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盏的艺术之美_第1页
刍议建盏的艺术之美_第2页
刍议建盏的艺术之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刍议建盏的艺术之美    黄文勇摘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建盏无疑是瓷器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建盏来自陶土与矿釉,是火与土的艺术,是泥土在烈火的高温淬炼下的华丽转身,这种神奇的器物,以泥为坯,以胎为体,以釉为衣,以韵为魂,经艺人慧心巧手,塑形、拉坯、修坯、上釉,再经千度高温熔炼,终而化蛹为蝶,变泥为美。作者从事建盏研究与烧制多年,在本文就建盏的艺术之美浅谈拙见。关键词:建盏;造型;釉色建盏,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此称为建盏。茶界称它是“唯一为茶而诞生的茶器”,陶瓷界称它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

2、的艺术”。建盏的工艺非常独特,建盏的美也非常独特,欣赏建盏,并不在其外表,而在其内涵与气质。所谓功夫在诗外,从外形到精神,从有相到无相,这才是建盏的禅意美学,抓住了这一点,才抓住了建盏美的核心所在。建盏之美属于禅艺之美,它不是“形色”之美。形色之美就是表面美,特點是漂亮,艳丽,饱满,光润,精美等,表面很张扬,浮燥,外强中干,实际没内涵。禅艺就是走向内在,走向自然的深层,返蹼归真。特点是隐而不显,含而不露。表面很沉静,实质有活力,有滋味,外枯中膏,无一物中无尽藏。优秀的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层次感,并有明显的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建盏有种清雅含蓄、端庄秀美之感,细细端详别

3、有一番神韵,黑釉透亮,沉稳简朴却不失优美的器物,透着一个匠人对建盏艺术深深的情愫。建盏的黑,不是一片傻黑,而是犹如夜空或深潭一样沉静的黑;黑釉中呈现的各种神秘斑纹,更是使人感到这不是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而是“窑神”的杰作。由于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釉在高温中易于流动,故有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与那些过于精致谨慎的器具相比,更带有一种粗率自然的亲切感,更能触发人们的无穷遐想。沉稳中多了几分灵动之美,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盏的器型和颜色相对简单,多为撇口或束口、绀黑,看上去毫无多人之处,反而有笨拙粗糙之感。但只要静

4、下心来,细细品咂,则变化万千,耐人寻味。那漂浮幻变的油滴,纤细如丝的兔毫,绚烂斑斓的曜变天目,都乃天地之造化,绝非仅凭人力所能为。此等天地人合造之神品,也自然传递出浩瀚宇宙无以言说的神秘,这也是建盏最内在的文化价值之所在。对于我来说,在我年方二十,初入陶瓷行业时,便在景德镇系统地学习过陶瓷烧制的整套流程,学习过古陶瓷的修复技艺,因此,对于研究陶瓷器型,我颇感兴趣。从事建盏的研究和烧制后,我对宋代的老建盏展开了长时间的研究,现代师傅烧制的建盏作品,器型大多是仿古的建盏器型,无外乎撇口、敛口、束口,器型单一,很难突破。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在传承宋代老盏器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呢?2015年

5、7月的一天下午,我和父亲黄美金在一起观赏和研究古代束口盏时,脑海中浮现出古代斗茶的场景,过去这样的束口盏多用于斗茶,但现代的爱盏爱茶之人,斗茶者少,品茶者多,如何让建盏既能保持传统的束口盏型,又能满足现代人的饮茶需求,当天晚上,我开始伏案研究,首先画图比对,寻找最佳的盏型比例,再进行烧制试验,最终,我将束口盏的比例由过去常规的12.3比6.9厘米,调整为了现在的8.5比6.5厘米,整个盏型更加的修长,最重要的是,我在底座部分增加了嵌束线的设计,更适合饮茶者手部掌握。而我父亲凭借几十年的制陶经验,配合我的器型,他亲自调配出了一款全新的银油滴釉水,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我们父子俩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独

6、具特色的黄氏束口盏,盏型粗狂,压手感浑厚,上手沉稳大气,釉色饱满,油滴清晰均匀,呈现淡淡的银蓝色,独具文化气韵。我每天都会用这款建盏喝茶,而在喝茶过程中,我渐渐的感觉到,它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我对器型再一次进行调整,每调整一版,试窑烧成后,我就会带上三两只盏,驱车来到几十公里外的武夷山,在这个因茶而生的城市,约上几位茶客,一同品茶论盏,记录下他们在使用后的感受,接着回到建阳的工作室进行调整,再烧制,如此反复地修改了五版,最终,在2018年3月,第五代的黄氏束口盏得到了老茶客们的赞许,无论从盏型大小、握手感,喝茶时的唇感,都是恰到好处的,成为首款为爱茶之人精心打造的茶盏,也是值得爱盏之人用心品

7、味收藏的经典之作。建盏的外在美学,归纳起来可表现为点、线、面、变四个方面。点即指建盏上各类点状的斑纹,诸如油滴斑和鹧鸪斑。油滴或如夜空中闪耀的群星,光芒璀璨,引人无限遐想;或如雨落纱窗留下的串串珠玉,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令人陶醉;鹧鸪斑则如这谷鸟的羽衣纹式,铺排有序,又层层叠叠,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装饰性。这些斑纹是如何形成的?从形而上的文化层面分析,当然是土与火的自然造化所成。但如果从形而下的科学角度分析,当然亦有据可循,因为建盏瓷土含铁性高,在烧制过程中,胎釉中富含的金属离子便被析出,形成各种不同的斑纹。但是每种斑纹的具体成因又稍有不同,如油滴系在高温中铁离子正在析出时器物瞬间遇冷而产

8、生的;油滴鹧鸪斑,是高温时铁离子浮游在釉面上,通过保温液相分离,小斑点聚合形成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甚至在一个小斑点中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有很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鹧鸪斑的形成机理极为复杂,需要特别的釉料配方以提高铁的含量,并在金属离子析出之后缓慢降温,使其慢速冷凝,形成椭圆形形状。在烧制过程中,其中复杂的变化和脱胎换骨的升华之美,确实非科学术语所能描摹,非借用艺术想象不可抵达。建盏其貌不扬,器型小,斑小,色彩少,不艳丽。很难引人注目。但是,自然界中形与色难显现的物其品质必有特点,就象有些树,长几十年还很小,但质地坚硬。建盏的品质只能通过质感告诉人们,它就象一幅中国名画,简素,展现的是意境和神韵。无论历经多少岁月,建盏的美依旧。一花一叶,一生一瞬。老子说:“故常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