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弘三一文库() /总结报告/开题报告2018 法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背景XX年初,中国南方十几个省份遭遇了连续的雨雪灾害天气,低温冰冻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灾害(本文中的灾害均指自然灾害)给社会的破坏性固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 在灾害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南方各地由于最近几年受温室效应的影响而气候变暖,忽略了预防冰冻灾害的各项机制,在灾害发生后又缺乏一套高效的救灾应急机制,以至于在突来的雪灾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曾有专 家学者指出我国缺乏制度化的防灾救灾机制,呼吁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进展十分缓慢,只
2、是在灾害发生后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以作弥补。因此,我国当前在灾害预防与救治上面的法律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深思。在历史上,灾害的发生同样是频繁的,历代政府不仅在防灾、 抗灾、救灾上取得了不少成效,还在灾害防治的制度建设上存在不少建树,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机制。“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虽然古代政府的灾害防治法律机制在当代可能未 必存在巨大实用性,但是古人对灾害防治的各种思想,以及他们在制度方面的设计思路,或许能够给予我们当代一些启迪, 能为 当代借鉴与反思。此外,灾害的发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一些灾害的爆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些年,我国似乎进入了灾害的高发阶段,接
3、二 连三地爆发严重灾害,如像XX年的“非典”,XX年的“太湖蓝 藻”以及最近的“雪灾”。在这灾害频繁时期,通过研究历代政 府关于灾害防治的相关史料记载,我们可以获取灾害的信息, 掌握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为当代构建完善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灾 害防治法律机制寻找新的思路方案,具有相当巨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决定将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研究作为选 题,以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获。(二)意义我国虽然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但同时也是一个灾害深重的 国度。据古籍的记载,在伏羲燧人时期就有洪水为患,黄帝纪元 一百年的时候出现了地震,传说“尧、禹有九年水灾,商汤有七 年干旱”。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记述:从公
4、元前1766年至1936年的3700多年间,中国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5258次, 平均约6个月一次。在严重的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开始了防灾、抗灾、 救灾的实践探索。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 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 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在不断的 实践努力下,我国古代的政权逐渐把一些灾害防治的有效经验政 策化、制度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机制,史称“荒政”。在实践的同时,祖先们对灾害的成因,以及对灾害的预防和 救治,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各种学说观点。在历史上, 普遍
5、的观点认为灾害是上天对世人的惩罚,尚书中说“天毒降灾荒”,汉代的董仲舒认为“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除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之外, 也不乏存在唯物主义的观点,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他主张“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 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耕耘”。可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长期防灾、抗灾、 救灾的历史。在学术界,学者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十分热 衷,我国古代的“荒政”及其思想被广泛地作为研究论题。当前,国家又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在XX大报告中,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这又给
6、 予了学者研究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新的契机。尽管如此,在法学领域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却十分的缓慢,留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 笔者认为, 从法学的视角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机制进行审 视与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二、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本论文拟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机制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出一套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机制。本论文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论述中国古代 灾害防治的思想基础。笔者认为,任何法律制度、法律机制的形 成,必定有其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 在我国古代五千多年的悠久 历史中,涌现了诸多的思想家,他们对灾害的防治都存在着自己 的看法, 形成了各种学说。 其中,存在唯心主义的
7、观点,也有朴 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观点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形 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接着,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 具体介绍中国古代灾害 防治机制的法律设计,分别从灾害防治的立法、法律执行、法律 监督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灾害防治的立法部分,主要介绍阐述古 代在灾害防治上面的一些制度。灾害防治的法律执行部分,从灾 害防治的主体、灾害防治的法律措施与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等方 面进行论述,灾害防治的主体包括政府与民间的各种力量, 法律 措施包括灾害预防与灾害救治的多种手段,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主要对灾害救治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灾害防治的法律监督部分,主要论述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与监督内容、灾害
8、防治的监督方式与责任主体的法律承担。第三部分是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通过前两大部分的论述,此部分在充分把握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基 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进行思考,借鉴该法律机制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制度设计,同时对一些制度设计的缺陷进行反思,从而使我们当代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三、论文的研究方法任何论题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 采用多种的研究 方法,本论文拟从中国古代灾害的思想基础着手,然后详细论述灾害防治机制的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监督等多方面内容, 最后对该机制进行分析思考。因此,文中研究方法也并非单一。一是文献分析法,此方法是本论文中最主要的研
9、究方法。作为一篇法制史文章,需要借鉴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并对它们进 行仔细分析。无论对古代灾害防治的各种思想, 还是古代灾害防 治的立法、执行与监督,这都需要以古代的历史文献内容为依据,从而展开文章的论述与研究。二是比较分析法,对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除了鉴别与分 析之外,同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搜寻到有利的历 史文献,更好的利用史料。另外,最后部分对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需要将古代与当代的灾害防治机制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我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历史价值所在以及存在的一 些经验教训。三是层层推进法,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这三大部分并非 孤立的论述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10、, 首先第一部分进行思 想基础的论述,从而引出并为第二部分的论述作好铺垫。接着,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的论述,进行文章中心的论述。最后,第 三部分对文章的中心部分进行分析与深化。因此,这三部分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作为一篇法制史文章,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我们借鉴的是古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要用的也不是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本身,而是对当代仍有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的文化精髓。因此,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非是赞誉我国古代灾害防 治的法律机制,值得当今时代的效仿,而是突出这一法律机制的 历史价值,即论述分析对当今的借鉴价值与值得反思的经验教 训
11、。任何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完善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 对待历史文化,不管是正确的指引,还是错误的引导,对我们当 代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 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索,以其能对我国古代灾害防治的 法律机制有更加全面本质的了解, 从而为我国当代构建完善的灾 害防治法律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迪。五、论文的写作提纲刖言一、 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思想基础(一)唯心主义的灾害防治思想1.天命主义的禳弭论2.阴阳五行说3.“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二)唯物主义的灾害防治思想1.“天人相分”的学说2.灾害循环学说3.以民
12、为本的救荒学说二、 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机制的法律设计(一)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立法述略1.仓储制度的立法2.灾害奏报勘察制度的立法3.民间自救制度的立法(二)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执行1.灾害防治的主体2.灾害防治的法律措施3.灾害防治的实施程序(三)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监督1.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与监督内容2.灾害防治的监督方式3.责任主体的法律承担三、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现实思考(一)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借鉴价值1.兼容并蓄的立法思想2.积极预防的立法倾向3.多元化主体的灾害防治4.多元化手段的灾害救治措施(二)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当代反思1.突破单一的监督机制,采用多元化的
13、监督方式2.加强民众的权利维护,完善救济途径 结语六、论文的进度安排第一周最后确定选题、交中英文题目第二周-第三周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译文第四周开题报告答辩第五周-第六周论文初稿完成第七周-第八周第一次修改第九周-第十周第二次修改第十一周第三次修改、定稿第十二周答辩第十三周-第十四周总结第十五周-第十六周装订成册七、参考文献著作类1.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书店1984年出版。2.孙绍骋著: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XX年出 版。3.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一一清代灾荒与中国 社会,三联书店出版社XX年版。4.陈桦、刘宗志著:救灾与济贫一一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
14、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5. 唐长孙无忌编: 唐律疏议 , 刘俊文点校, 法律出 版社1999年版。6.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7.大元通制条格,郭成伟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8.大明律,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9.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类1.方潇:灾异境遇一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载政治与法律XX年第3期。2.李鸣:明朝救荒立法述略,载现代法学XX年第4期。3.王宏治: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载比较法 研究XX年第5期。4.赵容俊:甲骨卜辞所见之巫者的救灾活动,载殷 都学刊XX年第4期。5.刘军英:
15、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载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6.陈业新:两汉荒政思想探析,载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1期。7.贾玉英、赵文东: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5期。8.刘永刚、胡鹏:浅论清代灾荒与政府行为,载哈 尔滨学院学报XX年第3期。9.许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载河北学刊XX年 第4期。10.林文勋: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载思想战线XX年第6期。7;academicresearchlibraryo11.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 载中国典籍与文化XX年第3期。12.卜风贤: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载灾 害学XX年第3期。13.刘厚琴: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灾减灾思想,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6期。14.毛阳光:中古时期民间救灾综论,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2期。15.张文: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载中国经济史研究XX年第1期。16.段华明:中国古代减灾思想和政策, 载南方经济XX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安欧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科技与纹样设计的完美结合打造独特品牌形象
- 科技创新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 科技引领下的医疗行业节能减排方案
- 私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的教育与创新
- 科技引领的环境设计在商业地产中的应用
- 科技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与推广
- 企业社会责任会议合同
- 复合材料采购协议样本
- 仓储合同样本
-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题海南卷及参考答案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结婚转户口委托书
- 超级芦竹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 离婚协议书模板可打印(2024版)
- JJF(皖) 179-2024 气体涡街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综合检测题二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学期纲要
- 托辊生产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