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冫旁和氵旁部首字的相关性浅析 安怡静摘要:水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意义重大,氵旁部首字正是部首水的一种分化,而与水相关的部首除此之外,还有冫字旁,二者所包含的在汉字中占比较为可观,并且构形来源广泛复杂,联系紧密。从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中整理字形、梳理规律发现,除自然演变外,还有大量以“冫”和“氵”为部首的字是由由讹变、分化、省略、累增、追加而来。其次,冫旁和氵旁部首字之间也有关联和演变痕迹,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由氵旁部首字向冫旁部首字变化。主要根据字源、汉字源流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择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可能性的典型字,并通过比较研究法、关联法
2、、综合法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关键词:“冫”;“氵”;部首;发展演变一、冫与氵的意义及演变“氵”的部首名通常称为“三点水”,是由横向的“水”在书写中演化而来,是专在合体字左边作部首的符号,具有很强的表意作用,带三点水的字基本都与水有关,但也有较为特殊的。“氵”在商及之前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常见、1等字体。自西周始,字形已较为固定常见为、。说文中收录的小篆字形2已体现出美感。从汉隶开始,字形渐归于直线方笔,写作“氵”。因“氵”是由“水”分化而来,故“氵”的释义实际上可以直接引用“水”字的含义,这在多部字典中都有释义。需强调的是,后世大多数学者认为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微阳之气”的解释并没有根据。“
3、冫”在现代汉语中的部首名俗称为“两点水”,但其实与“水”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冰”的古体字,从甲骨文到篆体中都写作“仌”,在说文中解释为“像水凝之形”3,也就是指像冰面冻结之后所产生的纹路,多与寒冷、冰雪相关。康熙言:“【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并逼平聲。【說文】凍也。【玉篇】冬寒水結也。【韻會】本作仌,今文作冰。仌字偏旁書作冫。”4字源并未收录“冫”的含义,但汉语大字典中的释义与康熙相似:“說文:仌,凍也。象水凝之形。段玉裁注:象水初凝之文理也。廣韻筆陵切,平蒸幫。蒸部。水冻结成的固体。也作仌。后作冰。說文·仌部:仌,凍也。玉篇·冫部:冫,冬寒水結也。”5例如“
4、冷”、“冻”都是“冫”作意符,表示寒凉,当然“冷”还有其他含义,但暂不在此处的考虑研究范围内。经过古今字形的比较和字义的查找,水旁部首字可独成一部;氵旁部首字大部分是由“水”做左部首时分化而来,但有一部分并非与“水”有关;冫旁部首字则由“仌”演化而来,但有一部分汉字虽带有“冫”字旁,实际上与“冰”并无关系,是由“二”、“氵”讹变或简化而来。二、氵旁部首字的发展自然演变与“水”相同,“氵”的主要演变方式也是从古至今自然形成的字形变化,以表格的方式展示典型字例更为直观明确。累增与追加累增与追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二者的原字都与水有关系,但累增是指原来字体中没有“氵”字部,后为了明确表示含义,增加
5、了“氵”作表意符号;追加是指因一个字的衍生意与本意混淆而增加偏旁组成新字来表示本意,用本字来表示衍生意。“漆”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字,从水,桼声,形声字。它最初表示的是“桼树汁”,后来在玉篇中也改为“漆”,属于追加的一种。而“桼”增加“氵”作“漆”表示渭水支流漆水河是属于累增的变化。表示原意“树汁”的字形“桼”的使用就被废止,它的两个含义都被并入“漆”中。“渊”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说文:“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皃。”6甲骨文中的“渊”为,像一个大水潭,中间的三条曲线表示水纹,象征着许多水,本义为“深潭”、“大水坑”。在金文中改变了字形,加入了“氵”,右半部分则变成了特殊河段的示意图
6、,整体含义也仍是“深水”的含义,累增的“氵”也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此字与水的相关性。或许是因为整体的符号性增强了,且更方便识别和记忆,后来的文字形式以流传了下去,简化也在此字形基础上进行。三、“冫”旁部首字的发展“冫”字部在这三个部首中可能是特殊字形变化最多的,有不少学者对部首“冫”坐过专门的单独研究,例如黎传绪的部首“冫”的解析就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除了对部首“冫”做单独解析外,还着重介绍它与氵旁部首字之间的关系。演变1.自然演变含有部首“冫”的汉字大多从“仌”演化而来,与寒冷或冰雪的含义关系密切,因此与前两个部首相同,先通过表格举例对部首“冫”可追溯的自然变化做一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汉
7、字与现代汉字常有歧义,“冬”本与仌有关,上部是夂,下部是仌,但在汉字归部的时候却莫名其妙的被排除在“冫”外,归于“夂”部,这样无论如何都无法将部首与字义精妙地结合起来,反而与真正部首相同、字义相连的汉字有了隔阂。2.省略除了冻、凝、凋等在創字之初,字义就与冰雪、寒冷相关,并一直保留至今的字外,两点水“冫”还有几种重要来源,其中之一就是由三点水“氵”省略而来。此处的省略属于狭义省略,即由于字义变化、引申义常用化、传抄误笔、简写等原因导致某些字的部首由“氵”省略为“冫”,例如下列各字:“涼”如今写作“凉”,属于引申义常用化,字本义使用频率渐渐减少以致消失。说文:“涼,薄也。”7经后世历代和现代学者
8、考证,这一解释是正确的,“涼”原本义解释为薄酒。古代薄酒是指味道淡薄,添加清水的酒。从酒味淡薄引申出浅薄单薄之意,与“厚”相对,再引申出“寒”意,即段玉裁所言:“薄则生寒。”8自此“涼”与寒冷的字义相联系,人们在使用的过程逐渐抛弃了原义,字形也就为了与字义相合而进行了调整。例如在周礼·天官冢宰·酒正/掌次中有“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酒府。”9“涼”以原字表示本义薄酒;在列子·汤问中有“日初出,滄滄涼涼。”10注引字林:“凉,微寒。”11这以原字表示引申义寒冷;在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9、 ”12就已经以新字形“凉”来表示寒意了。“減”如今写作“减”,属于字义造成的字形的改变。说文:“损也。从水咸声。”13这记载的是它的假借义,“減”最初的意思应当是河流名称,即渭河的一条支流,管子·山至数:“四減国毂,三在上,一在下。”郭沫若等集校:“減,渭分也。”14山海经·东山经中也有:“減水出焉,北流注于海。”15但后来字本义消失,只有“少、损”的含义存在,因此为了体现字义和这一变化,就将三点水“氵”改为两点水“冫”。例如李商隐的赠荷花中有诗句“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16就是使用新字形表示假借义“减少”了。为证明这一字形变化原因的可能性,举例证明相同的改字
10、法的还有“有冇(mo)”即“有没有”。“況”如今写作“况”,说文:“寒水也。从水兄聲。”17比较特殊的是,它并非由字义的变动而导致字形的变化,三国魏碑上就出現过“况”,是“況”的省文,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仍写作“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整理汉字,才正式采用了“况”的字形。3.避讳古文为示尊敬、规避父母或皇帝等的名讳,常常借其他字词来代替,倘若着实避不开,则通过减少某个字的最后一笔或两笔来改变字形,达到避讳的目的。例如乾隆名弘历,兄弟将“弘”改“宏”,或是其他兄弟也叫“弘”,但是不允许写最后一点。“准”原本写作“準”,但为了避名讳,而将“準”下的十字去掉,但这样会与淮水的“淮”相冲突,以致使用不
11、便,因此将三点水“氵”再减一笔成为两点水“冫”。根据文献查找和推测,这一变化可能来自南朝宋代最后一个皇帝刘準。南梁文学家沈约在撰写宋书时将所有的“準”改为“准”,以避讳刘準的名讳。后来“準”和“准”两字就皆为通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汉字简化整理工作后,“準”才被废除,“准”则因简便易写被保留下来。构字部件两点水“冫”在汉字中并非完全与水或冰有关,实际上只是构字部件。因为这一情况常常出现而易被质疑,所以专门进行分析。“习”原本写作“習”,说文:“習,數飛也。从羽从白。凡習之屬皆从習。”18经后世历代和现代学者考证,许慎的这一解释属于理据重构。甲骨文中的习写作,上方是鸟羽,说明习的本义与鸟的飞翔
12、有关,下方是太阳而非“白”,应当是传写过程中发生了讹误。从“鸟类的飞翔”推出“练习、多次尝试”的含义是可行的,但后来在新中国汉字简化过程中选取了一个构件“习”代表整个字,并在将“习”进行归部的时候,进行了多次修改:“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11月)把习字归人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1月)把习字归人乙部;现代汉语词典把习字归入冫部。”19这些都只能作为习字的构字部件。还有尽、枣等字中的两点实际上也只是起构字部件的作用,不做声旁、形旁,也不表示寒凉的意思。“次”是另外一个特殊字,说文言:“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20经后世历代和现代学者考证,这一解释是合理
13、的。“次”中的两点水“冫”由“二”转化而来,实际上也是一个构字部件。根据许慎的说法和后世文字研究学者的探讨,“二”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次序、序列”;二是表示“低等级”、“不足、欠缺”,后世所常用的含义“驻扎”则是“次”的假借义。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或许是因为笔误,也或许是为了书写记忆的方便,由“二”“欠”结构变成了“冫”“欠”,这种变化在两点水“冫”中仅有“次”一例,较为特殊。四、结语在“冫”、“氵”这两个部首所构成的字中,与水、冰有关的占大多数,从造字之初始经过自然演变而形成,另外还有大量由讹变、分化、省略、累增、追加等,两个部首之间的演变也相互交错,因此要了解其中一个部首,必定要联系另一
14、个部首,例如部首“冫”中有许多情况由“氵”省略而来。经过二者之间的对比联系,不仅能够充分了解他们的历史和发展,还能够了解古人的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对汉字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甲骨文编m. 中华书局, 1965.431237121617192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商务印书馆, 19964 康熙字典(上下)(精)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1315 汉语大字典m.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6.3246 许慎. 说文解字(全五册)影印本m. 中华书局, 1985.368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22488 林尹注. 周礼今注今译m.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529 景中. 中华经典藏书-列子m. 中华书局, 2013.15310 任大春. 字林考逸, 3卷七m. 江苏广陵古籍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计算与企业虚拟化技术考核试卷
- 体育赛事衍生品市场跨界合作案例解析考核试卷
- 厨房安全地垫考核试卷
- 厨具行业供应链创新案例研究考核试卷
- 传统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保护与传承考核试卷
- 基因组变异检测技术
- 计划生育责任书(16篇)
- 中学防范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
- 二十四节气小雪国旗下讲话稿范文(5篇)
- 消防主题班会教学课件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word酒店流水单
- CMA全套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
-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
- 画册设计制作报价单
- 听觉识别能力评估记录表(音位对比式/声母)
- DBJ∕T13-354-2021 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
-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及货物安检查危技术业务考核题库
- 某市印染纺织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全文
- 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小学年级组长工作总结二年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