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1页
语文版七下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2页
语文版七下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3页
语文版七下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七下第 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流渡中学严庄坤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激发学生阅读与欣赏诗词的兴趣2、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1 、掌握生字、反复诵读2、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迢迢牵牛星课前预习一、作品出处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二、读准字音,并根据注释理解诗句。三、赏析小组讨论1、这首

2、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中,在结构上起过渡性作用,在内容上最能表现相思之苦的诗句是什么?产生这种苦楚的原因又是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回答)3、全诗用了“迢迢”“皎皎”等六个叠音形容词,有什么好处?4、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5、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织女,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

3、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5、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渡荆门送别课前预习:一、介绍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诗人,自号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二、分析研究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

4、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5、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

5、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思路结构渡荆门送别李白(唐)首联:交代旅程颔联:喜悦开朗颈联:新奇景色尾联:思念故乡春望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 ()“三别”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诗被称为“”。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亲眼

6、见到了战乱过后山河破碎的祖国和饱尝战乱的黎明百姓,自己更是经历了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2、朗诵、讲解、品味诗歌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律诗四联:首联、颔联、劲联、尾联) 3、深度研析:体味思想感情: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主预习:1、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2、读准字音,掌握诗的节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1)正音(写出下列字的注音):裘()衾()薄()着()瀚() 阑()饮()羌()掣()2)学生细读,理思路讨论:全诗共18 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句为第二层:写送别。3)学

8、生默读,找线索。本诗以“”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3、深度赏析:小组讨论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重点赏析名句“忽 , 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七、八两句运用什

9、么修辞手法?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 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 笛”有什么深层含义?)“风掣 , 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3写作特色:扣“奇”写“雪”,以“雪”衬“”。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

10、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明确 1、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2、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

11、,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3、“散 , ”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4、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6、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

12、言自明。7、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8、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9、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江月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整体感知:诗

13、句赏析3、合作研究:小组讨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你是如何理解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又该如何理解呢?、如何欣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和下片、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 1、作者先从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埋下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此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2、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