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背景镍的最大用途是生产不锈钢,耐热钢,其次是生产合金结构钢和合金铸铁。在钢铁工业中已经用镍铁代替部分金属镍。随着炼钢和铸铁工艺技术的发展,氧化镍也代替部分金属镍在特殊钢和合金铸铁中使用。镍的应用在于镍的抗腐蚀性,合金中添加镍可增强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不锈钢与合金生产是镍最广泛应用领域。全球约 2/3 的镍用于不锈钢生产,因此不锈钢行业对镍消费的影响居第 1位。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 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
2、素。xx 铁合金有限公司于 2003 年建成硅铁炉,并投入使用, 2010 年公司为响应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局、科技局、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原硅铁冶炼项目技术改造为镊铁冶炼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xx 铁合金有限公司委托 xx 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接受委托后,我中心于 2013 年 7 月开始对该公司镍铁冶炼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并根据现场检测资料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
3、规、标准和规范等,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和评价,最后编制完成了 xx 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1.2 评价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2011 年 12 月 31 日修正(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 1987 第 105 号令(3)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 第 352 号(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 第 376 号令(5)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2 年第 47号令(6)
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2年第 48号令(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 年第 49号令(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2 年第 51 号令(9)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 2012 89号(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 2011 第 591 号令(1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 73号(12)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5 年第 1 号令(13)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 2013 48 号(14)
5、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 号(15)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 1999第 620 号(16)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 2002第 63 号(17) xx 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档案管理细则(试行)内安监职安字2011151 号(18)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 2013 171 号(19) 关于印发<xx 自治区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2011 47 号1.2.2 相关技术规范、标准(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10(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7 2007(3)
6、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 2012(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2013(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2013(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50087-2013(8)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6-2004GBZ/T160.28-2004
7、GBZ/T160.29-2004GBZ/T160.31-2004GBZ/T160.33-2004(10)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第 3 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第 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3 部分:工频电场 GBZ189.3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高温GBZ189.7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噪声GBZ189.8 2007(1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
8、 2007(1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 2007(14)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23-2009(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 2003(16)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1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4-2007(1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 2007(1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2008(20)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21)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
9、4-2007(22)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 2010(23) 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AQ/T4216-2011(2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25)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4214-2011(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1.2.3 基础依据(1) xx 铁合金有限公司 5 万吨 /年镍铁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 博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0.8(2) 关于 xx 铁合金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镍合金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备案的批复 xx 经技发 201049 号(3) xx
10、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 2014.7(4)xx 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资料、健康监护资料等。1.3 评价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明确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针对不同生产企业的特征, 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 求。为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4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以该企业现在运行的工程内容为准, 主要包括原料堆场、 上料、镍
11、铁冶炼、浇铸、除尘生产装置以及辅助的循环水、维修工程设施,主要针对其在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1.5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1.6 评价方法根据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 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检查表法评价总平面
12、布置、设备布局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1.6.1 现场调查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企业的工程概况、生产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 职业病防护设施、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辅助用室、 应急救援、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1.6.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仔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6.3 职业卫生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
13、, 对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进行检测。1.6.4 职业健康检查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规定,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1.7 评价程序本次现状评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程序的要求, xx 建立了符合工作实际的评价程序, 确定该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1.7.1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企业委托、进行合同评审,成立评价组,收集和研读评价企业有关资料、研究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
14、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等。1.7.2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人员工作日写实;按照制定的检测方案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核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7.3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整理在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明确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得出评价结论, 提出对策和建议, 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对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修改及签发后,向委托单位提交正式报告书。xx 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见图 1
15、-1 。准备阶段实 施 阶 段报 告 编 制 及 评 审 阶 段图1-1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1.8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原则: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2)严格执行我中心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对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过程、采样及检测过程、报告的编写过程等评价程序进行质量控制。1.8.1 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8.1.1 合同签订的质量控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签订合同之前, 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范围及评价能力的确认, 以确保评价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以及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能够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1.8.1.2 现状评价方案编制的质量控
16、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结合经验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解读和分析后编制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评价方案采用统一规定的格式,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完整、程序可行。评价方案编制后,中心专家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核,以确保评价组专业人员的构成、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以及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等内容符合评价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最终确定评价方案。1.8.2 评价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1.8.2.1 工程分析的质量控制工程分析时要注意: 资料收集完整、 真实、 可靠; 分析资料透彻、 仔细、 全面。1.8.2.2 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全面了解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现场防护
17、措施等情况,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表,并经各现场调查人员相互补充、完善。1.8.2.3 现场检测质量控制按照 xx 程序文件“抽样程序”、“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对采样及现场检测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被采集样品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公正性。(1)根据评价方案中的采样计划对参与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为检测组提供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点的设置、检测频次、检测分析方法等内容)。(2)检测组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检测, 如检测点、检测时间、检测频次 等都严格执行检测方案的规定,不得随意更改。(3)采样、检测、检验的仪器设备必须每年经过检定或定期检定,采样仪器在进厂前进行计量校准。现场采样和测试前也
18、必须进行校正;量程、灵敏 度和准确度等性能应满足检测的要求;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检测过程中进行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4)检测数据严格实行审核制度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抽查记录,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抽查核实,发现异 常数据或可疑数据时,检查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是否符合标准或 规范要求,操作是否准确规范,现场有无出现异常或干扰现象,样品登记、 保存和移送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范,实验室检验和报告是否出现失误,对于 能够纠正的错误及时纠正,需要重新检测的及时进行检测,不能确定原因的 不得在评价报告中引用。1.8.3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的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依据
1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 术导则(GBZ/T197-2007 )进行编制。编制后的报告书由校对人校对、审 核人审核、中心内审,以确保使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充分性、准确性和时 效性;工程分析的完整性;职业病危害识别的准确性、全面性;资料引用的 准确性,评价结论的科学、客观及公正性等。审核修改后,完成正式的现状 评价报告书,签发后提交委托方。现状评价质量控制工作程序见图1 2。图1-2现状评价质量控制工作程序2 企业概况及运行情况2.1 企业概况xx 铁合金有限公司铁合金生产项目始建于 2003 年,建设硅铁炉一座,生产规模为 10000 吨。 为响应国家六部委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
20、作的通知精神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公司于 2010 年对原硅铁冶炼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为镊铁冶炼生产线。xx 铁合金有限公司建立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在办公室,已建立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公司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1.1 生产规模年产镍铁 1 万吨2.1.2 建设地点2.1.2.1 地理位置xx 铁合金有限公司建于 xxxx 经济开发区高载能工业园区内,位于可镇西南方向。xx 地处 xx 高原南部, 位于 xx 自治区的中部, 大青山以北, 地理坐标为东经Ill0?"111o53/,北纬41o23/ 41o23/o xx-武公路30公里处,境内地形
21、由南至北逐渐低缓,东、南、西三面环山,构成了武川盆地。 xx 地处 xx和浩特市最北端,与包头市和乌兰察布市交界,是xx 市通往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的必经之地。厂区地理位置见附图 1。(1)地形、地貌xx 境内的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构造部位处于华北地台北缘,I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II级构造单元为内蒙台隆(内蒙地轴),III 级构造单元为阴山断隆。地震基本烈度为卯度。(2)水文县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多为季节性河流。(3)气象条件xx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日照多,蒸发量大,大风天多, 同时由于地处xx高原的大青山区,具有冬季漫长,气候严寒,雨热同季, 空气较湿润,昼夜温差大。厂址
22、所在地主要气象资料见表2-1。本地区风向玫瑰图见图2-1。表2-1主要气象资料表夏季(C =11.7%)全年(C=27.6%)项目单位数值全年主导风向-西风(W)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北北西风(NNW)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ESE)夏季次主导风向-南风(S )夏季最小风频-西北西风(WNW)年平均风速m/s3.0年平均气温C3.0年最高气温C36.2年最低气温C-37.0年平均降水量mm354.1年最大降雨量mm553.1年平均蒸发量mm1753.3平均冻土深度cm235图2-1厂址所在地夏季及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2.1.2.2 社会环境xx县境东西长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是xx市地区面
23、积最大、 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全县辖 5个乡,3个镇,县城辖3镇5乡,4个社 区居委会和93个村委会,总人口 17.2万人。武川工业园区已配备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厂区东侧、南 侧为空地,西侧、北侧为同类型企业,厂址所在地不涉及自然疫源地,周围 2Km没有居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2.2 项目组成厂区内主要生产装置区包括矿热炉车间、浇铸生产区、原料堆场、除尘 间以及配套的配电室、水泵房、循环水池、机修间等。该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 2。表2-2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xx铁合金有限公司固定资产1652.05 万元生产规模年产馍铁1万吨主要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矿热炉
24、、浇铸、除尘、原料堆场等生产装置年操作日330天公用工程供水系统利用工业园区供水管网提供排水工程生产循环利用水,生活污水未设管网。供暖未设置集中供暖系统,车间米用就地火炉取暖。供电引自工业园区变电站该企业主要公用:供排水该企业由园区的供水管网提供,用以满足生产、生活、消防及循环水系 统的补水。银铁生产用水点主要有矿热炉矮烟罩水冷壁用冷却水。为储存和 冷却循环水,企业建设循环水池,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企业冷却水循环利用,不产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设管网。(2)供电该企业用电引自工业园区110KV变电站,厂区设置高压柜以满足矿热 炉以及动力用电要求。2.3 企业“三同时”执行情况xx铁合金有限公司
25、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试运行期间也未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企业以前未开展 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2.4 企业运行情况xx铁合金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成硅铁炉,运行良好,2010年技术改 造为镣铁生产线,并于2011年3月投产运行至今,除尘设施与主体工程同 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基本到位,至今未发生跑、冒、滴、漏等安全生产事故,也未发生职业病危 害事故。2.5 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物料及产品2.5.1 主要原辅料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为红土银矿、石灰石、兰炭、电极糊等, 原辅材料种类及使用量见表2-3。表2
26、-3该企业原辅材料表序号原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红土矿t/a800002xJU 二炭t/a30003石灰心t/a80004电极糊t/a100(1)红土银矿成分企业使用红土银矿主要从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进口。红土银矿的成 分见下表红土锲矿成分表兀素名称NiFeMgOAsPbCoZnCrCaO含量()1.9621.2816.40.000040.0360.0880.0360.461.25(2)焦炭焦炭质量为I级金焦,就近采购合格料,焦炭成分见下表焦炭成分表成分固定碳挥发份灰份水份SM40Mio块度成分固定碳挥发份灰份水份SM40M10块度含量()850.8712.997.50.46m5翔.50-3mm
27、、5-75mm(3)石灰石本项目使用石灰石来源为县内石灰石矿。(4)电极糊银铁生产自焙电极使用标准电极糊。2.5.2 公用工程消耗该企业用水由园区的供水管网提供,用电引自工业园区110KV变电站 具体用量见表2-4。表2-4该企业动力供应表序号燃料动力单位数量1供水万t/a1.652电万 KWh/a60002.5.3 主要产品及副产品该企业主要产品为镣铁,目前年产量约为 7000吨,副产炉渣年产量约 20000吨,外销至综合利用厂家。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3.1 总体布局调查及评价3.1.1 总体布局调查总平面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做到流程顺畅、布局合理有序,建 筑造型简洁明快。厂
28、前区布置在厂区西北侧,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生产区布置于厂区东侧,布置矿热炉、除尘器、循环水池、库房、原料 堆场等。除尘设施布置在矿热炉车间东侧,库房布置于矿热炉南侧,原料堆 场布置在厂区东南侧。出入口布置在厂区西侧。厂区南侧预留扩建用地。厂区内道路满足生产运输、消防安全的要求。厂前区、建筑物周边保证绿化面积厂内运输采用铲车,主要货物有:红土矿、焦炭、石灰石、电极、产品 银铁等。厂外运输原料及产品均采用汽车运输,由社会力量承担。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2。3.1.2 竖向布置厂区地形平整,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场地雨水通过自然渗透及漫流的 方式予以排除。3.1.3 总体布局评价利用检查表法
29、对该公司总体布局进行检查,结果见表3-1。表3-1 总体布局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1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 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 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 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 场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合理布局。厂区整个布置工艺流程顺 畅,物流畅通,方便生产 与管理。厂区分为厂前区、 生产区与辅助区,各功能 区相对独立。符合2GBZ1-20105.2.1.2工业企业总平囿布置,包括建(构)筑物 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 绿化等应符合GB5018
30、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 求。该企业位于 xx工业园区 内宽阔场地,厂区设置道 路、绿化,总平血布置符 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符合3GBZ1-2010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 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 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 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 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 有美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 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 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的建筑(部位) 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公司厂区整体规划,在规 划场地建设,预留远期建 设场地。各单体建筑在其 功能区内有序合理布置。符合4GBZ1
31、-2010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 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 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 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 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车间布 置仕网gNl日。公司矿热炉、除尘装置位 于厂区东北侧,位于全年 最小频率风向(NNW)的 上风侧。符合5GBZ1-20105.2.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 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厂区厂前区与生产区分开 件耳,相隔较远。符合表3-1 总体布局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情况检查
32、 结果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 危害的类型及具危害程度分开;在产生职 业,住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 之间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6GBZ1-20105.2.1.6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 设备应按照GBZ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 标识。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矿热 炉车间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示标识。符合7GBZ1-20105.2.1.8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 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45度。矿热炉东西向布置,其纵轴与夏季次主导风向 (S)垂直。符合8GBZ1-20105.2.2.1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米用单 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
33、物时,放散热 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 tWj 层。矿热炉半敞开室外布置。 浇铸槽敞开式布置。符合9GBZ1-2010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 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装 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 米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水泵房、除尘间单独布置。符合通过上表检查,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竖向布置合理,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厂区平面布置的要求。3.2 设备布局调查及评价3.2.1 设备布局调查青川铁合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有矿热炉、除尘器、水泵、提升卷扬 机等。主要设备见表3-2。表3-2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表编p设备
34、名称型号或参数数量一矿热炉车间1矿热炉本体半封闭、矮烟罩式1座2矮烟罩一1座3电炉变压器1台4液压系统一1套5炉内水冷系统一1套6把持一1台7气动系统一1套表3-2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表编P设备名称型号或参数数量8出炉系统一1套9炉衬一1套10上料行车一1台11下料装置一1台12操作台及PLC柜一1套13除尘系统布袋式1套二浇铸车间1浇铸设备一1套三原料车间1铲车一1台四配电1高压系统一1套2低压系统一1套五泵房1水泵离心式2台六地中衡一1台七机修间1台1电焊机一1台矿热炉车间:矿热炉室外半封闭布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有炉口,三层为加料平台,二层平台设置配电操作间、工人休息室,浇铸梢位于炉侧。
35、堆场:原料堆场设置在矿热炉东侧、南侧,成品堆场布置于厂区南侧空地。除尘系统:除尘器位于矿热炉东侧,室外布置冷却管道,布袋除尘器集中布置在除 尘器间。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布置在矿热炉东北方向,水泵布置在单独的水泵房,循环水 池室外布置。3.2.2设备布局评价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按生产工艺及流程进行布置,利用检查表法对该企 业进行生产设备布局检查,结果见表 3-3。表3-3设备布局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检查项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1GBZ1-20106.1.1.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 露天作业的工2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 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 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应
36、采取有效的 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 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 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2采取 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溢散毒 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 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本企业加料、上料自动 化,矿热炉采取密闭措 施,作业人员以巡检与 定点作业相结合,减少 现场作业时间。符合2GBZ1-20106.1.1.3对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 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 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 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 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取 其他通风、除尘方式。矿热炉设置了除尘系 统,加
37、料、上料自动化, 矿热炉采取密闭措施。符合3GBZ1-20106.3.1.2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 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产生高噪声的泵房单独 布置,并采用减振基础。符合4GBZ1-20106.3.1.4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 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 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符合5GBZ1-20106.3.1.3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 较低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符合6使用后毒 物品劳动保 护条例第十 一条有毒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有毒作业 场所不得住人。生产车间与办公室、食 堂相对独立。符合该企业设备布局有序、合理,实现
38、了各生产系统的优化配置,设备布局 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4.1.1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原料由汽车运输进厂,自动卸料,装载机堆料,企业设料场。焙烧后红 土矿、兰碳、石灰石按比例配料后,经装载机送入料斗,由吊车送入三层给料平台,经下料装置自动送入矿热炉进行冶炼,矿热炉通过自焙电极电弧在高温下产生化学反应,红土矿中的氧化银、氧化铁经还原后结合生成银铁, 熔融态银铁从出铁口流入浇铸梢进行浇铸、冷却后脱模、称量后贮存,用车 。二土矿热炉产生的烟气引至除尘系统,经空冷冷却,进入袋式除尘器,经除 尘处理烟气排放可达到国家规
39、定的排放标准。 干法除尘收集到的除尘灰回炉 重复利用。为防止高温烧软、烧坏炉顶,烟罩、炉顶等设冷却水套夹,用循环水冷 却降温。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红土矿(烧结后)兰炭 石灰石料斗W 加入电极筒中 L通过短网由电极导入烟气达标排放布袋除尘空冷补水循环水矿热炉炉气收集烟气中颗.镇铁液出渣重复利用小块锲铁打包注:一粉尘,一噪声,毒物, 高温 一高频电磁场图4-1 该企业锲铁生产线工艺流程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红土矿、兰炭、石灰石等原料在卸载、储存、上料、燃烧等过程 中均可能产生粉尘危害;除尘过程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原料兰炭在矿热炉熔融反
40、应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镇及其化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碎及其化合物:原料红土矿成分中含有 银,杂质中含量较大及毒性较强的主要有铭、碑,在其熔炼、浇铸等过程中 可能产生银及其化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碎及其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噪声:矿热炉运行、上料、浇铸、循环冷却水泵运行过程中均可能产生 噪声危害。高温:矿热炉运行、铁水浇铸过程中可能接触到高温。高频电磁场:矿热炉使用大电流、高电压使石墨电极产生电弧,工人在 炉前作业,可能接触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变压器、供配电设施可能产生工频电场。工人在检修焊接作业时可能接触到电焊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镒 及其化合物、臭氧、噪声、高
41、温以及紫外线危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见表4-1。表4-1主要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表作业场所产生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主要设备接触 方式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原料堆场铲车操作粉尘一噪声上料处卷扬机半自动粉尘一噪声冶炼车间矿热炉巡检、操作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馍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 高频电场浇铸浇铸槽自动操作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馍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变配电变压器、配电设施巡检一一噪声、工频 电场除尘间布袋除尘器巡检、出料粉尘一氧
42、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馍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循环水泵房水泵巡检一一噪声维修场地被检修设备操作电焊烟尘镒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臭氧等噪声、高温、 紫外辐射4.1.2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不良气象条件:该企业地处寒冷地区,该项目主要设备室外布置,工 人在作业时,冬季时节容易出现低温伤害。(2)工作场所照度不足或者光源布置不合理导致的不良照明等。(3)职业心理紧张:轮班作业和单调作业可引起职业心理紧张。(4)强制体位:检修等生产劳动过程中有时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特定的 姿势或处于一种强迫体位。(5)密闭空间作业危害:电极筒维修时
43、,工人处在相对密闭的空间。(6)视屏作业相关危害主要存在于办公室。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可引起视屏显示终端( VDT)综 合症。VDT作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照度低、屏面眩光闪烁、空气负离子 少、电磁辐射、不适的工效学、精神紧张等。1.1.3 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1.1.3.1 劳动定员企业年工作330天,年生产7920h,生产工人实行三班二运转工作制, 管理部门实行一班制。本企业现有劳动定员48人,具体岗位定员见表4-2。表4-2 本企业岗位定员序号岗位生产班次每班人数士旦TE贝一、操作工人371上料工3132炉前工35153配电工3134除尘工3135出炉工3396电焊维修111
44、7铲车司机313二、管理人员111经理1112副经理1113办公室3334财务2225经营2226磅房222表4-2 本企业岗位定员序号岗位生产班次每班人数士旦TE贝合计481.1.3.2 岗位工人工作情况调查铲车司机:驾驶装载机将堆场原料按比例混合,运到矿热炉底层料斗, 并负责堆场整理,每班工作约 6小时。上料工:操作卷扬机将料斗原料提升到矿热炉三层平台,并操作下料设 备加入矿热炉内。每班工作时间为 8小时。炉前工:负责巡检矿热炉燃烧、运行情况,并定时打开炉门用长铁杆捅 旺火苗,每班约工作8小时。配电工:在配电室(与矿热炉毗邻)对矿热炉进行配电操作,每班工作 时间12小时。出炉工:将铁水包中
45、铁水引出,缓慢流入浇注梢,冷凝为银铁小块成品 后,并将成品打包。每班工作约 3-4小时。除尘工:负责巡检布袋除尘器运转情况,并将除尘灰装袋。同时负责巡检冷却水泵运行情况,每班作业约 4小时。电焊工: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焊接,每班工作大约4小时。通过作业现场调查,了解作业人员生产活动情况及其所接触职业病危 害,归纳详见下表。表4-3该企业作业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种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每班工 作时间铲车司机粉尘、噪声6h上料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及其化 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8h炉前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
46、及其化 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8h配电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及其化 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工频电场12h出炉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及其化 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3-4h除尘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及其化4h工种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每班工 作时间合物、铭及其化合物、神及其化合物、噪声电焊工电焊烟尘、镒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噪声、 高温、紫外辐射4h1.1.4 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本次评价重点考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47、对工人可能造成 的影响。本次评价筛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碳及视屏作业影响。二氧化碳:矿热炉原料兰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单纯性 窒息性气体,本身无危害,当其浓度超过 5-7倍时,才可引起中毒性知觉丧 失。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所致危害与氧分压降低程度成正比,仅在高浓度时, 尤其在局限空间内,才有危险性。但企业生产环境处于半敞开式,通风条件 非常好,因此不会存在二氧化碳的高浓度聚集,因此二氧化碳不作为该企业 此次评价的重点评价因子。视屏作业影响:接触视屏作业的岗位为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因国家对 视屏作业没有相应的卫生标准及检测指标, 另外视屏作业只要操作者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制度
48、,就可以大大减少对操作者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该企业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确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粉尘:粉尘、电焊烟尘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镇及其化合物、铭及其化合物、 碑及其化合物、镒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见附件 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014年7月我中心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了采样检测,并且对工作场所照度、气象条件等进行了检测,粉尘游离二 氧化硅由于采样原因,导致结果异常,于 8月份对其进行补测。银及其化合 物、碑及其化合物、铭及其化合物
49、三种样品委托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进 行了检测。现场检测时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投入使用,各系统生产设备正常运转。4.3.1 检测依据、分析方法及采样点的设置粉尘粉尘检测点的设置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的要求设置。粉尘的检 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 2007)进行检测。(2)有毒物质毒物检测点设置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 求设置。根据作业人员现场作业记录情况进行定点采样,测定出作业人员短 时间接触浓度。毒物的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 )规定方法 进行检测。(3)有害物理因素噪
50、声检测点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 -2007)的规定并结合现场噪声源情况设置,按照 GBZ/T189.8 -2007进行检测。高温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189.7-2007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工频电场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4)其他照度按照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气象条件按照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规定 方法进行检测。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分析方法见表 4-4。表4-4职业病有害因素测试方法及执行标准
51、监测项目方法执行标准现场检测仪器粉尘浓度(定点)滤膜质量法GBZ/T192.1 2007粉尘采样器DS-21B粉尘分散度滤膜溶解涂片法GBZ/T192.3 2007DS-21B型粉尘采样器游离一氧化硅焦磷酸法GBZ/T192.4-2007一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盐酸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Z/T160.29-2004QC-2B大气采样器、多孔玻板吸收管二氧化硫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茶胺分光光度法GBZ/T160.33-2004QC-2B大气采样器、多孔玻板吸收管一氧化碳直读法GBZ/T160.28-2004GXH-3011A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馍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160.16-2004DS-21B型粉尘采样器神及其化合物原子荧光吸收光谱法GBZ/T160.31-2004DS-21B型粉尘采样器铭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160.7-2004DS-21B型粉尘采样器二氧化镒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160.13-2004DS-21B型粉尘采样器噪声直读法GBZ/T189.8 -2007噪声频谱分析仪高温直读法GBZ/T189.7 -2007WBGT指数仪工频电场直读法GBZ/T189.3 -2007场强仪照明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
- 《图形与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2025年关于毕业学位论文原创的协议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 2024年家用电热电力器具及类似产品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含租赁登记)
- 2025年度医院聘用制医院电梯管理员劳动合同协议
- 2025年度不锈钢雨棚户外装饰与照明一体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租赁合同终止执行通知范本
- 2025年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委托书合同范文
- 幼儿园食堂生鲜进货记录表
- nasm cpt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统招专升本民法自考真题(含答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改错》含反思
- 国企治理三会一层详解
- MT 211-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
- GB/T 8888-2014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 GB/T 18400.4-2010加工中心检验条件第4部分:线性和回转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检验
- GB/T 12265-2021机械安全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
- 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