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训练中负荷量度的本质研究_第1页
抗阻训练中负荷量度的本质研究_第2页
抗阻训练中负荷量度的本质研究_第3页
抗阻训练中负荷量度的本质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抗阻训练中负荷量度的本质研究    刘吉祥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探究抗阻训练中的负荷本质以及阐释基于速度的训练的应用价值。训练负荷是抗阻训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从训练学角度出发,负荷主要由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构成,二者息息相关。可以采用直接、间接方法和基于速度的训练方法去评价负荷,其中采用基于速度训练的方法更优。通过文献资料法来研究关于抗阻训练中负荷的概念以及基于速度的训练,以期丰富运动训练学理论,更方便的去指导实践。关键词:负荷;基于速度的训练抗阻训练产生的适应跟一些变量息息相关,例如负荷大小、组数和次数、训练类型、动作顺序、间歇时间和动作速度等等。

2、其中评价运动刺激常用训练类型、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这三个变量;一旦训练类型确定,训练负荷就可以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表示。负荷强度是更重要的指标,它决定可以完成的次数。当前关于负荷本质的争议较大,但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训练负荷是一种工作量,是身体活动对运动员机体刺激的工作量值。在训练实践中,训练负荷通常表现为完成的重量、次数、速度、高度等等。按照一定标准对负荷进行分类,负荷可以划分为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次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等等。bompa认为训练负荷是由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频次和训练动作的难易性构成的。陈小平认为运动负荷是运动的强度、量、密度、时间和难度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对于训

3、练负荷的结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是最没有争议的部分。因此,笔者认为负荷由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大主要要素构成。田麦久提出,负荷强度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反映着训练负荷质的特征,是训练负荷的核心要素。常见的训练学指标包括难度、远度、速度、单次重量等。张洪潭认为,负荷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或者功率。过家兴则将负荷强度解释为一种用力、努力程度。在抗阻训练中,为了客观评价训练的负荷,就需要引出1rm的概念。美国体能协会(nsca)定义1rm为肌肉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收缩所能克服的最大重量。有学者定义1rm为在完整动作幅度内,保持正确的姿势,人们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1rm对于抗阻训练非常重要,1

4、rm是评价个人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指标,是运动员和普通大众制订力量训练负荷的参考标准和国民体质健康监测中重要的指标。测量1rm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参照美国体能协会的要求,间接测量通常要应用回归方程模型,但是需要提前了解练习者在次大负荷下可以举起的最多次数,这一负荷表示为xrm,就是说练习者举起的8rm重量完成次数必须是8次,这两种方法都会产生误差,并且可能引起测试者受伤。应用基于速度的训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基于速度的训练(vbt)是在训练中利用实时监控的杠鈴移动速度来更加精确地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它通过每次动作的速度来评价负荷强度,并且信效度非常高。负荷量是描述训练负荷另

5、外一个重要的指标。田麦久提出,负荷量是指负荷对于机体的刺激多少的量度,反映着训练负荷的数量特征,常见的训练学指标包括练习所用的时间、练习的次数组数、负荷的总重量等。金乃婧将负荷量理解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完成练习的数量。抗阻训练中负荷量通俗地讲就是每组抗阻训练中完成的次数和每节训练课完成的总次数。对于一个确定的负荷来说,每个人到力竭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虽然在同一节训练课,所有运动员在某一特定的负荷下,完成相同的次数,但是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水平。所以在抗阻训练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方式去监控训练量。同样基于速度的训练可以用每组动作速度损失率的大小来监控训练量,

6、因为这个指标与个体的努力程度息息相关,相比较于传统的次数,这种方法更加精确。本研究认为训练负荷是由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构成的。当动作形式选定以后,就需要确定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抗阻训练负荷强度一般以1rm的百分比(x%1rm)或者某一重量的最大重复次数(xrm)表示,负荷量常用每组动作的完成次数或者每节课完成的动作次数来表示。但是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存在不足:耗费时间;容易引起损伤;测试指标只是粗略的描述等,给日常抗阻训练带来诸多不便。在基于速度的训练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用动作速度评估负荷强度;通过速度损失率评价负荷量,实现更为精确地抗阻训练。参考文献: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2 bompa t o. per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m. 4th edition.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1999.3 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4 张洪潭.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构成及价值所系j.体育与科学,2010,31(3):1-8.5 金乃婧.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