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实施专业技术实施方案_第1页
武汉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实施专业技术实施方案_第2页
武汉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实施专业技术实施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武黄城际铁路二标三分部)1、工程概况:WHSG-2标段三分部起讫里程为DK27+04A DK35+052,正线全长8.012km其中桥梁6.63KM,路基1.1km涵洞4座.重点工程有严家湖特大桥5.15km武城湖特大桥1.865knb5E2R2、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需要我部拟用沉降观测2 组(一组 3 人),两台 天宝电子水准仪DiDi和3m铟瓦条码尺,一组主要负责路基地沉降观测, 一组主要负责桥梁地沉降观测 .p1Ean。3、我部地工作依据如下:(I)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 2006158 号);(2)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2、 (铁建设 2006189 号);(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2006);(4)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5)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铁建设2007183 号);(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 (TZ216-2007 );(7)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2007)(8) 全球定位系统(GPS )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97);(9)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 2005754 号);(10)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文件;(II) 铁道部有关规定 .1 / 384沉降变形测量武黄城际铁路线线下工程沉

3、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路基等结 构物地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 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DXDiTo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测量地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结构物地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地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 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RTCrp结构物地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地工作基点.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地有关规定.5PCzV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

4、工点,可根据 需要按二等地规定执行.表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地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地咼差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2 / 38二等±).5±0.3±3.0三等±1.0±).5±5.0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地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地特点,以及标志地作用和要 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地方法布设.jLBHr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

5、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 地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二等(国家一等水准 测量)地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xHAQX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咼 差中误 差(mm)每站咼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作3岳DS05型仪器,按客 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 量技术暂行规疋一等3 / 38水准测量地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4和匸6J"RDS05型仪器,按客 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 量技术暂行规疋二等 水准测量地技术要

6、求施 测注:F _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R -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4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 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地相互转换 丄day。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 要求地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地规定执行.Zzz6乙表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地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取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5V 300±0.7&

7、lt;1/250000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4 / 38V 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出.0V 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V 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戈.0V 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V 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2.0V 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4.3沉降

8、变形测量点地布置要求43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地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地 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地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31地规定.dvzfv。5 / 38注:1 盖;2 砖;3 素土; 4 贫混凝土; 5-冻土线图431基准点标石埋设图2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 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地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 二等水准测量地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 垂直位移监

9、测需要.加密后地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 200m左右时,可 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rqynl。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地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6 / 38 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地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 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地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 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Emxvx。每个独立地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地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 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地稳定位置 .SixE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地检测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地位置,但由于自 然条件地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

10、避免地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地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地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地定期复测,定 期复测按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 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6ewMy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地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 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 2 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 位,并提交观测资料 .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地各期实测高程 进行修正 .kavU4。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4.1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地点作为沉降

11、变形地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地点以资校核 .y6v3A。4.4.2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地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7 / 38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地要求施测 . 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 观测,并取观测结果地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地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 初始值 .M2ub6。2 参与观测地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 为了将观测中地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地目地,各次观 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 定地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 固定地工作

12、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 “五固定 ”即“固定水准 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 路线和方法 ”,以提高观测数据地准确性 .0YujC。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地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1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地情况,施工单 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地方法进行,但需要注 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eUts8。2 对基坑太深引起地尺长不够,高涵洞路基未填筑时高程不好传递等 类地特殊问题

13、,由施工单位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由评估单位确认 .sQsAE 沉降观测均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8 / 38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 点地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GMsIa。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地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 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地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地分析和异常 数据地分析 .TIrRG。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4.5.1 水准网地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地观测必须 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

14、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 地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7EqZc。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地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 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地夹角均不超过 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 地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 要求地应根据仪器地提示进行重测 .lzq7I 。4.5.3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地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 线进行 .观测成果地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w 5

15、0m,前后视距差 <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w 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W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w 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w 1.0 mm,观测9 / 38 读数和记录地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0.01mm.zvpge。观测时,一般按后 - 前- 前- 后地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地电 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并进行仪器预热 .测量中避免望远

16、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 要求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地 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仪 器需装遮光罩 .NrpoJ。自动安平水准仪地圆水准器, 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 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地左 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地三个位置,一 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1nowf。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地稳定性, 选用2.5kg以上地尺垫,水准观测 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 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地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地震 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

17、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使标尺上地气泡居 中,确保水准尺垂直 .fjnFL 。10 / 38 当相邻观测周期地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 基点地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tfnNh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地软件进行 .HbmVN按照细则规定地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 . 元件保护要求1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地埋设、测量和保护工 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地元件应将导线引出 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

18、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 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 坏.V7l4j。4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地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 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地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地填筑 .83lcP。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4.6.1 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地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地观测方 案及处理方法 .4.6.2 大面积水域情况下地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 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查,并调11 / 38整制定相应地观测

19、方法及技术要求 .mZkkl。12 / 38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5.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地设置原则5.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 据不同地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 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地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 增设观测断面 .AVktR。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地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 好地路堑、填方高度小于 5m 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路堤可放宽到 100m. 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地地段应适当加密 .ORjBn。2

20、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地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 在距离桥头 5m、15m、 35m 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每个横向 结构物两侧各设置一个检测断面 .2MiJT。3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 .4 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 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地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 个横向观测断面 .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地 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gIiSp 。13 / 382路堤地段采用I、H、皿型监测断面其中,H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

21、一 般路基地段布置I、H型检测断面,一般每间隔3个I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皿 型监测断面.uEhOU4.70工Q0路臭讥降监测剖面元件布覺示意图(I型)7717#話璋賈屮/曙減沉肾宜测剖面元件衣肾示恵3HIT璧)路堤迟華监测剖也九件杏賣*意雷(III生)(1)I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 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 4.7m处于基床底层顶 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14 / 38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地基床表层顶面上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 碎石垫层地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

22、面,随填 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IAg9q。(2) H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I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 计位于路堤中心 ,基底铺设碎石垫层地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 板地段置于板顶面.WwghW(3) 皿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 1m 处地基床表层顶面上; 沉 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 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asfps 。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

23、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地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I型观测断 面,平面布置见W型.ooeyYo15 / 38/z “ “'/. Ff/孑孑/丿孑#» #一 工 '丿- N Z """""j""""S"""jr'/. 1芒镰竟頊层无妊希岳路涵过渡段沉降监测割面元件旃置示意图(W型):.113阻宙薦炉iU«|砖抄环L醴曲过滾技it虔范国2. UU+«§/ / 擾£站h,剖新

24、就棒甘7、賂涌过滾段监测平面示意毎(V型)4、路堑地段采用V型监测断面(见下图)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地沉降.BkeGu16 / 38路堑地段沉降监遐剖面元件布置禾意图(V型)5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除设置沉降观测设施外,还应设置位移观测桩 外移观测桩设置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观测板等位 于同一断面上.Pgd。0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3cdXw 路基面观测桩 沉降板工作基点 观测方向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

25、观测示意图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7 / 38521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 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h8c52。G20钢筋锚岡砂浆图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 测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 49mm 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X50cm,厚5cm .v4bdy。测杆顶帽© 20钢管测杆接头PV

26、(塑料套管C1軌降板图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1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地水平与 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18 / 382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地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 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 管,完成沉降板地埋设工作 .J0bm4。3 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地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 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 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 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XVauA4 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

27、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5.2.3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 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 填土至 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 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 在坡脚处设 C20 素混凝土保护墩 (0.5 m >0.5 m x0.95m ),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0.5 m».5 mxi.6m,并在 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

28、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 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bR9C6。5.2.4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地竖向 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 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 pN9LB。19 / 38钢轨顶血图522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 ,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 槽底回填0.2m厚地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

29、动测 头地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W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 顶填土 0.6m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沉降管埋设位 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 m X0.5 m x0.95m 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 X0.5 m X.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 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 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DJ8T7。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 测出横剖面管一侧地观测桩顶高程,

30、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 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 3.0m .QF81D 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X15cmE方形,长 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20mn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4B7a920 / 38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2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地距离作为 初始读数 . ix6iF 。5.2.6 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 移传感器

31、、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 . 采用钻孔引 孔埋设,钻孔孔径 108或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 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 . 孔口应平整密实 . 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 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 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 每个测试 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一般埋设完成后3 5天待缩孔完成后 测试零点 .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 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 w

32、t6qb。无砟轨道铺设时路基测点地转移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5.3 观测技术要求5.3.1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 工完成开始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 个月地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 时间或采取必要地加速或控制沉降地措施 .Kp5zH。21 / 38 532沉降观测设备地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施工单位地填筑施工要 与设备地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地埋设及沉降观测 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 备.YI4Hd。533路基填筑过

33、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地沉降与边桩地位移 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 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34卩。5.3.4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地精度为士 1.0mm,读数取位至 0.1mm;剖面沉降观测地精度应不低于 8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士 3mm; 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士 2.533丫仁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地频次不低于表地规定.表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

34、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22 / 38第2、3个月1次/2周1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连续3次;以后1次/2周.E836L。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地间隔还要看地基地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地沉降差值大于 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 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S42eh。23 / 38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

35、术要求6.1 观测点地设置原则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地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地徐变变形为主, 涵洞除应进行自身地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地沉降观测.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地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 .501nN。 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 -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 -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 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jW1vi 。墩身观测标:1 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 2 处,位于墩身两侧;2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 1.0m 左右 .当墩身较矮立尺 困难时,桥墩观测

36、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地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地原则,确定相应地 位置.桥墩上观测标地具体设置位置见图xS0DO。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 ,测点数量不少于 4 处,分别设 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 桥台观测标地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6.14 LOZMk24 / 38rhi, I袖爾41Hr亲殆平羽图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25 / 38图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梁体观测标: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地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地梁,前 后未观测地梁应补充观

37、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地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地精度 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 大于设计值地梁,前后未观测地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zku。2观测点布置简支梁地一孔梁设置观测标 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 上地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26 / 38dGY2m图6.1.5.1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附图申跨立面o°平面图连续梁梁部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3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

38、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4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 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涵洞观测标: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地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8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地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27 / 38位于帽石两侧位置.rCYbS涵洞观测标3涵洞观测标1r*1叭左11中30右51 /1 涵轴断面涵洞观测标1涵洞观测标2箱身截面图涵洞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所

39、示,其中测点1, 2, 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所有观测线 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冋为。351_ I梁体徐变观测BAT观测方向图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28 / 386.1.8 所示:TuWrU墩身观测标 工作基点观测方向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图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

40、埋设后测量桩顶 标高作为初始读数.7qWAq*20 mm钢筋图承台观测标设置29 / 38墩身观测标:30 / 38441事WHA5«-一MT?-VS*案富V*S娄m£2e><e3一怎霊=£运st建巻is警mm裟工恋SS峯 4SS壽31 / 38mautps 簣*.!賢# S曙枣£隹于 蛊豊elm畫岌乂鑿七营乂曇节更£片書識?图622墩身观测标设置623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可参考图、图设置.6.2.4无砟轨道铺设时梁体测点地转移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6.3观测技术要求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

41、台观测标为临时 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地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地变形观测VIW。沉降观测设备地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施工单位地桥梁施工要 与设备地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地埋设及沉降观测 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yhUQs观测精度要求: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地观测精度为士1mm,读数取位至0.1mm.6.3.4观测频次要求: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地时间间隔进行表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32 / 38墩台

42、混凝土施工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临时观测点取消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凋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制梁前全程1次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中附属设施施工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前后地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砟为个月1次凋岩石地基地桥轨道铺设前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个 412个月1次/3个月长期观测月 1324个月1次/6个月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

43、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2、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前后均需要观测,其后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MduzY33 / 382梁体变形观测频次应按下表执行.表6.342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张拉完成后第1天1次无砟轨道铺设前张拉完成后第3天1次张拉完成后第5天1次13月1次凋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个月412

44、个月1次/3个月(长期观测)1324个月1次/6个月3涵洞沉降观测据下表中要求地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地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表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表34 / 38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测试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何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地观测涵洞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为个月1次倜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03个月1次/ 月工后沉降个 412个月1次/3个月长期观测月1324个1次/6个月月注:1、涵洞沉降变形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黄精温度及天气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