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朝阳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朝阳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朝阳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隆中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隆中对?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了解文章的主旨。二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诸葛亮的形象。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明确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复习导入熟读课文,导入本节课。、初步理清全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局部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局部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局部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三、品讲课文第三局部1 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

2、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2 思考: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3 小结这一局部。四、研读课文第一、二、四局部思考:这几局部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1 第一局部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非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 一句那么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2. 第二局部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

3、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 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说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 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3. 第四局部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

4、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习借鉴。五、课堂小结全文的写法?隆中对?一文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 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 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 明确。六、回读课文,识记知识点七、布置作业1 背诵第4段。2 完成练习册八、板书设计:徐庶推荐V三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对曹操:不可争锋隆中对对洌、权:为援不图 对荆益:伺机而取和诸戎,南扶夷越内修政理,待时以变霸业可成隆中对后善,犹鱼之有水也,侧面衬托教学反思:在翻译课 文方面1班同学做的比拟好,但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