心想象。(屏显。一女生朗读。)清澈的日光里几条鱼儿在打盹儿静静的鱼影抹在石底似淡淡的水墨忽然你飞走了是我的笑把你惊醒还是你惊醒了我的梦师:我得感谢这位同学,我打的是“日光” ,她读的是“目光”,我感觉她的改动更有情致。柳宗元是在怎样的心境下,看到了这样细微静谧的景色的?生:我感觉柳宗元是在悠闲、悠然的心境下,看到这细微静谧的景色的。生:此时此刻,他清净、悠闲、

14、愉快。生:他沉浸在这幽美的风景中。师:他心空了,静了,物我两忘,心无挂碍,所以才体察到了这自然的微妙、灵动与充实。我请两名同学朗读体验这空灵而又充实的愉悦。 (屏显。)(男)潭中鱼 / 可百许头,(女)皆若空游 / 无所依,(男)日光 / 下澈,(女)影布 / 石上。佁然 / 不动,;.(男)俶尔 / 远逝,往来 / 翕忽。(女)似 / 与游者 / 相乐。(齐)似 / 与游者 / 相乐。(读完,分男女生配乐齐读体会。 )四、对读体味现实的忧伤师:作者的忧伤蕴含在哪些词句中?生: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师:“悄怆”是什么意思?生:“悄怆”是感到心情悲凉忧伤的意思。师:他丰富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15、生:从“凄”和“寒”字更能看出作者的忧伤,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师:“凄”和“寒”缘于什么?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这篇文章写于公元 809 年十月左右,初冬之时,“坐”潭上,自然凄神寒骨。 身体的冷触发了心里的寒, 自然景物的凄清诱发了作者内心的忧伤。生:我从“寂寥”看出作者的忧伤。 “寂寥无人”就是寂静空旷,没有一个人。他后面又说“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这说明他是和别人一同去的, 但是他却说没有一个人, 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孤独, 更能衬托出他的忧伤。师:你认为这个“寂寥”不仅是环境的寂静空阔,还是指心情的寂寞、孤独。而且

16、这位同学发现了一个矛盾, 即他是和五个人一同去的, 为什么却说空无一人?生:我感觉其他人是不懂他的,无法走进他的心里。师: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在记述这五个人时,是分成两部分记的。是所有的人都不懂他的心吗?生:不是。师:那是谁不懂他的心?生:我感觉是崔氏二小生。师:老师查阅了孙昌武的柳宗元评传 ,提取出了这些信息。请一名同学读一下。(屏显。)吴武陵,元和二年进士及第, 不久贬来永州,与柳宗元志同道合; 龚古生卒不详,亦是柳宗元朋友;堂弟柳宗玄始终追随柳宗元。 他们思想上同气相投, 同声相应,然而其思想和政治主张不容于当时的社会。 (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师:从这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觉得除崔氏二小

17、生外,吴武陵、龚古和柳宗玄是懂他的。他们都是被贬谪的,他们的思想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师:所以说,这不只是个人的寂寞,而是思想的孤独。那作者的心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生:“潭西南而望”的“望” 。师:能不能把“潭西南而望”的“望”换成“下见小潭”的“见”?生:不能。我感觉“见”隔得比较近,而“望”比较远。生:我觉得“见”是不经意间见到的,而“望”是努力地、极力地向远处看的感觉。师:“望”是侧身之人立于土堆之上,竖目,瞳子突出,有登高远看之意。如果;.说“见”是一种无意无心的行为,那“望”则是一种主动的追求。“下见小潭”的“见”让我们读到的是生:意外收获美景的喜悦。师:而这个“望”字则寄寓了一种

18、期盼。五、拓展还原作者的人格魅力师:当柳宗元 “西南而望”“环顾四望” 时,心里会想起什么?期望什么呢? (屏显。)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 少有大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 利安天下苍生” 为己任。柳宗元壮年被贬, 在永州无实职无官舍, 寄居在冷清昏暗的龙兴寺内。 但政敌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 。妻子早亡,爱女夭折,到永州不久,老母又离开人世。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柳宗元始终认为革新本身并没有错,是朝政的黑暗和腐败, 使他的抱负难以实现。 他始终关注政治和民间疾苦, 写下了大量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文,如捕蛇者说 童区寄传等。生:他可能会想现在朝政是否昏暗, 人民的疾苦是否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