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练习_第1页
八下文言文练习_第2页
八下文言文练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练习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1.在文中给”食”注音 : 2.填空马说选自 ,作者 , (朝代) 著名的文学家,世称 ,有文 之称,被列为 之首。与 共倡古文运 动,合称“韩柳” 。二、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故虽有名马: 只

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4)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 同 ,意思是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 ,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 同 ,意思是5、翻译下列句子(1)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2)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 策之

3、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 的“ ”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五、课文写了 “千里马

4、”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 “千里马 ”不遇 “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 “千里马 ”?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A 级:基础题一阅读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

5、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烨(á)然若神人 C.无冻馁()之患矣

6、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走送之(跑)C.尝趋百里外(曾经)( )B. 余则缊(ù)袍敝衣D.生以乡人子谒(è)余( )B. 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本文作者 ,字,号,浙江金华人。明初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内容多是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弗之怠()(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7) 既加冠( )(8)无硕师名人与游()(9) 尝趋百里外()(10)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12)援疑质理 ()(13) 或遇其叱咄

7、()(14)俟其欣悦()(15) 负箧曳屣 ()(16)持汤沃灌()(17) 以衾拥覆 () (18) 寓逆旅主人 ()(19) 腰白玉之环 ( )(20)烨然若神人 ()(21) 緼袍敝衣 ()(22)略无慕艳意()5,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2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6根据要求默写:1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 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

8、是“”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10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1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2“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3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小石潭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7)凄神寒骨()( )(

9、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9)乃记之而去()( 10)隶而从者()二、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课文理解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 体 感受是什么?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

10、什么修辞方法?4、文章前面写 “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 似难相容, 该如何理解? 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5、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7、文中描写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 的情感。四、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2、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4、写潭水源的句子:5、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6、写作者感受

11、的句子是: 五,阅读课文回答:1、文章第二段语句与 “ ”相照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与 朱元思书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2、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目的是什么?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文中哪句话说明小石潭不易被发现,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六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小丘到篁竹, 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B、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C、第

12、二段写潭水和游鱼。作者采用“定点特写” ,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写潭中小鱼,由静写动。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从正面描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D、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 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 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

13、表现鱼的活跃、可 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3.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精练,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 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诗五首复习诗文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揭示新事物终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赤壁者评论古事,流露

14、不得志的郁闷的句子是 通过古代战争中的兵器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句子是 。请写出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过零丁洋 用比喻的方式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子是 运用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诗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潼关险要的句子是 。 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句子是 ;写作者感慨昔日景象与今日所见的句子是 。 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文学常识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 , 朝诗人。、赤壁的作者是 , 朝人。、过零丁洋的作者是 ,字 ,又字 , 著名诗人。、水

15、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 , 朝诗人。“水调歌头”为 名。、山坡羊 潼关怀古 的作者是 ,字 ,号 ,代散曲作家。“山坡羊”为 名。诗句赏析,自学资料 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 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16、【“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 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诗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 “弃置身”“闻笛赋”“

17、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 但“千帆过” “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 “三国赤壁” ,为后两句作铺垫。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 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 识。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 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

18、,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 不安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以死明

19、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第二联运用对偶的句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 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

20、,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 礴,格调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词的上片问 天; 下片问 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 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

21、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 生的哲理。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 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 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黄河汹涌澎 湃的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 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 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 姓苦!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

22、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 好?请说出理由。“峰峦如聚” ,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化静为动。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 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 ,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 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 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 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

23、较强的艺术感染 力岳阳楼记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 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

24、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连月不开()( 3)薄暮冥冥() ( 4 )至若春和景明()(5)登斯楼也()( 5)则有心旷神怡()10.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 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5、(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1. 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 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4 分) 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12. 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4 分)13由“渔歌互答” ,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 分)14.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 )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 分) 答:15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

26、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2 分) 16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的语气语调。 ( 4 分)1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 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 醉翁亭记 中以“乐” 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 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 7 个字)(2 分)范仲淹 欧阳修 。 1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B而或长烟一空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先

27、天下之忧而忧19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选段的表达方式是 。20请从选段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 “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1)“以物喜” (2)“以己悲” 21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答: 22.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2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 “悲”、“喜”情感的语句。 (2 分) 2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2 分)2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 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 分) 答:二、【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28、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1) 轩邈: (2)把:11. 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1)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2. 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

29、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 分)【甲】【乙】13. 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 分 )醉翁亭记一甲嗟夫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30、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醉翁亭记 ) ( 每题 2 分,共 10 分 )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 自己 的情怀。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答: 二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31、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32、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 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环滁 /皆山也B.而乐 / 亦无穷也C.负者 / 歌于途D.太守归而 / 宾客从也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0 分 )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宴酣之乐:射者中,弈者胜:四时之景不同杂然而前陈者名之者谁 ?晦明变化者行者休于树临溪而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

33、泉上者。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 “乐亦无穷”在选文第 1 段中指何而言?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6. 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 分)7. 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只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_ 和 _8.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妙手回春 B 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9.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 分)10. 第 (3) 段描绘了四个场景, 分

34、别是滁人游、 、 、 。1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 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12. 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 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13】(一)文言文阅读回答 10 14题。( 11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 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