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农经管理职能,提高农经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应用近年来,池州市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抓好省委一号文件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加快農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生

2、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 基本情况2018年,全市共辖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26个村,9441个村民组(含农村社区)。汇总农户数40.74万户,增长0.2%。其中:纯农户25.43万户,减少1.9%。农业总人口137.19万人,增加3.8%。农村劳动力人口83.08万人,增长1.1%,其中:从事家庭经营43.17万人,增长1.1%;外出务工劳动力41.59万人,增长1.7%。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890.15万亩,增长1.1%。其中:耕地178.02万亩,增长3.5%;林地660.66万亩,增长1.7%;养殖水面13.5万亩,减少9%。现建有县区、乡镇级信息服务大厅60个

3、、村级信息服务大厅626、村级信息服务点626个,电子网络教室1座,培训基地1处,开通农业信息网5个、农业企业应用物联网5个。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50555.75万元、增长57.2%,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33897.31万元、增长8%,增收2500.48万元;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认定的家庭农场2699个,较上年2372个,增长13.9%;注册登记认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07个,增长14.9%。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404个1。2 主要做法2.1 积极宣传,提高认识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发了池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

4、、池州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财务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组织党政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步伐,让农民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对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2.2 政府引导,各方参与我市农业信息网,充分依托中国电信企业现有的基础网络,建立农经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农村用户网络的快速转型。做到“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实现农经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使更多的农户得到了实惠,企业实现双赢。2.3 项目带动,搭建平台信息网络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电脑,配备软件,建立平台,才能实施正常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近年来,我市

5、积极争取项目,共计投入资金2164万元,共配置电脑设备178套,各种管理软件5套,县、乡、村实现了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及网络监管系统。目前,全市农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2。3 初步成效3.1 农村财务监管初见成效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是规范村级财务程序、防止腐败产生、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有效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维护农村财经纪律,保障村集体资产安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市推开“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后,各乡镇成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村居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经过努力,已对全市600多个村的村级财务进行网络监管,并由专人记账、稽核、归档管。并与村签订了会计委托代

6、理协议,建立了“村财乡管县监管”网络化监管服务平台。3.2 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近年来,市、区以贵池区墩上街道试点成功经验为基础,成立了县(区)、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各地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中心成立以来共发布土地流转信息1135多条,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66298.51亩(其中:流入农户293634.59亩、流入专业合作社208957.92亩、流入企业21007亩、流入其他主体21239亩),实现土地流转收入22519.94万元。目前,全市各县区、51个乡镇(涉农街道)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设信息员,及时准确反映所辖区域的土地流转情况,使土地流转信息实现网络共享。3.

7、3 农民负担监测有力做好农民负担监测,建立健全农民负担长效机制,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大事。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2015年9月,我市在贵池区墩上街道、唐田镇等地建立“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监管信息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检测,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促进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制度化,确保了农民负担合理,不存在农民负担反弹的现象。3.4 培训工作实现信息管理按照农业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要求,各县区、乡镇和街道均建立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已培训的200名财会人员都已纳入该系统进行网上管理,而且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

8、资源实行信息化管理和核算3.5 农经统计网络化报送农业部农经信息统计报表管理平台已覆盖到乡镇一级,各项统计数据实现网络化填报,保证了农经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快捷性。此信息平台的建立,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利用率,有效促进了农经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3.6 依托载体实现增收目前,全市农业电商企业超过4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额8.4亿元、增长23%,新增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10家。东至县、石台县跻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功举办全国林产品绿色发展论坛,全国唯一的国字号生态林产品电商产业园揭牌开园。林产品电商平台“大森林商城”上线运营,入驻200多家商企。4 存在问题一是资

9、金投入不大。农经信息网络化建设和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而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阶段系统运行的费用短缺,所以投入和支出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信息化队伍亟待加强。全市农经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农业信息人才,由于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不够及时准确。三是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农经信息网络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农民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导致农民还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仍然存在生产经营分散,品种、品质差,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5 主要对策5.1 加大

10、资金投入力度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为此,应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农经信息化投入机制: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投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农业信息化稳步发展;二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因此,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进来,在信息网络化建设中财政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合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5.2 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科学使用信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村级电信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农业信息发布栏和黑板报等媒介

11、,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到人,逐步撞击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大批农民群众,而不是个别能人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迅速使农牧业信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5.3 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县级信息管理员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的综合能力。对村级信息员一方面要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明确职责。村级信息员主要职责是:为农民网上提供政策咨询、发布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土地流转信息等各种经济信息、为农户代购农资和代销农产品服务。5.4 利用信息网络,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功能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向农民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使现代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5.5 突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家。加强农业招商引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0个,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10个。立足池州山、水、土、气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全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34亿元。引导企业发展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力争新增农业物联网企业10家,新增农产品电商20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8亿元。参考文献1 彭江华.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