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_第1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_第2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_第3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_第4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姚广红摘 要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述出发,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为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f127: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却日益明显。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不协调现象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发展是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好的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该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差异表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

3、发展要素都满足其它发展要素的要求,发挥整体功能,坚持统筹兼顾,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均衡、健康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全体人民的福利,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宗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且差距不断加剧。据统计,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的绝对差值由1994年的3308.45元扩大到2008年的19002.7元,2008年是1994年绝对差值的6倍;相对差值由1994年的2.34倍扩大到

4、2008年的 3.26倍。从总体上看,区域人均 gdp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仍逐年加大,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二)竞争导致的区域壁垒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行政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分税制及现行政绩观的引导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本地经济发展目标,盛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设置地区行政壁垒,即通过行政权力人为设置市场壁垒、强制经营等方式削弱本地区外其它经营者的竞争能力。这必然会阻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的确立,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降低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对我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三)转移与扩散效应尚未得到

5、充分发挥。梯度转移理论主张者们认为:应先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东部地区,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将先进的技术依梯度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推移,以此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仅没有出现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的转移和扩散,反而因中西部地区劳动人口的东移和回流效应使得中西部的发展受到更大的制约。(四)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市场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同时,经济竞争使得一些区域不惜以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分追求地方gdp增长速度,这势必带来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制约地区经济的发

6、展。(五)不利于我国降低外贸依存度和扩大内需。由于区域经济不协调,东部发达地区无法顺利地从中西部地区获得资源供给,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部需求,只能更加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扩大了国际经济风险。此外,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差距,大量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这些都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影响社会稳定。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也不是简单的地区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空间失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区域协调发展势在必行。三、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视

7、角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只是经济单方面的发展,区域差距也不是简单的区域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它包含着各地区人民都享有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收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保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和而不同”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提高国家经济总体的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总体效益最大化。(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自然资源大都是脆弱的,具有不可再

8、生性,一旦遭到破坏,要想恢复到原貌,难度很大。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区域经济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三)要协调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顺利实现该目标,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打破市场割据的局面,消除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区域的局部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四)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我们应正确运用增长极理论,鼓励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9、东部地区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继续加快发展;中部地区要继续实施崛起战略,增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西部地区要继续实施大开发战略,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旅游和农牧业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有特色产业;东北地区要继续振兴老工业基地,通过企业创新、调整和改造,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建立东北地区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东北产业集群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效应,推动东北地区共同振兴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加强区域合作,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来发展经济,实现“以东部带动中西部、以先进区域带动落后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作者单位:东风汽车公司党校)参考文献:1 胡长顺. 科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