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大戟汤_圣济总录卷八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11.原方111.1.组成: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11.2.功效:水蛊,水肿。111.3.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1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112.相似度100%:第二退水饼112.1.组成:甘遂、大戟。112.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12.3.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112.4.功效:水肿病,服第一退水丸未效者。112.5.来源:三因卷十四。113.相似度100%:比圣饼子113.1.组成:大戟1两,甘遂1两。113.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

2、、甘遂(炒)各等分。113.3.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113.4.功效:十种水气腹胀。113.5.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114.相似度100%:一字汤114.1.组成:甘遂1两,大戟(去皮)1两。124.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24.3.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124.4.功效:水气通身肿满,喘急,小便涩。124.5.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25.相似度67%:白圣散125.1.组成:樟柳根3两,大戟2两半,甘遂1两(炒)。125.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25.3.加:樟柳根125.4.功效: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125.5.来源:

3、保命集卷下。126.相似度67%:十枣汤126.1.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126.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26.3.加:芫花126.4.功效:水饮内停。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现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而体质尚实者。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表里未和者。悬饮;咳家,其脉弦,为有水;支饮家,咳烦胸中痛。水肿腹胀,并酒食积胀,痃癖坚积,蓄热,暴痛,疟气久不已;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及小儿热结,乳癖

4、积热,作发惊风潮搐,斑疹热毒不能了绝者。积疳,遍身浮肿。带下,湿而挟热,大便或泄或闭,小便塞,脉涩而气盛。126.5.来源:伤寒论。137.相似度67%:十枣丸137.1.组成: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137.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37.3.加:芫花137.4.功效: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137.5.来源:丹溪心法卷三。138.相似度67%:控涎丹138.1.组成: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138.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38.3.加:真白芥菜子138.4.功效: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13

5、8.5.来源:丹溪心法卷四。139.相似度67%:大枣散139.1.组成: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两,大戟(煨,去皮)1分。139.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39.3.加:芫花149.4.功效:遍体浮肿,腹胀上气,不得卧,大小便涩。太阳中风,下利,呕逆,短气,不恶寒,热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兼及水肿,腹胁胀,酒食积,肠垢积滞,痃癖肾积,蓄热极痛,上气久不已。并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149.5.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410.相似度67%:三圣散1410.1.组成:甘遂(锉,炒)半两,芫花(醋浸,炒)半两,大戟(锉,炒)3分。1410

6、.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410.3.加:芫花1410.4.功效:久病饮癖停痰,及支饮胁满,辄引胁下痛。1410.5.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三。1411.相似度67%:趁痛丸1411.1.组成: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1411.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411.3.加:白芥子1411.4.功效:痰饮停于胸胁,或流窜经络,致胸胁、腰背、手足、头项走窜疼痛,坐卧不安,饮食乏味;痰核瘰疬。1411.5.来源:脚气治法总要卷下。1412.相似度67%:朱雀汤1512.1.组成:甘遂1分,芫花1分,大戟3分。1512.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

7、,炒)、甘遂(炒)各等分。1512.3.加:芫花1512.4.功效: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眩痛,苦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亦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痛。1512.5.来源:外合卷八引深师方。1513.相似度50%:大戟散1513.1.组成:大戟(去皮,细切,微炒)2两,干姜(炮裂)半两。1513.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513.3.加:干姜1513.4.减:甘遂1513.5.功效:通身肿满、喘急,小便涩。1513.6.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514.相似度50%:大戟枣子1514.1.组成:大戟(连根叶)1握,大枣1斗。1514.2.原方对照

8、: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514.3.加:大枣1514.4.减:甘遂1514.5.功效:臌胀。1614.6.来源:医方考。1615.相似度50%:趁痛丸1615.1.组成:甘遂、大戟、芫花、黑牵牛各等分。1615.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615.3.加:芫花、黑牵牛1615.4.功效:走注疼痛,妇人经脉注滞,水肿腹胀。1615.5.来源:宣明论卷十三。1616.相似度50%:草乌膏1616.1.组成:草乌、甘遂各等分。1616.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616.3.加:草乌1616.4.减:大戟1616.5.功效:行路脚板肿疼

9、。1616.6.来源:普济方卷一五六引仁存方。1617.相似度50%:二气汤1617.1.组成:牵牛子半两(生用),甘遂(微炒)1钱。1617.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617.3.加:牵牛子1717.4.减:大戟1717.5.功效:水肿腹满。1717.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1718.相似度50%:甘遂散1718.1.组成:甘遂1两(炒),木香1分。1718.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718.3.加:木香1718.4.减:大戟1718.5.功效:大便不通。1718.6.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1719.相似度50%:甘遂汤1719.1.

10、组成:甘遂(炒令微黄)半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炒干)1两。1719.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719.3.加:半夏1719.4.减:大戟1719.5.功效:留饮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乃快,虽利心下续结满,此为留饮未除。1719.6.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三。1720.相似度50%:甘遂饼1820.1.组成:甘遂半两,大麦面半两。1820.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820.3.加:大麦面1820.4.减:大戟1820.5.功效:膜外水气。1820.6.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1821.相似度50%:半两丸1821.1.组成:巴豆(

11、去皮)半两,大戟(锉碎)半两。1821.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821.3.加:巴豆1821.4.减:甘遂1821.5.功效:五积六聚。1821.6.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三。1822.相似度50%:甘遂方1822.1.组成:猪肾1枚(分为7脔),甘遂1分(以粉之)。1822.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822.3.加:猪肾1822.4.减:大戟1922.5.功效:卒身面肿满,大小便涩。1922.6.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1923.相似度50%:火府丹1923.1.组成:甘遂(肥实连珠者)1两(薄切,疏布囊盛),芎藭1分(锉如

12、豆大)。1923.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923.3.加:芎藭1923.4.减:大戟1923.5.功效:下注脚疮。1923.6.来源:苏沈良方卷九。1924.相似度50%:白玉散1924.1.组成:黑牵牛、甘遂各等分(2次用)。1924.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924.3.加:黑牵牛1924.4.减:大戟1924.5.功效:酒疸,食黄。1924.6.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七。1925.相似度50%:夺命丸1925.1.组成:大戟(麸炒)1分,甘遂(炒)1分,苦葶苈半两(1半生,1半熟),泽泻1分半。2025.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

13、遂(炒)各等分。2025.3.加:苦葶苈、泽泻2025.4.功效:水气肿满。2025.5.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2026.相似度50%:葶苈散2026.1.组成:葶苈(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2026.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026.3.加:葶苈、防己2026.4.功效:小儿水肿气粗。2026.5.来源:普济方卷三八六。2027.相似度50%:猪项肉丸2027.1.组成:猪项肉1两(剁如泥),甘遂(末)1钱。2027.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027.3.加:猪项肉2027.4.减:大戟2027.5.功效:酒疸。2027.6.来源:

14、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2028.相似度50%:枣变百祥丸2128.1.组成:大戟(去骨)1两,枣3个(去核)。2128.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128.3.加:枣2128.4.减:甘遂2128.5.功效:斑疹大便秘结。痘疮黑陷,喘胀便秘。2128.6.来源:保命集卷下。2129.相似度50%:元戟膏2129.1.组成: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2129.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129.3.加:芫花、海藻2129.4.功效:腹满如石,或阴囊肿大。2129.5.来源:方出医宗必读卷七,名见仙拈集卷一。2130.相似度50%:玉井散2130.

15、1.组成:瓜蒌根2两,甘遂1两(制用)。2130.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130.3.加:瓜蒌根2130.4.减:大戟2130.5.功效:水肿。2230.6.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2231.相似度50%:瘿瘤膏2231.1.组成:甘遂3钱,大戟3钱,芫花3钱,白砒5分。2231.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231.3.加:芫花、白砒2231.4.功效:一切痰瘤。2231.5.来源:疡科遗编卷下。2232.相似度50%:消水神丹2232.1.组成:牵牛3钱,甘遂3钱。2232.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232.3.加:

16、牵牛2232.4.减:大戟2232.5.功效:水肿。2232.6.来源:石室秘录卷一。2233.相似度50%:消瘤二反膏2233.1.组成:甘草、大戟、芫花、甘遂。2233.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233.3.加:甘草、芫花2333.4.功效:瘿瘤、瘰疬、结核。2333.5.来源:外科大成卷四。2334.相似度50%:商陆煮豆方2334.1.组成:商陆(干者)、大戟(锉,炒)1分。2334.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334.3.加:商陆2334.4.减:甘遂2334.5.功效:大便不通。2334.6.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2335.相似度

17、50%:通关丸2335.1.组成:甘遂、丑牛各等分。2335.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335.3.加:丑牛2335.4.减:大戟2335.5.功效:凡气积、食积、痰积、水积,老人风秘,寒火结胸,肚腹胀满,大便闭结,用消、黄下之不通者。2335.6.来源:外科十三方考。2336.相似度50%:乳香散2336.1.组成:甘遂1钱匕,乳香(各为末)1钱匕。2436.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436.3.加:乳香2436.4.减:大戟2436.5.功效:小儿惊风涎溢,闷绝暴死。2436.6.来源:永乐大典卷九七五引保生论。2437.相似度50%:太

18、府丹2437.1.组成:甘遂1两(肥实连珠者,薄切,疏布囊盛之),芎1分。2437.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437.3.加:芎2437.4.减:大戟2437.5.功效:下疰脚疮。2437.6.来源:鸡峰卷二十二。2438.相似度50%:桃红散2438.1.组成:甘遂半两(半生半炮),坯10文(别研)。2438.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438.3.加:坯2438.4.减:大戟2438.5.功效:正水。胀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2538.6.来源:三因卷十四。2539.相似度50%:缩水丸2539.1.组成:甘遂半两(用麸炒透,裹黄褐色),黄

19、连(去须)1两。2539.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539.3.加:黄连2539.4.减:大戟2539.5.功效:消渴。2539.6.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2540.相似度50%:四将军汤2540.1.组成: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黄。2540.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540.3.加:苦葶疬、大黄2540.4.功效:人壮病实,便秘可下者。2540.5.来源:证治汇补卷三。2541.相似度50%:水导散2541.1.组成:甘遂半两,白芷1两。2541.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541.3.加:白芷2641.4.减:大戟

20、2641.5.功效:时气病,烦热如火,狂言妄语,欲走。2641.6.来源:千金卷九。2642.相似度50%:消水丹2642.1.组成:牵牛3钱,甘遂3钱。2642.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642.3.加:牵牛2642.4.减:大戟2642.5.功效:水肿。2642.6.来源:石室秘录卷一。2643.相似度50%:神仙导气散2643.1.组成:甘遂2两半,木香1两半(锉碎)。2643.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643.3.加:木香2643.4.减:大戟2643.5.功效:小肠气发作,疼痛不可忍,及脚气。2643.6.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26

21、44.相似度50%:煨肾散2744.1.组成:甘遂半两(生),木香1两。2744.2.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744.3.加:木香2744.4.减:大戟2744.5.功效:肾经积水不散,流于经络,腿膝挛急肿闷,往来疼痛。2744.6.来源:御药院方卷六。27261. 原方1.1. 组成: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2. 功效:水蛊,水肿。1.3.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2. 相似度100%:第二退水饼2.1. 组成:甘遂、大戟。2.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

22、不同。2.4. 功效:水肿病,服第一退水丸未效者。2.5. 来源:三因卷十四。3. 相似度100%:比圣饼子3.1. 组成:大戟1两,甘遂1两。3.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3.4. 功效:十种水气腹胀。3.5.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4. 相似度100%:一字汤4.1. 组成:甘遂1两,大戟(去皮)1两。4.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4.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4.4. 功效:水气通身肿满,喘急,小便涩。4.5.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5. 相似度67%:白圣散5.1. 组成:樟柳根3两,大戟2两半

23、,甘遂1两(炒)。5.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5.3. 加:樟柳根5.4. 功效: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5.5. 来源:保命集卷下。6. 相似度67%:十枣汤6.1. 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6.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6.3. 加:芫花6.4. 功效:水饮内停。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现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而体质尚实者。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表里未和者。悬饮;咳家,其脉弦,为

24、有水;支饮家,咳烦胸中痛。水肿腹胀,并酒食积胀,痃癖坚积,蓄热,暴痛,疟气久不已;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及小儿热结,乳癖积热,作发惊风潮搐,斑疹热毒不能了绝者。积疳,遍身浮肿。带下,湿而挟热,大便或泄或闭,小便塞,脉涩而气盛。6.5. 来源:伤寒论。7. 相似度67%:十枣丸7.1. 组成: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7.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7.3. 加:芫花7.4. 功效: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7.5.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8. 相似度67%:控涎丹8.1. 组成: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8.2. 原

25、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8.3. 加:真白芥菜子8.4. 功效: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8.5.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9. 相似度67%:大枣散9.1. 组成: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两,大戟(煨,去皮)1分。9.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9.3. 加:芫花9.4. 功效:遍体浮肿,腹胀上气,不得卧,大小便涩。太阳中风,下利,呕逆,短气,不恶寒,热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兼及水肿,腹胁胀,酒食积,肠垢积滞,痃癖肾积,蓄热极痛,上气久不已。并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9.5.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0. 相似度67

26、%:三圣散10.1. 组成:甘遂(锉,炒)半两,芫花(醋浸,炒)半两,大戟(锉,炒)3分。10.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0.3. 加:芫花10.4. 功效:久病饮癖停痰,及支饮胁满,辄引胁下痛。10.5.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三。11. 相似度67%:趁痛丸11.1. 组成: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11.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1.3. 加:白芥子11.4. 功效:痰饮停于胸胁,或流窜经络,致胸胁、腰背、手足、头项走窜疼痛,坐卧不安,饮食乏味;痰核瘰疬。11.5. 来源:脚气治法总要卷下。12. 相似度67%:朱雀汤12.1

27、. 组成:甘遂1分,芫花1分,大戟3分。12.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2.3. 加:芫花12.4. 功效: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眩痛,苦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亦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痛。12.5. 来源:外合卷八引深师方。13. 相似度50%:大戟散13.1. 组成:大戟(去皮,细切,微炒)2两,干姜(炮裂)半两。13.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3.3. 加:干姜13.4. 减:甘遂13.5. 功效:通身肿满、喘急,小便涩。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14. 相似度50%:大戟枣子14.1. 组成:大戟

28、(连根叶)1握,大枣1斗。14.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4.3. 加:大枣14.4. 减:甘遂14.5. 功效:臌胀。14.6. 来源:医方考。15. 相似度50%:趁痛丸15.1. 组成:甘遂、大戟、芫花、黑牵牛各等分。15.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5.3. 加:芫花、黑牵牛15.4. 功效:走注疼痛,妇人经脉注滞,水肿腹胀。15.5. 来源:宣明论卷十三。16. 相似度50%:草乌膏16.1. 组成:草乌、甘遂各等分。16.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6.3. 加:草乌16.4. 减:大戟16.5. 功效

29、:行路脚板肿疼。16.6. 来源:普济方卷一五六引仁存方。17. 相似度50%:二气汤17.1. 组成:牵牛子半两(生用),甘遂(微炒)1钱。17.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7.3. 加:牵牛子17.4. 减:大戟17.5. 功效:水肿腹满。17.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18. 相似度50%:甘遂散18.1. 组成:甘遂1两(炒),木香1分。18.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8.3. 加:木香18.4. 减:大戟18.5. 功效:大便不通。18.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19. 相似度50%:甘遂汤19.1. 组成:甘遂(炒令微黄

30、)半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炒干)1两。19.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19.3. 加:半夏19.4. 减:大戟19.5. 功效:留饮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乃快,虽利心下续结满,此为留饮未除。19.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三。20. 相似度50%:甘遂饼20.1. 组成:甘遂半两,大麦面半两。20.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0.3. 加:大麦面20.4. 减:大戟20.5. 功效:膜外水气。20.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21. 相似度50%:半两丸21.1. 组成:巴豆(去皮)半两,大戟(锉碎)半两。21.2. 原方对

31、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1.3. 加:巴豆21.4. 减:甘遂21.5. 功效:五积六聚。21.6.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三。22. 相似度50%:甘遂方22.1. 组成:猪肾1枚(分为7脔),甘遂1分(以粉之)。22.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2.3. 加:猪肾22.4. 减:大戟22.5. 功效:卒身面肿满,大小便涩。22.6. 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23. 相似度50%:火府丹23.1. 组成:甘遂(肥实连珠者)1两(薄切,疏布囊盛),芎藭1分(锉如豆大)。23.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3.3.

32、 加:芎藭23.4. 减:大戟23.5. 功效:下注脚疮。23.6. 来源:苏沈良方卷九。24. 相似度50%:白玉散24.1. 组成:黑牵牛、甘遂各等分(2次用)。24.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4.3. 加:黑牵牛24.4. 减:大戟24.5. 功效:酒疸,食黄。24.6.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七。25. 相似度50%:夺命丸25.1. 组成:大戟(麸炒)1分,甘遂(炒)1分,苦葶苈半两(1半生,1半熟),泽泻1分半。25.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5.3. 加:苦葶苈、泽泻25.4. 功效:水气肿满。25.5.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33、。26. 相似度50%:葶苈散26.1. 组成:葶苈(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26.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6.3. 加:葶苈、防己26.4. 功效:小儿水肿气粗。26.5.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六。27. 相似度50%:猪项肉丸27.1. 组成:猪项肉1两(剁如泥),甘遂(末)1钱。27.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7.3. 加:猪项肉27.4. 减:大戟27.5. 功效:酒疸。27.6.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28. 相似度50%:枣变百祥丸28.1. 组成:大戟(去骨)1两,枣3个(去核)。28.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

34、炒)、甘遂(炒)各等分。28.3. 加:枣28.4. 减:甘遂28.5. 功效:斑疹大便秘结。痘疮黑陷,喘胀便秘。28.6. 来源:保命集卷下。29. 相似度50%:元戟膏29.1. 组成: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29.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29.3. 加:芫花、海藻29.4. 功效:腹满如石,或阴囊肿大。29.5. 来源:方出医宗必读卷七,名见仙拈集卷一。30. 相似度50%:玉井散30.1. 组成:瓜蒌根2两,甘遂1两(制用)。30.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0.3. 加:瓜蒌根30.4. 减:大戟30.5. 功效:水肿。30

35、.6.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31. 相似度50%:瘿瘤膏31.1. 组成:甘遂3钱,大戟3钱,芫花3钱,白砒5分。31.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1.3. 加:芫花、白砒31.4. 功效:一切痰瘤。31.5. 来源:疡科遗编卷下。32. 相似度50%:消水神丹32.1. 组成:牵牛3钱,甘遂3钱。32.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2.3. 加:牵牛32.4. 减:大戟32.5. 功效:水肿。32.6. 来源:石室秘录卷一。33. 相似度50%:消瘤二反膏33.1. 组成:甘草、大戟、芫花、甘遂。33.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3.3. 加:甘草、芫花33.4. 功效:瘿瘤、瘰疬、结核。33.5.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34. 相似度50%:商陆煮豆方34.1. 组成:商陆(干者)、大戟(锉,炒)1分。34.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4.3. 加:商陆34.4. 减:甘遂34.5. 功效:大便不通。3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35. 相似度50%:通关丸35.1. 组成:甘遂、丑牛各等分。35.2. 原方对照: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35.3. 加:丑牛35.4. 减:大戟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